《我对文学的判断》阅读

来源 :中学生阅读·初中·读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①现在我讲三个故事,这三个故事,分别隐喻了文学的三个基本道理,而这三个基本道理是环环相扣的,它们中间有着密不可分的逻辑关系,也是我们每个写作的人应当秉持的基本道理。
  ②先说第一个故事,许多年前,有一个在我的课堂上听了一年课的女孩子和我聊天,她说,曹老师,你知道我冬天的晚上,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吗?我说我不知道,然后她告诉我是洗碗。这是不是有一点不可思议?她家住在山里,拥有青山绿水,但同时,又有让她感到心灰意冷的贫穷。贫穷到什么程度?贫穷到连几分钱一盒的蛤蜊油都买不起,她告诉我,她想通过洗碗,在手面上找到一点点油腻的感觉。这就是个人经验,这是我们的想象力根本无法到达的地方,而这种个人经验恰恰是文学所需要的经验。
  ③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特的,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世界。我出生在苏北农村,那里的房子都是依水而建,开门就能看到水,那个地方,是我巨大的写作资源的仓库。我的作品里头,为什么没有那些肮脏的意象?为什么没有那些肮脏的辞藻?为什么没有那样的肮脏的境界?我想这是与水在冥冥之中的教化有关的,我承认,我写作品有一种“洁癖”。财富不在远方,财富就在我们自己的脚下。
  ④再说第二个故事。草地上有一根羽毛,我们现在来写一个关于羽毛的故事,然后我们把它变成图画书,说草地上有一根羽毛,无人问津,它也不知道在这个地方已经待了多久了。这天早晨,来了一个男孩,来了一个女孩,他们把这根羽毛捡起来看了看,然后重新丢到了草地上。临走的时候,女孩就问男孩,你说这根羽毛,是属于谁的呢?羽毛记住了这句话,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寻找之旅,它遇到了一种又一种、一只又一只鸟,可是那些鸟都告诉它,它不是自己的,后来,它遇到了云雀,云雀特别特别好。云雀对羽毛说:“你不是我的,但我可以帮助你,满足你一个愿望,我可以把你带到高高的天空,因为我是这个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于是它就衔着这根羽毛,一个劲儿地往高空飞去,然后她张开嘴巴,放开羽毛,羽毛就悠然飘落。云雀一路相伴,这根羽毛落在了一座山的山头,岩石上站着一只鹰,羽毛无缘无故地觉得它是属于那只鹰的,于是它就问鹰:“我是你的吗?”可是那只鹰的注意力正在前方,前方的天空飞着一只鸟。羽毛说:“啊,我认识它,它是云雀。”它的话还没有说完,鹰就起飞了,不一会儿,天空就传来了一声凄厉的叫声,两滴血从高高的天空坠落下来。羽毛就在心里呼唤:“风啊,你把我吹走吧!”来了一阵大风把羽毛吹了下来,羽毛就在峡谷里盘旋,盘旋,最终落在了一块草地上,一连许多天过去了。这天早晨,阳光灿烂,一只母鸡带着一群小鸡来这个地方觅食。欢乐祥和的一家子,这个情景非常非常地动人,羽毛就在想,其实在地上也是挺好的,它就想问这只母鸡:“我是你的吗?”可是它已经没有勇气了,温暖的阳光下,那只母鸡展开了翅膀。我们发现它的翅膀上,缺了一根羽毛。那么那根羽毛也许是这只母鸡的,也许不是。这是我几年前写的一个图画书本子,我还写过《夏天》,写过《烟》,等等。《夏天》和《烟》也是虚构的产物,这个世界就是如此美妙,有无限创造的可能性。
  ⑤大家想一想,造物主在把这个星球交到人类手上的时候有《荷马史诗》吗?有《蒙娜丽莎》吗?有《英雄交响曲》吗?没有,如今我们已经创造了一个硕大无朋的精神宫殿。我们创造了这个星球上最高的文明。
  ⑥我来讲第三个故事。我有一部2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火印》,我现在要告诉你们的是这个长篇小说《火印》从何而来。你们大概不可能想到,它居然是从萧红的一个短篇小说而来,这个短篇小说叫《旷野的呼喊》。在这个短篇小说里头,萧红用几十个字描写了一个场景,说有两匹马朦朦胧胧地跑了过来,这个主人公就想:这马是谁家的呢?他原本猜测这马是有人到这个地方串亲戚,缰绳没有拴牢,马跑掉了。他就想等那马跑过来,把它们抓住。那马果然跑了过来,他伸手就去抓它们,但是伸出去的手马上收回来了,因为他发现有匹马的身上,盖有日本军营的火印。萧红用这几十个字,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有何用意,我至今也不太明白,可是就是这几十个字引发了我一部2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火印》。一个作家会被经常问:你的灵感来自于何处?我对灵感的定义是:所谓的灵感,就是C。
  ⑦我回想一下我当时的写作过程,就是这几十个字,激活了我的阅读记忆,我就想起一本书,这本书是说“二战”的时候,日本军队的虐马行为臭名昭著。我又想起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马》,是介绍世界上各个品种的马的。我又想起了许多许多与马有关,以及许多许多看似与马无关的书,而这些阅读记忆聚集在一起,就产生了一场巨大的能量反应 一个关于“二战”、关于马、关于一个放羊的孩子的故事就在记忆的诲洋中,像冰山一样露出了水面。
  ⑧灵感一定是来自于知识的,一个没有知识浸润、没有知识武装的大脑,是不可能有灵感的,也是不可能有发现财富的眼力的。有多少知识,就有多少思想。有多少思想,才有多少生活。第一个故事,说的是 A ;第二个故事,说 B 。那么这两个故事所隐喻的两个道理,如果没有第三个故事所折射的那个道理作为前提,那么前两句话基本上就是无法落实的空话.
  (曹文轩/文,选自《小品文选刊》2018年第9期,有改动)
  1.作者通过三个故事,讲述了三个文学道理。请用一已的话慨括出来,并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第一个故事(A):
  第二个故蓼(B):
  第三个故事(C):
  2.第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第⑧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加点的词能否去掉?请说说你的理由。
  4.文章结尾说:“那么这两个故事所隐喻的两个道理,如果没有第三个故事所折射的那个道理作为前提,那么前两句话基本上就是无法落实的空话。”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作用?
  【参考答案】
  1,第一个故事(A):财富的发现 第二个故事(B):虚构对文学的意义 第三个故事(C):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的爆发(答题提示: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和概括能力,作者在叙述完一个故事后,一般写有对此事的看法,找到相关的句子,概括作答即可,) 2.画横线甸子运用了拟人、排比、设问、比喻的修辞手法,赋予大自然人的行为,三个问句紧密相连,自问自答,把人类创造的精神文明比作宫殿,增强了语言的气势,生动彤象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强调了这个世界的美妙和有无限创造的可能性。(答题提示:此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一般可以用“修辞手法+简析+效果和作用”的格式作答。) 3.不能去掉。“一定”有“必然”“确实无疑”的意思,强调知识的积累对于获得灵感的重要性+和前后文有紧密的联系,去掉后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了。(答题提示:此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作答时先解释词语的本义,再说明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最后陈述自己的观点或理由。) 4.①结构上,照应文章开头,首尾呼应,收束全文;②内容上,突出了作者所讲的三个故事的逻辑关系;③主旨上,强调了知识积累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作用,深化了文章主旨。(答题提示:此题考查结尾的作用,结尾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内容、思想等方面考虑,需要結合具体内容概括作答。)
其他文献
寒冷的早晨  一个单调即将融化  稍过一会儿宁静就成熟了  如種子般绽裂  在这空气之中有着  你眼睛无法看见的各种颜色  在盲目的雪上等待  宁静地暂缓说话  不要让什么事情开始  更多一滴宁静  空气中全是歌声  (选自《如果这是世上最后一首诗:另一个安徒生的诗集》,京不特/译,全城出版社2014年版,有校改)  【推荐者说】  本尼.安徒生,生于1929年,丹麦当代著名诗人,这首诗以“静”统
期刊
初,亮自表后主①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②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③。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余帛,外有赢财④,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选自《三国志》,中华书局2007年版,标题为编者所加)  【注释】  ①后主:刘备之子,名弹,小字阿斗。继位后,诸葛亮辅政,蜀汉大治。诸葛亮去世后,宠信佞臣,罔势衰落,蜀汉被魏灭亡。②子弟:
期刊
编者按:  朱光潜,中国美学家,提出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等观点,著有《谈美》《西方美学史》等。其作品《无言之美》入选初中语文教材。读下面的选文,有助于你进一步了解朱光潜先生的美学理念。  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个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园里的一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
期刊
[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圆毫船难处,千里暮云平。在唐人的五言律诗中,这是一首从艺术方面买说接近完美的范型。诗的气势与韵味,诗的章法、句法与字法,诗的每一联,都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通体出色而又精警迭出的作品,即使在盛唐诗中亦不多见。  题日“观猎”,而评赏此诗者很少注意这个“观”字。实际上,这首诗的主角虽是“猎渭城”的“
期刊
我又见到了记忆中的那幢老房子。原先洁白的瓷砖,经过岁月的洗礼,染上了污渍,微微发黑。窗台上的积灰厚厚的,那是老屋的寂寞。  我和母亲已经许久没回来了。母亲为了我上学方便,特意在学校旁租了一套小房子,作为我们临时住的地方。平常我课业繁重,我们总是待在出租屋,这次回老屋是为了拿一些秋冬穿的衣物。  母亲去收拾要带走的衣物,我则这儿转转,那儿瞅瞅,“看望”老屋,一切都给我一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丫头,你
期刊
从青年人的角度看,生活是一个无穷无尽的遥远未来;从老年人的角度看,生活却宛如一个非常短暫的往昔。一个人必须要到老年和活到相当长的年岁,才可能看出生活是多么短暂。在我们的青春时代,时间迈着非常缓慢的步履。因此,我们生命的第一个四分之一阶段,不仅是最幸福的,而且也是最漫长的,它留下了那样多的难忘记忆。假如我们要追忆往事,那么,任何人叙说的发生在这一阶段的东西,比下面的阶段都要多得多。这一段生活,就像时
期刊
爱心接力  为感谢12年前武汉在抗震救灾中的医疗援助,四川汶川12位村民驱车千余公里,将村民自发筹集的6卡车蔬菜送到了武汉,实现了跨越12年的爱心接力。  这是一次爱心的回馈。运送蔬菜的卡车上,都挂着“汶川感恩您,武汉要雄起”的条幅。2008年汶川地震后,汶川县百余名伤者被送至武汉接受免费救治,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无一例死亡,无一例有后遗症。12年过去了,汶川人民没有忘记这份恩情,新冠肺炎疫情
期刊
【作文题目】  时间是领悟最好的容器。总要到了某个时刻,一些人才会被悦纳、珍视,一些情感才得以发觉、珍惜,一些体验才能够真切获得,一些疑惑才可以清楚解答……  请以“如今,才知道  ”为题,叙写自己真实的生活故事。  要求:①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并把题目誊抄到答题卡指定位置;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600字;③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2018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作文题
期刊
主持人的话  小呱呱鸟语文考试得了95分,高兴地把卷子拿给爸爸。“哪个地方扣了5分?”爸爸问。“一个词语理解错了,‘言行不一’不理解。”爸爸听后,批评了小呱呱鸟几句。小呱呱鸟委屈地说:“你不是说只要考到90分,就表扬我吗?”爸爸一本正经地说:“我是说过。你不是不理解什么叫‘言行不一’吗?我这样做就是言行不一,懂了吧?”哈哈,下面也是关于“解词”的小笑话,快来看看吧!  爸爸讲一个故事给小呱呱鸟解释
期刊
看到自己的画和妈妈的照片被一起刊登在报纸上,一诺开心又难过。开心的是,报纸上的妈妈身着白色工作服,她前倾着身子,脸上微笑着,仿佛要亲吻一诺似的;难过的是,自从春节过后妈妈匆匆离家去了单位,一诺已经好久好久没有看到妈妈了……  那天晚上,妈妈一脸庄重地跟一诺说:“儿子,妈妈要去一个地方,可能要在那儿待一段时间,不能回家陪你了,你要乖一点啊!”  “妈妈要去哪里啊?”六岁的一诺眨巴着眼睛,狐疑地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