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身体相遇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lan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的夏天,我开始接受萨提亚模式转化式系统治疗的专业训练。这个系统训练的中级班共有10天的培训,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5天,两个阶段之间相隔半年的时间。
  在漫长的等待后,我终于迎来了中级班的第二次5天培训。但由于课程前,我的睡眠状态一直不好,睡眠时间短,深度睡眠时间少,所以在课程中,我明显感到精力不足。每天我都在非常努力地打起精神,调动全身能量去参加培训。坚持到第四天的时候,我已经感觉自己的体力完全透支了,疲乏、劳累吞没了我的身体,我感到头很沉,浑身酸痛,就像发烧。而且还伴随着右侧肋骨下半部分一下一下地刺疼。我告诉自己,今晚睡一觉恢复一下,明天再坚持最后一天,然后就可以倒下了—我已经做好了大病一場的准备。
  当晚的睡眠质量依然很差,第二天醒来,虽然右肋骨下的刺疼消失了,但疲惫和酸痛仍然还在。我来到最后一天的课程中,浑浑噩噩地坚持听讲。课程进行中,老师讲了一个知识点,让小组导师带着三人组成员进到小组内讨论。轮到我分享的时候,由于身体实在太难受,我只谈了一点点感触。小组导师立即敏锐地觉察到了我的异常,她让我闭上眼睛,体验此刻的身体,接纳身体所有的感受,并让我觉察此刻身体的不舒服在向我说明着什么。我静静地坐着,感受到左侧股骨头位置刺疼了一下,然后痛感消失;双腿膝盖的位置疼了一下,然后疼痛感消失;右侧肋骨下方狠狠地刺疼了一下,虽然只有一下,但这突如其来的剧烈的疼痛,让我的眉头皱了一下。这个表情被小组导师捕捉到,她轻声地问我:“我看到你皱了一下眉头,这个皱眉代表着什么?”
  代表着……我突然意识到,那一刻,我在抗拒我的疼痛。我不想体验这份疼痛,我希望身体的这些感受都消失。我像一个负气的孩子,用手捂着双耳闭着眼睛摇着头,喊着“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
  我不想听什么呢?我不想听我的身体。我的身体感受像是一个信使,她先是温和地敲门,可我还在忙活着那些所谓“更重要的事”,于是我没有开门。再一会儿,她敲得更大声了,我体验到更强烈的身体不适,可我还是对自己说“再坚持一下,再忍忍”。终于,身体受不了我的忽视了,她开始疯狂地踹门!砸窗户!她疯了似地要我看到她!我的身体感到一阵一阵的刺痛!我在疼痛中才流着泪恍然大悟:原来我忽略我的身体太久了……
  泪眼朦胧中,我突然想起了课程老师带领冥想时的几句让我感触很深的引导语:“我是重要的……我愿意做自己永远的朋友……我的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冥想的时候虽然也很为这几句话感动,但当时仅限于头脑层面的理解,而此刻的我正感受着自己的身体,感受着每一处的疼痛,每一丝细微的变化。身体就像是一个特别渴望被关爱、被关注的孩子,她的各种各样的不舒服都是想吸引我的注意,提醒我需要休息,而当我真的去用心体会她、爱她的时候,她也让我知道她是如此地爱我—当她知道我收到她的讯息,体验到所有不舒服,并且不再抗拒和逃避之后,疼痛竟然神奇地消失了!原来,当身体感受到我对她的重视,当我和身体互相传递着爱、深深地连接的时候,生命真的就可以是奇迹!这份爱让我感动地泪流满面!
  小组继续讨论,组员S在分享,我们三人都在认真地听。我突然想要接一杯热水,因为冰冷的手需要温暖,可是,我又舍不得少听一句,于是,我想暂时压制这个需求。结果受到压制的身体立即有了反应—右侧肋骨下半部分又开始刺疼!这一次我没有犹豫立即起身倒水。而就在我起身的那一刻,疼痛竟然瞬间就消失了!
  太神奇了!
  我终于明白,原来我们的身体,就是那个一直陪伴着我们的最亲密的伙伴。我们和这个伙伴相互影响,相互推动:当我们关爱她的时候,她会变得更有能量,陪伴和支持我们去任何想去的地方。而当我们忽略、冷落甚至惩罚虐待她的时候,她会伤心、愤怒、失望,甚至坠入无助的深渊。那时,她不仅不能和我们一起实现梦想,反而还会成为阻碍,让我们不得不停下来照顾她,等待她恢复。有些透支身体太多的人,也许永远都不能等到她的恢复,与身体合作关系也就永久地终止了……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一书也谈到“使用我们的感觉”:“我们很少被鼓励去珍惜我们自己的感觉,并创造性地使用它们。我们中的大部分人至今仍然遵循着这样一条禁令:不要感受你皮肤所感觉到的,不要看‘不应该’去看的,也不要谈论‘不应该’谈论的。
  但是人类并非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生存,我们需要对各种各样的刺激作出反应,而且每一个身体反应都会伴随着感受和想法,并形成了一个身体情绪和智能信息的循环。
  感觉通道对我们的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通过感官接收信息,经过神经系统的体验,然后在大脑中将信息加以转换。我们的感官神经系统和大脑就像三个头的司机,掌控着我们的身体,我们希望这三者可以协同工作,彼此了解,接受并重视各自的存在。萨提亚使用了一个泉眼的形象来展示这三者的整合:视线,声音,气味,味道和思想川流不息地进入我们的大脑中,和谐地交融在一起,并且随时可以自由地从我们的嘴里奔腾出来,告诉我们什么正存在于我们的神经系统中。”
  此时的我更加明白关爱自己的真正含义,觉察身体的每一个感受,倾听这些感受所传达的信息—也许我的身体在告诉我,我需要一些东西,是水?是睡眠和休息?还是接纳和允许自己?就是去满足她的每一个或大或小的愿望。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最亲密的朋友,做最能关爱自己的人,只要我们真的关注我们身体的信号,并给予足够的接纳、关爱和允许,当我们自己得到足够的关爱和滋养,就会又变得充盈有能量。
  正是有了这种能量,作为咨询师的我们,在面对来访者时,才能淡定从容,内在稳定和谐,更加具有一致性。咨询师稳稳地在那里,带着关爱和好奇,陪伴来访者一起探索生命的历程,用生命去影响生命。
  神奇的发生还在继续,原本以为课程结束后,我会大病一场,没想到竟然在培训结束的次日就“满血复活”了!望着充满阳光的幸福小家,凝视着我的爱人和孩子,爱在我的心中流淌,是丰裕的感觉。我拥有的真的已经足够。
其他文献
2019年4月17日,在上海卢浦大桥上,17岁少年当着母亲的面突然跳桥身亡,母亲捶地痛哭。这则新闻迅速引起公众的关注,也让亲子关系的话题再次跃然成为社会新闻榜首,媒体公布的整个画面令为人父母者唏嘘,也令为人子女者诧异。视频中,母亲略显焦躁的举止与少年的激越行为直接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不难想象在孩子生命的最后时刻,母子双方的激动情绪和冲动言行。这样的情绪状态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很多人都在指责母亲简
期刊
电脑前,一个戴眼镜的小男孩小A,不停地敲击键盘,屏幕上的光线不停变换着,他已经在电脑前坐了近8个小时。桌子上布满了零食袋子和矿泉水瓶。小A的爸爸和妈妈一年前因为感情不和离婚了。小A的妈妈怕孩子跟了爸爸后受委屈,就把小A带在了身边。妈妈在医院工作,工作很忙,一个月总有几天在值班。放暑假了,别的孩子都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度假,小A只能自己在家玩游戏,从开始不会玩,到现在一玩就几个小时不离电脑。妈妈一到家就
期刊
心理案例:  当初的热情找不到了  小杨老师是一位中学教师,说是小杨老师,其实也30多岁的人了。  还是在师大学习的时候,小杨老师对能够走上三尺讲台,成为一名辛勤的园丁充满了憧憬和期待,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每一个孩子培养成材。带着这份热情,小杨老师走上了三尺讲台。  转眼,差不多10年过去了。小杨老师由新教师变成了有经验的教师,不知从哪一天开始慢慢感觉到,教师这一职业并非如他想象中那么美好。日
期刊
下课后,我刚回到办公室坐下,班长便急匆匆地跑来,说:“老师,不好了,刘磊和王刚打起来了。”  我顾不上喝水便往教室跑。看到我来了,围观的学生一哄而散,只有蓬头垢面、脸红脖子粗的两位“当事人”互不服气地站在教室门口,眼睛里都喷着怒火。  看着情绪特别激动、几近失态的他俩,我知道,现在不是处理问题的最佳时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深知犯错是学生成长中的必备营养。此时若是各打五十大板或大骂一通,并不
期刊
最近在践行认知行为治疗这一技术,小试牛刀就已经感受到了它的魅力所在。本文将展示给大家一个小小的案例,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认知行为治疗技术是如何在较短时间内,有时甚至只是一次的咨询,就让来访者看到自己更多的可能性,并愿意在接下来的时间去行动。  来访者小C告诉我,最近一段时间学习特有压力,刚刚考完一门考试,是自己最擅长的,也是花了时间好好准备的,但是考砸了。“我觉得自己没能力继续下去了,我将来没办法
期刊
“在人很多的场合,我不知道该怎么开口,这种感觉很难受。”这是最近在咨询室里,我遇到的一个学生所倾诉的苦恼。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八阶段发展理论告诉我们,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有符合该年龄阶段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的个性冲突。而大学生处于两个阶段的交界—12—18岁青少年期和18—24岁成年早期,这两个阶段所经历的分别是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感之间
期刊
4月17日晚10时左右,上海17岁男孩因琐事与母争吵跳高架桥当场死亡。  4月8日,武汉理工大学一大一男生因辅导员并非针对个人的管教言论跳楼身亡。  3月27日晚7时许,因考试焦虑、学习压力跳楼的鹤壁市外国语中学初三学生姬智慧在抢救34天后不幸离世。  3月12日7时,江苏南京一9岁小男孩因撞碎学校玻璃而跳楼自杀。  ……  孩子们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他们对待生命如此草率?生命就是这么脆弱,也许是一
期刊
芸简·育空间创始人  中国国际萨提亚家庭模式心理师  海灵格家庭系统心理师  中德舞动心理师  接受为期2年的Tavistock模式婴儿观察督导  心理学从业20多年,专业幼儿观察领域超过15年  擅长特殊儿童训练及家庭咨询  提起“抑郁情绪”,我们常常谈虎色变,其实它并没有那么可怕。抑郁情绪是每一个生命发展中经常会出现的,如果处理得当,它将带领我们走进更深邃的生命之旅。  生命早年的抑郁情绪  
期刊
作为家长,你可以为孩子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帮助他们形成“安全型依恋”。  如果你的孩子勇于探索未知,同时经常回到你身边寻求联结和安慰,那么你就可以知道他属于安全型依恋。  安全型依恋使得个体在一生之中都更容易与他人建立并维系较好的关系。这是因为安全型依恋的个体信任他的“依恋对象”(不管是父母、老师还是恋人),相信他们会在需要的时候给自己提供支持。而也正是因为知道父母(或未来的恋人)是时刻欢迎他
期刊
“自卑可以毁掉一个人,使人自暴自弃或产生精神疾病,  但另一方面它也能激发人的雄心,催人奋发图强,以补偿生理缺陷,成就不平凡的人生。” —阿勒德  小M是个长相清秀的姑娘,歌声甜美,画画好看,写东西也很有文采。我第一次认识她是在几年前带团体的时候。当时她总是一个人默默坐在角落,仿佛在刻意回避与他人交流。大家一起做团体活动,她发言很少,有时我能看出她对一件事情有独特的看法,却总是欲言又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