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加快发展群众文化事业,建设文化大县,是践行群众路线、全面建成小康盐池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盐池县;群众文化事业;文化大县
一、盐池县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文化资源
盐池县地处陕、甘、宁、蒙四省(区)交界地带,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汉初设煦衍县,公元553年改为盐州郡,北宋时期为西夏国22州之一,1443年署花马池营,1913年署盐池县。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形成了盐池独特多元的文化,既有中原农耕文化,又有北方草原游牧文化,既有边塞文化,又有大漠文化,既有边区红色文化,又有盐池民间民俗文化,由此而形成和发展了盐池独具特色的文化。
一是以“红色文化”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产业正在挖掘整理,并逐步打造成优势文化产业。如《王贵和李香香》《盐池1936》,民间艺人创作的有《红军打屈县长》、《劳动英雄王科》,边区大生产运动所涌现出来的众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众多的革命故事,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
二是以“滩羊和甘草”为代表的边外边内草原文化。盐池利用滩羊资源和甘草资源加工形成各类加工产品,具有丰厚的草原文化印记,手工地毯、二毛裘皮、甘草茶、原野蜂蜜等。
三是以“古长城墩候、古城堡、古遗址”等为代表的边塞文化。盐池境内隋明长城有234公里,各类遗址、墩候达到181个,民间故事、传说众多,古色文化资源丰富多彩。这一类文化正在进一步的挖掘和研讨中。
四是以融汇与黄土高原、河套平原为基本内容的民间民俗婚丧家娶文化,已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这是比较有特色的文化之一,也正在挖掘整理当中。
二、加快发展盐池县群众文化事业建设文化大县的优势和基础
1.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建设文化大县的基础和优势
盐池县历史悠久,有着2000多年的建县史。秦汉时期,各民族杂居。唐宋时期五胡十六国多民族融合,元明时期边塞屯居守防重镇。清朝则为宁夏后卫前哨阵地、边关险要之地。1913年设盐池县至今。千百年来,盐池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盐池历史文化。盐池县文物古迹资源丰富,现有各个历史时期的馆藏文物5000余件。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一为张家场古城,一为明长城古迹遗址。盐池县历史上文化名人世代相出,历史上往来的文人名家踏遍盐州大地,加之驻城守边的文韬武略的将士更彰显了盐的历史文化风采。盐池县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歌舞、音乐、戏曲等,一直延续至今。春牛舞、信天游、盐池小调、盐池道情等在民间广为流传。
2.独特的自然资源是建设文化大县的有利条件
盐池县富有边塞风情,游牧野趣,风景优美,生态良好,600万亩的盐州大草原横贯盐池南北。别具一格的大漠风光,展现出了独特的盐池魅力。南部的黄土高原地貌,北部风情独特的原生态草原。盐池县自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灵应山、长城、哈巴湖等景点历史底蕴深厚、極具开发价值。广阔的大草原,孕育了中国驰名品牌一盐池滩羊,被称为“中国滩羊之乡”。一望无垠的原野上生长着100种药材,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野生甘草,被称为“中国甘草之乡”。
3.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建设文化大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积极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文化服务体系已基本建成;开展农家书屋建设,全县已建成农家书屋101家;群文培训辅导全面开展,积极举办各类文艺培训班,培养了一批乡村业余文艺骨干。二是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结合节假日和重大纪念日,认真组织开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等文化工程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并认真开展“三下乡”活动,组织开展“盐池风采”、“靓丽盐池”、“红色盐池”、“喜迎十八大、和谐新盐池”、“文明县城,美丽盐池”等大型系列广场群众文化活动。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有序开展。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积极向国家、区、市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涵盖了盐池民间音乐、美术、手工技艺、消费习俗、民间谚语等各个方面,手工地毯、皮影等被列为自治区级传承保护名录。铁柱泉武术、盐池剪纸、刺绣、荞面饴铬等被吴忠市列为市级传承保护名录。
三、加快发展盐池县群众文化事业建设文化大县的举措
近年来,盐池县积极发展群众文化事业,打造文化县,有力地提升了花马古城文化品位,增强了老区人民的归属感、荣誉感和凝聚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加快发展盐池县群众文化事业,建好建强文化大县,还需要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来谋划、来部署,开辟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同步推进的工作格局。
1.以人为本,大力弘扬和培育盐池精神
建设文化大县,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大力提高全县人民的综合素质,大力弘扬和培育新时期的盐池精神,增强全县人民的凝聚力,激发全县人民干事创业、富民兴县的时代精神,凝聚全县人民力量,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要把弘扬伟大民族精神,与盐池改革和发展的生动实践结合起来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贯穿于文化县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要在全县广泛开展“科学发展、跨越崛起”主题教育活动,培育和弘扬具有时代特点的盐池精神,使全县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2.增加投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盐池县城乡文化设施比较陈旧落后的现状,要加大投入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一方面整合现有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另一方面,借助盐池县城市和小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按照高水平设计、多渠道投入、产业化动作、分阶段实施的要求,建设一批品位高雅、风格鲜明的文化基础设施。着重建设一批能够体现边塞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特色、代表盐池县形象和发展水平的标志性文化设施,使之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主阵地、对外开放和宣传盐池的窗口,用优美的文化环境树立盐池县社会发展的新形象。建设符合盐池小康社会布局的中心文化广场和与之配套的实用性、便民性的若干社区文化广场,配置相应的文化活动设施。加快建设反映盐池县历史文化的窗口---张家场博物馆、盐池县文化馆建设,加快建设图书馆、长城关等大型文化场,开发建设长城旅游观光带。同时,健全和完善县、乡(镇)、村文化站、农家书屋等三级文化设施网络,完善城市社区现有文化、体育设施功能,新规划的社区都应该有配套的文化、体育设施。 3.突出特色,全力打造文化精品
文化精品代表着一个地区文化发展的水平,对于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具有重要的激励、引导和推动作用。编排反映原生态沙漠绿洲的剧目,挖掘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争取把盐池独具特色的中原农耕文化、北方草原游牧文化、边塞文化、大漠文化、红色文化、民间民俗文化推出宁夏,走向全国。要建立健全包括组织协调机制、创作激励机制、经费保障机制、市场营销机制、人才培养机制在内的文化精品生产保障体系,打造一批具有盐池特色的品牌作品。重点抓好戏剧、舞蹈、美术、书法、摄影、音乐、民间工艺等艺术门类的创新与发展,推出一批展示时代风貌、体现时代特色、具有较高水平的文艺精品。
4.丰富形式,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以文化活动为触角,以影响大、群众参与广的大型文化活动为载体,把生态文化旅游节目办出特色,辦出水平,形成品牌。在电视台开设《百姓舞台》栏目,让更多的普通群众走上电视,展示才艺,提高水平。充分发挥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服务中心等基层文化阵地的作用,全方位地为城乡人民提供丰富多彩、健康文明的文化服务。要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和文体、科教、法律、卫生进社区活动。认真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评比竞赛,努力创建文化型行业、部门、家庭,倡导文明新风,推动基层文化活动蓬勃发展。
5.整合资源,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
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盐池县要突出地域和文化特色,充分挖掘和整合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区优势的文化产业品牌。要大胆创新,不断为传统民间艺术注入时代精神,尽快形成地域优势和文化优势相结合的以旅游、演出、餐饮娱乐、文物展览与流通等项目为主体的文化产业体系以及具有盐池特色和大众化与精品化统一的文化产业格局。要加强羊文化、草文化、红色文化等历史遗存和自然风光等文化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把促进文化资源开发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推出一批富有地域文化特色、体现较高文化品位的旅游精品项目,使文化旅游业成为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要加大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力度,广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搞好文化产业的招商引资,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6.挖掘文化遗产,实现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
要充分开发、利用传统特色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中最优秀、最有生命力的内容和形式继承下来,并进行深入研究和挖掘,重新进行再创造,力争在几年内打造出几个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软件方面,要围绕花马古城文化、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进行文学艺术创作和新闻报道,举办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边塞特色的各种文化学术性会议和文化旅游节,邀请各地有影响的名人及朋友参与文化大县建设。
关键词:盐池县;群众文化事业;文化大县
一、盐池县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文化资源
盐池县地处陕、甘、宁、蒙四省(区)交界地带,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汉初设煦衍县,公元553年改为盐州郡,北宋时期为西夏国22州之一,1443年署花马池营,1913年署盐池县。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形成了盐池独特多元的文化,既有中原农耕文化,又有北方草原游牧文化,既有边塞文化,又有大漠文化,既有边区红色文化,又有盐池民间民俗文化,由此而形成和发展了盐池独具特色的文化。
一是以“红色文化”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产业正在挖掘整理,并逐步打造成优势文化产业。如《王贵和李香香》《盐池1936》,民间艺人创作的有《红军打屈县长》、《劳动英雄王科》,边区大生产运动所涌现出来的众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众多的革命故事,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
二是以“滩羊和甘草”为代表的边外边内草原文化。盐池利用滩羊资源和甘草资源加工形成各类加工产品,具有丰厚的草原文化印记,手工地毯、二毛裘皮、甘草茶、原野蜂蜜等。
三是以“古长城墩候、古城堡、古遗址”等为代表的边塞文化。盐池境内隋明长城有234公里,各类遗址、墩候达到181个,民间故事、传说众多,古色文化资源丰富多彩。这一类文化正在进一步的挖掘和研讨中。
四是以融汇与黄土高原、河套平原为基本内容的民间民俗婚丧家娶文化,已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这是比较有特色的文化之一,也正在挖掘整理当中。
二、加快发展盐池县群众文化事业建设文化大县的优势和基础
1.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建设文化大县的基础和优势
盐池县历史悠久,有着2000多年的建县史。秦汉时期,各民族杂居。唐宋时期五胡十六国多民族融合,元明时期边塞屯居守防重镇。清朝则为宁夏后卫前哨阵地、边关险要之地。1913年设盐池县至今。千百年来,盐池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盐池历史文化。盐池县文物古迹资源丰富,现有各个历史时期的馆藏文物5000余件。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一为张家场古城,一为明长城古迹遗址。盐池县历史上文化名人世代相出,历史上往来的文人名家踏遍盐州大地,加之驻城守边的文韬武略的将士更彰显了盐的历史文化风采。盐池县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歌舞、音乐、戏曲等,一直延续至今。春牛舞、信天游、盐池小调、盐池道情等在民间广为流传。
2.独特的自然资源是建设文化大县的有利条件
盐池县富有边塞风情,游牧野趣,风景优美,生态良好,600万亩的盐州大草原横贯盐池南北。别具一格的大漠风光,展现出了独特的盐池魅力。南部的黄土高原地貌,北部风情独特的原生态草原。盐池县自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灵应山、长城、哈巴湖等景点历史底蕴深厚、極具开发价值。广阔的大草原,孕育了中国驰名品牌一盐池滩羊,被称为“中国滩羊之乡”。一望无垠的原野上生长着100种药材,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野生甘草,被称为“中国甘草之乡”。
3.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建设文化大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积极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文化服务体系已基本建成;开展农家书屋建设,全县已建成农家书屋101家;群文培训辅导全面开展,积极举办各类文艺培训班,培养了一批乡村业余文艺骨干。二是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结合节假日和重大纪念日,认真组织开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等文化工程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并认真开展“三下乡”活动,组织开展“盐池风采”、“靓丽盐池”、“红色盐池”、“喜迎十八大、和谐新盐池”、“文明县城,美丽盐池”等大型系列广场群众文化活动。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有序开展。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积极向国家、区、市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涵盖了盐池民间音乐、美术、手工技艺、消费习俗、民间谚语等各个方面,手工地毯、皮影等被列为自治区级传承保护名录。铁柱泉武术、盐池剪纸、刺绣、荞面饴铬等被吴忠市列为市级传承保护名录。
三、加快发展盐池县群众文化事业建设文化大县的举措
近年来,盐池县积极发展群众文化事业,打造文化县,有力地提升了花马古城文化品位,增强了老区人民的归属感、荣誉感和凝聚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加快发展盐池县群众文化事业,建好建强文化大县,还需要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来谋划、来部署,开辟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同步推进的工作格局。
1.以人为本,大力弘扬和培育盐池精神
建设文化大县,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大力提高全县人民的综合素质,大力弘扬和培育新时期的盐池精神,增强全县人民的凝聚力,激发全县人民干事创业、富民兴县的时代精神,凝聚全县人民力量,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要把弘扬伟大民族精神,与盐池改革和发展的生动实践结合起来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贯穿于文化县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要在全县广泛开展“科学发展、跨越崛起”主题教育活动,培育和弘扬具有时代特点的盐池精神,使全县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2.增加投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盐池县城乡文化设施比较陈旧落后的现状,要加大投入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一方面整合现有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另一方面,借助盐池县城市和小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按照高水平设计、多渠道投入、产业化动作、分阶段实施的要求,建设一批品位高雅、风格鲜明的文化基础设施。着重建设一批能够体现边塞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特色、代表盐池县形象和发展水平的标志性文化设施,使之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主阵地、对外开放和宣传盐池的窗口,用优美的文化环境树立盐池县社会发展的新形象。建设符合盐池小康社会布局的中心文化广场和与之配套的实用性、便民性的若干社区文化广场,配置相应的文化活动设施。加快建设反映盐池县历史文化的窗口---张家场博物馆、盐池县文化馆建设,加快建设图书馆、长城关等大型文化场,开发建设长城旅游观光带。同时,健全和完善县、乡(镇)、村文化站、农家书屋等三级文化设施网络,完善城市社区现有文化、体育设施功能,新规划的社区都应该有配套的文化、体育设施。 3.突出特色,全力打造文化精品
文化精品代表着一个地区文化发展的水平,对于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具有重要的激励、引导和推动作用。编排反映原生态沙漠绿洲的剧目,挖掘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争取把盐池独具特色的中原农耕文化、北方草原游牧文化、边塞文化、大漠文化、红色文化、民间民俗文化推出宁夏,走向全国。要建立健全包括组织协调机制、创作激励机制、经费保障机制、市场营销机制、人才培养机制在内的文化精品生产保障体系,打造一批具有盐池特色的品牌作品。重点抓好戏剧、舞蹈、美术、书法、摄影、音乐、民间工艺等艺术门类的创新与发展,推出一批展示时代风貌、体现时代特色、具有较高水平的文艺精品。
4.丰富形式,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以文化活动为触角,以影响大、群众参与广的大型文化活动为载体,把生态文化旅游节目办出特色,辦出水平,形成品牌。在电视台开设《百姓舞台》栏目,让更多的普通群众走上电视,展示才艺,提高水平。充分发挥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服务中心等基层文化阵地的作用,全方位地为城乡人民提供丰富多彩、健康文明的文化服务。要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和文体、科教、法律、卫生进社区活动。认真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评比竞赛,努力创建文化型行业、部门、家庭,倡导文明新风,推动基层文化活动蓬勃发展。
5.整合资源,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
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盐池县要突出地域和文化特色,充分挖掘和整合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区优势的文化产业品牌。要大胆创新,不断为传统民间艺术注入时代精神,尽快形成地域优势和文化优势相结合的以旅游、演出、餐饮娱乐、文物展览与流通等项目为主体的文化产业体系以及具有盐池特色和大众化与精品化统一的文化产业格局。要加强羊文化、草文化、红色文化等历史遗存和自然风光等文化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把促进文化资源开发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推出一批富有地域文化特色、体现较高文化品位的旅游精品项目,使文化旅游业成为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要加大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力度,广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搞好文化产业的招商引资,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6.挖掘文化遗产,实现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
要充分开发、利用传统特色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中最优秀、最有生命力的内容和形式继承下来,并进行深入研究和挖掘,重新进行再创造,力争在几年内打造出几个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软件方面,要围绕花马古城文化、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进行文学艺术创作和新闻报道,举办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边塞特色的各种文化学术性会议和文化旅游节,邀请各地有影响的名人及朋友参与文化大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