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稳定发展的强有力的后备支撑,是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生力军。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也逐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构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谓是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已成为高等院校思想教育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反映了国家与社会以及个人三个方面的价值要求。
一、當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状况
(一)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认同度明显降低
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认同度逐步降低。绝大多数学生对大学统一课程中的思想政治课兴趣程度不高,高校中常常有大学生不去听思想政治课的情况出现。大学生参加考试时一般通过强行记忆,甚至在考场作弊来应付,这严重违背了我国在大学设置思想政治类课程的本意。所以,学生们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愈发不了解,有的甚至怀疑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科学性,长久以来,就会造成恶性循环,继而导致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认同度逐步降低,再加上其他社会思潮的诱惑,大学生思想被不断的侵蚀,价值观日益扭曲,后果不堪设想。
(二)信仰缺失和理想迷茫
当代大学生信仰缺失问题极为严重,虔诚的信仰能够使人们的灵魂变得高贵、伟大。信仰是我们的精神依托,它支撑着我们以坚定的信念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帮助我们获得最后的胜利。俗话说,假如一个人没有了物质上的支持,相对来说并不可怕,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不断满足自身的物质需求,但要是没有了精神上的寄托,那么人活得犹如“行尸走肉”。很多大学生在抱怨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如“活的真累啊”,“生活好无趣啊”之类的感叹,甚至某些大学生还常常参加一些迷信活动,相信牛鬼蛇神的说法,并将这些封建迷信思想散播在校园中,严重影响高校里良好的校园生活与学习氛围。这些问题恰恰印证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得到良好的树立,造成十分严重的信仰缺失。
每个人自打懂事起,都会对未来有憧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理想,人没有理想是最可悲,如同行尸走肉,生活是失败的,人生是失败的。现在的大学生平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成天不怎么努力学习,浑浑噩噩过日子,没有远大的抱负,严重的折射出当前高校理想教育的缺失。
(三)功利化取向严重
现今,大学生的社会价值观已逐步向功利化的趋势发展,即他们对良好物质的享有与名利追逐的渴望程度越来越大。大学生出现这种价值观功利化倾向的主要表现:注重政治、理想化价值取向转变为注重多样、务实化价值取向;注重整体利益转变向为注重个人利益;注重长远利益转变为注重眼前利益;注重奉献转变为注重享受。某大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卷调查中显示:大多数学生对“诚信友好、敬业奉献、积极努力、报效祖国”等人生价值表示认同。但是,一旦涉及到个人切身利益问题时,学生的价值取向就会出现明显的变化,绝大多数学生会下意识的选择务实的价值取向。现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变得越来越大,人才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大学生一毕业就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并不多见,为此,近年许多大学生都融入到考研大军的行列当中,大多是具有功利取向的,都是单单为了考研而考研,考研出现“随大流”现象,学生们主要是为了躲避就业压力,期望延时争取适合自己的理想工作岗位。高校大学生积极参加入党原本是件好事,但是越来越多的学生参加入党的动机不纯,调查中甚至有些大学生直接说出,入党就是为了将来就业机会多,可以更容易争取到奖学金,以后进入机关单位好提拔等等。上述的社会现象都足以说明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价值观已逐步向功利化的趋势发展,这一点值得我们整个社会进行反复深思。
(四)享乐极端主义泛滥
现今,部分大学生已经陷入了成长烦恼的漩涡中,原因是他们的价值观受到了社会其他方面的影响,价值取向开始出现歪曲,譬如说不思进取、自甘堕落等。追求奢靡、腐化的生活,崇尚名牌,喜爱攀比;沉迷于高档娱乐消费场所;配备如iphone6、Galaxy Note3等高档移动通讯设备;交友聚会,大讲排场……。虽然其所占比例不是很大,但也绝非小数,对其他学生的负面影响相当大。当中盲目性、攀比性、赶潮式消费已成为普遍现象。目前的大学生,生理与心理并不是很成熟,甚至有些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相当差,主要表现为信仰缺失,缺乏与缺乏进取精神以及抗压能力差。略有些成绩,便会沾沾自喜,得意忘形;遇到点小挫折,便会灰头土脸,丧失斗志。例如当遇到失恋这种事情时,他们心里便难以承受,痛不欲生,甚至出现报复、自残的事情。这些足以折射出人性消极的一面,也是没有正确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体现。
二、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
(一)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工作,因为这对全面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大学生不仅是祖国的接班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还是建设道德文明的先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能够有效的帮助他们坚定报效祖国的信念、增强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使命感,同时,当代大学生是最为适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群体,他们对我国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时代发展的需要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能够有力的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能够继续稳定发展的希望。随着国民经济的重大变革、思想观念的转变、利益格局的变动、社会结构关系的调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已逐渐成为我国重点关注的对象。因此,不断加强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是正确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条件,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我国对现今高校思想教育的要求。努力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在此,正确引导大学生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正确的看待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并自觉的践行,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弘扬民族精神,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认知度
在进行多元化發展的同时,更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认知度,无论何时都要明确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使广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指导下,树立正确的、科学的、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价值观。一方面,教育部门要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强大的引领力量,在当代大学生中加大宣传和引导,让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有关理论进学校、进课堂,并且要将这些课程作为重点教育课程,增加评价的比重,让当代大学生对这一问题有足够的认识,从而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使大学生明白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并不是反对和抵制多元发展,强调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基础性。因此,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培育原则应当始终明确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这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是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核心。不管世情、国情和党情有多复杂的变化,我们始终要坚持用一元指导多元,并且要持续不断地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让他们勇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自觉抵制一些不良思想的侵蚀和干扰,让我们这年轻一代更加全面、更加具体、更加系统地了解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自觉划清和非马克思主义与非社会主义核心的价值观界限。
(二)立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大学生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真正的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将自己投身于社会实践才能从根本上了解我国现有的国情,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培养在实践学习中的思考能力。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学习大学生才能真正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此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自己、挖掘自身潜力。可以说教育的重点在于理论、实践有机的相互结合,促进理论知识与行为实践的统一。高校抽出一部分时间带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大学生进行社会调研,加深对我国当今基本发展现状的了解,使学生们在参加活动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使其真正感受到自身的社会价值。
(三)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
在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也变的越来越大。绝大多数的学生一般是通过互联网来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因此,为了更有利的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借用到网络这一有力助手,也可以说网络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宣传至关重要,如果不借助网络将正确的思想大力推广,那么其他社会思潮就会主动借助网络,传播扭曲的价值取向。为此,教育机构应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上的宣传力度,使大学生自觉抵制其他不良社会思潮的诱惑与侵蚀。通过网络与大学生形成互动,正确引导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得到有力的宣传,还能辅助纠正大学生一些错误思想。
四、结语
构筑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践行使其成为培育全民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先锋,这是一件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构筑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学生们整体素质的提升,从而使他们更好、更快地适应我国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自身努力实现其人生价值。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好地培养他们借鉴学习的良好态度,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强国民族之林做出贡献。(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2] 荆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文化实践三维度[J].北京教育,2010(534).
[3] 梅荣政,杨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思潮析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4] 向必进.“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的特点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9).
[5] 李德顺.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6] 张忠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J].思想政治教育,2007.(5).
[7] 陈志军,浦解明,左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反映了国家与社会以及个人三个方面的价值要求。
一、當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状况
(一)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认同度明显降低
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认同度逐步降低。绝大多数学生对大学统一课程中的思想政治课兴趣程度不高,高校中常常有大学生不去听思想政治课的情况出现。大学生参加考试时一般通过强行记忆,甚至在考场作弊来应付,这严重违背了我国在大学设置思想政治类课程的本意。所以,学生们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愈发不了解,有的甚至怀疑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科学性,长久以来,就会造成恶性循环,继而导致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认同度逐步降低,再加上其他社会思潮的诱惑,大学生思想被不断的侵蚀,价值观日益扭曲,后果不堪设想。
(二)信仰缺失和理想迷茫
当代大学生信仰缺失问题极为严重,虔诚的信仰能够使人们的灵魂变得高贵、伟大。信仰是我们的精神依托,它支撑着我们以坚定的信念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帮助我们获得最后的胜利。俗话说,假如一个人没有了物质上的支持,相对来说并不可怕,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不断满足自身的物质需求,但要是没有了精神上的寄托,那么人活得犹如“行尸走肉”。很多大学生在抱怨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如“活的真累啊”,“生活好无趣啊”之类的感叹,甚至某些大学生还常常参加一些迷信活动,相信牛鬼蛇神的说法,并将这些封建迷信思想散播在校园中,严重影响高校里良好的校园生活与学习氛围。这些问题恰恰印证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得到良好的树立,造成十分严重的信仰缺失。
每个人自打懂事起,都会对未来有憧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理想,人没有理想是最可悲,如同行尸走肉,生活是失败的,人生是失败的。现在的大学生平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成天不怎么努力学习,浑浑噩噩过日子,没有远大的抱负,严重的折射出当前高校理想教育的缺失。
(三)功利化取向严重
现今,大学生的社会价值观已逐步向功利化的趋势发展,即他们对良好物质的享有与名利追逐的渴望程度越来越大。大学生出现这种价值观功利化倾向的主要表现:注重政治、理想化价值取向转变为注重多样、务实化价值取向;注重整体利益转变向为注重个人利益;注重长远利益转变为注重眼前利益;注重奉献转变为注重享受。某大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卷调查中显示:大多数学生对“诚信友好、敬业奉献、积极努力、报效祖国”等人生价值表示认同。但是,一旦涉及到个人切身利益问题时,学生的价值取向就会出现明显的变化,绝大多数学生会下意识的选择务实的价值取向。现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变得越来越大,人才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大学生一毕业就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并不多见,为此,近年许多大学生都融入到考研大军的行列当中,大多是具有功利取向的,都是单单为了考研而考研,考研出现“随大流”现象,学生们主要是为了躲避就业压力,期望延时争取适合自己的理想工作岗位。高校大学生积极参加入党原本是件好事,但是越来越多的学生参加入党的动机不纯,调查中甚至有些大学生直接说出,入党就是为了将来就业机会多,可以更容易争取到奖学金,以后进入机关单位好提拔等等。上述的社会现象都足以说明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价值观已逐步向功利化的趋势发展,这一点值得我们整个社会进行反复深思。
(四)享乐极端主义泛滥
现今,部分大学生已经陷入了成长烦恼的漩涡中,原因是他们的价值观受到了社会其他方面的影响,价值取向开始出现歪曲,譬如说不思进取、自甘堕落等。追求奢靡、腐化的生活,崇尚名牌,喜爱攀比;沉迷于高档娱乐消费场所;配备如iphone6、Galaxy Note3等高档移动通讯设备;交友聚会,大讲排场……。虽然其所占比例不是很大,但也绝非小数,对其他学生的负面影响相当大。当中盲目性、攀比性、赶潮式消费已成为普遍现象。目前的大学生,生理与心理并不是很成熟,甚至有些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相当差,主要表现为信仰缺失,缺乏与缺乏进取精神以及抗压能力差。略有些成绩,便会沾沾自喜,得意忘形;遇到点小挫折,便会灰头土脸,丧失斗志。例如当遇到失恋这种事情时,他们心里便难以承受,痛不欲生,甚至出现报复、自残的事情。这些足以折射出人性消极的一面,也是没有正确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体现。
二、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
(一)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工作,因为这对全面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大学生不仅是祖国的接班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还是建设道德文明的先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能够有效的帮助他们坚定报效祖国的信念、增强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使命感,同时,当代大学生是最为适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群体,他们对我国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时代发展的需要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能够有力的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能够继续稳定发展的希望。随着国民经济的重大变革、思想观念的转变、利益格局的变动、社会结构关系的调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已逐渐成为我国重点关注的对象。因此,不断加强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是正确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条件,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我国对现今高校思想教育的要求。努力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在此,正确引导大学生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正确的看待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并自觉的践行,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弘扬民族精神,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认知度
在进行多元化發展的同时,更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认知度,无论何时都要明确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使广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指导下,树立正确的、科学的、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价值观。一方面,教育部门要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强大的引领力量,在当代大学生中加大宣传和引导,让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有关理论进学校、进课堂,并且要将这些课程作为重点教育课程,增加评价的比重,让当代大学生对这一问题有足够的认识,从而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使大学生明白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并不是反对和抵制多元发展,强调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基础性。因此,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培育原则应当始终明确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这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是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核心。不管世情、国情和党情有多复杂的变化,我们始终要坚持用一元指导多元,并且要持续不断地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让他们勇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自觉抵制一些不良思想的侵蚀和干扰,让我们这年轻一代更加全面、更加具体、更加系统地了解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自觉划清和非马克思主义与非社会主义核心的价值观界限。
(二)立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大学生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真正的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将自己投身于社会实践才能从根本上了解我国现有的国情,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培养在实践学习中的思考能力。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学习大学生才能真正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此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自己、挖掘自身潜力。可以说教育的重点在于理论、实践有机的相互结合,促进理论知识与行为实践的统一。高校抽出一部分时间带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大学生进行社会调研,加深对我国当今基本发展现状的了解,使学生们在参加活动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使其真正感受到自身的社会价值。
(三)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
在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也变的越来越大。绝大多数的学生一般是通过互联网来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因此,为了更有利的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借用到网络这一有力助手,也可以说网络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宣传至关重要,如果不借助网络将正确的思想大力推广,那么其他社会思潮就会主动借助网络,传播扭曲的价值取向。为此,教育机构应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上的宣传力度,使大学生自觉抵制其他不良社会思潮的诱惑与侵蚀。通过网络与大学生形成互动,正确引导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得到有力的宣传,还能辅助纠正大学生一些错误思想。
四、结语
构筑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践行使其成为培育全民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先锋,这是一件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构筑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学生们整体素质的提升,从而使他们更好、更快地适应我国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自身努力实现其人生价值。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好地培养他们借鉴学习的良好态度,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强国民族之林做出贡献。(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2] 荆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文化实践三维度[J].北京教育,2010(534).
[3] 梅荣政,杨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思潮析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4] 向必进.“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的特点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9).
[5] 李德顺.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6] 张忠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J].思想政治教育,2007.(5).
[7] 陈志军,浦解明,左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