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年,一个人,一辈子,只有一次。
孩子时期应该是一个个美丽的童话,甚至是一个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神话。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所有美好的回忆都是在童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让成人为之羡慕,以至当我们静心思索生活时,总想回到童年。
也许社会、家长会问:什么样的教育是学生所爱?什么样的童年值得回忆珍藏?答案很简单:能够给学生幸福快乐的生活,让每个孩子拥有更灿烂的笑容的童年,是值得回忆的童年。
一、父母篇
饭后,心不在焉地按遥控器,看着儿子在卧室地板上摆起浩瀚大军:三四十辆各种汽车摆起阵势,一群兵人听从他的发号施令……不由自主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是那样短暂,就像流星,眨眼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在茫茫的记忆中,我寻觅着童年的足迹。一幕一幕就像放电影似地触动心弦,快乐在心中回荡。想起自己孩童时,脖子里挂一把大钥匙,那随意撒野的土坡,一起奔跑撒欢的小伙伴,还有那随手拈来的泥巴、沙包、柳枝、狗尾巴草……春天,吹着自己做的柳笛,带着自编的所谓的草帽,爬墙头打仗;夏天,爬树捉知了,溪水里建水坝,摸鱼捉虾、打水仗,草丛里捉蛐蛐,斗蛐蛐;秋天,麦田里捉迷藏,拿着竹竿打枣,玩老鹰抓小鸡;冬天,比赛抽陀螺,陀螺是自己用硬木棍削成的,抽陀螺的鞭子也是自己做的。看谁的陀螺旋转得最久。滑着父亲用竹凳做的滑雪板,在自家门前的坡上呼啸而去,就像飞一样的感觉,又费力地拉上来,一遍一遍……小时候,我们就是这样玩着长大的。至今想起那些玩儿来,竟还会暗暗窃笑,仿佛又找到了少年不知愁滋味的美好感觉。
二、子女篇
再看看现在的孩子,当若干年后,他们也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时,脑海里会出现怎样的画面?是一个人面对电视荧屏?是独自在电脑虚拟的空间里与怪物搏斗?……
现在的孩子,童年太缺乏“接触自然”的快乐,或者说有些“电子化”了。现在的小孩爱搭积木,玩拼图、电动玩具、毛绒玩具,还有会说话的智能玩具,甚至玩电子游戏、网络游戏等。他们的玩法带着鲜明的工业文明特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吃的、用的、穿的已不再是奢侈品,但活泼、天真没有了,慢慢地也就孤僻了、自闭了、抑郁了,不会与人交流了。
三、思索篇
就两者的玩法而言,前者是自己动手做着玩,后者是玩工厂生产好的玩具,玩现成的;前者是带有创造性地玩,后者是按照设计人员设置好的程序和方法被动地玩;前者多与小伙伴合群地玩,后者则多独自、孤独地玩,有的甚至一个人在虚拟世界里玩。被动、孤独地玩,能产生深刻而真切的感受吗?我想,他们将来拿什么回忆童年呢?
现在的孩子明显比我们那时胖了很多,“聪明”许多,见识多了,干净许多,“礼教”很多,我们是背着书包满操场跑,玩累了,天也黑了才回家,现在的孩子出了校门,书包是爷爷奶奶背着,跑快了、摸脏东西了、稍微有危险的事……就立刻有警告,有制止。很多事情,很多时候,孩子们都在家长的监护下去玩、去做。
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为此,我们不能束缚与管制孩子的发展,快放手吧。保持其好奇心,通过适当的方式引导其进行质疑与探索。多组织户外活动,领着孩子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神韵,让其体验着、尝试着、感受着,进而体验人类文明在发展的过程中的兴衰成败,领略各种人文风光,体会经典知识所带来的生命冲动,这是塑造孩子良好性格最好的方法。如果我们不能为孩子提供活生生的教育空间,不能满足其好奇心,就会失去童年的天真。
让孩子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的活动,更健康地成长,在与他人的和谐共处中,体验生存的意义与人生的价值。健康的生命意识应该是懂得尊重他人,敬畏生命的。只有自己尝试了一切,才知道什么是难忘的,什么是追求的,无意中就影响着他们,教育他们什么是快乐。现在的孩子看似什么都不缺少,其实缺少的是放开身心。童年时期那些美好的故事里所隐藏的哲理会伴随孩子一生。
孩子的童年应该是健康而活泼的、阳光的、好动的,我们应该多关心孩子,给其一个健康的身体,让其在玩中快乐地生活;进行健康的生命教育,让其学会尊重生命,关爱他人;多给孩子爱的关怀,让其感受到生命的重要,体验生活的快乐。孩子应该从我们这里获得必备的生命健康教育。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从自我做起,体验生活的美妙,在社会生存中实现自我与他人的和谐相处。
多年以后,希望孩子们也能像我们一样,回想起留在记忆深处玩儿来,也会暗暗窃笑,也能对童年的事津津乐道。
孩子时期应该是一个个美丽的童话,甚至是一个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神话。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所有美好的回忆都是在童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让成人为之羡慕,以至当我们静心思索生活时,总想回到童年。
也许社会、家长会问:什么样的教育是学生所爱?什么样的童年值得回忆珍藏?答案很简单:能够给学生幸福快乐的生活,让每个孩子拥有更灿烂的笑容的童年,是值得回忆的童年。
一、父母篇
饭后,心不在焉地按遥控器,看着儿子在卧室地板上摆起浩瀚大军:三四十辆各种汽车摆起阵势,一群兵人听从他的发号施令……不由自主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是那样短暂,就像流星,眨眼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在茫茫的记忆中,我寻觅着童年的足迹。一幕一幕就像放电影似地触动心弦,快乐在心中回荡。想起自己孩童时,脖子里挂一把大钥匙,那随意撒野的土坡,一起奔跑撒欢的小伙伴,还有那随手拈来的泥巴、沙包、柳枝、狗尾巴草……春天,吹着自己做的柳笛,带着自编的所谓的草帽,爬墙头打仗;夏天,爬树捉知了,溪水里建水坝,摸鱼捉虾、打水仗,草丛里捉蛐蛐,斗蛐蛐;秋天,麦田里捉迷藏,拿着竹竿打枣,玩老鹰抓小鸡;冬天,比赛抽陀螺,陀螺是自己用硬木棍削成的,抽陀螺的鞭子也是自己做的。看谁的陀螺旋转得最久。滑着父亲用竹凳做的滑雪板,在自家门前的坡上呼啸而去,就像飞一样的感觉,又费力地拉上来,一遍一遍……小时候,我们就是这样玩着长大的。至今想起那些玩儿来,竟还会暗暗窃笑,仿佛又找到了少年不知愁滋味的美好感觉。
二、子女篇
再看看现在的孩子,当若干年后,他们也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时,脑海里会出现怎样的画面?是一个人面对电视荧屏?是独自在电脑虚拟的空间里与怪物搏斗?……
现在的孩子,童年太缺乏“接触自然”的快乐,或者说有些“电子化”了。现在的小孩爱搭积木,玩拼图、电动玩具、毛绒玩具,还有会说话的智能玩具,甚至玩电子游戏、网络游戏等。他们的玩法带着鲜明的工业文明特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吃的、用的、穿的已不再是奢侈品,但活泼、天真没有了,慢慢地也就孤僻了、自闭了、抑郁了,不会与人交流了。
三、思索篇
就两者的玩法而言,前者是自己动手做着玩,后者是玩工厂生产好的玩具,玩现成的;前者是带有创造性地玩,后者是按照设计人员设置好的程序和方法被动地玩;前者多与小伙伴合群地玩,后者则多独自、孤独地玩,有的甚至一个人在虚拟世界里玩。被动、孤独地玩,能产生深刻而真切的感受吗?我想,他们将来拿什么回忆童年呢?
现在的孩子明显比我们那时胖了很多,“聪明”许多,见识多了,干净许多,“礼教”很多,我们是背着书包满操场跑,玩累了,天也黑了才回家,现在的孩子出了校门,书包是爷爷奶奶背着,跑快了、摸脏东西了、稍微有危险的事……就立刻有警告,有制止。很多事情,很多时候,孩子们都在家长的监护下去玩、去做。
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为此,我们不能束缚与管制孩子的发展,快放手吧。保持其好奇心,通过适当的方式引导其进行质疑与探索。多组织户外活动,领着孩子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神韵,让其体验着、尝试着、感受着,进而体验人类文明在发展的过程中的兴衰成败,领略各种人文风光,体会经典知识所带来的生命冲动,这是塑造孩子良好性格最好的方法。如果我们不能为孩子提供活生生的教育空间,不能满足其好奇心,就会失去童年的天真。
让孩子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的活动,更健康地成长,在与他人的和谐共处中,体验生存的意义与人生的价值。健康的生命意识应该是懂得尊重他人,敬畏生命的。只有自己尝试了一切,才知道什么是难忘的,什么是追求的,无意中就影响着他们,教育他们什么是快乐。现在的孩子看似什么都不缺少,其实缺少的是放开身心。童年时期那些美好的故事里所隐藏的哲理会伴随孩子一生。
孩子的童年应该是健康而活泼的、阳光的、好动的,我们应该多关心孩子,给其一个健康的身体,让其在玩中快乐地生活;进行健康的生命教育,让其学会尊重生命,关爱他人;多给孩子爱的关怀,让其感受到生命的重要,体验生活的快乐。孩子应该从我们这里获得必备的生命健康教育。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从自我做起,体验生活的美妙,在社会生存中实现自我与他人的和谐相处。
多年以后,希望孩子们也能像我们一样,回想起留在记忆深处玩儿来,也会暗暗窃笑,也能对童年的事津津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