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前列素联合辛伐他汀对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的保护作用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69747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贝前列素联合辛伐他汀对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的保护作用。

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贝前列素组、辛伐他汀组和联合用药组各8只。除对照组皮下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外,其他各组均皮下注射野百合碱(60 mg/kg)。对照组正常饲养21 d,其他各组注射后第1天开始灌胃: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贝前列素组给予贝前列素(100μg/kg)、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2 mg/kg)、联合用药组给予贝前列素(100μg/kg)和辛伐他汀(2 mg/kg),1次/d,共21 d。第22天测量各组大鼠心率、体循环平均压(MAP)及肺动脉平均压(mPAP),游离心脏标本测定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肺组织切片染色分别观察形态学变化、计算肺动脉中膜肥厚百分比(WT%);对以上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各组大鼠之间心率和M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贝前列素组、辛伐他汀组、联合用药组的mPAP分别为(27.4±3.7)、(29.9±4.4)、(23.1±3.9)mm Hg(1 mm Hg=0.133 kPa),RVHI分别为(0.35±0.03)、(0.36±0.03)、(0.32±0.03),肺小动脉WT%分别为26.7%±2.4%、28.2%±1.9%、17.4%±3.3%,均低于模型组的(35.4±5.7)mm Hg、0.41±0.05、42.8%±5.9%(均P<0.05)。

结论

贝前列素和辛伐他汀早期联合应用,能够延缓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大鼠m PAP升高及肺血管重构,减轻右心室肥厚,疗效优于单独用药。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评估应用一步核酸扩增(OSNA)技术进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术中检测诊断的价值。方法共入组2010年2至12月全国5个乳腺病中心的552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术中将SLN根据其质量及短轴长度进行切分后,行OSNA检测和印片细胞学检测,术后行逐层切片病理检测。另外,211例患者术中同时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测。结果共探及SLN 1188枚。OSNA的平均操作时间为37.3 min,各中心的操作时间
目的总结经腹腹腔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经验,探讨其在输尿管嵌顿结石治疗中的价值。方法1999年9月至2012年2月共收治1171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其中嵌顿性结石1100例,非嵌顿性结石71例;单侧输尿管多发结石51例;合并同侧肾脏小结石139例。结石最大径0.8~2.6 cm,平均1.5 cm。均采用经腹腔途径完成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术中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及手术部位引流管。结果1171例患者中
期刊
目的通过对比重症肌无力(MG)患者与正常人群的血清胆红素(BIL)和尿酸(UA)水平,分析BIL和UA在不同性别、不同分型及有无伴随胸腺增生/胸腺瘤MG患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血清BIL和UA在MG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MG患者131例,其中男68例,女63例,对照组176名为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同期健康体检正常人群,其中
目的通过对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患儿家系ABCC8、KCNJ11及GLUD1基因的突变分析,探讨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的遗传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08年11月至2012年2月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1例临床诊断为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的患儿及其家系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例,女4例。应用PCR DNA直接测序技术对11个患儿的家系ABCC8基因的39个外显子区、KCNJ11基因的非翻译区及外显子区以及GLUD1基因的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评价PUFA的含量在结直肠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新鲜冰冻的肿瘤组织取自2010年12月至2011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行结直肠癌切除术的82例患者,其中男51例、女31例;年龄29~83岁,中位年龄60.2岁。应用气相色谱毛细管层析法检测标本中各PUFA的含量并进行常规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按各脂肪酸成分及相关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