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无痕教育也承载着新理念步入了我们的教育视野。教育者要让“无痕教育”根植于心田,善于运用“无痕教育”搭起心灵的桥梁,运用激励性的语言,注重言传身教,回归生活,积极参加活动,在环境熏陶下,使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拨动学生情感的弦,使其获取富有个性的真切感悟,健康成长。
【关键词】无痕 心灵碰撞 环境熏陶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024-02
纵观我们现在的德育工作,有些教师缺乏足够的宽容与耐心,面对犯了错甚至错在何处都不知道的孩子,讽刺、挖苦、嘲笑,甚至变相体罚。于永正说:“当老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面对学生的行为缺失,作为老师,应该考虑学生的心理、考虑学生的感受,对症下药,选择最佳角度进行教育,才能转变他们。当你给予学生的春风化雨般的滋润和哺育的时候,才能让思想的甘露渗进学生的心田,使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怎样才能淡化教育的痕迹,实施和谐育人呢?
一、心灵碰撞无痕
“无痕”的教育首先呼唤的是教师的爱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的露珠是可爱的,却又十分脆弱,一不小心滚落了就会破碎。学生的行为品德就如这一颗颗易碎的露珠,如果不规范,我们可以来纠正。但如果挫伤了一颗稚嫩的心,就可能留下永远难以抹去的伤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感情,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成功带进课堂。把赏识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把温暖的爱抚送与每一个学生,以平等的态度信任每一个学生,以宽容的心情理解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体会到你是在为他们着想,使老师真挚的情感成为学生努力表现的动力。例如,当学生满怀真诚,却给我帮了一个倒忙的时候,我仍会说声“谢谢”;当学生兴致勃勃为班级出谋划策,却怎么也看不出他的点子有什么高明时,我仍会报以满意的微笑;当学生不经意犯了错误,却已在脸上写满内疚的时候,我会闭上那只看缺点的眼睛;当学生上课迟到,我会罚他在门口唱首歌……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信任你,敢于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告诉你,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二、行为示范无痕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职责是以自己为榜样教育学生。无论教师是否意识到,事实上,教师的言行以及为人处事的态度,都被学生视为榜样,被学生竭力模仿。”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此可知,教师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重要的伙伴,其一言一行,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是至关重要。为人师者,必须注重言传身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应做到,用实实在在的行为表现去替代苍白枯燥的说理。教师还要善于把行为示范教育蕴于“随机”,在不着痕迹的情况下,用自然的行动去启发和感染学生。例如,晨曦初露时,我会留心将身边的电灯关掉,那是在告诉学生节俭是一种美德;细雨纷飞时,我让没伞的学生钻入我的伞下,那是在缩短与学生的距离;运动会时,我为学生加油、喝彩,那是告诉学生他们是我的骄傲;地上有废纸,我随手捡起,那是告诉学生,什么是卫生习惯的养成。寓“教育无痕”与言传身教之中,产生的教育效果将永远作用于学生的心灵。
三、生活感悟无痕
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新课标也指出的“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要提高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让教育活动植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确立价值观,感悟做人的道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例如《家庭树》,让学生进行“我的家庭小调查”,观察父母是怎样为自己操劳的。访问提纲中的省略号就是留给学生的空间:设计什么问题,怎样设计,通过什么方式表达,旨在让学生去讨论、思考。经过调查,学生感受到家人对自己不同方式,不同内容的爱,他们也同样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例如:做张“爱心卡”、帮妈妈做家务、热情地拥抱一下家人、说一句贴心的话……来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上述案例中,教师实施了把教学意图隐蔽起来的无痕教育,而是以生活为突破口,交流生活中的小事,把德育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生活经历带进自己的教育过程。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促使他们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四、环境熏陶无痕
人的情感总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环境的各种因素,对人的情感激发起催化作用。为了唤起、培养和强化受教育者的某种情感,教育者应有目的地选择和利用各种条件创设有关情境。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优良的校风、班风更是无声的命令,学生长期受熏陶能逐渐养成良好的思想情操。有学生在周记里这样写着:教室的美给我一股向上的动力,校园的美给我一份心灵的享受;学校的美给我一种骄傲的冲动,我愿意呆在这里,与之和谐共存!这让我们明白,环境教育的意义在于潜移默化。
唯有接近或符合教育规律的德育,才是充满激情和生命力的;唯有关注师生生命价值的德育,才是充满希望和持续力的。真正的德育是一种心心相印的活动,真正的德育是一种“静悄悄”的过程。而育人无痕恰恰就是心灵与心灵的融合,灵魂与灵魂的对话,智慧 与智慧的碰撞,生命与生命的互动。只要我们心中有德育无痕这根弦,天长日久,我们终将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此处无痕胜有痕”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范才生、钟志贤著.《素质教育:中国基础教育的使命》.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2]《中小学校长》.2005年第8期和第10期。
[3]李如密著.《教学艺术论》.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4]胡寅生主编.《小学教育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5]刘励操主编.《开启心锁——中小学生心理辅导》.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6]崔相录主编.《成功教育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无痕 心灵碰撞 环境熏陶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024-02
纵观我们现在的德育工作,有些教师缺乏足够的宽容与耐心,面对犯了错甚至错在何处都不知道的孩子,讽刺、挖苦、嘲笑,甚至变相体罚。于永正说:“当老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面对学生的行为缺失,作为老师,应该考虑学生的心理、考虑学生的感受,对症下药,选择最佳角度进行教育,才能转变他们。当你给予学生的春风化雨般的滋润和哺育的时候,才能让思想的甘露渗进学生的心田,使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怎样才能淡化教育的痕迹,实施和谐育人呢?
一、心灵碰撞无痕
“无痕”的教育首先呼唤的是教师的爱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的露珠是可爱的,却又十分脆弱,一不小心滚落了就会破碎。学生的行为品德就如这一颗颗易碎的露珠,如果不规范,我们可以来纠正。但如果挫伤了一颗稚嫩的心,就可能留下永远难以抹去的伤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感情,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成功带进课堂。把赏识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把温暖的爱抚送与每一个学生,以平等的态度信任每一个学生,以宽容的心情理解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体会到你是在为他们着想,使老师真挚的情感成为学生努力表现的动力。例如,当学生满怀真诚,却给我帮了一个倒忙的时候,我仍会说声“谢谢”;当学生兴致勃勃为班级出谋划策,却怎么也看不出他的点子有什么高明时,我仍会报以满意的微笑;当学生不经意犯了错误,却已在脸上写满内疚的时候,我会闭上那只看缺点的眼睛;当学生上课迟到,我会罚他在门口唱首歌……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信任你,敢于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告诉你,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二、行为示范无痕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职责是以自己为榜样教育学生。无论教师是否意识到,事实上,教师的言行以及为人处事的态度,都被学生视为榜样,被学生竭力模仿。”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此可知,教师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重要的伙伴,其一言一行,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是至关重要。为人师者,必须注重言传身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应做到,用实实在在的行为表现去替代苍白枯燥的说理。教师还要善于把行为示范教育蕴于“随机”,在不着痕迹的情况下,用自然的行动去启发和感染学生。例如,晨曦初露时,我会留心将身边的电灯关掉,那是在告诉学生节俭是一种美德;细雨纷飞时,我让没伞的学生钻入我的伞下,那是在缩短与学生的距离;运动会时,我为学生加油、喝彩,那是告诉学生他们是我的骄傲;地上有废纸,我随手捡起,那是告诉学生,什么是卫生习惯的养成。寓“教育无痕”与言传身教之中,产生的教育效果将永远作用于学生的心灵。
三、生活感悟无痕
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新课标也指出的“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要提高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让教育活动植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确立价值观,感悟做人的道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例如《家庭树》,让学生进行“我的家庭小调查”,观察父母是怎样为自己操劳的。访问提纲中的省略号就是留给学生的空间:设计什么问题,怎样设计,通过什么方式表达,旨在让学生去讨论、思考。经过调查,学生感受到家人对自己不同方式,不同内容的爱,他们也同样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例如:做张“爱心卡”、帮妈妈做家务、热情地拥抱一下家人、说一句贴心的话……来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上述案例中,教师实施了把教学意图隐蔽起来的无痕教育,而是以生活为突破口,交流生活中的小事,把德育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生活经历带进自己的教育过程。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促使他们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四、环境熏陶无痕
人的情感总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环境的各种因素,对人的情感激发起催化作用。为了唤起、培养和强化受教育者的某种情感,教育者应有目的地选择和利用各种条件创设有关情境。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优良的校风、班风更是无声的命令,学生长期受熏陶能逐渐养成良好的思想情操。有学生在周记里这样写着:教室的美给我一股向上的动力,校园的美给我一份心灵的享受;学校的美给我一种骄傲的冲动,我愿意呆在这里,与之和谐共存!这让我们明白,环境教育的意义在于潜移默化。
唯有接近或符合教育规律的德育,才是充满激情和生命力的;唯有关注师生生命价值的德育,才是充满希望和持续力的。真正的德育是一种心心相印的活动,真正的德育是一种“静悄悄”的过程。而育人无痕恰恰就是心灵与心灵的融合,灵魂与灵魂的对话,智慧 与智慧的碰撞,生命与生命的互动。只要我们心中有德育无痕这根弦,天长日久,我们终将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此处无痕胜有痕”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范才生、钟志贤著.《素质教育:中国基础教育的使命》.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2]《中小学校长》.2005年第8期和第10期。
[3]李如密著.《教学艺术论》.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4]胡寅生主编.《小学教育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5]刘励操主编.《开启心锁——中小学生心理辅导》.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6]崔相录主编.《成功教育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