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在不少教师中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意识淡薄,课堂教学方法简单,改进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已迫在眉睫。
思想品德课要做到一课一得。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吃透大纲和教材,明确大纲对不同年级所提出的不同层次要求,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为目的,系统地理解每册、每单元、每一节课的教学目的。只有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才能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学生做到每一节课都能有所收获。根据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大纲,以及当前的实际情况,我们确定以下教学基本内容:热爱祖国教育、热爱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理想教育、爱人民爱劳动教育、爱学习爱科学教育、纪律与法制教育、道德规范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健康和心理品质教育。大纲对小学生爱劳动的教育目标已按年段明确规定:在低年级只要求学生知道从小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学校当好值日生,在家里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如课文《自己的事自己做》。中年级则要求学生懂得劳动光荣,懒惰可耻。要积极参加家务劳动和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如《学会做饭菜》。高年级要求学生懂得幸福生活要靠劳动创造,勤劳守法、劳动致富光荣;损人利己、投机取巧可耻;要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学习劳动人民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参加简单的生产劳动,如《从小学创造》。如果教师把握不准各年段的教材,对小学生进行“爱劳动”教育的目标要求和层次就很可能提得过高或降低要求,达不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应通读全套教材,明确大纲对各年级的教学要求,以便各就各位,瞄准目标,搞好教学。
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要遵循三个原则。
一、“循序渐进,知行统一”的原则
培养品德集中到一点,就是要落实到道德行为上。道德行为总是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正确的行为方式才会带来良好的行为效果,小学生特别是低幻儿童对行为的理解具有很大的具体性和情境性。教师、家长必须对其进行具体的指导,细致地加以评价。对高年级学生,除了让他们明了道德行为的一般要求、规则和步骤外,还要使他们具有独立地灵活地选择道德行为的能力。
我们在对小学进行道德评价时,必须针对各年级道德认识的能力,由浅入深、由初级到高级、由概念到行为制订出不同程度的评价标准(我们称它为“思想品德评估导向标”),为他们创设道德情境(条件),有计划、有目的地使他们得到道德行为反复训练的机会,逐步形成正确的观念和行为习惯。
二、“激励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
小学生品德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非意志行动向意志行动转化的过程,小学生的道德言行内容简单,表现刻板,直接与外界(教师、家长等)的褒贬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评价时要做到确切、合理,把不断调动小学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道德意志做为出发点,在设计“评估导向标”时对不同年级的评价标准应有侧重点,有适当的坡度和必要的反复,允许学生一次做不到,下次再重做,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当然,评价小学校生的道德行为,既要以激励为主,也要给予必要的处罚,但一定要讲清道理,使其明白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应该怎样去做才对。在使用“评估导向标”对犯了错误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处罚就是引导他限期(下次自我评价前)改正错误,重新做起,然后给予登记。再让其多次反复去做,这样就给了他改正的机会,激发和保护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好胜心。有时在引导小学生改正错误的时候,应该有目的地组织他们反复练(为他们创造改正错误的条件),培养其道德意志的控制和调节能力,从而达到品德教育的目的。
三、“以身作则,以情感人”的原则
一个人的情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感染别人,使对方产生相同或与之有联系的情感,这就是情感的感染性。在进行思想品德评价中,教师要针对小学生思想敏捷,接受新事物快、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心理特征,一方面要用自己对学生高度热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他“亲其师,信其道”;另一方面又要用自己具有丰富道德情感的形象对学生起示范作用,所以在引导学生评价中要严格作好教师的自我评价,(我们为此在教师中开展教师工作评估,实行教师工作积分制)要求每一个教师用教师的职业道德衡量、要求自己,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和行为,注意自己对社会、对他人、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勇于自我批评,诚心诚意地、民主地接受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这样,才能做好学生的表率,不愧“为人师表”,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起到感染、教育学生的作用。
由于小学生的道德行为往往爱教师、家长和社会评价的影响,所以教师和家长在平时各项活动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准确、恰当,要有激励性。特别是对待道德行为差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因势利导,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培养他们的道德意志和信心,使其刚刚萌芽的思想火花能够越闪越亮。在评价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同时,要为其道德行为的培养设置一定的情境,通过少先队、班集体,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活动,寓思想品德教育于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之中,使其产生出各种道德情感,培养意志,促进道德习惯的形成。
设计“小学生思想评估导向标”,使评从序列化、立体化德育包括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和不同年级的实际应该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使教育和评价具有连续性。实践证明,这个标准应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行为到习惯、由感性到理性,遵循“教育——领会或掌握——(心理)发展”这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原理。设计“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估导向标”必须将小学生日常道德规范和行为要求以导向的形式标出来,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和活动中,自觉地沿着这个标准要求自己、评价自己。这个“评估导向标”好比一个特制的拐杖,安装有照明的“电灯”和“危险警报器”。电灯好比要求学生必须做到的规范要求,只要沿着标向做,反复实践,就能逐渐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警报器好比评价,首先是自我评价,做错了应引起注意,尽快改正,力争下次做到。
(作者单位:山东省巨野县永丰办事处南关小学)
思想品德课要做到一课一得。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吃透大纲和教材,明确大纲对不同年级所提出的不同层次要求,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为目的,系统地理解每册、每单元、每一节课的教学目的。只有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才能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学生做到每一节课都能有所收获。根据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大纲,以及当前的实际情况,我们确定以下教学基本内容:热爱祖国教育、热爱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理想教育、爱人民爱劳动教育、爱学习爱科学教育、纪律与法制教育、道德规范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健康和心理品质教育。大纲对小学生爱劳动的教育目标已按年段明确规定:在低年级只要求学生知道从小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学校当好值日生,在家里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如课文《自己的事自己做》。中年级则要求学生懂得劳动光荣,懒惰可耻。要积极参加家务劳动和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如《学会做饭菜》。高年级要求学生懂得幸福生活要靠劳动创造,勤劳守法、劳动致富光荣;损人利己、投机取巧可耻;要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学习劳动人民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参加简单的生产劳动,如《从小学创造》。如果教师把握不准各年段的教材,对小学生进行“爱劳动”教育的目标要求和层次就很可能提得过高或降低要求,达不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应通读全套教材,明确大纲对各年级的教学要求,以便各就各位,瞄准目标,搞好教学。
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要遵循三个原则。
一、“循序渐进,知行统一”的原则
培养品德集中到一点,就是要落实到道德行为上。道德行为总是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正确的行为方式才会带来良好的行为效果,小学生特别是低幻儿童对行为的理解具有很大的具体性和情境性。教师、家长必须对其进行具体的指导,细致地加以评价。对高年级学生,除了让他们明了道德行为的一般要求、规则和步骤外,还要使他们具有独立地灵活地选择道德行为的能力。
我们在对小学进行道德评价时,必须针对各年级道德认识的能力,由浅入深、由初级到高级、由概念到行为制订出不同程度的评价标准(我们称它为“思想品德评估导向标”),为他们创设道德情境(条件),有计划、有目的地使他们得到道德行为反复训练的机会,逐步形成正确的观念和行为习惯。
二、“激励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
小学生品德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非意志行动向意志行动转化的过程,小学生的道德言行内容简单,表现刻板,直接与外界(教师、家长等)的褒贬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评价时要做到确切、合理,把不断调动小学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道德意志做为出发点,在设计“评估导向标”时对不同年级的评价标准应有侧重点,有适当的坡度和必要的反复,允许学生一次做不到,下次再重做,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当然,评价小学校生的道德行为,既要以激励为主,也要给予必要的处罚,但一定要讲清道理,使其明白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应该怎样去做才对。在使用“评估导向标”对犯了错误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处罚就是引导他限期(下次自我评价前)改正错误,重新做起,然后给予登记。再让其多次反复去做,这样就给了他改正的机会,激发和保护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好胜心。有时在引导小学生改正错误的时候,应该有目的地组织他们反复练(为他们创造改正错误的条件),培养其道德意志的控制和调节能力,从而达到品德教育的目的。
三、“以身作则,以情感人”的原则
一个人的情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感染别人,使对方产生相同或与之有联系的情感,这就是情感的感染性。在进行思想品德评价中,教师要针对小学生思想敏捷,接受新事物快、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心理特征,一方面要用自己对学生高度热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他“亲其师,信其道”;另一方面又要用自己具有丰富道德情感的形象对学生起示范作用,所以在引导学生评价中要严格作好教师的自我评价,(我们为此在教师中开展教师工作评估,实行教师工作积分制)要求每一个教师用教师的职业道德衡量、要求自己,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和行为,注意自己对社会、对他人、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勇于自我批评,诚心诚意地、民主地接受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这样,才能做好学生的表率,不愧“为人师表”,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起到感染、教育学生的作用。
由于小学生的道德行为往往爱教师、家长和社会评价的影响,所以教师和家长在平时各项活动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准确、恰当,要有激励性。特别是对待道德行为差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因势利导,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培养他们的道德意志和信心,使其刚刚萌芽的思想火花能够越闪越亮。在评价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同时,要为其道德行为的培养设置一定的情境,通过少先队、班集体,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活动,寓思想品德教育于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之中,使其产生出各种道德情感,培养意志,促进道德习惯的形成。
设计“小学生思想评估导向标”,使评从序列化、立体化德育包括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和不同年级的实际应该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使教育和评价具有连续性。实践证明,这个标准应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行为到习惯、由感性到理性,遵循“教育——领会或掌握——(心理)发展”这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原理。设计“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估导向标”必须将小学生日常道德规范和行为要求以导向的形式标出来,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和活动中,自觉地沿着这个标准要求自己、评价自己。这个“评估导向标”好比一个特制的拐杖,安装有照明的“电灯”和“危险警报器”。电灯好比要求学生必须做到的规范要求,只要沿着标向做,反复实践,就能逐渐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警报器好比评价,首先是自我评价,做错了应引起注意,尽快改正,力争下次做到。
(作者单位:山东省巨野县永丰办事处南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