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教师开始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特别是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历史学科受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为使学生形成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与家国情怀,突出学科育人优势,教师应转变授课视角,将学生作为发展主体。只有重视对学生显性学力的培养,关注他们的思维品质、情感变化和技能掌握,才能让学生具备历史观,掌握学习方法,具有深入探究的能力。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展开对高中历史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探究。
关键词: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3-096
引言:
高中历史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历史教学旨在促进学生能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与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更具时代性、多样性和层次性,重视中外历史关联、有助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让他们在思考中探索,使其运用历史知识解答实际问题。为此,教师应紧抓教材特点,优化教学模式,聚焦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问题,使其发散思维、多渠道学习,具有独立、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1. 解析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实际内涵
高中历史新课标强调:应发挥学科育人功能,使学生尊重历史、了解历史,认识真实的历史,在纵览历史发展变迁、人类文明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人文情怀、发展意识和创新精神。并且,青少年正处于三观形成、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高中也是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间的“纽带”。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便是使学生依托于课堂的教学引导,形成综合运用、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让其具有正確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在面对某一历史问题或发展问题时,可以透过问题的表面分析本质,佐以合情论据,提出自己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等,具有学科关键能力。只有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促进他们的终身学习,使其具备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技能和思维能力。
2. 浅议促进学生形成历史核心素养必要性
新高考改革使历史变身为“热门”学科,学生与家长对历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以往教学中,教师更侧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以期使其在考试中获得理想成绩。聚焦历史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发展,则需既应使学生具有显性学力,掌握学习的技巧;也应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自学意识及创新精神等的培养,不斷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实现知识间的优化整合,使学生能够形成古今对比,进而以古鉴今、贯通古今。
3. 高中历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过程应是循序渐进、符合学生认知的。而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更不是一蹴而就的。为此,教师应摒弃定式授课,避免将教材重点、备课计划等作为授课的全部,加强对信息化教学设备的应用,为学生营造生动融洽的学习氛围,点燃他们的自主学习热情,使其关心时代发展问题,并深入了解人类文明、民族优秀文化及历史。为此,教师可尝试运用以下方式推进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3.1 课堂教学多元化,突破教学重难疑点
为调动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呈现多样化,教师应重视多元教学,有效破解教学中的重难疑点。譬如: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运用思维导图、项目教学法、辩论会、跨学科融合法等,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例如:在岳麓版高二《孔子与老子》的教学中,教师便可列举道家、儒家的主张,使学生进行古今对比,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其走进圣贤及过去的历史,促进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的形成。
3.2 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学生自学意识
为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教师还可引入纪录片、影视作品、历史典故等作为教学素材,用微课教学,促进历史教学的信息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例如:在岳麓版高一《鸦片战争》的教学中,教师便可选取《中华文明》中描述鸦片战争的片段,使学生在课下进行预习、观看,依据现实学情,针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层次,布置难度不同的学习任务。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人,具有史料实证意识,也将增强历史教学的生动性,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
3.3 引导学生间合作,发挥同伴互助作用
高中生历史学习基础、思维能力、兴趣偏爱等均具有显著差异性,其在历史学习中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教师一对一地指导每一位学生是较为不现实的。为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历史解释能力,推进学生共同学习,教师可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例如:在岳麓版高二《新文化运动》中,教师可帮助学生分组,使其分工合作,让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在论从史出中解析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兴起标志、分别有哪些代表人物及主要内容、影响等,使学生在共同学习中具有历史解释、分析能力。
3.4 重视教学的延伸,培养学生理性精神
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其铭记历史,特别是走进中国近代史,教师还应重视历史教学的延伸与拓展,可以社会热点新闻、国际事件等相联系,促进学生以客观、理性的视角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做到言之有理、论证有据。例如:面对美国频频向香港伸出的黑手,煽动黑衣人暴动、推出“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及某些人士在暴动中举出的英美旗帜,让学生结合历史进行逐一反驳,增强学生的领土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可以播放我国外交人员在面对西方媒体问题时的巧妙回答作为教学素材,使学生感受民族气节,在读圣贤书的同时了解“窗外事”。
4. 结语
总之,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重视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创新施教、与学生展开有效沟通,激发他们的历史学习兴趣,使其具有历史思维和人文精神,进而促使他们以理性的眼光看待历史,用创新视角在回顾过去中展望未来。为此,教师一方面应加强对有效辅助工具的运用,发挥自身的课堂教学研究者、引导者与开发者作用;另一方面着眼于促进学生未来学习与发展的视角施教,以便学生进一步触摸历史、走进历史、感受历史。
参考文献
[1] 王枫.论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D].南京师范大学,2017(5):26.
[2] 罗娇.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5):22.
[3] 赵艳晶.历史时空观念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的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6):21.
(浙江温州市永嘉县罗浮中学)
关键词: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3-096
引言:
高中历史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历史教学旨在促进学生能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与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更具时代性、多样性和层次性,重视中外历史关联、有助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让他们在思考中探索,使其运用历史知识解答实际问题。为此,教师应紧抓教材特点,优化教学模式,聚焦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问题,使其发散思维、多渠道学习,具有独立、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1. 解析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实际内涵
高中历史新课标强调:应发挥学科育人功能,使学生尊重历史、了解历史,认识真实的历史,在纵览历史发展变迁、人类文明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人文情怀、发展意识和创新精神。并且,青少年正处于三观形成、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高中也是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间的“纽带”。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便是使学生依托于课堂的教学引导,形成综合运用、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让其具有正確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在面对某一历史问题或发展问题时,可以透过问题的表面分析本质,佐以合情论据,提出自己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等,具有学科关键能力。只有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促进他们的终身学习,使其具备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技能和思维能力。
2. 浅议促进学生形成历史核心素养必要性
新高考改革使历史变身为“热门”学科,学生与家长对历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以往教学中,教师更侧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以期使其在考试中获得理想成绩。聚焦历史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发展,则需既应使学生具有显性学力,掌握学习的技巧;也应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自学意识及创新精神等的培养,不斷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实现知识间的优化整合,使学生能够形成古今对比,进而以古鉴今、贯通古今。
3. 高中历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过程应是循序渐进、符合学生认知的。而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更不是一蹴而就的。为此,教师应摒弃定式授课,避免将教材重点、备课计划等作为授课的全部,加强对信息化教学设备的应用,为学生营造生动融洽的学习氛围,点燃他们的自主学习热情,使其关心时代发展问题,并深入了解人类文明、民族优秀文化及历史。为此,教师可尝试运用以下方式推进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3.1 课堂教学多元化,突破教学重难疑点
为调动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呈现多样化,教师应重视多元教学,有效破解教学中的重难疑点。譬如: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运用思维导图、项目教学法、辩论会、跨学科融合法等,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例如:在岳麓版高二《孔子与老子》的教学中,教师便可列举道家、儒家的主张,使学生进行古今对比,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其走进圣贤及过去的历史,促进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的形成。
3.2 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学生自学意识
为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教师还可引入纪录片、影视作品、历史典故等作为教学素材,用微课教学,促进历史教学的信息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例如:在岳麓版高一《鸦片战争》的教学中,教师便可选取《中华文明》中描述鸦片战争的片段,使学生在课下进行预习、观看,依据现实学情,针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层次,布置难度不同的学习任务。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人,具有史料实证意识,也将增强历史教学的生动性,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
3.3 引导学生间合作,发挥同伴互助作用
高中生历史学习基础、思维能力、兴趣偏爱等均具有显著差异性,其在历史学习中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教师一对一地指导每一位学生是较为不现实的。为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历史解释能力,推进学生共同学习,教师可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例如:在岳麓版高二《新文化运动》中,教师可帮助学生分组,使其分工合作,让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在论从史出中解析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兴起标志、分别有哪些代表人物及主要内容、影响等,使学生在共同学习中具有历史解释、分析能力。
3.4 重视教学的延伸,培养学生理性精神
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其铭记历史,特别是走进中国近代史,教师还应重视历史教学的延伸与拓展,可以社会热点新闻、国际事件等相联系,促进学生以客观、理性的视角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做到言之有理、论证有据。例如:面对美国频频向香港伸出的黑手,煽动黑衣人暴动、推出“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及某些人士在暴动中举出的英美旗帜,让学生结合历史进行逐一反驳,增强学生的领土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可以播放我国外交人员在面对西方媒体问题时的巧妙回答作为教学素材,使学生感受民族气节,在读圣贤书的同时了解“窗外事”。
4. 结语
总之,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重视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创新施教、与学生展开有效沟通,激发他们的历史学习兴趣,使其具有历史思维和人文精神,进而促使他们以理性的眼光看待历史,用创新视角在回顾过去中展望未来。为此,教师一方面应加强对有效辅助工具的运用,发挥自身的课堂教学研究者、引导者与开发者作用;另一方面着眼于促进学生未来学习与发展的视角施教,以便学生进一步触摸历史、走进历史、感受历史。
参考文献
[1] 王枫.论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D].南京师范大学,2017(5):26.
[2] 罗娇.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5):22.
[3] 赵艳晶.历史时空观念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的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6):21.
(浙江温州市永嘉县罗浮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