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舞蹈创作中,通过“采风”了解地域民族文化及历史沿革加深对文化理解,从而创作出贴近当地人生活、深刻反映民族文化的动律是在创作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分析舞蹈“采风”的由来与价值,并以《云南印象》等作品从人民群众的智慧中吸取养料而获得成功的实例分析,解说采风对于民间舞创作的意义与重要性。
关键词:采风;舞蹈;民间舞蹈;《云南印象》
一、采风之意“采”何物
(一)凝练生活的民间文化
俄国文艺理论家尼雪夫斯基曾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我们每个人,每个群体都在生活中进行着各样文艺创作,舞蹈是“文艺创造”中作为生动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闻一多先生曾在《说舞》中写道:“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由此可见舞蹈的影响力是多么的强大。舞蹈的世界种类繁多,其中,民间舞作为最贴近大众生活的舞种,较其他的舞种相比更为朴实无华,生动形象。
民间舞作为一种文化表达方式,是劳动人民在生活经历中创造出来,历代传承。对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民间舞,受生存环境、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传统文化、宗教信仰等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表演技巧和表演风格上有显著的差异。在一些地区,民俗舞已完全成为风土人情的象征和缩影,已代表这个地区的习俗特色和历史文化。
(二)身体力行的自我感知
所谓“采风”,其本意是收集民间各种文学材料。在我国古代,采风主要是指采集民间的各类歌词及曲调,然后进行编篡和排版。例如,我国古代《诗经》中的《小雅》和《国风》,就是人们从民间采集的歌曲,然后撰写成文的。“采”本义是用手指或指尖轻轻摘取。而“采风”中的“采”主要指的是搜集民歌,创作人员到百姓生活中体验,感受民情、搜集材料。而“风”指的是古代“风、雅、颂”中的“风”,指的是当时在此地区非常流行的歌曲,带有很强的地域色彩和文化特征。
在现代生活中,民间舞蹈的创作者“采风”的意思也类似,我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民族艺术和本土文化不仅丰富且根基厚实,作为艺术创作元素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些少数民族悠久的民族文化与民俗艺术不断传承和延续,形成了具有地域性的传统文化符号,它们独特的印迹烙在了当代文明之上。的确,民间艺术有别于学院正统的艺术形态,通常以实用为前提,用于记事、或丰富民间民俗生活,甚至巫术或图腾崇拜,
但舞蹈家们的只有亲身实践、以感受受为主,才能获取舞蹈创作灵感,以参与观察、非结构反弹和模仿复制为主的方式收集舞蹈动作、文化背景等相关资料,并通过这些资料分析来理解和解释其舞蹈动作现象的一种研究方式。潘志涛教授将民间舞采风界定为“是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采风既是采集舞蹈动作素材、了解特定区域人民的民族历史方式,同时也是一种舞蹈理论建构的方式。
二、采风于“创”的不可或缺
在民间舞蹈创作的领域里,动作以教,技法可仿,但创意和是绝对传授不了的。创意来源于一个人的思维和对事物独一无二的态度和看法,从事民间舞蹈创造的人很多,真正名声大噪的人却很少。主要原因是他们舞蹈的动作精髓所表达的情感没有震撼到观众的内心。虽动作是舞蹈本体,是舞蹈最直接的表达形式,也是能直观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许多编导在动作和技术手法上花费了很大的精力,以新颖的技法和优美的动作为重要追求,却忽略了舞蹈真正传达的内涵,表达的思想,是否充足体现了现实生活中的状况,所以,“采风”这一环节在民间舞创作中尤为重要。采风,能够从生活中寻找传统、素材、人文情态,在舞蹈编辑创造中,结合这些原生态可以让编创的舞蹈更加具有民间意味,举一反三、三生万物。更重要的是,在民间“采风”中,一些原始的、不经意的发现往往成为舞蹈创作的良好题材,这才是可“创”的源头,是“一手资料”而不是“二手回收”。
三、透过《云南印象》探索舞蹈采风的意义
说起《云南印象》,在中国大地上已是人皆知,虽还有人未曾目睹,但就其的普适影响力,足以证明杨丽萍编导的《云南印象》原生态舞蹈的巨大成功,这样的成功正是“采风”积淀而来。
为了创作《云南印象》,她用一年时间在云南各族的田间地头采风寻觅,观看了无数民间舞蹈,再从其中将精彩的动作”剪轴下来,浓缩在歌舞集中。舞蹈中充满了原汁原味的云南民族元素,四分之三的舞蹈演是那些山寨里土生土长的村民,其中包括一个只有五岁的小姑娘。对此她解释:“这些民族的东西,是人们舞蹈是为了表达对万物的感情。因为他们相信万物是有灵性的,需要去沟通,因而跳舞是在和天地对话。”这才是与生俱来的舞蹈的本质,也是她坚持用这些质朴淳厚的舞者的原因。
杨丽萍在《云南印象》中没有刻意在作品中拔高大而空洞的主题,“太阳”、“土地”、“雪山”、“天国”等每一个名词都让人感觉到真实而又富有诗意。她用最质朴、最原始、最具艺术化的动作来传达一种生命的信息、情调和本真盎然绽放的激情。同时《云南印象》中舞者的步伐、手位都无法用规范来言说,只是纯粹的原汁原味的真实服装道具,不加雕球的唱腔和原始自在的技,将传统歌舞和新锐舞蹈、现代舞的完美结合。
结语:
采风给予舞蹈创作一种新鲜血液,一且进入田野,就不仅是对动作的模仿,而是对生活中每一点滴的体验,身临其境是无可替代的。缺乏“采风”的民间舞蹈动作,就像没有源头的河流、没有尽头的浮萍和根基不牢的高楼,容易摇晃而不稳固,是禁不住时间的流逝和考验的。
参考文献
[1]谢民.炫彩云南 我心翱翔—写在云南舞蹈采风后[J].山西青年,2013(16):249.
[2]冯雅静. 云南少数民族舞蹈在高校专业舞蹈教育中的传承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3.
[3]殷志强.浅谈田野采风在舞蹈艺术实践中的重要性[J].神州,2013(17):239.
[4]孙惠芬.远古来风——云南印象三则[J].版纳,2006(03):9-16.
作者简介:张竹青,1995年4月,女,汉族,祖籍山东省昌乐县,硕士在读,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舞蹈理论
(首都師范大学音乐学院 北京 海淀 100089)
关键词:采风;舞蹈;民间舞蹈;《云南印象》
一、采风之意“采”何物
(一)凝练生活的民间文化
俄国文艺理论家尼雪夫斯基曾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我们每个人,每个群体都在生活中进行着各样文艺创作,舞蹈是“文艺创造”中作为生动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闻一多先生曾在《说舞》中写道:“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由此可见舞蹈的影响力是多么的强大。舞蹈的世界种类繁多,其中,民间舞作为最贴近大众生活的舞种,较其他的舞种相比更为朴实无华,生动形象。
民间舞作为一种文化表达方式,是劳动人民在生活经历中创造出来,历代传承。对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民间舞,受生存环境、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传统文化、宗教信仰等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表演技巧和表演风格上有显著的差异。在一些地区,民俗舞已完全成为风土人情的象征和缩影,已代表这个地区的习俗特色和历史文化。
(二)身体力行的自我感知
所谓“采风”,其本意是收集民间各种文学材料。在我国古代,采风主要是指采集民间的各类歌词及曲调,然后进行编篡和排版。例如,我国古代《诗经》中的《小雅》和《国风》,就是人们从民间采集的歌曲,然后撰写成文的。“采”本义是用手指或指尖轻轻摘取。而“采风”中的“采”主要指的是搜集民歌,创作人员到百姓生活中体验,感受民情、搜集材料。而“风”指的是古代“风、雅、颂”中的“风”,指的是当时在此地区非常流行的歌曲,带有很强的地域色彩和文化特征。
在现代生活中,民间舞蹈的创作者“采风”的意思也类似,我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民族艺术和本土文化不仅丰富且根基厚实,作为艺术创作元素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些少数民族悠久的民族文化与民俗艺术不断传承和延续,形成了具有地域性的传统文化符号,它们独特的印迹烙在了当代文明之上。的确,民间艺术有别于学院正统的艺术形态,通常以实用为前提,用于记事、或丰富民间民俗生活,甚至巫术或图腾崇拜,
但舞蹈家们的只有亲身实践、以感受受为主,才能获取舞蹈创作灵感,以参与观察、非结构反弹和模仿复制为主的方式收集舞蹈动作、文化背景等相关资料,并通过这些资料分析来理解和解释其舞蹈动作现象的一种研究方式。潘志涛教授将民间舞采风界定为“是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采风既是采集舞蹈动作素材、了解特定区域人民的民族历史方式,同时也是一种舞蹈理论建构的方式。
二、采风于“创”的不可或缺
在民间舞蹈创作的领域里,动作以教,技法可仿,但创意和是绝对传授不了的。创意来源于一个人的思维和对事物独一无二的态度和看法,从事民间舞蹈创造的人很多,真正名声大噪的人却很少。主要原因是他们舞蹈的动作精髓所表达的情感没有震撼到观众的内心。虽动作是舞蹈本体,是舞蹈最直接的表达形式,也是能直观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许多编导在动作和技术手法上花费了很大的精力,以新颖的技法和优美的动作为重要追求,却忽略了舞蹈真正传达的内涵,表达的思想,是否充足体现了现实生活中的状况,所以,“采风”这一环节在民间舞创作中尤为重要。采风,能够从生活中寻找传统、素材、人文情态,在舞蹈编辑创造中,结合这些原生态可以让编创的舞蹈更加具有民间意味,举一反三、三生万物。更重要的是,在民间“采风”中,一些原始的、不经意的发现往往成为舞蹈创作的良好题材,这才是可“创”的源头,是“一手资料”而不是“二手回收”。
三、透过《云南印象》探索舞蹈采风的意义
说起《云南印象》,在中国大地上已是人皆知,虽还有人未曾目睹,但就其的普适影响力,足以证明杨丽萍编导的《云南印象》原生态舞蹈的巨大成功,这样的成功正是“采风”积淀而来。
为了创作《云南印象》,她用一年时间在云南各族的田间地头采风寻觅,观看了无数民间舞蹈,再从其中将精彩的动作”剪轴下来,浓缩在歌舞集中。舞蹈中充满了原汁原味的云南民族元素,四分之三的舞蹈演是那些山寨里土生土长的村民,其中包括一个只有五岁的小姑娘。对此她解释:“这些民族的东西,是人们舞蹈是为了表达对万物的感情。因为他们相信万物是有灵性的,需要去沟通,因而跳舞是在和天地对话。”这才是与生俱来的舞蹈的本质,也是她坚持用这些质朴淳厚的舞者的原因。
杨丽萍在《云南印象》中没有刻意在作品中拔高大而空洞的主题,“太阳”、“土地”、“雪山”、“天国”等每一个名词都让人感觉到真实而又富有诗意。她用最质朴、最原始、最具艺术化的动作来传达一种生命的信息、情调和本真盎然绽放的激情。同时《云南印象》中舞者的步伐、手位都无法用规范来言说,只是纯粹的原汁原味的真实服装道具,不加雕球的唱腔和原始自在的技,将传统歌舞和新锐舞蹈、现代舞的完美结合。
结语:
采风给予舞蹈创作一种新鲜血液,一且进入田野,就不仅是对动作的模仿,而是对生活中每一点滴的体验,身临其境是无可替代的。缺乏“采风”的民间舞蹈动作,就像没有源头的河流、没有尽头的浮萍和根基不牢的高楼,容易摇晃而不稳固,是禁不住时间的流逝和考验的。
参考文献
[1]谢民.炫彩云南 我心翱翔—写在云南舞蹈采风后[J].山西青年,2013(16):249.
[2]冯雅静. 云南少数民族舞蹈在高校专业舞蹈教育中的传承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3.
[3]殷志强.浅谈田野采风在舞蹈艺术实践中的重要性[J].神州,2013(17):239.
[4]孙惠芬.远古来风——云南印象三则[J].版纳,2006(03):9-16.
作者简介:张竹青,1995年4月,女,汉族,祖籍山东省昌乐县,硕士在读,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舞蹈理论
(首都師范大学音乐学院 北京 海淀 10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