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是离不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因为我们培养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而中国特色的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特有的国情相适应的,是结合中国传统与面向世界的产物。
[关键词]传统文化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TP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42-0366-01
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层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对于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生活中积累的宝贵经验,进而升华为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并通过民族节日、民族精神等形式表现出来。在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化的一座顶峰。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周游列国,推行以“仁”为主的治国理念,重视文明建设及人的内在修养,但不得重用。晚年归鲁,著书立说,教书育人,其弟子中有七十二贤人,后世弟子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编成《论语》。后来,更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谈。先秦时期儒家的另外两位大家孟子与荀子,都对已有儒家学说进行了创新。只可惜他们都生逢乱世,终不得重用。老子和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主张无为而治,强调顺应自然及社会的发展规律。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节葬、节用,关心小生产者的利益。先秦法家的众人在各国大力推行变法,促进国力的提升,具有代表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李俚在魏国的变法。除却儒墨道法四家以外还有名家、阴阳家、纵横家等,都有各自思想的闪光点。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但此时的儒学早已融百家之长,不再是单纯的先秦儒家言论,所以称之为新儒学。当佛教传入、道教兴起的时候,儒家再次进行变革,三教合流催生了宋明理学。至此传统意义上的中华文化基本定型。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只有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谛。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人文精神是儒家文化所体现出来的其重要内涵之一,也是儒家文化核心价值的重要表现。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吸取什么、提倡什么、弘扬什么、发展什么,直接决定着中国现代文化的未来走向。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要从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去寻找。进一步发掘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经世致用,必将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二、中国特色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是继续迈大步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体现。
三、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人民是一个整体概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那由人民创造的文化自然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至于如何变化,那是由社会历史的延续性所决定的。社会历史发展的延续性是说一定时代的文化必定是对前一时代的文化的一定程度的承继,是对前一时代的文化的批判性发展。因为文化取决于一定的物质生活,尤其是经济基础,而新时代的经济必定萌芽于旧时代,不可能不受到旧时代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对传统文化中的各要素的一次甄别,吸收了其中的精华部分,如文明、和谐、自由、平等、法治等,而摒弃了其中的糟粕。然而,正如前文中提到的那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终有一日会融入到中华传统文化之中,成为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丰富,是在当今时代对它的的一次发展。
我国的发展道路,历来都是建立在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上的,毛泽东指出“中国的新政治新经济,是从古代的旧政治旧经济发展而来的。因此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将全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作为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长期以来都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代接轨,与全球接轨,最终目的就是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宏伟中国梦付诸于实践中,落实在行动上。“现时代中国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社会和谐、和平发展,既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體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我党成立的出发点便是实现人民的利益”党和政府的一切行动和政策都是为了群众,让老百姓享有自由、民主和平等,享有法律和政策的保护,享有应该享有的福利。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适应当今我国发展趋势的又一次精神力量提升。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进程全面铺展开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是我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形成的,是我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对我党长期奋斗以来形成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进一步认知,需要我们不断巩固和加强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政策领悟和形势分析。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和贯彻我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前提,解放思想,杜绝固步自封,始终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紧紧依靠群众,发挥群众精神,不断推动改革创新。
任何时代的社会意识,都与前一时代的社会意识存在联系,新的社会意识要建立在前人所积累的思想材料基础上,在特定的民族文化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来源于诸多方面,而中国传统文化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思想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非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盘继承,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升华和再创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经过长期探索锤炼,立足于中国实际,充分吸取中华传统文化滋养,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三个倡导,表现出了强大的文化自信。三个倡导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总结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有机结合、相互支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亿万中华儿女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国家富强、社会安定,老百姓才能自发、自觉、普遍地崇礼尚义,才能真正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我们的思想,不断形成精神共识。要坚持不懈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武装自己,大力弘扬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越性和领导性,狠狠把我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实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学习领悟,增强自身的精神力量。把“三个倡导”和实际相结合,做好本职工作,尽好本职力量,真正融入到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队伍当中去。
作者简介
李诗慧,女,汉族,工作单位:中共汤原县县委党校,助理讲师;佳木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传统文化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TP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42-0366-01
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层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对于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生活中积累的宝贵经验,进而升华为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并通过民族节日、民族精神等形式表现出来。在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化的一座顶峰。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周游列国,推行以“仁”为主的治国理念,重视文明建设及人的内在修养,但不得重用。晚年归鲁,著书立说,教书育人,其弟子中有七十二贤人,后世弟子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编成《论语》。后来,更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谈。先秦时期儒家的另外两位大家孟子与荀子,都对已有儒家学说进行了创新。只可惜他们都生逢乱世,终不得重用。老子和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主张无为而治,强调顺应自然及社会的发展规律。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节葬、节用,关心小生产者的利益。先秦法家的众人在各国大力推行变法,促进国力的提升,具有代表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李俚在魏国的变法。除却儒墨道法四家以外还有名家、阴阳家、纵横家等,都有各自思想的闪光点。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但此时的儒学早已融百家之长,不再是单纯的先秦儒家言论,所以称之为新儒学。当佛教传入、道教兴起的时候,儒家再次进行变革,三教合流催生了宋明理学。至此传统意义上的中华文化基本定型。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只有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谛。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人文精神是儒家文化所体现出来的其重要内涵之一,也是儒家文化核心价值的重要表现。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吸取什么、提倡什么、弘扬什么、发展什么,直接决定着中国现代文化的未来走向。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要从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去寻找。进一步发掘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经世致用,必将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二、中国特色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是继续迈大步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体现。
三、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人民是一个整体概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那由人民创造的文化自然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至于如何变化,那是由社会历史的延续性所决定的。社会历史发展的延续性是说一定时代的文化必定是对前一时代的文化的一定程度的承继,是对前一时代的文化的批判性发展。因为文化取决于一定的物质生活,尤其是经济基础,而新时代的经济必定萌芽于旧时代,不可能不受到旧时代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对传统文化中的各要素的一次甄别,吸收了其中的精华部分,如文明、和谐、自由、平等、法治等,而摒弃了其中的糟粕。然而,正如前文中提到的那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终有一日会融入到中华传统文化之中,成为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丰富,是在当今时代对它的的一次发展。
我国的发展道路,历来都是建立在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上的,毛泽东指出“中国的新政治新经济,是从古代的旧政治旧经济发展而来的。因此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将全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作为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长期以来都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代接轨,与全球接轨,最终目的就是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宏伟中国梦付诸于实践中,落实在行动上。“现时代中国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社会和谐、和平发展,既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體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我党成立的出发点便是实现人民的利益”党和政府的一切行动和政策都是为了群众,让老百姓享有自由、民主和平等,享有法律和政策的保护,享有应该享有的福利。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适应当今我国发展趋势的又一次精神力量提升。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进程全面铺展开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是我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形成的,是我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对我党长期奋斗以来形成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进一步认知,需要我们不断巩固和加强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政策领悟和形势分析。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和贯彻我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前提,解放思想,杜绝固步自封,始终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紧紧依靠群众,发挥群众精神,不断推动改革创新。
任何时代的社会意识,都与前一时代的社会意识存在联系,新的社会意识要建立在前人所积累的思想材料基础上,在特定的民族文化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来源于诸多方面,而中国传统文化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思想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非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盘继承,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升华和再创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经过长期探索锤炼,立足于中国实际,充分吸取中华传统文化滋养,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三个倡导,表现出了强大的文化自信。三个倡导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总结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有机结合、相互支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亿万中华儿女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国家富强、社会安定,老百姓才能自发、自觉、普遍地崇礼尚义,才能真正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我们的思想,不断形成精神共识。要坚持不懈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武装自己,大力弘扬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越性和领导性,狠狠把我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实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学习领悟,增强自身的精神力量。把“三个倡导”和实际相结合,做好本职工作,尽好本职力量,真正融入到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队伍当中去。
作者简介
李诗慧,女,汉族,工作单位:中共汤原县县委党校,助理讲师;佳木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