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色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tas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根据国家教育部“05改革方案”而设置的,突出了系统整体性、彰显了与时俱进性、体现了逻辑严谨性。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与越南不同。越南高校侧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我国高校则侧重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西方各国高校有明显的区别:我国高校开设了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比较重视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西方各国高校没有设置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比较重视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中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特色
  作者简介:周晓阳(1953-),男,湖南祁东人,南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吴春丽(1983-),女,湖南凤凰人,南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湖南 衡阳 421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度专项任务项目“基于‘05新方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热点难点问题的调查与研究”(项目编号:09JDSZK041)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2-0091-02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研究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的特点,认识我国高校与越南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方面的差异,了解我国高校与西方各国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区别,对于把握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色和优势,不断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高校基于“05改革方案”设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点
  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系统性改革。为了切实扭转近年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下降的局面,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联合制定并颁发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改革方案”。“05改革方案”与“98方案”相比较,有许多创新之处和新特点,概括起来,“05改革方案”設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具有下列特点和优点。
  首先,突出了系统整体性。系统整体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05改革方案”课程体系的首要特点。“4+1”的课程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怎样应用马克思主义”等基本问题。为了解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05改革方案”设置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以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分为三门课程来开设,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这不利于从整体上学习马克思主义。“05改革方案”把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有机结合起来,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为了解决“什么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问题,“05改革方案”设置了两门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从理论和历史两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及其形成发展过程,体现“史”与“论”的有机统一。[9]为了解决“怎样应用马克思主义”的问题,“05改革方案”设置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形势与政策”两门公共必修课。另外,还设置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门选修课。这几门课程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系统地解答了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大学生成长中的实际问题。
  其次,彰显了与时俱进性。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也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风格。改革开放以来,根据国内外形势的重大变化,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经历了三次大的改革,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点。“05改革方案”特别注重课程体系及其内容的改革与创新。新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把党的创新理论引进了课程内容,把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原理有机结合起来了。新开设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编入了新教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概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简明扼要,易记易懂。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门课程的主线,在构思上颇具新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特别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渗透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也体现了创新性。
  再次,体现了逻辑严谨性。“05改革方案”设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具有严谨的逻辑性。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基础,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而为进一步学习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核心,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从而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他各门课程都要服务于这门核心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证明,这门课用中国近现代历史事实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客观真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课程是应用,它们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制意识,提高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国内外社会焦点问题的能力,同时,提升他们的政策水平。总之,“05改革方案”设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坚持了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应用相统一的原则,具有严谨的逻辑性。
  二、中国与越南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方面的差异
  中国和越南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两国高校都普遍开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对中越两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进行比较研究,对于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和越南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方面主要有下列区别。
  首先,课程设置的内容不同。中越两国都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方面,具体的课程还是有所不同。中国高校目前普遍按照“05改革方案”规定的“4+1”的课程体系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以及“形势与政策”课程。越南高校目前普遍开设以下五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马列主义哲学”、“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越南共产党历史”、“胡志明思想”。中越两国高校在课程设置内容还是有较大的区别:中国高校比较重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而越南高校比较重视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的教育;中国把“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作为一门必修课,而越南没有开设这方面的课程;中国高校普遍开设了“形势与政策”课,而越南高校没有开设这门课程。
  其次,课程设置的学时不同。中国根据邓小平关于“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上尽量减少课程数量和学时数量。“05改革方案”,把“98改革方案”规定的8门课程精简为5门课程,课时总数也作了大幅减少。除“形势与政策”课外,“98改革方案”规定的7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总学时为342学时;而“05改革方案”规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除外)的总学分为15学分。如果按每学分18学时计算,思想政治理论课4门课程的总学时为270学时;如果按每学分16学时计算,思想政治理论课4门课程的总学时则为240学时。目前,中国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4门课程的学时数分别如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学分,48—54学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学分,96—108学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学分,32—36学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48—54学时。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不少高校并没有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开足课时,个别高校甚至只开设了教育部规定学时的70%。至于“形势与政策”课,按照教育部的规定,每周1学时,4学年不断线。而实际上各高校也没有完全落实。根据越南教育与培训部的规定,越南各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5门课程的学时分别如下:“马列主义哲学”,90学时;“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75学时;“科学社会主义”,60学时;“越南共产党历史”,60学时;“胡志明思想”,45学时。上述5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总学时为330学时。[2]越南党和政府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教材、课时数都作了十分严格的规定,实现了教材统一、课时统一。
  总之,中国高校侧重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教学,越南高校侧重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中越两国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論课的课程设置方面都各有自己的特色,两国之间应当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三、中国高校与西方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区别
  我国高校属于社会主义高校,西方各国高校属于资本主义高校,尽管高校的性质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都十分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人认为西方国家高校不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那是不符合事实的。美国教育部的一位官员明确指出:“我们美国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社会,有许多观念要传播。尽管我们的社会有很大变化,但我们的政治价值观两百多年来没有改变”。[3]美国教育部始终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各高校把由《独立宣言》、《联邦宪法》、《葛底斯堡演讲》等文献构成的美国主流政治价值观对大学生进行广泛传播,内化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品质。无论是中国高校,还是西方各国高校,都十分重视对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都把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但是,由于社会制度不同、历史文化传统不同、主流意识形态不同,我国高校和西方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二者的主要区别如下。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同。西方各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政治价值观;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人生观;以诚实守信、忠于职守、保护人权、尊重人格为主要内容的伦理道德观;以法律至上、公平正义为核心的法律价值观;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为主要内容的生态价值观;以尊重历史、热爱祖国为核心的文化价值观;以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为核心的经济价值观等等。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除了上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还包括: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中国近现代历史、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等。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不同。西方各国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般不开设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而是通过开设人文社会科学选修课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或者通过召开班会,举行宗教活动、文体活动、参观访问等活动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我国高校必须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这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特色。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
  再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不同。西方各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隐性”教育为主,他们一般不是公开宣讲其核心价值体系,而是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宗教活动来传播其核心价值体系,或者把核心价值体系渗透于各门人文社会科学选修课程之中,或者通过电视台、电台、报刊杂志等媒体把其核心价值体系潜移默化地传播给人们特别是青年大学生。我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般以“显性”教育为主,通过正规的课堂教学公开向大学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彰显出“公开性”、“正规性”、“强制性”等特点。虽然近年来,我国一些高校也开始重视对大学生进行“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但始终是作为“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补充来进行的。[4]
  通过对我国与西方各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到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具有优势,在途径上具有特色;但也应看到,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和效果方面也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我们应当有选择地吸取西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点和合理因素,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吴学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内容体系的基本特征[J].思想理论教育,2007,(10).
  [2]赵康太.中国与越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3]郑永延.美国高校的政治价值观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1990,(5).
  [4]刘韵清,周晓阳.开放性教学论[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10.
  (责任编辑:刘辉)
其他文献
摘要:高职自主招生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招生的考核方式,本文通过对美国社区学院的招生考核方式、我国本科院校自主招生的考核方式进行比较分析,认为高职的自主招生应从选拔性考试向服务性考试转变,需要建立完备的、自成一体的高职院校招生考核模式,采取统一的、区域性的第三方招生组织联合招生等措施。  关键词:高职;自主招生;考核方式  作者简介:代绍庆(1973-),男,浙江嘉兴人,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招
期刊
摘要:主要针对我国风景园林教育中“设计初步”课程教学进行了研究。通过在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的实践,参考国内外相关院校的课程模式以及学生就业现状,就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分别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进行探索,希望能供相关院校的课程教学参考。  关键词:园林艺术设计;设计初步;教学研究  作者简介:叶文艳(1980-),女,浙江临安人,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助理研究员;袁剑华(1979-),男,江苏无锡人,浙
期刊
摘要:如何解除大学生心理危机,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辅导已经引起了我国各大高校的高度关注。为此,在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对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就如何构建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提出了初步的设想。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作者简介:李庆(1970-),男,天津人,南华大学船山学院,讲师;罗筑华(1975-),男,湖南
期刊
摘要:在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已占据高等教育总规模“半壁江山”的形势下,分析了高职教育存在已久的生源问题及其产生原因,提出了改善高职教育生源质量的对策及其引发的相关思考,以期对提高高职院校办学质量,更好地发展高职教育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职教育;生源质量;发展  作者简介:张熳(1968-),女,上海人,大连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技术学院,副教授;朱宝春(1968-),女,辽宁清原人,大连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技
期刊
摘要:近年来,“生命教育”、“生涯规划教育”和“情商教育”等思政工作主要创新模式的实施,在广大教育对象中引起了良好的受众反应。本文通过简述几种思政工作新模式的兴起与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思政工作的依托研究更注重多学科交融、目标更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价值取向开始回归“本真德育”、落脚点从“注重宏观”发展向“着眼微观”、实施模式更强调可操作性等时代特征,并进一步指出思政工作应视野更宽广、
期刊
摘要:毕业设计质量是衡量高校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毕业设计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在分析现有毕业设计管理工作困境的基础上,借鉴工程管理的思想,提出了以网络管理系统为平台的工程化管理模式。  關键词:毕业设计;工程管理;管理模式  作者简介:蒋鼎国(1963-),男,江苏淮安人,淮阴工学院科技处处长,副研究员;张有东(1967-),男,江苏淮安人,淮阴工学院学科建设办公室,教授。(江苏淮安2
期刊
摘要:学风建设对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促进学生成才具有重要意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于推动高校学风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應构建全员化、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热情,检验学习效果,从而更好地推动高校学风建设。  关键词:高校;学风建设;职业生涯规划  作者简介:李瑶(1983-),女,天津人,天津科技大学机械学院,助教;崔永根(1975-)
期刊
摘要:为了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中的独特优势,把它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就必须从独立学院教育教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特色以及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以引导学生思考现实问题为中心创新课堂教学内容,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为手段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以考核学生素质和能力为重点创新课程考试方式。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创业能力;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彭金玉(196
期刊
摘要:中断过程和调用子程序过程是微机原理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文章提出把两者结合起来,采用比较的教学方法,详细地讨论两者的异同点,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具有明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单片机原理;中断过程;调用子程序过程;比较教学法  作者简介:黄云峰(1971-),男,浙江绍兴人,上海电力学院电力与自动化学院,讲师;程启明(1965-),男,江苏盐城人,上海电力学院电力与自动化学院,教授。(上海2
期刊
摘要:传热学实验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对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和培养创新能力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分析了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多方面探讨和提出了适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途径和方法,并进行实施,效果良好。可以对国内高校其他类似课程或专业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传热学;创新能力;实验教学  作者简介:黄柳钧(1958-),男,广西柳州人,桂林电子科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