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显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才是研究学习方法的关键。我们今天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其理由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地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做出尝试。
一、自主学习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具体地说,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学习目标自我确定
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自我确定。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从不会确定目标到能够根据自己的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
2.学习方法自我选择
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是不一样的,比如,有的学生在学习时喜欢独立思考,而有的学生则更喜欢与人交流。前者表现出一种场独立性的风格,而后者则表现出一种场依存性。这两种认知风格并不影响学生认知发展,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偏爱的、较稳定的学习方式。我们不应该强求一律,而是要设计出适合所有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的问题,引导学生能够选出适合自己的、最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3.学习过程自我调控
自主学习强调对学习过程不应该由教师整齐划一地去硬性规定。因为即使是相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时所需要的时间和所采用的方法也是有差异的。学生应该不断地回头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教师要用最合适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形成调控能力。
4.学习结果自我反馈
传统教学中总结是一大环节,而这个环节基本上都是由老师来完成。其实这种总结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复述一下一节课的主要内容,而是学生一种极好的自我反思的机会。这种自我反思的过程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
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研究表明,如果学校强调的是合作而非竞争,既不按智力水平分班又不采取体罚的措施,那么这种学校就不太会发生以大欺小、打架斗殴、违法犯罪等事件,同时也不会因为强调竞争而影响学习成绩。事实证明,要提高一个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有效的办法是促进他的情感和社会意识方面的发育,而不是单纯集中力量抓他的学习。
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共同工作来实践其亲社会技能。在合作式的小组学习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会技能和民主价值观。
三、探究学习
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这番话很好地道出了探究学习的重要价值。探究学习也有助于发展学生优秀的智慧品质,如:热爱和珍惜学习的机会,尊重事实,客观、审慎地对待批判性思维,理解、谦虚地接受自己的不足,关注美好的事物,等等。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学习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要有探究的欲望
探究就是探讨研究,探究是一种需要,探究欲实际上就是求知欲。探究欲是一种内在的东西,它解决的是“想不想”探究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经常处于一种探究的冲动之中。
2.要有探究的空间
不是什么事情、什么问题都要探究的。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要让学生真正地探究学习,问题设计是关键。问题从哪来,一方面是教师设计,一方面是学生提出。教师要想设计出具有一定探究空间的问题必须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努力。
3.探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是重要的学习资源。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这个教师的教学观。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否则就是一句空话。
4.探究要有多维互动和交流
学生深层次的认知发展既需要独立思考,更需要合作交流。建构主义把协作交流作为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因为,从理论上说学生之间都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就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学生的思维彼此之间就是最近发展区。
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做出尝试。
一、自主学习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具体地说,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学习目标自我确定
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自我确定。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从不会确定目标到能够根据自己的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
2.学习方法自我选择
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是不一样的,比如,有的学生在学习时喜欢独立思考,而有的学生则更喜欢与人交流。前者表现出一种场独立性的风格,而后者则表现出一种场依存性。这两种认知风格并不影响学生认知发展,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偏爱的、较稳定的学习方式。我们不应该强求一律,而是要设计出适合所有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的问题,引导学生能够选出适合自己的、最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3.学习过程自我调控
自主学习强调对学习过程不应该由教师整齐划一地去硬性规定。因为即使是相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时所需要的时间和所采用的方法也是有差异的。学生应该不断地回头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教师要用最合适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形成调控能力。
4.学习结果自我反馈
传统教学中总结是一大环节,而这个环节基本上都是由老师来完成。其实这种总结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复述一下一节课的主要内容,而是学生一种极好的自我反思的机会。这种自我反思的过程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
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研究表明,如果学校强调的是合作而非竞争,既不按智力水平分班又不采取体罚的措施,那么这种学校就不太会发生以大欺小、打架斗殴、违法犯罪等事件,同时也不会因为强调竞争而影响学习成绩。事实证明,要提高一个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有效的办法是促进他的情感和社会意识方面的发育,而不是单纯集中力量抓他的学习。
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共同工作来实践其亲社会技能。在合作式的小组学习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会技能和民主价值观。
三、探究学习
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这番话很好地道出了探究学习的重要价值。探究学习也有助于发展学生优秀的智慧品质,如:热爱和珍惜学习的机会,尊重事实,客观、审慎地对待批判性思维,理解、谦虚地接受自己的不足,关注美好的事物,等等。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学习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要有探究的欲望
探究就是探讨研究,探究是一种需要,探究欲实际上就是求知欲。探究欲是一种内在的东西,它解决的是“想不想”探究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经常处于一种探究的冲动之中。
2.要有探究的空间
不是什么事情、什么问题都要探究的。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要让学生真正地探究学习,问题设计是关键。问题从哪来,一方面是教师设计,一方面是学生提出。教师要想设计出具有一定探究空间的问题必须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努力。
3.探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是重要的学习资源。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这个教师的教学观。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否则就是一句空话。
4.探究要有多维互动和交流
学生深层次的认知发展既需要独立思考,更需要合作交流。建构主义把协作交流作为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因为,从理论上说学生之间都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就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学生的思维彼此之间就是最近发展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