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2016.12.21-2017.1.5
地点:上海·上海摄影艺术中心
《愚公移山》是杨福东新创作的影像艺术作品,它是一部时长46分钟的黑白电影,其灵感源自我国的一则古老寓言:被称为“愚公”的老人毕其一生力图移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杨福东在影片中回应了曾创作水墨画《愚公移山》的国画大师徐悲鸿在画作中所倾注的隐忍精神,并借由这个故事对人性和变化着的价值观进行了诗意的反思。除影片外,现场还展出了包括剧照和电影拍摄现场照片在内的平面影像。
潜在叙事
时间:2016.9.13 - 2017.1.29
地点:美国洛杉矶·盖蒂博物馆
美国盖蒂博物馆的焦点摄影画廊于近期推出一场题材新颖的专题展览“潜在叙事”(Recent Acquisitions in Focus: Latent Narratives),英文的前置标题意指盖蒂博物馆最近收购的照片作品,参展的照片为捐赠或以捐助者提供的资金购买所得,均属于首次展出。
这些作品大多以非线性的结构进行叙事,由一些象征主义的情绪和看似无关紧要细节组合创造出一个整体故事。人物、空间和物件等多种影像的并置,虽然呈现出零散而神秘的状态,但仍然体现出强烈的气氛或情绪。通过视觉提示或标记,这些照片鼓励观众参与完成主题叙事。
盖蒂博物馆照片部主任兼策展人弗吉尼亚·海克特(Virginia Heckert)说:“尽管我们可能想通过汇集不同的图像来了解艺术家的意图,但同样有趣的是看观众如何解释图像之间的关系,并将自己的叙事带到生活之中。”(王瑞)
蒋志:一切
时间:2016.11.19 - 2017.3.26
地点:广东深圳·OCAT深圳馆
由刘秀仪、李荣蔚、卓沐曦策划的蒋志个展“一切”是蒋志2012年后举办的首个美术馆个展,囊括了他不同时期的作品,涵盖摄影、绘画、录像、雕塑和装置等呈现形式。本次展览未按照编年体的方式将蒋志多年来艺术实践的成果进行罗列,而是把重点放在通过这些作品以及它们的展示方式探讨“整体性”应该如何被构建起来。
首届“中国民族影像志”大展
时间:2016.12.13-12.18
地点:北京·中华世纪坛
由中国民族博物馆与中国人类民族学研究会民族影视与影视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首届“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大展自2016年5月启动以来,共收到全国752人投送的1374组15663幅作品。经过专家评选遴选出入围作品74组,其中20组作品参与展出。这些作品由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摄影家拍摄,捕捉到民族文化的丰富特性和民族真实的生活样貌,传递出深埋于影像之中的民族文化情怀。“民族影像志:见证与表达”摄影高层论坛在展览开幕当天举办 。
激进的眼光:艾尔顿·约翰现代主义摄影收藏展
时间:2016.11.10 - 2017.5.7
地点:英国伦敦·泰特现代艺术馆
本次展览展出了60多位艺术家在1920-1950年代拍摄的150余件作品。这些作品从著名音乐人艾尔顿·约翰(Elton John)7000多件藏品中挑选而出,包括曼·雷、亚历山大·罗德钦科、爱德华·斯泰肯等摄影师和艺术家的作品。展出的作品中还包括众多艺术大师拍摄的肖像,例如阿尔弗雷德·斯蒂格利茨拍摄的乔治亚·欧基芙(Georgia O’Keeffe)、蒂娜·莫多蒂拍摄的爱德华·韦斯顿、贝伦妮斯·阿博特拍摄的让·科克多(Jean Cocteau)、爱德华·韦斯顿拍摄的依戈·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以及曼·雷拍摄的安德烈·布勒东(Andre Breton)、亨利·马蒂斯、巴勃罗·毕加索和朵拉·玛尔(Dora Maar)。
1920-1950年代是摄影史上的重要时期。本次展览作品涵盖肖像、裸体、静景、新闻照片以及记录当时重大事件和社会现状的纪实性照片,艾尔顿·约翰希望通过这些展品来阐述现代主义摄影发展的各个方面。
光之炼金术:迪尔曼·克瑞恩铂金印相原作展
时间:2016.11.26-12.4
地点:北京·中国美术馆
展览展出了美国摄影家迪尔曼·克瑞恩(Tillman Crane)拍摄制作的100幅铂金印相原作。铂金印相工艺发端于19世纪后期,属于铁盐影像系统,因其独特的视觉美感和超长的稳定性而成为世界影像收藏市场的珍品。展览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主办,包商银行协办,李镇西和朱炯策划。
本次展览是继2016年4月的“黑白的冥想:保罗·卡普尼格罗直接摄影原作展”后,中国美术馆再次推出的世界摄影名家原作展。
张辉:映像苍凉
时间:2017.1.1-1.22
地点:陕西西安·曲江书城1F文化空间
展览展出了张辉的《影像唐十八陵》和《影像社火》两组作品。张辉借助相机镜头,以冷静、缓慢的凝视和直接而大胆的捕捉这两种方式记录下这些已经或者正在逝去的文化元素。
胡力:中原
时间:2016.12.3开幕
地点:北京·大河画廊
本次展览展出了胡力在河南拍摄的《中原》系列,共有三部分,分别是“中原庙会”、“中原戏人”和“中原窑洞”,表现了中原百姓的生存狀态、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
地点:上海·上海摄影艺术中心
《愚公移山》是杨福东新创作的影像艺术作品,它是一部时长46分钟的黑白电影,其灵感源自我国的一则古老寓言:被称为“愚公”的老人毕其一生力图移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杨福东在影片中回应了曾创作水墨画《愚公移山》的国画大师徐悲鸿在画作中所倾注的隐忍精神,并借由这个故事对人性和变化着的价值观进行了诗意的反思。除影片外,现场还展出了包括剧照和电影拍摄现场照片在内的平面影像。
潜在叙事
时间:2016.9.13 - 2017.1.29
地点:美国洛杉矶·盖蒂博物馆
美国盖蒂博物馆的焦点摄影画廊于近期推出一场题材新颖的专题展览“潜在叙事”(Recent Acquisitions in Focus: Latent Narratives),英文的前置标题意指盖蒂博物馆最近收购的照片作品,参展的照片为捐赠或以捐助者提供的资金购买所得,均属于首次展出。
这些作品大多以非线性的结构进行叙事,由一些象征主义的情绪和看似无关紧要细节组合创造出一个整体故事。人物、空间和物件等多种影像的并置,虽然呈现出零散而神秘的状态,但仍然体现出强烈的气氛或情绪。通过视觉提示或标记,这些照片鼓励观众参与完成主题叙事。
盖蒂博物馆照片部主任兼策展人弗吉尼亚·海克特(Virginia Heckert)说:“尽管我们可能想通过汇集不同的图像来了解艺术家的意图,但同样有趣的是看观众如何解释图像之间的关系,并将自己的叙事带到生活之中。”(王瑞)
蒋志:一切
时间:2016.11.19 - 2017.3.26
地点:广东深圳·OCAT深圳馆
由刘秀仪、李荣蔚、卓沐曦策划的蒋志个展“一切”是蒋志2012年后举办的首个美术馆个展,囊括了他不同时期的作品,涵盖摄影、绘画、录像、雕塑和装置等呈现形式。本次展览未按照编年体的方式将蒋志多年来艺术实践的成果进行罗列,而是把重点放在通过这些作品以及它们的展示方式探讨“整体性”应该如何被构建起来。
首届“中国民族影像志”大展
时间:2016.12.13-12.18
地点:北京·中华世纪坛
由中国民族博物馆与中国人类民族学研究会民族影视与影视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首届“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大展自2016年5月启动以来,共收到全国752人投送的1374组15663幅作品。经过专家评选遴选出入围作品74组,其中20组作品参与展出。这些作品由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摄影家拍摄,捕捉到民族文化的丰富特性和民族真实的生活样貌,传递出深埋于影像之中的民族文化情怀。“民族影像志:见证与表达”摄影高层论坛在展览开幕当天举办 。
激进的眼光:艾尔顿·约翰现代主义摄影收藏展
时间:2016.11.10 - 2017.5.7
地点:英国伦敦·泰特现代艺术馆
本次展览展出了60多位艺术家在1920-1950年代拍摄的150余件作品。这些作品从著名音乐人艾尔顿·约翰(Elton John)7000多件藏品中挑选而出,包括曼·雷、亚历山大·罗德钦科、爱德华·斯泰肯等摄影师和艺术家的作品。展出的作品中还包括众多艺术大师拍摄的肖像,例如阿尔弗雷德·斯蒂格利茨拍摄的乔治亚·欧基芙(Georgia O’Keeffe)、蒂娜·莫多蒂拍摄的爱德华·韦斯顿、贝伦妮斯·阿博特拍摄的让·科克多(Jean Cocteau)、爱德华·韦斯顿拍摄的依戈·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以及曼·雷拍摄的安德烈·布勒东(Andre Breton)、亨利·马蒂斯、巴勃罗·毕加索和朵拉·玛尔(Dora Maar)。
1920-1950年代是摄影史上的重要时期。本次展览作品涵盖肖像、裸体、静景、新闻照片以及记录当时重大事件和社会现状的纪实性照片,艾尔顿·约翰希望通过这些展品来阐述现代主义摄影发展的各个方面。
光之炼金术:迪尔曼·克瑞恩铂金印相原作展
时间:2016.11.26-12.4
地点:北京·中国美术馆
展览展出了美国摄影家迪尔曼·克瑞恩(Tillman Crane)拍摄制作的100幅铂金印相原作。铂金印相工艺发端于19世纪后期,属于铁盐影像系统,因其独特的视觉美感和超长的稳定性而成为世界影像收藏市场的珍品。展览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主办,包商银行协办,李镇西和朱炯策划。
本次展览是继2016年4月的“黑白的冥想:保罗·卡普尼格罗直接摄影原作展”后,中国美术馆再次推出的世界摄影名家原作展。
张辉:映像苍凉
时间:2017.1.1-1.22
地点:陕西西安·曲江书城1F文化空间
展览展出了张辉的《影像唐十八陵》和《影像社火》两组作品。张辉借助相机镜头,以冷静、缓慢的凝视和直接而大胆的捕捉这两种方式记录下这些已经或者正在逝去的文化元素。
胡力:中原
时间:2016.12.3开幕
地点:北京·大河画廊
本次展览展出了胡力在河南拍摄的《中原》系列,共有三部分,分别是“中原庙会”、“中原戏人”和“中原窑洞”,表现了中原百姓的生存狀态、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