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辅导员的队伍建设要积极向职业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它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是切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是加强和改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需要;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断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职业化专 专业化
在新的形势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实现高等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改革辅导员工作模式和管理体制,实现职业化、专业化培养。
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是形势发展的需要
在世界范围内,随着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的不断加剧,各种思潮相互交错、相互激荡,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斗争更加激烈和尖锐。在国内,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个社会转型、体制转轨、观念转变的新社会形态呈现在人们的面前。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程度明显加深,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大学生中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和倾向。国际国内形势大大加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也对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的形势下,辅导员必须具有敏锐的政治意识和政治鉴别力,要有能及时发现新情况,正确处理新问题的能力。辅导员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较强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辅导员队伍建设走职业化、专业化培养之路。
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是切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它的内在规律性,实施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科学的教育理论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炼。目前辅导员的工作周期是:第一年初步了解学生工作的基本程序和内容;第二年开始熟悉工作,掌握一些学生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在此期间就有许多人为自己的转岗、进修、考研做准备;第三年很多人就离开了这个队伍。周而复始,辅导员队伍呈现出高流动性、低稳定性,常年处于“新手上路”的状态。辅导员的频繁流动,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的积累,使很多好的做法和想法得不到总结和继承,更谈不上形成具有系统性、实效性、针对性的理论以更好地指导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情感因素在教育过程中有很好的影响作用。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教育者与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因为辅导员变动频繁,使得学生不认识辅导员,辅导员也不了解学生,相互之间没有亲近感,没有情感积累。辅导员对学生实施教育时,学生“不听、不信”的情形大量存在,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就大打折扣。从目前大学生的发展需求来看,他们发展中诸如心理健康、人生规划、职业选择等方面的问题都需要专业的咨询与服务才能解决。此外,学生社会工作与社会实践的发展也需要具有社会工作专业训练人员的参与等等。这些工作的专业性很强,离开专业教师的指导很难做得好。辅导员走职业化、专业化的道路可以使这些工作做得更深、更好,可以更好地积累经验、把握规律,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教育的发展“量变带动质变”,对高等教育系统和支持高等教育的社会提出了各种问题。大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以及面临的就业环境与条件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学籍管理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制;生活社区化;成长环境社会化;行政班级被教学班级所取代,组织结构趋于松散;学生来源复杂化,学生差异性增大;学生需求多样化,独立意识明显增强;贫困生问题严重;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学校空间布局上出现了“一区多校”和“一校多区”的格局等等。面对新问题和新特点,如果不能正确地对待和处理,就会影响高校的稳定、改革和发展,影响和谐校园建设。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最能了解学生的需求,最能把握学生的心理,最能贴近学生的情感,最能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他们在及时发现和化解大学生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维护高校的安全稳定,促进高校的健康发展等方面有明显的岗位优势。这就需要辅导员一方面要有很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勤奋工作,乐于奉献;另一方面要求辅导员有过硬的业务素质,较高的政策水平,要善于把国家的政策要求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达到这一要求,需要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
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是加强和改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需要
目前,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队伍不稳。在大学校园里人们习惯于只把专业学术人才称为教师,而把辅导员看成是教学辅助人员或一般工作人员,同样是做培养人的工作,他们却被另眼相看。辅导员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工作强度大,生活节奏快,无法潜心钻研某一学科领域,大多没有突出的学术成果,因而其职称、工资等都无法与同龄业务教师相比。工作要求高与工作待遇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些现实因素导致辅导员无法安心工作,产生转岗或跳槽的想法,寻求新的出路。二是数量不足。一些学校为了压缩编制,节约开支,在辅导员的配备上一开始就是缺额运作,辅导员队伍超负荷工作。更普遍的现象是辅导员流动快,补员跟不上,适合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人进不来。尤其是扩招后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辅导员队伍更是趋于紧张。三是素质不高。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各高校往往重教学、重科研,忽视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队伍较为普遍地存在学历职称、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及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等现象。某些单位根本不重视辅导员工作,把凡是专业不行的、素质不高的、没地方安排的教师或管理人员都汇集到辅导员的队伍中来,辅导员人数在这些人眼里成了减轻行装的“大囊袋”。四是辅导员频繁流动,其结果往往是优秀人才在流动、素质较高的人才在流动,辅导员队伍成了为其它工作岗位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造血器”,而自身却又严重“贫血”。由于辅导员的职业地位、学术地位和管理地位处于相对弱势,工作前景缺少激励,他们立足本职工作成长和发展的欲望不强,致使整支队伍缺少职业牵引力,辅导员在现有条件下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工作水平有困难。
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能引导辅导员把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从事的职业,自然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就会自觉地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自己的专业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并且就本职工作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进而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就会不断得到提升和完善,一批受学生拥戴、受社会尊重和承认的专家型辅导员也会逐步涌现。在他们的示范和带动下,更多的辅导员会受到影响和鼓舞,辅导员队伍建设就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队伍不稳、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等问题就会得到根本的解决。
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断发展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理论成果,在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综合性、政治性、科学性、实践性都很强的一门应用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它的实践性。从理论形态上看,它不是思辨的产物,也不是推理的结果,而是建立在对大量经验材料的分析研究的基础之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资料直接来源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在实践过程中得到检验和校正,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完善。高校辅导员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他们是科学理论的实践者,也是科学理论形成的第一手资料的获得者。但要自觉地、系统地、全面地去积累和掌握第一手资料,对实践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对实践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并从中抽象出有一定概括力的理论,只有具备一定专业素养的辅导员才能够做得到。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进步和发展,还需要一批有志于此的高素质的研究者的推动。现在该学科已经形成了一支基本的研究队伍,正是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才使学科建设有了今天的发展。但是,这支队伍还不能完全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学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必须采取多种措施稳定和扩大这支队伍,提高研究者的整体素质,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职业化专 专业化
在新的形势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实现高等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改革辅导员工作模式和管理体制,实现职业化、专业化培养。
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是形势发展的需要
在世界范围内,随着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的不断加剧,各种思潮相互交错、相互激荡,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斗争更加激烈和尖锐。在国内,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个社会转型、体制转轨、观念转变的新社会形态呈现在人们的面前。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程度明显加深,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大学生中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和倾向。国际国内形势大大加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也对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的形势下,辅导员必须具有敏锐的政治意识和政治鉴别力,要有能及时发现新情况,正确处理新问题的能力。辅导员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较强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辅导员队伍建设走职业化、专业化培养之路。
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是切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它的内在规律性,实施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科学的教育理论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炼。目前辅导员的工作周期是:第一年初步了解学生工作的基本程序和内容;第二年开始熟悉工作,掌握一些学生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在此期间就有许多人为自己的转岗、进修、考研做准备;第三年很多人就离开了这个队伍。周而复始,辅导员队伍呈现出高流动性、低稳定性,常年处于“新手上路”的状态。辅导员的频繁流动,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的积累,使很多好的做法和想法得不到总结和继承,更谈不上形成具有系统性、实效性、针对性的理论以更好地指导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情感因素在教育过程中有很好的影响作用。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教育者与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因为辅导员变动频繁,使得学生不认识辅导员,辅导员也不了解学生,相互之间没有亲近感,没有情感积累。辅导员对学生实施教育时,学生“不听、不信”的情形大量存在,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就大打折扣。从目前大学生的发展需求来看,他们发展中诸如心理健康、人生规划、职业选择等方面的问题都需要专业的咨询与服务才能解决。此外,学生社会工作与社会实践的发展也需要具有社会工作专业训练人员的参与等等。这些工作的专业性很强,离开专业教师的指导很难做得好。辅导员走职业化、专业化的道路可以使这些工作做得更深、更好,可以更好地积累经验、把握规律,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教育的发展“量变带动质变”,对高等教育系统和支持高等教育的社会提出了各种问题。大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以及面临的就业环境与条件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学籍管理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制;生活社区化;成长环境社会化;行政班级被教学班级所取代,组织结构趋于松散;学生来源复杂化,学生差异性增大;学生需求多样化,独立意识明显增强;贫困生问题严重;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学校空间布局上出现了“一区多校”和“一校多区”的格局等等。面对新问题和新特点,如果不能正确地对待和处理,就会影响高校的稳定、改革和发展,影响和谐校园建设。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最能了解学生的需求,最能把握学生的心理,最能贴近学生的情感,最能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他们在及时发现和化解大学生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维护高校的安全稳定,促进高校的健康发展等方面有明显的岗位优势。这就需要辅导员一方面要有很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勤奋工作,乐于奉献;另一方面要求辅导员有过硬的业务素质,较高的政策水平,要善于把国家的政策要求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达到这一要求,需要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
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是加强和改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需要
目前,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队伍不稳。在大学校园里人们习惯于只把专业学术人才称为教师,而把辅导员看成是教学辅助人员或一般工作人员,同样是做培养人的工作,他们却被另眼相看。辅导员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工作强度大,生活节奏快,无法潜心钻研某一学科领域,大多没有突出的学术成果,因而其职称、工资等都无法与同龄业务教师相比。工作要求高与工作待遇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些现实因素导致辅导员无法安心工作,产生转岗或跳槽的想法,寻求新的出路。二是数量不足。一些学校为了压缩编制,节约开支,在辅导员的配备上一开始就是缺额运作,辅导员队伍超负荷工作。更普遍的现象是辅导员流动快,补员跟不上,适合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人进不来。尤其是扩招后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辅导员队伍更是趋于紧张。三是素质不高。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各高校往往重教学、重科研,忽视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队伍较为普遍地存在学历职称、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及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等现象。某些单位根本不重视辅导员工作,把凡是专业不行的、素质不高的、没地方安排的教师或管理人员都汇集到辅导员的队伍中来,辅导员人数在这些人眼里成了减轻行装的“大囊袋”。四是辅导员频繁流动,其结果往往是优秀人才在流动、素质较高的人才在流动,辅导员队伍成了为其它工作岗位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造血器”,而自身却又严重“贫血”。由于辅导员的职业地位、学术地位和管理地位处于相对弱势,工作前景缺少激励,他们立足本职工作成长和发展的欲望不强,致使整支队伍缺少职业牵引力,辅导员在现有条件下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工作水平有困难。
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能引导辅导员把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从事的职业,自然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就会自觉地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自己的专业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并且就本职工作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进而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就会不断得到提升和完善,一批受学生拥戴、受社会尊重和承认的专家型辅导员也会逐步涌现。在他们的示范和带动下,更多的辅导员会受到影响和鼓舞,辅导员队伍建设就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队伍不稳、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等问题就会得到根本的解决。
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断发展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理论成果,在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综合性、政治性、科学性、实践性都很强的一门应用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它的实践性。从理论形态上看,它不是思辨的产物,也不是推理的结果,而是建立在对大量经验材料的分析研究的基础之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资料直接来源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在实践过程中得到检验和校正,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完善。高校辅导员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他们是科学理论的实践者,也是科学理论形成的第一手资料的获得者。但要自觉地、系统地、全面地去积累和掌握第一手资料,对实践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对实践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并从中抽象出有一定概括力的理论,只有具备一定专业素养的辅导员才能够做得到。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进步和发展,还需要一批有志于此的高素质的研究者的推动。现在该学科已经形成了一支基本的研究队伍,正是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才使学科建设有了今天的发展。但是,这支队伍还不能完全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学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必须采取多种措施稳定和扩大这支队伍,提高研究者的整体素质,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