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总复习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如何进行科学的管理,提高复习的效率,这是十分重要的。现就语文复习的方法和策略问题,作如下浅谈。
关键词:高中语文 复习 方法
一、强化目标意识,使复习具有导向性。
语文总复习必须具有明确的目标,目标不明,就会方向不明,产生随意性、盲目性、主观性,因此,要搞好语文总复习,首先要确立明确的目标。
1、制定复习目标的依据。
平时的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应以《教学大纲》为依据,而高三语文总复习的教学目标应以《考试说明》为依据。这是因为《教学大纲》解决的是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目的在于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毕业水平,而《考试说明》解决的是高考“考什么”和“怎样考”的问题。由于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是为高校选择合格的新生,所以高考又是衔接中学和大学学习的考试。《考试说明》正是根据高考的特点,从五个部分,37项内容规定了语文高考应具备的各项能力目标。这37项能力目标就是制定复习目标的依据。
2、制定复习目标的方法、要求。
①制定复习目标的方法:复习目标的制定可从终极目标出发,根据复习阶段的不同,制定出中程目标,然后分解成为即时目标,最后围绕即时目标开展复习活动和进行复习评价。例如:在进行专题纵向复习时可按《考试说明》37项内容的顺序制定专题中程目标,然后按知识点分解成若干即时目标,在课堂上进行复习训练、落实。
②制定复习目标的要求。复习目标、复习活动、复习评价是复习的三要素,而复习目标居于首位,它直接关系到复习的目的。它应具备下列要求:
目标要有明晰性。制定目标时,切忌模棱两可、含糊其辞。每一个单元,每一个专题,每一节课,每一项复习活动都要有明确的规定要求,让学生一目了然,心中有数。
目标要有可行性。制定目标时,要根据学生实际,尽量做到切实可行,因材施教。不同的班级要有不同的要求,防止目标过高或过低。过高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过底容易掩盖矛盾,使学生产生自满骄傲心理。
目标要有集中性。制定目标时,不可贪多,要集中,一堂课要重点解决一两个问题,争取一课一得或一课两得,“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就是这个道理。
目标要有连续性。制定目标时,要根据知识的相关性和能力的联系性,有计划有序列地制定目标,以形成知识和能力的链条,达到知识的系统化。
目标要有针对性。制定目标时,一要针对《考试说明》规定的各种能力要求,二要针对复习的重点、难点,三要针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薄弱环节,努力做到有的放矢。
目标要具有可量性。复习目标的制定要便于评估量化和控制,便于在复习过程中进行矫正和反馈。
二、强化计划意识,使复习具有针对性。
要使复习有条不紊,环环相扣,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有计划。语文总复习的计划性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要有阶段性和层次性。
一般说来,语文总复习安排四个阶段为宜。第一阶段按照课本单元的编排顺序进行复习(一般称横的复习),一单元一检测。这个阶段的复习,重在掌握课本知识,提高能力,使课本知识系统化,第二阶段按照《考试说明》的37项能力要求进行复习(一般称纵的复习),一项一项复习,一项一项落实,一项一项训练,最后穿成串,连成线,达到系统化。第三阶段是综合训练阶段,通过一系列的练习,进行限时限量的训练。这一阶段的复习旨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各种能力,做好考前的练兵。第四阶段是学生自己看书,自己总结,自己查漏补缺,同时养精蓄锐,迎接高考。
2.要有可控性和针对性。
语文复习的计划性还表现在它的可控性和针对性上。制定的计划要有长计划和短计划;既要有单元计划,又要有课时计划;既要有专题训练计划,又要有综合训练计划;既要有一个月的计划,又要有一周的计划。制定的计划要便于操作,便于落实,防止落实失控。制定计划要有针对性,要搞调查研究,搞好民意测验,要了解学生实际,听取学生要求,有的放矢。制定的计划一定要与学生见面,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积极配合,变被动为主动。这样总复习才能有条不紊,扎扎实实,有纲可循,有章可依。
3.要有灵活性。
语文总复习制定了计划,除了时间和内容的安排,还有教学方法的安排。某一阶段某一单元某一课时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必须具体缜密,切实可行。同时又能根据复习进展的实际,灵活地加以调整,使复习发挥最大的效益,取得最佳效果。
三、强化原则意识,使复习具有科学性。
要提高复习的效益和效率,除了目标和计划外,关键是复习的方法和路子是否正确,采取的策略是否科学。在复习中必须强化如下六条原则:
1.依纲原则。
《考试说明》是语文高考的大纲,它所规定的37项能力要求就是高考的知识点、能力点。复习中,应时时牢记。
2.联系、比较性原则。
在复习中多联系多比较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鉴别能力的培养。要善于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善于上挂下联,拓展延伸。如:《六国论》《过秦论》《阿房宫赋》三篇文章的结构比较;李白与杜甫,苏轼、辛弃疾与柳永、李清照诗词风格的比较;鲁迅杂文与小说的比较等等,都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运用性原则。
复习中既要夯实基础,使基础知识达到熟练,又要注重理解和运用,这是学生提高能力的关键。要加强学生做题思路的指导,加强解题规律的总结,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切记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4.全面系统性原则。
复习要全面、系统,在语文总复习这个庞大的工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缺。基础知识的复习一定要全面,能力的培养要全面,按照《考试说明》要求,任何一个知识点、能力点都不要放过,要善于穿线连网,使知识达到系统化。
5.序列性、层次性原性。
在语文总复习中必须坚持序列性、层次性原则。语文知识的复习,要从语音到文字到句子形成序列;阅读能力的培养,要从句到段到篇形成序列;写作也要从单项训练到综合训练,从记叙到说明到议论到应用,从命题到自命题等形成序列。这样,使知识的复习,能力的培养,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单一到全面,形成递进层次。
6、反馈矫正原则。
这一原则既适用于课堂练习、单元检测、综合训练、大型模拟测试,也适用于写作、阅读、文学鉴赏等单项训练。反馈、矫正能使学生及时改正错误,弥补不足,巩固知识,培养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武安市第一中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 复习 方法
一、强化目标意识,使复习具有导向性。
语文总复习必须具有明确的目标,目标不明,就会方向不明,产生随意性、盲目性、主观性,因此,要搞好语文总复习,首先要确立明确的目标。
1、制定复习目标的依据。
平时的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应以《教学大纲》为依据,而高三语文总复习的教学目标应以《考试说明》为依据。这是因为《教学大纲》解决的是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目的在于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毕业水平,而《考试说明》解决的是高考“考什么”和“怎样考”的问题。由于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是为高校选择合格的新生,所以高考又是衔接中学和大学学习的考试。《考试说明》正是根据高考的特点,从五个部分,37项内容规定了语文高考应具备的各项能力目标。这37项能力目标就是制定复习目标的依据。
2、制定复习目标的方法、要求。
①制定复习目标的方法:复习目标的制定可从终极目标出发,根据复习阶段的不同,制定出中程目标,然后分解成为即时目标,最后围绕即时目标开展复习活动和进行复习评价。例如:在进行专题纵向复习时可按《考试说明》37项内容的顺序制定专题中程目标,然后按知识点分解成若干即时目标,在课堂上进行复习训练、落实。
②制定复习目标的要求。复习目标、复习活动、复习评价是复习的三要素,而复习目标居于首位,它直接关系到复习的目的。它应具备下列要求:
目标要有明晰性。制定目标时,切忌模棱两可、含糊其辞。每一个单元,每一个专题,每一节课,每一项复习活动都要有明确的规定要求,让学生一目了然,心中有数。
目标要有可行性。制定目标时,要根据学生实际,尽量做到切实可行,因材施教。不同的班级要有不同的要求,防止目标过高或过低。过高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过底容易掩盖矛盾,使学生产生自满骄傲心理。
目标要有集中性。制定目标时,不可贪多,要集中,一堂课要重点解决一两个问题,争取一课一得或一课两得,“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就是这个道理。
目标要有连续性。制定目标时,要根据知识的相关性和能力的联系性,有计划有序列地制定目标,以形成知识和能力的链条,达到知识的系统化。
目标要有针对性。制定目标时,一要针对《考试说明》规定的各种能力要求,二要针对复习的重点、难点,三要针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薄弱环节,努力做到有的放矢。
目标要具有可量性。复习目标的制定要便于评估量化和控制,便于在复习过程中进行矫正和反馈。
二、强化计划意识,使复习具有针对性。
要使复习有条不紊,环环相扣,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有计划。语文总复习的计划性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要有阶段性和层次性。
一般说来,语文总复习安排四个阶段为宜。第一阶段按照课本单元的编排顺序进行复习(一般称横的复习),一单元一检测。这个阶段的复习,重在掌握课本知识,提高能力,使课本知识系统化,第二阶段按照《考试说明》的37项能力要求进行复习(一般称纵的复习),一项一项复习,一项一项落实,一项一项训练,最后穿成串,连成线,达到系统化。第三阶段是综合训练阶段,通过一系列的练习,进行限时限量的训练。这一阶段的复习旨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各种能力,做好考前的练兵。第四阶段是学生自己看书,自己总结,自己查漏补缺,同时养精蓄锐,迎接高考。
2.要有可控性和针对性。
语文复习的计划性还表现在它的可控性和针对性上。制定的计划要有长计划和短计划;既要有单元计划,又要有课时计划;既要有专题训练计划,又要有综合训练计划;既要有一个月的计划,又要有一周的计划。制定的计划要便于操作,便于落实,防止落实失控。制定计划要有针对性,要搞调查研究,搞好民意测验,要了解学生实际,听取学生要求,有的放矢。制定的计划一定要与学生见面,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积极配合,变被动为主动。这样总复习才能有条不紊,扎扎实实,有纲可循,有章可依。
3.要有灵活性。
语文总复习制定了计划,除了时间和内容的安排,还有教学方法的安排。某一阶段某一单元某一课时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必须具体缜密,切实可行。同时又能根据复习进展的实际,灵活地加以调整,使复习发挥最大的效益,取得最佳效果。
三、强化原则意识,使复习具有科学性。
要提高复习的效益和效率,除了目标和计划外,关键是复习的方法和路子是否正确,采取的策略是否科学。在复习中必须强化如下六条原则:
1.依纲原则。
《考试说明》是语文高考的大纲,它所规定的37项能力要求就是高考的知识点、能力点。复习中,应时时牢记。
2.联系、比较性原则。
在复习中多联系多比较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鉴别能力的培养。要善于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善于上挂下联,拓展延伸。如:《六国论》《过秦论》《阿房宫赋》三篇文章的结构比较;李白与杜甫,苏轼、辛弃疾与柳永、李清照诗词风格的比较;鲁迅杂文与小说的比较等等,都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运用性原则。
复习中既要夯实基础,使基础知识达到熟练,又要注重理解和运用,这是学生提高能力的关键。要加强学生做题思路的指导,加强解题规律的总结,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切记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4.全面系统性原则。
复习要全面、系统,在语文总复习这个庞大的工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缺。基础知识的复习一定要全面,能力的培养要全面,按照《考试说明》要求,任何一个知识点、能力点都不要放过,要善于穿线连网,使知识达到系统化。
5.序列性、层次性原性。
在语文总复习中必须坚持序列性、层次性原则。语文知识的复习,要从语音到文字到句子形成序列;阅读能力的培养,要从句到段到篇形成序列;写作也要从单项训练到综合训练,从记叙到说明到议论到应用,从命题到自命题等形成序列。这样,使知识的复习,能力的培养,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单一到全面,形成递进层次。
6、反馈矫正原则。
这一原则既适用于课堂练习、单元检测、综合训练、大型模拟测试,也适用于写作、阅读、文学鉴赏等单项训练。反馈、矫正能使学生及时改正错误,弥补不足,巩固知识,培养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武安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