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规模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但农业受自然条件制约较大,农业防灾抗灾能力脆弱,推行农业保险,是中央、省、市政府针对农业发展现状做出的一项科学决策,对于减轻农业风险、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推动“三农”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晋宁县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晋宁县农业保险目前主要由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晋宁县分公司办理,占全县农业保险业务额的近80%,截止2013年2季度末,我县农业保险主要承包对象为能繁母猪、奶牛、水稻、玉米、等,其中能繁母猪保险完成保费291万元,参加保数2910头;奶牛保险完成保费263.2万元,参保数469头;水稻、玉米完成保费1342.2万元,参保数为49731亩。养殖业参保率为31%,种植业参保率为100%。养殖业保费90%由财政补贴、10%为个人承当;种植业保费100%由财政补贴。2007-2010年年均赔付率均在300%以上,近两年有所好转截止2012年末赔付率下降到150%。
二、农业保险工作近年来主要成效
(一)提高了我县农民保险意识和防灾防损意识
通过农业保险机制的建立,我县农户保险意识取得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也有效地增强了农民防灾防损意识,促进了农业防灾技能的提高。
(二)促进了农业增长和农民增收
农业保险工作的开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自然灾害对财政救灾资金的压力。同时也使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有了一定保障,减少了不安定因素,较好的发挥了农业保险“稳定器”和“助推器”的作用。
(三)增强了农业抗灾能力
农业保险在抗灾救灾、经济补偿、促进“三农”发展发面的作用逐步显现,财政保险费补贴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放大效应明显,增强了我县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存在问题和困难
第一,种植业保险费资金存在较大缺口,2012年末玉米保险费我县按实际播种面积为79416.7亩投保,而中央、省级、的资金只按20000亩下达,市级按60100亩下达,导致我县农业保险资金缺口58.58万元,其中:中央:39.22万元,省级9.8万元,市级9.56万元。
第二,无公害处理存在问题导致赔付难。按照国家规定牲畜死后要进行无公害处理,处理完毕后保险公司才能进行赔付,但目前我县猪、牛等牲畜死后无条件进行无公害处理,保险公司希望政府出面协调安排,统一规划掩埋地点,组织掩埋处理。
第三,保险额度较实际价值相比保险金额过低,成效不明显。如:玉米保险额度为275元一亩,而实际一亩玉米产值在2000元左右,奶牛一头保险额度为6000元,而实际价值在10000元左右,能繁母猪一头保费金额1000元,而实际价值在3000元左右。
第四,农业保险宣传力度不足导致农户对农业保险认知度不够,有些乡镇、村对这项工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政策宣传、动员力度不够,造成投保面较小。二是农户参保意识不强。农户对政策保险认识不够如养殖业财政补贴90%,个人只承当10%,但参保率依然只能达到30%,近70%的农户不愿投保。
四、搞好我县农业保险的建议
第一,搞好协调配合。农业保险实行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的模式,在推动过程中涉及财政、农业、人保等多个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完善县、乡、村三级工作网络,明确责任分工,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政策宣传、风险防范、现场勘查、定损理赔等工作。
第二,加大宣传力度,在营造良好氛围上下工夫,一是加强对农业保险的正面宣传,通过各种形式,宣讲有关政策,讲透意义作用,讲清条款,讲明责任利益,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自我参保意识。二是充分利用电视、报纸、文体活动等形式,深入宣传,广泛发动,调动参保积极性,提高参保率和覆盖率。
第三,根据投保主体的实际价值适当提高保险额度,目前我县养殖业农业保险参保率偏低的一个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保险额度与实际价值偏离较大,农民往往在经营活动中更注重实际利益。近年来物价涨幅较大,农业保险的额度也因根据市场适时调整,以提高农民的参保率,也可以防范道德风险。
组长:蔡敢林
执笔:叶 斌
一、晋宁县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晋宁县农业保险目前主要由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晋宁县分公司办理,占全县农业保险业务额的近80%,截止2013年2季度末,我县农业保险主要承包对象为能繁母猪、奶牛、水稻、玉米、等,其中能繁母猪保险完成保费291万元,参加保数2910头;奶牛保险完成保费263.2万元,参保数469头;水稻、玉米完成保费1342.2万元,参保数为49731亩。养殖业参保率为31%,种植业参保率为100%。养殖业保费90%由财政补贴、10%为个人承当;种植业保费100%由财政补贴。2007-2010年年均赔付率均在300%以上,近两年有所好转截止2012年末赔付率下降到150%。
二、农业保险工作近年来主要成效
(一)提高了我县农民保险意识和防灾防损意识
通过农业保险机制的建立,我县农户保险意识取得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也有效地增强了农民防灾防损意识,促进了农业防灾技能的提高。
(二)促进了农业增长和农民增收
农业保险工作的开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自然灾害对财政救灾资金的压力。同时也使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有了一定保障,减少了不安定因素,较好的发挥了农业保险“稳定器”和“助推器”的作用。
(三)增强了农业抗灾能力
农业保险在抗灾救灾、经济补偿、促进“三农”发展发面的作用逐步显现,财政保险费补贴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放大效应明显,增强了我县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存在问题和困难
第一,种植业保险费资金存在较大缺口,2012年末玉米保险费我县按实际播种面积为79416.7亩投保,而中央、省级、的资金只按20000亩下达,市级按60100亩下达,导致我县农业保险资金缺口58.58万元,其中:中央:39.22万元,省级9.8万元,市级9.56万元。
第二,无公害处理存在问题导致赔付难。按照国家规定牲畜死后要进行无公害处理,处理完毕后保险公司才能进行赔付,但目前我县猪、牛等牲畜死后无条件进行无公害处理,保险公司希望政府出面协调安排,统一规划掩埋地点,组织掩埋处理。
第三,保险额度较实际价值相比保险金额过低,成效不明显。如:玉米保险额度为275元一亩,而实际一亩玉米产值在2000元左右,奶牛一头保险额度为6000元,而实际价值在10000元左右,能繁母猪一头保费金额1000元,而实际价值在3000元左右。
第四,农业保险宣传力度不足导致农户对农业保险认知度不够,有些乡镇、村对这项工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政策宣传、动员力度不够,造成投保面较小。二是农户参保意识不强。农户对政策保险认识不够如养殖业财政补贴90%,个人只承当10%,但参保率依然只能达到30%,近70%的农户不愿投保。
四、搞好我县农业保险的建议
第一,搞好协调配合。农业保险实行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的模式,在推动过程中涉及财政、农业、人保等多个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完善县、乡、村三级工作网络,明确责任分工,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政策宣传、风险防范、现场勘查、定损理赔等工作。
第二,加大宣传力度,在营造良好氛围上下工夫,一是加强对农业保险的正面宣传,通过各种形式,宣讲有关政策,讲透意义作用,讲清条款,讲明责任利益,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自我参保意识。二是充分利用电视、报纸、文体活动等形式,深入宣传,广泛发动,调动参保积极性,提高参保率和覆盖率。
第三,根据投保主体的实际价值适当提高保险额度,目前我县养殖业农业保险参保率偏低的一个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保险额度与实际价值偏离较大,农民往往在经营活动中更注重实际利益。近年来物价涨幅较大,农业保险的额度也因根据市场适时调整,以提高农民的参保率,也可以防范道德风险。
组长:蔡敢林
执笔:叶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