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的一年,共青团进一步构建扁平化、网络化的组织体系和社会化、常态化的工作项目体系,扩大团组织对各类青年群体的有效覆盖,打通服务青年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坚持党建带动,做好“共建”文章。一是坚持党建带动。各地主动借鉴区域化党建经验,在区域化大党建的格局下推动区域化团建。北京、四川等地团组织联合党委组织部门将区域化团建纳入党建总体部署;吉林、江西等地邀请街道党政领导参加共建委员会联席会议或担任顾问。二是强化组织培育。浙江、重庆等地通过签订共建协议,推动驻外团组织融入区域化团建;吉林、河南等地吸纳没有建团的非公企业加入共建委员会;山东新泰、临沂等地成立企业团建联盟、驻地企业联席会、城区村居连片共建委员会。三是推动系统(行业)团组织对区域化团建工作实现“双融入”。指导中央金融团工委、中央企业团工委、全国铁道团委、注册会计师行业团委、汽车行业团指委等系统行业团组织动员全系统各级组织参与所在街道区域化团建工作。
激发基层活力,做好“联动”文章。一是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工作阵地,增强服务供给能力。北京、山西、上海、广东、江西、重庆等地依托青年汇、青春家园、青年中心、亲青家园、青年空间、市民学校等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实体化建设,吸引各类青年和青年社会组织广泛参与。二是推广“双网互动”工作模式,启动“青年之声”试点工作。2015年6月,在杭州举办全国城市街道区域化团建骨干培训班,推广“网上+网下”“网格+网络”双网互动工作模式。9月,启动城市“青年之声”试点工作,结合区域内网格化工作空间,做好“青年之声”网络平台的落地服务。三是进一步打造和树立品牌工作项目。依托区域化团建构建的组织网络和资源平台,打造广东“粤团聚”、云南“七彩工程”、广西“社区微公益行动”“新市民培训计划”等区域品牌项目。
完善工作机制,做好“深化”文章。一是建立示范带动机制。去年4至6月,分片区开展区域化团建“双学双促”(学经验,学创新;促建设,促活力)活动及督导调研,组织片区骨干进行现场观摩、交流讨论、学习借鉴,推广经验。选树首批200条区域化团建示范街道,发挥示范带动,推动区域化团建工作全面开展。二是建立各方参与机制。推动各地探索建立团的领导机关、系统(行业)团组织参与区域化团建的工作机制。天津、辽宁、湖北、湖南、青海等15个省份专题部署落实“双报到”工作。三是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巩固和创新区域化的议事协商、资源整合、人才培养、活动共联、信息共享等运行机制。四是改进评价机制。制定《城市街道区域化团建工作考评指标》,科学设立和实施重点工作项目核查督办和评价通报机制。
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國共有7157条街道开展区域化团建工作,共建成员单位总数超过15万家。其中,累计新建直属团组织12.25万个,联系青年社会组织3.39万个,新建各类青少年工作阵地1.78万个,建立新媒体平台1.69万个,开展区域性活动11.28万余次。
(摘自团中央城青部2015年总结)
坚持党建带动,做好“共建”文章。一是坚持党建带动。各地主动借鉴区域化党建经验,在区域化大党建的格局下推动区域化团建。北京、四川等地团组织联合党委组织部门将区域化团建纳入党建总体部署;吉林、江西等地邀请街道党政领导参加共建委员会联席会议或担任顾问。二是强化组织培育。浙江、重庆等地通过签订共建协议,推动驻外团组织融入区域化团建;吉林、河南等地吸纳没有建团的非公企业加入共建委员会;山东新泰、临沂等地成立企业团建联盟、驻地企业联席会、城区村居连片共建委员会。三是推动系统(行业)团组织对区域化团建工作实现“双融入”。指导中央金融团工委、中央企业团工委、全国铁道团委、注册会计师行业团委、汽车行业团指委等系统行业团组织动员全系统各级组织参与所在街道区域化团建工作。
激发基层活力,做好“联动”文章。一是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工作阵地,增强服务供给能力。北京、山西、上海、广东、江西、重庆等地依托青年汇、青春家园、青年中心、亲青家园、青年空间、市民学校等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实体化建设,吸引各类青年和青年社会组织广泛参与。二是推广“双网互动”工作模式,启动“青年之声”试点工作。2015年6月,在杭州举办全国城市街道区域化团建骨干培训班,推广“网上+网下”“网格+网络”双网互动工作模式。9月,启动城市“青年之声”试点工作,结合区域内网格化工作空间,做好“青年之声”网络平台的落地服务。三是进一步打造和树立品牌工作项目。依托区域化团建构建的组织网络和资源平台,打造广东“粤团聚”、云南“七彩工程”、广西“社区微公益行动”“新市民培训计划”等区域品牌项目。
完善工作机制,做好“深化”文章。一是建立示范带动机制。去年4至6月,分片区开展区域化团建“双学双促”(学经验,学创新;促建设,促活力)活动及督导调研,组织片区骨干进行现场观摩、交流讨论、学习借鉴,推广经验。选树首批200条区域化团建示范街道,发挥示范带动,推动区域化团建工作全面开展。二是建立各方参与机制。推动各地探索建立团的领导机关、系统(行业)团组织参与区域化团建的工作机制。天津、辽宁、湖北、湖南、青海等15个省份专题部署落实“双报到”工作。三是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巩固和创新区域化的议事协商、资源整合、人才培养、活动共联、信息共享等运行机制。四是改进评价机制。制定《城市街道区域化团建工作考评指标》,科学设立和实施重点工作项目核查督办和评价通报机制。
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國共有7157条街道开展区域化团建工作,共建成员单位总数超过15万家。其中,累计新建直属团组织12.25万个,联系青年社会组织3.39万个,新建各类青少年工作阵地1.78万个,建立新媒体平台1.69万个,开展区域性活动11.28万余次。
(摘自团中央城青部2015年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