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

来源 :教育·名师在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shu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特征显著的学科,本身就蕴涵着不少德育契机,这为德育的实施带来不少便利。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面对身心快速发展但心理还不够成熟的高中生,教师应考虑到德育的因素,把握好可塑性强、发展空间大的机遇,一边讲述语言知识,一边巧妙渗透德育,帮助学生完善人格,使其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一、认真研究教材内容,积极提炼德育元素
  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中选编有不少优秀的人文性作品,蕴含着大量的德育素材,要想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师首先应认真研究教材内容,积极发掘德育元素,为德育工作的实施另辟路径,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高中语文教师不能盲目深挖教材内容,要充分考虑到高中生的最近发展区,师生双方一起研读教材内容,提炼出德育内容和文化精髓,以此当作德育的切入点,提升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效果。
  比如《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课,这是一篇新闻评论,标题中“工匠精神”是手段;“时代品质”是目标,内涵十分丰富,不仅包括产品,还有人品、时代风尚等。本文深刻阐述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及其丰富内涵,呼吁人们积极践行工匠精神。课堂上,教师可由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有关工匠精神的内容导入新课,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在现阶段需要怎么传承与培育工匠精神,并简单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让学生结合个人认知谈论什么是工匠精神,以及为什么要传承工匠精神,使其对新课的学习充满期待。接着,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作者围绕工匠精神从哪些方面展开论述,梳理出全文结构,并联系标题和全文内容探讨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实现德育的渗透。
  二、精心设计新课导入,营造适宜德育氛围
  在一节课的教学中,新课导入环节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尽可能快速进入到课文情境之中。教师可以设计精彩纷呈的新课导语,结合他们的接受与认知能力、教学重点及具体知识点等,优化新课导入的设计。具体来说,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新课导入环节,围绕实际教学内容运用新颖、有趣的方式引出新课主题,无形间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动力,使他们在良好的氛围中接受德育,强化熏陶力度。
  比如,在进行《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先播放《母爱》这篇散文的美声朗读,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并在声情并茂朗读的氛围中谈论个人感受,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他们很容易发现散文的主题是“母爱”,然后揭示本课学习的课题。接着,教师简单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艾青的相关信息,鼓励学生自由试读这首现代诗歌,并给予朗读提示:第1、2节,充满怀念和同情,语调舒缓;第3节,感情沉痛、悲痛,语调低沉有力;第4~8节,着重写回忆,感情上时喜时悲,变化不定;第9~11节,写大堰河死的凄凉,节奏应放慢;第12节是献给大堰河的赞美,感情炽热,节奏要加快;最后一节诗人的感情已达到高潮,朗读时应热情奔放,把感情传达出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渲染德育氛围,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
  三、着重分析人物形象,有效渗透德育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德育的实施,教师讲述课文时需带领学生着重分析文本中出现的人物形象,研究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和散发出的高尚精神,且适当放大该部分内容,有效渗透德育,让学生内心受到触动。对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应当与学生一起重点分析课文中出现的正面人物形象,使学生在脑海中重现这些鲜活的人物,更加理解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并同自己的内心产生共鸣,受到德育的感染。
  比如,在《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中关于袁隆平的颁奖词,由学生自由讨论、交流对袁隆平的了解及认识,让他们知道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人物,借势导入新课。接着,教师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全文,说一说每个部分分别表现出袁隆平怎样的优秀品质,使其梳理文章脉络:本文由四个小标题构成,每个部分侧重点各不相同,分别体现出袁隆平的“注重实践,勇于探索”“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坚持事实,实事求是”“目标远大,不断进取”等优秀品质。随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内外知识继续分析人物形象,进一步了解袁隆平在水稻研究上的贡献,并学习他在科学上的执着精神。
  四、設置自由辩论活动,增强学生德育认知
  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需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规划与方案均要围绕学生学习展开,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而渗透德育教学时,高中语文教师要做的就是极力打造互动式课堂,围绕具体教学内容选取一些道德、品质等方面相关的话题或问题,这些话题或问题尽量与社会生活相贴近,教师可以以此来精心设置辩论活动,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辩论氛围,鼓励学生结合个人认知及社会现实自由表述各自的看法与见解,从而增强学生的德育认知。
  比如,在讲授《烛之武退秦师》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先指导学生通读全文,运用简洁语言逐段概括主要内容,即“秦晋围郑”“临危受命”“智退秦师”“晋军亦退”,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使其获得整体感知。接着,教师将侧重点放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组织学生讨论烛之武是怎么一步一步劝退秦军的,使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辩论与发言,并及时给予适当引导和总结,让学生了解烛之武高明的心理战术和精彩的外交辞令:烛之武抓住秦穆公不愿“亡郑以陪邻”的心理,晓之利害终于打动对方。之后,教师设置开放性话题:烛之武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成功给大家带来什么启示?使学生继续通过自由辩论研究烛之武的形象,烛之武能根据实际情况全面地衡量利弊,及时作出判断,果断作出决策维护集体利益。通过此人物形象可渗透爱国教育。
  五、善于发现教学契机,巧妙融入德育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的渗透同显性汉语知识相比,属于隐性内容,施教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还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这为德育的实施带来一定难度。不过高中语文教师在平常教学中应善于发现教学契机,把握好课堂上的各个环节,像知识重点、难点、疑点、话题讨论、课末小结、生活实例等,实时融入德育,打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对学生的内心必会带来一定的触动,帮助学生完善人格与品质。
  比如,在《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先要求学生快速默读全文,根据小标题讨论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并指导他们简要分析文本结构。接着,教师带领学生细读全文,设置问题:哪些因素促成屠呦呦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为什么先写研究工作的背景而不直接写研究工作的过程?将引用的“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删掉好不好?发现青蒿素的初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作者为什么把“几个报告”和自己的报告并提?青蒿素的“发展与超越”具体指什么?双氢青蒿素有哪些优势?文章为什么说“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引导学生通过研读课文,体会并学习科学家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德育的渗透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教师要给予格外关注和高度重视,以教材中的阅读文本为基本依托,把握好时机有的放矢地渗透德育,实现预期德育工作的目的,增强对高中生内心的熏陶,使高中生学习汉语知识的同时自觉主动地接受德育,促进他们身心均衡地健康成长,继而提升自身综合修养。
其他文献
一、国内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学生应该做到“自主写作,自由表达,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能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学会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交流。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樂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  写作是表达的基础,只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使其观察能力、思
期刊
新时代中小学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我校立足学校实际,凝练德育特色,丰富德育内涵,力争实现德育工作品牌化、特色化,切实发挥品牌效应与育人功能。  一、“向心德育”的提出和内涵  “核心素养”一词,一出现就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
期刊
前段时间笔者听了一位年轻老师的物理课,讲的内容是高中物理人教版教材选修3-1中“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第二课时“电压表和电流表”,其中有一个教学环节是让学生先观察电流表的结构和说明书,再画出电流表的三量程的示意图,当时笔者很诧异,为何上来就让学生做这么高难度的“动作”呀?课后交流的时候,这位老师阐述教学设计思路时这样解释这一教学环节:“如果学生能理解三量程的电流表的原理,那么理解双量程的肯定就没有问
期刊
一、问题的呈现  3.我們下面讨论一个与本问题密切相关的重要特例:椭圆或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推导,我们下面仅以标准椭圆(二者情形完全类似,双曲线分类讨论即可,最后得到两支双曲线的统一形式)为例加以具体说明。  我们发现标准圆锥曲线的定义形式十分对称,结论也非常简洁,可是现有高中数学教材上给出的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却一点也不美(这一点显然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相违背,在“课标”的课程性质与基
期刊
大量教学研究已经证明,单一化的数学知识授课模式,反复向学生输送数学知识,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的学习情绪,导致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致不高,最终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如果在数学课程教学中创新应用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就可以对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进行强化,促进他们本身的思维能动性,提高动手实践能力,这样更有利于帮助他们高效地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促进他们数学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巧用综合实践活动课,激发学生学
期刊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民的人均寿命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我国在1999年就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的社会,不久的将来,也会逐渐步入深度老龄化的阶段。所以,老年人的照护问题,成为了我们当今社会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对相关护理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工作必须受到重视。但是从目前中职院校的专业老年照护的人员培养现状来看,这类人员的数量缺口严重,这与我国实际对老年照护的人员需求差距很大。  一、相关背景 
期刊
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培养学生的正确观念。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初中历史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促进学生在课堂中开阔视野;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途径,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够有效开展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点的印象,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利用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意义  (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  初中历史教学,不
期刊
为了能够转变传统大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及教学效果参差不齐的问题,相关方面的专业人员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采取了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辅助英语教学工作的开展。这种模式在具体的应用过程当中受到相关学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对分课堂的具体应用理念是需要将课堂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其中一半时间用于讲解新的知识,而另一半时间则用于学生之间的深入探讨,在课后让学生进行知识的深入理解及吸收。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地实现
期刊
语文教育作为关键的内容,凸显出人文性特征。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缺乏对生命教育的重视,教师未将生命教育引入课堂当中。小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尚未形成,缺少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认识。教师必须将生命教育视为关键载体,对小学语文教学合理定位和创造升级,将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及生命教育内涵传授给学生,通过对学生的思想洗礼,净化学生内心,让学生更好地感悟生命的真谛与意义。我们要将生命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紧密
期刊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目标,而项目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现行的统编教材在编排的过程中以建构主义课程观作指导,所选择的内容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一边建构有意义的知识,一边促使这些被获得的知识能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