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道德、审美、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教师必须要做到:注重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概括知识结构的能力,营造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
[关键词]数学 有效性 目标 动机 和谐
教学的有效性是在实现效果、效率的基础上,追求有效益。这种追求是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学生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众望所归的目标。
一、注重目标的全面性是提高课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教学目标定位要全面性,既重视现代生活、工作中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也重视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既培养高尚完善的人格,又发展其强健的体魄;既提高其全面素质,又努力发展其个性。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还要学会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学生要从现实世界和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数学,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让所有学生获得共同的数学教育的同时,有机会接触、了解乃至钻研自生数学学习的需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以上要点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师备课的视野,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激发学习动机和调动学习积极性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基础
学习积极性的形成与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内在的联系。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形成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因素,它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的过程。学习发生的深层次根源来自主体的认知需要,然而学习的实际发生则常常需要来自外部环境的刺激。就是说从根本上缺乏认知内需,学习无法发生;但是没有环境的外在刺激,学习内需也难以自发启动。尤其对于心理不成熟、自我意识和自控学习能力尚待发展的中小学生来说,其学习动机更需要依靠教师去激发和调动。
在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培养认知内驱力,正面引导自我提高内驱力,合理利用附属内驱力;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逐步树立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而学习的目的;循循善诱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障碍,通过学习成功的体验不断提高学习以至人生的境界,这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持久的学习动机的根本途径;教师要把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贯穿教学过程之始终。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中,教师应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协商,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但不控制学生讨论的结果;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通过示范边想边说以及演示帮助学生把新信息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和指导给学生线索和反馈,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三、培养学生概括知识结构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建构的有效性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必须使学生通过积极的学习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因为只有在形成认知结构的基础上,知识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体现建构主义教学观的教学设计,就是在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之间的不谐调性,然后主动去改变之。教材虽然根据知识结构的特点排列,但是,教材是以静态的序列呈现的,不可能充分满足知识学习的结构化要求。并且,知识的结构性并不等于学生认知的结构化要求,因为知识的结构性往往是根据研究结果的归属来排列的。因此,教师的教学不能完全按照教材上的知识排列顺序,按部就班地、匀速地进行,必须根据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对知识的理解,对教材进行加工,让学生形成知识的认知结构。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的相似性对其进行归类,也可以对知识之间的关系加以组织和提炼。当学生通过认知结构内化加工,认识到了知识的共同特征和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之后,知识就具有了一定的意义,进而会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知识由此变得组块化、群集化,减轻了对记忆的负载要求。 数学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是“接受——— 建构”式的,它是一个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接受前人已有数学知识的过程。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有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建构活动。由于学生处于身心发展阶段,教师的启发引导是必须的。因此,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寻找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指导与学生自主探究之间的平衡,把握好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干预度”,是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关键性课题。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会整理知识,能够有力地促进学生知识学习的结构化。
四、营造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研究表明,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民主的管理方式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权威或放任自流的方式对学习都有不利的影响。为了促进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教师要创设平等、自由、相互接纳的学习气氛,在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争辩和合作,教师自己要耐心地聆听他们的想法,以便提供有针对性的引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
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强化,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说一些肯定和鼓励的话。教师不应该忽视或者嘲笑学生的错误反应,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可以对学生说:“有进步,谁能再补充一下?”等等。
课间,教师应该与每一位学生进行个人的、积极的交流,针对他们的作业内容、完成方式等说一些支持的话,并认真倾听和接受学生对教学的正确想法。教师在布置任务以后,应该在教室里来回走动,察看每一位学生的作业情况,积极地引起学生的兴趣,不要只注意个别的学生。因此每位数学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有发展权利和需要尊重理解的人;充分认识到只要条件具备,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获得成功;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有着巨大发展潜能和个别差异的人,只要我们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 有效性 目标 动机 和谐
教学的有效性是在实现效果、效率的基础上,追求有效益。这种追求是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学生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众望所归的目标。
一、注重目标的全面性是提高课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教学目标定位要全面性,既重视现代生活、工作中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也重视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既培养高尚完善的人格,又发展其强健的体魄;既提高其全面素质,又努力发展其个性。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还要学会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学生要从现实世界和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数学,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让所有学生获得共同的数学教育的同时,有机会接触、了解乃至钻研自生数学学习的需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以上要点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师备课的视野,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激发学习动机和调动学习积极性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基础
学习积极性的形成与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内在的联系。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形成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因素,它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的过程。学习发生的深层次根源来自主体的认知需要,然而学习的实际发生则常常需要来自外部环境的刺激。就是说从根本上缺乏认知内需,学习无法发生;但是没有环境的外在刺激,学习内需也难以自发启动。尤其对于心理不成熟、自我意识和自控学习能力尚待发展的中小学生来说,其学习动机更需要依靠教师去激发和调动。
在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培养认知内驱力,正面引导自我提高内驱力,合理利用附属内驱力;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逐步树立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而学习的目的;循循善诱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障碍,通过学习成功的体验不断提高学习以至人生的境界,这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持久的学习动机的根本途径;教师要把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贯穿教学过程之始终。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中,教师应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协商,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但不控制学生讨论的结果;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通过示范边想边说以及演示帮助学生把新信息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和指导给学生线索和反馈,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三、培养学生概括知识结构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建构的有效性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必须使学生通过积极的学习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因为只有在形成认知结构的基础上,知识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体现建构主义教学观的教学设计,就是在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之间的不谐调性,然后主动去改变之。教材虽然根据知识结构的特点排列,但是,教材是以静态的序列呈现的,不可能充分满足知识学习的结构化要求。并且,知识的结构性并不等于学生认知的结构化要求,因为知识的结构性往往是根据研究结果的归属来排列的。因此,教师的教学不能完全按照教材上的知识排列顺序,按部就班地、匀速地进行,必须根据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对知识的理解,对教材进行加工,让学生形成知识的认知结构。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的相似性对其进行归类,也可以对知识之间的关系加以组织和提炼。当学生通过认知结构内化加工,认识到了知识的共同特征和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之后,知识就具有了一定的意义,进而会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知识由此变得组块化、群集化,减轻了对记忆的负载要求。 数学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是“接受——— 建构”式的,它是一个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接受前人已有数学知识的过程。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有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建构活动。由于学生处于身心发展阶段,教师的启发引导是必须的。因此,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寻找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指导与学生自主探究之间的平衡,把握好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干预度”,是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关键性课题。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会整理知识,能够有力地促进学生知识学习的结构化。
四、营造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研究表明,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民主的管理方式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权威或放任自流的方式对学习都有不利的影响。为了促进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教师要创设平等、自由、相互接纳的学习气氛,在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争辩和合作,教师自己要耐心地聆听他们的想法,以便提供有针对性的引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
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强化,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说一些肯定和鼓励的话。教师不应该忽视或者嘲笑学生的错误反应,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可以对学生说:“有进步,谁能再补充一下?”等等。
课间,教师应该与每一位学生进行个人的、积极的交流,针对他们的作业内容、完成方式等说一些支持的话,并认真倾听和接受学生对教学的正确想法。教师在布置任务以后,应该在教室里来回走动,察看每一位学生的作业情况,积极地引起学生的兴趣,不要只注意个别的学生。因此每位数学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有发展权利和需要尊重理解的人;充分认识到只要条件具备,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获得成功;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有着巨大发展潜能和个别差异的人,只要我们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