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作家贾平凹以家乡陕西商州为其创作的源泉,以其独特的地方特质于八十年代立名于文坛。商州对于贾平凹来说是熟悉的,那块贫瘠的土地给了他的生命,也给予了他创作的源泉。在他的小说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商州的影子,尤其对商州的民间精神,经过作家的深层透视,把商州的民间文化,人民的生存及精神状态,展示给了广大的读者。读他的小说,在某种程度可以认为是读一本商州的史诗。
[关键词]贾平凹 小说 民间精神
首先,在贾平凹的小说中,给我们构建了一个充满神秘,贫瘠而又美丽的商州。天老地荒,苍茫厚重, 巉岩峭崖向人提供猎物柴薪和药材,有河道提供鱼群和航路。以自然景物的描写为开端,首先映入视野的是山川风物,这些自然景物的描绘在作品中不仅仅是人物活动和故事发生发展的环境和背景。“当自然不仅仅作为背景而是同时作为作家的重要表现对象,它必然会渗透作家主体性情从而形成一种艺术”。在贾平凹的小说中也不例外,在那苍茫厚重的商山里,同时也生活着具有同商山一样气质的山民。商州距省会西安只是一百多公里,但它山的高路的崎岖,信息交通的闭塞,那里仍然是块荒芜之地。在古代,商州虽然距西安较近,但它从未被重视过,唐代贾岛有过“一山未了一山迎,百里没有一里平”的哀怨。也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为“七分山,三分田”。正是这种特殊的环境中,造就他们拥有异常耐力,节俭和坚韧的品质,顽强的和天和地斗,艰难的生活着。劳动对他们来说,既是生存的手段,也是劳动的目的。沉重的劳作吸收去他们几乎全部充沛的精力和山地的智慧。他们的快乐和苦恼的表达方式、原则、信仰有着其独特的方式,在他们身上,体现着最淳朴的“民风”。
大山里的农民那种务实的生活本性和某些原始生产方式在贾平凹的小说中可以作出应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商州人的朴实勤劳、热情、好客在贾平凹的小说中充分体现。《商州初录》中:“自酿的酒初喝味道并不好,但愈喝愈有味,酒令五花八门,冬天的夜晚便可以从黄昏一直喝到第二天清早,以谁家酒桌下醉倒的人多为荣耀,吃肉更是以方块见长,长在稀饭里煮有肉块,竟使外地人来吃面条吃到半碗,才发觉碗底尽是肉片子而感慨万千。”《周武寨》中的寡妇宁愿路过的脚夫随便吃杏子也不愿意卖给他们,只须把杏核留下就是。商山人的淳朴、厚重,在他门身上充分的体现了出来。商州人民在生产上表现出的是务实的本性,在他们的观念中,只有劳动才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是最正当的生活方式,那些不“劳动”的人则被公认为是不务正业。《小月前本》和《鸡窝洼人家》中门门和禾禾他们有先进的思想,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对庄稼不曾关心,在村民的眼中却不能得到理解,是不务正业的浪子。虽然那种陈旧的思想需要批判,但是那种对劳动的忠诚,那种务实的精神却是值得赞扬的。在小说中也体现出了商州农民原始的生产方式。在《鸡窝洼人家》中我门见到的石磨,在商州是较常见的,几乎家家都有,那是日常必须的,因为他们每天所吃的粮食加工就要靠它们。
在贾平凹小说中对宗教的信仰,巫术等封建思想有大量的描写。如在《黑氏》中木犊为一条新扁担设香案敬扁担神:“木犊反身退之院门口,转正身,其足立于门内,叩齿三十六通,以右手大拇指在地上先划四纵,后划五横,毕咒曰‘四纵五横吾今出行禹王卫道蚩尤避兵盗贼不得起虎狼不侵行远归故当吾者死背吾者之急急如九天玄女律令。’咒毕,再不反顾,大步而去。”后来木犊要去潼关挖煤他老父亲仍设香案拜天拜地拜列祖列宗,念咒语出门划四纵五横护身符。在他们思想中,有种神秘力量的存在,对神力的崇拜,希望能得到它们的庇护和帮助。在《天狗》中天狗过“门坎年”腰里系红腰带,用来辟邪。“门坎年”在商州指的是本命年,当地人认为凡是本命年的人运气都不怎么好,容易碰到“牛鬼蛇神”找麻烦,要在腰间缠上红布条来辟邪,也有有钱人家,尤其是过了而立之年的人,则要置办酒席,以办喜事来冲掉身上的晦气。在对那些佛教和道教表现形式清晰的描写中,表现出山民的愚昧,也体现了他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随时代的进步,那些封建思想已经在新一代身上销声匿迹,也只有曾经生活在那种时代或是受过那种思想影响的人,才能够深切的体会和清楚其种种民间文化中的佛教,道教的表现形式。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较熟悉有关佛教、道教、巫术的表现形式的。
在贾平凹的小说中,我们可以捕捉到商州人民特色的饮食文化。商州以山见长,可以概括为“七份山三份田”。土地的贫瘠,交通的闭塞,信息以及生产劳作的相对落后,没有影响商州人对生活的态度。具体表现在他们特色的饮食上,在商州主要的作物是玉米、小麦、土豆。在《商州初录》中表现出“洋芋糊汤疙瘩火,除了神仙就是我”的乐观态度,“洋芋糊汤”是商州家家几乎都吃的一种饮食,大人小孩都会做,他不许要繁杂的调配,它其实是一种粥,把玉米粉和土豆一起熬,土豆熟了饭也就熟了,通常需要文火来熬也就是疙瘩火,人们都习惯和酸菜一起吃,一般在外地工作的人回来都要说什么也不稀罕就稀罕酸菜就糊汤。商州人还爱吃土豆,在《商州初录》和《黑氏》常被滚烫的烧土豆噎住。在商州尤其是在冬天里每晚一家人也不吃饭都围在炕前一边烧炕一边在火里烧土豆吃。还有就是商州产米的地方很少,人们很难吃到大米,人们就把土豆煮熟捣烂炒干后很像米饭,所以就用来代替大米。商州人也喜欢吃馍,《屠夫刘三海》中过年前三天忙着蒸馍,这个习俗在商州由来以久,在过年的时候,家家都要蒸上两三天的馍,通常是在腊月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这三天,馍蒸的花样较多,有特别大的“烧香馍”,“烧香馍”是用来祭奠祖先的摆在供桌前,还有哄小孩的“鱼”,表示着年年有余美好的愿望,通常都会在馍上涂上颜色,煞是好看。过年蒸馍不仅是吃起来方便,还有就是作为礼品,在正月里要去亲戚家拜年,没有什么带的就背几个馍算是礼物了,虽然简单但也不失礼数。商州人的吃食比较简单,无法谈到色香味,但在简单的吃食中却反映了商州人民面对清苦的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乐观的生活态度。
商州人民在艰苦的生存环境下,和天和地和命运不懈的做着斗争,在他们的生活中有着无法言表的大喜大悲,但他们有着独特的表达方式。我们在贾平凹的小说中也可找到相应的解答,《腊月·正月》中的韩玄子在遇到高兴事或是不高兴的事都会喝的酩酊大醉。《鸡窝洼人家》中的禾禾在养蚕第二次失败后,一个人跑到县城里喝得大醉昏睡到大街上,得到县长的同情,最后帮助他科学养蚕。在商州人的饭桌上少不了的是酒,大部分都是他们自酿的柿子酒和玉米酒,自古以来,就有“何能解忧,唯有杜康”,这在商州也不例外,那里的人爱喝酒,一切的不如意,一切的大喜大悲和劳作的疲倦都会被融进浓浓的酒中。商州人是会酿酒的,虽然工艺没有现代酿酒的工艺好,但是仍然酒香四溢,浓厚醇香。商州人的情感也是较细腻的,一时兴起也会唱一段“花鼓”,《天狗》中天狗和师傅常唱花鼓,有段这样唱的:“远望乖姐矮陀陀的噢,背上背个扁挎萝呦,一来上山去采蕨噢,二来上山找情哥呦,找见情哥有话说。”从它所表达的内容看,和陕北的信天游有相似之处,表达了内心的情感,表达方式直白,形式灵活,在商州人们也常唱花鼓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它没有信天游的奔放豪迈,它的唱调比较柔和轻细。
在贾平凹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是位富于挖掘民间精神的作家,在商州的民间文化的各个方面做了深度的挖掘和批判。他将自己描绘的当代生活放在传统与现代相冲突的大文化背景下和现实说话,给他的的小说增添了不少神秘感和人文气息。
基金项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5JO02Z)资助。
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人事处
[关键词]贾平凹 小说 民间精神
首先,在贾平凹的小说中,给我们构建了一个充满神秘,贫瘠而又美丽的商州。天老地荒,苍茫厚重, 巉岩峭崖向人提供猎物柴薪和药材,有河道提供鱼群和航路。以自然景物的描写为开端,首先映入视野的是山川风物,这些自然景物的描绘在作品中不仅仅是人物活动和故事发生发展的环境和背景。“当自然不仅仅作为背景而是同时作为作家的重要表现对象,它必然会渗透作家主体性情从而形成一种艺术”。在贾平凹的小说中也不例外,在那苍茫厚重的商山里,同时也生活着具有同商山一样气质的山民。商州距省会西安只是一百多公里,但它山的高路的崎岖,信息交通的闭塞,那里仍然是块荒芜之地。在古代,商州虽然距西安较近,但它从未被重视过,唐代贾岛有过“一山未了一山迎,百里没有一里平”的哀怨。也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为“七分山,三分田”。正是这种特殊的环境中,造就他们拥有异常耐力,节俭和坚韧的品质,顽强的和天和地斗,艰难的生活着。劳动对他们来说,既是生存的手段,也是劳动的目的。沉重的劳作吸收去他们几乎全部充沛的精力和山地的智慧。他们的快乐和苦恼的表达方式、原则、信仰有着其独特的方式,在他们身上,体现着最淳朴的“民风”。
大山里的农民那种务实的生活本性和某些原始生产方式在贾平凹的小说中可以作出应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商州人的朴实勤劳、热情、好客在贾平凹的小说中充分体现。《商州初录》中:“自酿的酒初喝味道并不好,但愈喝愈有味,酒令五花八门,冬天的夜晚便可以从黄昏一直喝到第二天清早,以谁家酒桌下醉倒的人多为荣耀,吃肉更是以方块见长,长在稀饭里煮有肉块,竟使外地人来吃面条吃到半碗,才发觉碗底尽是肉片子而感慨万千。”《周武寨》中的寡妇宁愿路过的脚夫随便吃杏子也不愿意卖给他们,只须把杏核留下就是。商山人的淳朴、厚重,在他门身上充分的体现了出来。商州人民在生产上表现出的是务实的本性,在他们的观念中,只有劳动才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是最正当的生活方式,那些不“劳动”的人则被公认为是不务正业。《小月前本》和《鸡窝洼人家》中门门和禾禾他们有先进的思想,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对庄稼不曾关心,在村民的眼中却不能得到理解,是不务正业的浪子。虽然那种陈旧的思想需要批判,但是那种对劳动的忠诚,那种务实的精神却是值得赞扬的。在小说中也体现出了商州农民原始的生产方式。在《鸡窝洼人家》中我门见到的石磨,在商州是较常见的,几乎家家都有,那是日常必须的,因为他们每天所吃的粮食加工就要靠它们。
在贾平凹小说中对宗教的信仰,巫术等封建思想有大量的描写。如在《黑氏》中木犊为一条新扁担设香案敬扁担神:“木犊反身退之院门口,转正身,其足立于门内,叩齿三十六通,以右手大拇指在地上先划四纵,后划五横,毕咒曰‘四纵五横吾今出行禹王卫道蚩尤避兵盗贼不得起虎狼不侵行远归故当吾者死背吾者之急急如九天玄女律令。’咒毕,再不反顾,大步而去。”后来木犊要去潼关挖煤他老父亲仍设香案拜天拜地拜列祖列宗,念咒语出门划四纵五横护身符。在他们思想中,有种神秘力量的存在,对神力的崇拜,希望能得到它们的庇护和帮助。在《天狗》中天狗过“门坎年”腰里系红腰带,用来辟邪。“门坎年”在商州指的是本命年,当地人认为凡是本命年的人运气都不怎么好,容易碰到“牛鬼蛇神”找麻烦,要在腰间缠上红布条来辟邪,也有有钱人家,尤其是过了而立之年的人,则要置办酒席,以办喜事来冲掉身上的晦气。在对那些佛教和道教表现形式清晰的描写中,表现出山民的愚昧,也体现了他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随时代的进步,那些封建思想已经在新一代身上销声匿迹,也只有曾经生活在那种时代或是受过那种思想影响的人,才能够深切的体会和清楚其种种民间文化中的佛教,道教的表现形式。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较熟悉有关佛教、道教、巫术的表现形式的。
在贾平凹的小说中,我们可以捕捉到商州人民特色的饮食文化。商州以山见长,可以概括为“七份山三份田”。土地的贫瘠,交通的闭塞,信息以及生产劳作的相对落后,没有影响商州人对生活的态度。具体表现在他们特色的饮食上,在商州主要的作物是玉米、小麦、土豆。在《商州初录》中表现出“洋芋糊汤疙瘩火,除了神仙就是我”的乐观态度,“洋芋糊汤”是商州家家几乎都吃的一种饮食,大人小孩都会做,他不许要繁杂的调配,它其实是一种粥,把玉米粉和土豆一起熬,土豆熟了饭也就熟了,通常需要文火来熬也就是疙瘩火,人们都习惯和酸菜一起吃,一般在外地工作的人回来都要说什么也不稀罕就稀罕酸菜就糊汤。商州人还爱吃土豆,在《商州初录》和《黑氏》常被滚烫的烧土豆噎住。在商州尤其是在冬天里每晚一家人也不吃饭都围在炕前一边烧炕一边在火里烧土豆吃。还有就是商州产米的地方很少,人们很难吃到大米,人们就把土豆煮熟捣烂炒干后很像米饭,所以就用来代替大米。商州人也喜欢吃馍,《屠夫刘三海》中过年前三天忙着蒸馍,这个习俗在商州由来以久,在过年的时候,家家都要蒸上两三天的馍,通常是在腊月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这三天,馍蒸的花样较多,有特别大的“烧香馍”,“烧香馍”是用来祭奠祖先的摆在供桌前,还有哄小孩的“鱼”,表示着年年有余美好的愿望,通常都会在馍上涂上颜色,煞是好看。过年蒸馍不仅是吃起来方便,还有就是作为礼品,在正月里要去亲戚家拜年,没有什么带的就背几个馍算是礼物了,虽然简单但也不失礼数。商州人的吃食比较简单,无法谈到色香味,但在简单的吃食中却反映了商州人民面对清苦的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乐观的生活态度。
商州人民在艰苦的生存环境下,和天和地和命运不懈的做着斗争,在他们的生活中有着无法言表的大喜大悲,但他们有着独特的表达方式。我们在贾平凹的小说中也可找到相应的解答,《腊月·正月》中的韩玄子在遇到高兴事或是不高兴的事都会喝的酩酊大醉。《鸡窝洼人家》中的禾禾在养蚕第二次失败后,一个人跑到县城里喝得大醉昏睡到大街上,得到县长的同情,最后帮助他科学养蚕。在商州人的饭桌上少不了的是酒,大部分都是他们自酿的柿子酒和玉米酒,自古以来,就有“何能解忧,唯有杜康”,这在商州也不例外,那里的人爱喝酒,一切的不如意,一切的大喜大悲和劳作的疲倦都会被融进浓浓的酒中。商州人是会酿酒的,虽然工艺没有现代酿酒的工艺好,但是仍然酒香四溢,浓厚醇香。商州人的情感也是较细腻的,一时兴起也会唱一段“花鼓”,《天狗》中天狗和师傅常唱花鼓,有段这样唱的:“远望乖姐矮陀陀的噢,背上背个扁挎萝呦,一来上山去采蕨噢,二来上山找情哥呦,找见情哥有话说。”从它所表达的内容看,和陕北的信天游有相似之处,表达了内心的情感,表达方式直白,形式灵活,在商州人们也常唱花鼓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它没有信天游的奔放豪迈,它的唱调比较柔和轻细。
在贾平凹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是位富于挖掘民间精神的作家,在商州的民间文化的各个方面做了深度的挖掘和批判。他将自己描绘的当代生活放在传统与现代相冲突的大文化背景下和现实说话,给他的的小说增添了不少神秘感和人文气息。
基金项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5JO02Z)资助。
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人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