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现代社会学生学习的特点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的先进理念,包括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师生关系的定位和学习的环境等。这些思想从一个侧面反映现代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和理论基础。任务型教学也不能脱离这些思想的指导。同时建构主义理论从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等四要素构成的稳定结构形式中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本文旨在通过对任务型教学模式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全面介绍,阐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任务型教学的关系,提高教师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认识,并认清它对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指导作用,并认为在具体实施任务型教学的实践活动中自觉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是我们新一轮的基础英语教学改革获得成功的关键,是任务型教学能否很好地得到贯彻的关键。
关键词:互动式法教学;基础英语教学;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建构主义视野中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
(一)学习目标
从学习的目标来看,知识获得是学习的重要目标,而知识的获得有不同的水平建构性的学习和教学旨在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的理解。这就意味着学习者获得的知识是结构化的、整合的,而不是零碎的、只言片语的。这就意味着学习者所建构的是灵活的知识,而不是惰性的、死的知识。学习者建构的是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对各种问题的观点和见解。使学习者深刻地理解知识并不是要让他们学习更多、更难的内容,而是提高学习的质量,使学习者形成真正、有效的知识。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到底如何,可通过以下方法来
(二)学习过程
以学习者为中心在以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和加涅的学习层级说为基础的传统教学中,基本上是自下而上地展开教学过程。把知识分成一个个的小单元,让学生按一定的步骤一步步地学习,最终掌握整体知识。当今的建构主义批判传统的自下而上的教学设计,认为应自上而下地展开教学过程,即首先呈现整体性任务,让学生尝试问题的解决。在此过程中,学生要自己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首先完成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各级知识技能。在此基础上,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
(三)学习环境
传统的教室中,交流和交往的形式比较简单,也不够充分,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提前准备好要讲的内容,在课堂上按照设计好的路线进行讲解,学生没有多大思考的余地,很难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持续的深入的沟通和讨论。用建构主义指导课堂教学,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将更为充分。在教师对课文或对话进行提问时,可以教师问学生,也可以学生互相问。教师在开始先保留自己的看法,提出一些能激发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聆听他们的发言,洞察他们想法的由来,看到其合理性和局限性,然后再提供相应的引导,引导学生看到与其不同的观点和事实。
二、与英语教学改革的契合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学习是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
传统教学观以传授-强化-记忆为过程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对当今英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着诸多弊端。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同化和顺应)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本质上讲,这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对外部信息收集、加工、反馈及调整的过程,每一位学生都是主动且有能力的学习者。
(二)学习的过程是通过高级思维活动来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对各种事实性信息的记忆、复述和简单应用,而建构主义主张“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知识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在问题解决这种高水平的思维活动中,学习者要不断地围绕当前的问题解决活动获取有关的信息,同时又要不断激活原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的有关现象,形成新的假设和推论,并通过一定的方式对此做出检验。在这种活动中,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得以充分展开,这为知识的建构提供了理想的途径。
三、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一)支架式教学
建构主义者正是从维果斯基的思想出发,借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作为上述概念框架的形象化比喻,其实质是利用上述概念框架作为学习过程中的脚手架。如上所述,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也就是说, 该框架应按照学生智力的“最邻近发展区”来建立,因而可通过这种脚手架的支撑作用或支架作用,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提升到更高的水平,真正做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二)抛锚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生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并达到目标的全过程。
(三)随机通达教学
斯皮罗等人把学习分为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他们根据对高级学习的基本认识提出了“随机通达教学”,亦可称为随机访取教学。初级学习是学习中的初级阶段,学生只需掌握一系列概念和事实,并在相同情境中再现这些概念和事实;高级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概念的复杂性,并能广泛而灵活地应用到具体的情境中。建构主义寻求适合于高级学习的教学策略—随机通达教学,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相同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一理论的宗旨是要提高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和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
参考文献:
[1]范琳.认知方式差异与外语的因材施教[J].外语教学, 2002(2)
[2]范琳. Internet与英语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 2002 (4)
[4]高文、王海燕.抛锚式教学模式[J].外国教育资料, 1998 (3)
作者简介:
杨娇(1988~),女,陕西咸阳人,西华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基础教育改革。
关键词:互动式法教学;基础英语教学;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建构主义视野中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
(一)学习目标
从学习的目标来看,知识获得是学习的重要目标,而知识的获得有不同的水平建构性的学习和教学旨在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的理解。这就意味着学习者获得的知识是结构化的、整合的,而不是零碎的、只言片语的。这就意味着学习者所建构的是灵活的知识,而不是惰性的、死的知识。学习者建构的是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对各种问题的观点和见解。使学习者深刻地理解知识并不是要让他们学习更多、更难的内容,而是提高学习的质量,使学习者形成真正、有效的知识。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到底如何,可通过以下方法来
(二)学习过程
以学习者为中心在以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和加涅的学习层级说为基础的传统教学中,基本上是自下而上地展开教学过程。把知识分成一个个的小单元,让学生按一定的步骤一步步地学习,最终掌握整体知识。当今的建构主义批判传统的自下而上的教学设计,认为应自上而下地展开教学过程,即首先呈现整体性任务,让学生尝试问题的解决。在此过程中,学生要自己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首先完成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各级知识技能。在此基础上,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
(三)学习环境
传统的教室中,交流和交往的形式比较简单,也不够充分,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提前准备好要讲的内容,在课堂上按照设计好的路线进行讲解,学生没有多大思考的余地,很难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持续的深入的沟通和讨论。用建构主义指导课堂教学,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将更为充分。在教师对课文或对话进行提问时,可以教师问学生,也可以学生互相问。教师在开始先保留自己的看法,提出一些能激发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聆听他们的发言,洞察他们想法的由来,看到其合理性和局限性,然后再提供相应的引导,引导学生看到与其不同的观点和事实。
二、与英语教学改革的契合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学习是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
传统教学观以传授-强化-记忆为过程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对当今英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着诸多弊端。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同化和顺应)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本质上讲,这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对外部信息收集、加工、反馈及调整的过程,每一位学生都是主动且有能力的学习者。
(二)学习的过程是通过高级思维活动来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对各种事实性信息的记忆、复述和简单应用,而建构主义主张“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知识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在问题解决这种高水平的思维活动中,学习者要不断地围绕当前的问题解决活动获取有关的信息,同时又要不断激活原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的有关现象,形成新的假设和推论,并通过一定的方式对此做出检验。在这种活动中,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得以充分展开,这为知识的建构提供了理想的途径。
三、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一)支架式教学
建构主义者正是从维果斯基的思想出发,借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作为上述概念框架的形象化比喻,其实质是利用上述概念框架作为学习过程中的脚手架。如上所述,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也就是说, 该框架应按照学生智力的“最邻近发展区”来建立,因而可通过这种脚手架的支撑作用或支架作用,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提升到更高的水平,真正做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二)抛锚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生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并达到目标的全过程。
(三)随机通达教学
斯皮罗等人把学习分为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他们根据对高级学习的基本认识提出了“随机通达教学”,亦可称为随机访取教学。初级学习是学习中的初级阶段,学生只需掌握一系列概念和事实,并在相同情境中再现这些概念和事实;高级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概念的复杂性,并能广泛而灵活地应用到具体的情境中。建构主义寻求适合于高级学习的教学策略—随机通达教学,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相同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一理论的宗旨是要提高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和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
参考文献:
[1]范琳.认知方式差异与外语的因材施教[J].外语教学, 2002(2)
[2]范琳. Internet与英语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 2002 (4)
[4]高文、王海燕.抛锚式教学模式[J].外国教育资料, 1998 (3)
作者简介:
杨娇(1988~),女,陕西咸阳人,西华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基础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