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随物动佩玉香囊见真情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lihong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溶又将腕上一串念珠卸了下来,递与宝玉道:『今日初会,仓促竟无敬贺之物,此系前日圣上亲赐鹡鸰香念珠一串,权为贺敬之礼。』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文化艺术的百科全书,博大精深,书中每一个细节都有很深的含义。当中人物佩饰琳琅满目、美轮美奂、高贵典雅,这些精美的饰品,互赠的小物件暗示着故事的演进,人物的性格,于精微中见深远,值得细细玩味。
  “玉”之浪漫色彩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这块石头就是贾宝玉佩戴的通灵宝玉,是红楼梦的标志性物件。贾宝玉其人其名其玉寄托了作者的完美追求,带有浪漫奇幻的理想主义色彩。
  


  无独有偶,薛宝钗饰品是金锁,嵌在金灿灿的璎珞中,挂在脖子上分外显眼,彰显宝姑娘的地位,更暗示她和贾宝玉所谓的“金玉良缘”,金锁上刻着“芳龄永续,不离不弃”,和通灵宝玉上的字“仙寿恒昌,莫失莫忘”是一幅绝妙的对子,看似门当户对,只可惜宝玉意不在此,心有所属,因为金比玉俗。
  对于这种寓意,明眼人都能看出。贾宝玉、薛宝钗名字里都有宝字,代表了贵族地位的结合;而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名字都有玉字,暗合两人冰清玉洁的品格。可是黛玉名有玉字,而实际并无玉佩,和她寄人篱下的地位相符,也暗示了两人爱情最终空劳牵挂、没有结果。
  其实,玉是古代最常见的佩饰。比如王熙凤系在腰间的“双衡比目玫瑰珮”,珮是一组玉,“衡”就是玉组上的小横杠,用以系饰物;“比目玫瑰珮”就是玫瑰色的玉片雕琢成双鱼形的玉佩,非常精致美观。再如贾琏向尤二姐示好的汉玉九龙珮,纹饰为九龙,又是汉代的古玉,价格自然不菲。
  


  寓意之深
  红楼梦真正的时代背景正是清朝康雍乾鼎盛时期,也是佩饰文化的繁荣时代,当时制作了大量的玉石、珠宝和各种材质的佩饰把件。而曹雪芹家族和康熙皇帝关系密切,长期掌控江南经济命脉,自然对贵族佩饰文化十分精通,红楼梦里的佩饰种类繁多、含义深刻,都和人物性格十分契合。贾琏用的是九龙佩扇坠,王熙凤戴的是比目玫瑰配,喻示的是奢靡必败。贾宝玉送蒋玉菡的是玉钰扇坠,探春送邢岫烟的是碧玉佩,寄托的是高雅情怀。元妃送给宝玉和宝钗的礼物是红麝香珠,有暗示赐婚的含义。
  佩饰是一种文化境界,说白了佩饰怎么配、配什么都很有讲究,彰显的不仅是主人的地位更是品位,互赠佩饰是贵族交往的高雅礼物和男女传情的定情信物。
  例如北静王和贾宝玉初次见面时,就观赏了通灵宝玉,言谈间,见贾宝玉果然如宝似玉,随即解下自己手腕上佩戴的念珠赠与宝玉。这串鹡鸰香念珠可不一般,是皇上亲赐的,足见北静王对贾宝玉的惺惺相惜,因为北静王在贾宝玉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说明他们俩是一类人。
  后来,宝玉要将这串念珠转赠给黛玉,结果遭到拒绝,掷地不取,说“这是什么臭男人戴过的东西”,足见黛玉十分清高的性格。
  这里提到的念珠,原是佛家法器,清朝皇室信奉藏传佛教,因此有佩戴藏式念珠的时尚,以各种珍贵宝石和材质精心打造。而皇家造办处制作带有藏传佛教特色的佩饰,更是赐给蒙藏上层的珍贵礼物。
  除此之外,在曹雪芹笔下,才子佳人或者好友之间互赠最多的是香囊、荷包和汗巾子。香囊和荷包名字虽然不同,实际上是一回事,只是里面放的东西不一样。囊内充香料者为香囊,囊空以纳器物者为荷包,眼镜、梳子等物品都可以放在荷包里,非常贴心。而汗巾子就是随身携带的擦汗手巾,往往系在内衣里,极为私密,如果是情人送的汗巾子,贴身携带更是又有着不同的情愫。
  传承之感
  和珠宝玉器相比,这些小手工艺品比较物美价廉、实用美观。彼时男女交往不能像现在这样大胆直接,需要用更含蓄、更细腻、更周全的手段来完成,因此那细密的心思都藏在了荷包之中,比起现代人反而更加隐秘而炙热,绵长而浓烈。
  


  从明清小说的描绘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的爱情故事往往离不开香包,做荷包是每个闺中女儿都会的技能,里面装满了痴男怨女的情思。有时候,荷包里面还藏着情诗和绘画,更添“不是情人不泪流”的感觉。
  而作为礼品,荷包的用途十分广泛。甚至连逢年过节,皇上也要例行赏赐给臣下荷包,以示慰问。荷包在送礼的时候是很有讲究的,式样形状颇多,有的形似葫芦,有的形似心形,都蕴含着不同的美好寓意。
  其实直到现在,香囊、荷包在民间依然存在,例如在我的故乡,这些被称为香包,我的外婆就经常手工制作香包,都是十二生肖之类等传统吉祥图形,很像现在缩小版的卡通吉祥物,这种中国民间的吉祥物,散发出一股经久不散的中草药香味。每年,外婆都会把这些亲手制作的香包送给亲友,我们把她制作的香包戴在身上,摆在书房,挂在车上,始终和她的祝福连在一起。直到今年她以90岁高龄去世,留下的香包更增添了我对她的无限思念。
  外婆没念过书,缠小脚,也没有积蓄,可是她把悠久深厚的中国文化传递了我们,行文至此,我禁不住有种流泪的感觉。再次对照《红楼梦》中文,确信作者用情之深、考究之准,真能感受到一种“临行密密缝、或恐迟迟归”的深情厚爱,不仅能让人闻到了香气,还能看到泪痕。
  读《红楼梦》,感受中华文化,研究中国的传统佩饰,体会与君子之交,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修养,也能给生活增添许多意想不到奇思妙想,在我看来,它真是一本“宝书”。
其他文献
金庸笔下的江湖,最玄妙、最复杂、最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或许不是兄弟侠义,也不是儿女情长,而是剑之于剑客、刀之于刀客。刀与剑,绝不只是助人扬名立万的利刃,而是刀客、剑客纵情四海的知己良朋,是他们的性命所依,更是他们的灵魂伴侣。  不妨把烟斗圈比作一个江湖,那么,斗客就是这里的主角,而烟斗与斗客之间的故事则是最值得玩味的。  张晓岚的名字已经不是第一次在斗友的聚会中被提起了,每一次,不同的人,说起这个
期刊
那宝玉刚合上眼,便惚惚的睡去,犹似秦氏在前,遂悠悠荡荡,随了秦氏,至一所在,但见朱栏白石,绿树清溪,真是人迹希逢,飞尘不到。宝玉在梦中欢喜,想道:『这个去处有趣,我就在这里过一生,纵然失了家也愿意……』  一部《红楼梦》,千芳一哭,万艳同悲,写尽了天下女儿的悲惨遭遇,而这其中的男主角,却只有贾宝玉一人而已。  就气质类型来说,贾宝玉虽为男子,但却生性质朴,情感细腻,对他身边的女孩儿天然地怀有亲近之
期刊
“一部书画史,半部在湖州”,是中国书画的俗谚。之所以如此,皆因湖笔。但笔者认为,古今以湖州境内的真山真水真人入书入画者,不胜枚举,国内无出其右者,才是正解。  近年来,笔者有心搜检,虽未得全貌,迄今也不曾有统计,但书画里的湖州,真是蔚为可观。  不胜枚举  过眼资料,记忆中跳出的著名墨迹、画卷有:王献之的《吴兴帖》、智永的《千字文》、颜真卿的《湖州帖》、米芾的《苕溪诗帖》、《蜀素帖》、张先的《十咏
期刊
今年是曹雪芹诞辰三百周年,提到曹雪芹,自然就想到《红楼梦》。这两个名字是彼此的一种『烙印』,几百年下来仍然如此深入人心。  有关二者,长期以来业界的研究成果已经多不胜数,从衣食住行开始,小说中的方方面面都能看到学术触角的渗透。因此,借曹公诞辰的契机来推出这样一个特别策划,为读者寻找什么样的『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既然如此,干脆轻松一些,来说说美人好了。请注意,『美人』并不光只是美女,美男也在此
期刊
日本美协2015年春拍人气旺盛,成绩骄人,特别是新开设的“盛世吉金 世古之宝—日本旧藏铜器瑰宝专场”战绩不俗。此外,东瀛遗珍和盛世经典宫廷夜场也继续受到买家追捧,赢得满堂彩。据悉,10月19日至21日,日本美协2015年秋拍将在东京开槌,囊括了“东瀛遗珍—日本名门珍藏集”、“宫廷艺术及古董精选”、“永恒的生命—佛教美术博物馆特展佛造像”、“中国古董·文房·铜器·茶香道具”、中国书画以及和风雍容珠宝
期刊
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    现代人评价美女帅哥,近几年有两个词特别流行——锥子脸与小鲜肉。按照笔者肤浅的理解,“锥子”即脸窄下巴尖,俗称瓜子脸的“升级版”,听说如果脸型小得似巴掌一般大,人就会特别地上镜;而相比之下,“小
期刊
5月10日,浙江横店圆明新园正式对外开放。引起舆论广泛关注的,不止是盛景重现,更有争议纷飞。  据了解,圆明园重建一事,自其被毁的清末至今,屡次被重提而争论不休,但终未成真。而浙江横店早在7年前首开“异地(北京)复建”,规划伊始更惹非议。当年,圆明园管理处就曾专门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开对圆明新园的建设表示反对,并提出多项质疑。时任圆明园管理处新闻发言人的宗天亮表示,圆明园具有惟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它记
期刊
宝玉方低头一瞧,便嗳呀了一声,说:『怎么就拖在泥里了?可惜这石榴红绫最不经染。』香菱道:『这是前儿琴姑娘带了来的。姑娘做了一条,我做了一条,今儿才上身。』    近代史学大师范文澜先生在其巨著《中国通史》中对中国人崇红的原因如此概括道:“周朝崇尚赤色……华含有赤意。凡遵守周礼尚赤的人和族称为华人,通称诸华。”不难看出,周代崇尚红色,而“华”有赤的意思,所以,凡崇尚红色的人或者族群就被称作了“华人”
期刊
《红楼梦》是一部花的经典,最广为人知的是大观园中的女子都有着自己的象征之花。而红楼众人的吃穿用度中,花的元素也是如影随形。其实花作为自然的精灵本无雅俗之分,但在文人主观情志的依托之下,花草的意象都已经表现出丰富而复杂的内涵,展现出一种比德思想。仅以妆扮娱乐为例,从流传下来的实物中我们就不难发现,所谓“人面桃花相映红”,不管是在表象还是氛围上,都意蕴深长。    清 粤绣油彩花鸟团扇  宋以前称扇子
期刊
编者按:听文化学者、作家、鉴赏家们谈美人,很愉快也很有意思。从他们的话语中找不同点和共同点,逐渐还原出千百年来传统观念中美人的形象以及背后的文化心理。原来,美也需要『心机』,对美的认知形成受诸多因素的决定,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相比之下,古人好像比我们要聪明得多……    古典文学作品中塑造的美人形象多得不胜枚举,从流传下来的作品与记载中不难发现,中国人特别善于用花朵的颜色来形容女人的脸色,比如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