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7月5~19日,新庄卫生院协助“甘肃省‘千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驻宁县医疗队新庄卫生院分队”,共6人分3组,采用入户访视的形式,对新庄卫生院辖区0~7岁儿童进行普查。
资料与方法
全镇被调查儿童共计16.52名,覆盖率86.90%,普查项目分为盗汗、手足搐搦、方颅、串珠胸、鸡胸及漏斗胸和佝偻病等6个症候群进行。被调查的1652名儿童中,男童共891名(54.53%),女童共751名(45.47%)。
结 果
各组症候群发病情况见表2。全镇0~7岁儿童钙缺乏及相关疾病发生率高达62.72%,其中男、女童发病分别为819名和833名,占被调查儿童的49.58%和50.42%,无明显差异。在各组症候群中,主要表现为盗汗、手足搐搦等轻度损害,分别检出914例(55.33%)和741例(44.85%);方颅、串珠胸等中度损害较普遍,分别检出434例(26.72%)和250例(15.13%);而鸡胸及漏斗胸、佝偻病较少见,分别检出12例(0.73%)和6例(0.36%),差异较明显;其中只检出1组症状的共496例(30.02%),检出2组症状的共827例(50.06%),检出3组以上症状的329例(19.92%)。各年龄组中,1岁组阳性检出率最高,共108例(65.45%);4岁组阳性检出率最低,共124例(61.08%),差异不显著。在所有阳性组儿童中,大约只有480名儿童(29.06%)进行过相关检查和规范治疗。
讨 论
建议卫生院制定《新庄镇卫生院“钙缺乏及相关疾病”防治预案》,建立农村儿童健康干预的长效机制:①孕期孕妇营养状况直接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应该建议孕妇重视妊娠中期的预防工作,通过宣传、动员孕妇在妊娠中期(妊娠6~8个月)多食钙含量较高的食物,或及时补充钙剂,防止新生儿钙缺乏症及其不良后果。可通过口服钙中钙片每次2片,每日3次,或高钙片,每次1片,每日3次,葡萄糖酸钙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3次,同时加服多种维生素糖丸,每次1丸,每日3次,连续3个月,鼓励孕妇多进行阳光浴、增加户外活动等,并避免高盐饮食、酗酒、吸烟、碳酸饮料等的摄入,直至孕妇腰酸腿软、抽搐、小腿肚转筋等症状消失,但需注意防止补钙过激造成新生儿小头畸形、囟门过早愈合症的发生。出生后的婴儿,也应及时口服鱼肝油AD滴剂,每次1滴(含维生素D 200U),每日2次。产妇在生产后,可口服各种钙剂(如上述),并加强饮食补充,如排骨汤、黄豆及豆制品、苹果、鸡蛋等食物,如骨头中含有大量丰富的钙物质,孕妇通过这些食物可获得机体所需全部或大部分钙营养,从而达到预防缺钙和补钙的目的。②对于0~1岁的儿童,一旦长时期内出现手指搐动、眠差、易惊、盗汗等现象,则应及时补充钙剂。对那些不能通过母乳或辅食获得足够钙营养、或体内钙丢失过多、钙磷代谢障碍的儿童,则用10%葡萄糖酸钙10ml加入10%葡萄糖50ml中静脉滴注,6~8滴/分钟,在30~60分钟内滴完,连续3天,第3天在静脉滴注完后,再用维生素D320万U肌注,共治疗1~2个疗程(每疗程1~3天),连续3个月,即可达到快速补钙、快速吸收的补钙或预防钙缺乏症的发生。③对于1~2岁儿童的钙缺乏症,应加强药食同步,通过口服10%葡萄糖酸钙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2次,或多味钙奶片、咀嚼钙片等每次1片,每日3次,以达到预防缺钙的目的。④对于2~7岁儿童,因已能完全进食,故以加强食物补充为主,如多食西红柿、鸡蛋、豆制品、牛奶、各种骨头汤、菠菜等钙含量较高的食物,达到补充钙缺乏及预防缺钙的目的。⑤对于钙缺乏严重的儿童,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测、治疗,采取适当补钙措施,但应防止补钙过激。⑥积极鼓励产妇母乳喂养,对于缺钙者,建议可通过添加鲜牛奶、羊奶或含钙元素的奶制品喂养婴儿,以达到预防缺钙及补钙的目的。
利用农村有线广播,举办钙缺乏及补钙知识专题讲座,对农民进行健康知识宣讲。
通过加强对各村卫生所、个体诊所从业人员的钙缺乏知识培训,提高村医对儿童健康状况的干预能力。
结合“支农”项目义诊、巡诊活动等入户机会和门诊日常接诊,对孕、产妇及婴幼儿家长进行缺钙和补钙宣讲,指导钙制剂合理使用,预防儿童钙缺乏及相关疾病发生率,提高农村儿童健康水平。
资料与方法
全镇被调查儿童共计16.52名,覆盖率86.90%,普查项目分为盗汗、手足搐搦、方颅、串珠胸、鸡胸及漏斗胸和佝偻病等6个症候群进行。被调查的1652名儿童中,男童共891名(54.53%),女童共751名(45.47%)。
结 果
各组症候群发病情况见表2。全镇0~7岁儿童钙缺乏及相关疾病发生率高达62.72%,其中男、女童发病分别为819名和833名,占被调查儿童的49.58%和50.42%,无明显差异。在各组症候群中,主要表现为盗汗、手足搐搦等轻度损害,分别检出914例(55.33%)和741例(44.85%);方颅、串珠胸等中度损害较普遍,分别检出434例(26.72%)和250例(15.13%);而鸡胸及漏斗胸、佝偻病较少见,分别检出12例(0.73%)和6例(0.36%),差异较明显;其中只检出1组症状的共496例(30.02%),检出2组症状的共827例(50.06%),检出3组以上症状的329例(19.92%)。各年龄组中,1岁组阳性检出率最高,共108例(65.45%);4岁组阳性检出率最低,共124例(61.08%),差异不显著。在所有阳性组儿童中,大约只有480名儿童(29.06%)进行过相关检查和规范治疗。
讨 论
建议卫生院制定《新庄镇卫生院“钙缺乏及相关疾病”防治预案》,建立农村儿童健康干预的长效机制:①孕期孕妇营养状况直接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应该建议孕妇重视妊娠中期的预防工作,通过宣传、动员孕妇在妊娠中期(妊娠6~8个月)多食钙含量较高的食物,或及时补充钙剂,防止新生儿钙缺乏症及其不良后果。可通过口服钙中钙片每次2片,每日3次,或高钙片,每次1片,每日3次,葡萄糖酸钙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3次,同时加服多种维生素糖丸,每次1丸,每日3次,连续3个月,鼓励孕妇多进行阳光浴、增加户外活动等,并避免高盐饮食、酗酒、吸烟、碳酸饮料等的摄入,直至孕妇腰酸腿软、抽搐、小腿肚转筋等症状消失,但需注意防止补钙过激造成新生儿小头畸形、囟门过早愈合症的发生。出生后的婴儿,也应及时口服鱼肝油AD滴剂,每次1滴(含维生素D 200U),每日2次。产妇在生产后,可口服各种钙剂(如上述),并加强饮食补充,如排骨汤、黄豆及豆制品、苹果、鸡蛋等食物,如骨头中含有大量丰富的钙物质,孕妇通过这些食物可获得机体所需全部或大部分钙营养,从而达到预防缺钙和补钙的目的。②对于0~1岁的儿童,一旦长时期内出现手指搐动、眠差、易惊、盗汗等现象,则应及时补充钙剂。对那些不能通过母乳或辅食获得足够钙营养、或体内钙丢失过多、钙磷代谢障碍的儿童,则用10%葡萄糖酸钙10ml加入10%葡萄糖50ml中静脉滴注,6~8滴/分钟,在30~60分钟内滴完,连续3天,第3天在静脉滴注完后,再用维生素D320万U肌注,共治疗1~2个疗程(每疗程1~3天),连续3个月,即可达到快速补钙、快速吸收的补钙或预防钙缺乏症的发生。③对于1~2岁儿童的钙缺乏症,应加强药食同步,通过口服10%葡萄糖酸钙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2次,或多味钙奶片、咀嚼钙片等每次1片,每日3次,以达到预防缺钙的目的。④对于2~7岁儿童,因已能完全进食,故以加强食物补充为主,如多食西红柿、鸡蛋、豆制品、牛奶、各种骨头汤、菠菜等钙含量较高的食物,达到补充钙缺乏及预防缺钙的目的。⑤对于钙缺乏严重的儿童,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测、治疗,采取适当补钙措施,但应防止补钙过激。⑥积极鼓励产妇母乳喂养,对于缺钙者,建议可通过添加鲜牛奶、羊奶或含钙元素的奶制品喂养婴儿,以达到预防缺钙及补钙的目的。
利用农村有线广播,举办钙缺乏及补钙知识专题讲座,对农民进行健康知识宣讲。
通过加强对各村卫生所、个体诊所从业人员的钙缺乏知识培训,提高村医对儿童健康状况的干预能力。
结合“支农”项目义诊、巡诊活动等入户机会和门诊日常接诊,对孕、产妇及婴幼儿家长进行缺钙和补钙宣讲,指导钙制剂合理使用,预防儿童钙缺乏及相关疾病发生率,提高农村儿童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