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PPP模式的蓬勃发展,2014年以来,国家出台了大量PPP政策法规来推动和支持PPP模式的发展。地方政府开始采用PPP模式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并开展了大量的PPP项目开发。随着大型PPP项目的到来,PPP模式只是提供基础设施产品或服务的一种选择,因为PPP模式的使用还不完善和不成熟。政府不能使自己接受某种采购模式或拒绝某种采购模式。该模型应该科学量化以确定模型是否物有所值(VFM)。本文主要对PPP项目的风险管理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深入研究了风险分担对价值型(PPP)产品定量评估的影响的基础上,基于风险分担的结果,定量建立了PPP项目增值产品评估模型。基于价值的定量评估提供了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计算方法,为政府对PPP项目的评估提供参考。
关键词:PPP项目;风险分担;VFM;模糊层次分析法;集值统计方法
1 理论综述
1.1 PPP模式概述
PPP项目具有三个重要特征:合同下的合作伙伴关系,项目收益分享以及项目风险分担。PPP项目最重要的问题是合作关系。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是“婚姻而非婚礼”;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友好合作关系也为该项目带来更大的效益。社会资本通过它,投资并建立运营能力以获得相应合理的收益。政府部门向公众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或产品以实现公共利益。风险分担是分享利益之外的另一方面,没有风险分担,就不可能形成健康和可持续的伙伴关系。合理分担风险是PPP模式成功运作的核心和关键。
2 物有所值(VFM)定量评价中的风险分担研究
2.1 PPP项目的物有所值定量评价
本文对PPP项目的物有所值定量评价的基本思路为:首先计算出项目在采用传统投资模式进行操作的情况下,政府部门所要付出的成本现值作为比较基准公共部门比较值,简称为PSC值(Public Sector Comparator),然后计算出项目采用PPP模式的情况且同等产出条件下,政府所要付出的成本现值即为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简称为LCC(Life Cycle Cost),最后将PSC值和LCC值两者大小进行比较,从而得出VFM值。
2.1.1 PSC值的计算
PSC值(Public Sector Comparator,公共部门比较值)是假设一个项目由政府进行融资、拥有和实施时的成本估算,包括四个关键属性:一是基于参照项目,即如果不采用PPP而采用传统采购模式,政府将提供同样产出要求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二是基于全生命周期成本;三是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用净成本的现值表示;四是公共部门比较值包含风险,竞争性中立等调整因素的量化值。
2.1.2 LCC值的计算
LCC值(Life Cycle Cost,全生命周期成本)指的是若采用PPP模式,政府部门所要付出的成本。LCC的组成部分主要是由实际政府建设运营成本和政府自留风险承担成本,实际政府建设运营成本按照项目分类一般指建设费用和运营维护成本,政府自留风险即采用PPP模式后公共部门需要承担的风险,其数值与PSC计算模型中的数值一般是一致的,在计算时,可直接引用,无需重复计算。
2.1.3 VFM分析结果
基于上述对PSC值和LCC值的分析,最后可计算得到物有所值量值和物有所值指数:
物有所值量值=累计PSC现值-累計LCC现值
物有所值指数=累计LCC现值/累计PSC现值
根据物有所值的定义,当物有所值量值为正数(或指数大于1)时,即PSC-LCC>0,那么说明该项目采用PPP模式比传统的模式更具备价格和效率的优势,宜采用PPP模式进行项目建设;反之,不宜开展PPP模式进行项目建设。物有所值量值或指数越大,说明PPP模式比传统模式实现的价值越大,更加“物有所值”。
2.2 VFM评价中的风险承担成本量化过程
从上节对物有所值计算各组成部分的分析中可得出,风险的分担成本包括保留风险和转移风险的值对物有所值的定量分析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在VFM定量评价中,PPP项目的风险量化与分担,既是评价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关键步骤,又是实现PPP模式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精髓所在。
2.3 风险分担结果与物有所值评价
风险分配和转移是PPP模式是物有所值的核心驱动因素之一。从政府的角度看,有三种风险分担策略:一是将风险转移给社会资本,从而鼓励社会资本在PPP采购中创新项目支付方式;二是自留风险,即政府自己承担风险;三是共担风险,即由于风险的不确定性,难以评价和管理,而将某个风险安排为部分转移、部分自留。
有效的风险分配应该激励社会资本提供效率高、效果好的公共服务。转移给社会资本的风险太少将限制物有所值的实现。反之,转移给社会资本的风险太多,特别是向社会资本转移其难以管理的风险,反而会导致社会资本提高要价,使得项目更加昂贵,降低了物有所值。
3 基于风险分担的物有所值评价模型
3.1基于风险分担的物有所值评价框架模型
根据第三章对PSC值和LCC值的简单介绍,本节在正式构建物有所值评价模型之前,将PSC值和LCC值计算的组成部分进行梳理,具体内容如下:
(1)PSC值计算的组成部分
(2)LCC值计算的组成部分
LCC值=实际政府建设运营成本+政府自留风险承担成本
政府建设运营成本=(政府建设成本-资本性收益)+(政府运营维护成本-第三方收入)+其他成本
(3)VFM定量评价示意
基于前文对PSC和LCC的计算指标和计算方式都做了详细
介绍,PSC和LCC是PPP项目进行VFM定量评价模型的两大组成部分,此处提供VFM定量评价示意图见图3.1所示。 若VFM大于0,说明PPP模式相比于传统模式具有资金价值的优势,可以采用PPP模式;
若VFM小于0,反之,不具备优势,不宜采用PPP模式。
3.2基于风险分担的物有所值评价计算模型
3.2.1 计算模型构建
(1)定义与假设
假设3.1:在计算VFM市,为了使PSC与LCC具有可比性,在计算时做出以下假设:
①相同的基准日期;
②相同的折现率为i;
③相同的物价变动指数;
④相同的现金流时间(特许经营期为n年);
假设3.2:计算模型涉及到对风险损失量化和风险概率統计的计算,损失后果的估计主要通过主观判断和理论模型,发生的概率多以客观数据和理论模型,其需要收集的相关数据和资料都是客观真实的。
定义3.3:模型中计算VFM值时所涉及的风险部分,其风险损失成本的估算均以风险层次的最底层为计算指标,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最终得到的第i个风险指标的权重为wi。
定义3.4:计算PSC值包含的保留风险和转移风险时,涉及的风险承担成本计算值以项目总成本C为计算基础
定义3.5假设共有n位专家参与风险概率统计,用m表示第m位专家,第i个风险发生的概率
假设3.6第i个风险的可量化值即为该风险的转移部分和保留部分之和,假设第i个风险的转移系数为ωri,则转移风险vtri=ωri×vi,vrei=(1-ωri)×vi。
那么,根据风险损失的估算和风险概率的统计,第i个风险的风险成本以如下公式表达:
计算LCC值中的保留风险与PSC中的保留风险大小一致。
4 结论
随着PPP模式的应用越来越多,PPP模式的有效性评估问题日益突出。鉴于中国现有的研究尚未充分认识到风险分担在PPP项目效果评估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建立了PPP项目风险因素指标体系,并借鉴了以往的案例研究和运用一般PPP项目风险识别指标模型。
参考文献:
[1] 孙慧,周颖,范志清.PPP项目评价中物有所值理论及其在国际上的应用[J].国际经济合作,2009,(11):70-74.
[2] 高会芹,武艺,李承梅.PSC指标在VFM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 2012(5).
(作者单位:云南云岭高原山区公路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关键词:PPP项目;风险分担;VFM;模糊层次分析法;集值统计方法
1 理论综述
1.1 PPP模式概述
PPP项目具有三个重要特征:合同下的合作伙伴关系,项目收益分享以及项目风险分担。PPP项目最重要的问题是合作关系。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是“婚姻而非婚礼”;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友好合作关系也为该项目带来更大的效益。社会资本通过它,投资并建立运营能力以获得相应合理的收益。政府部门向公众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或产品以实现公共利益。风险分担是分享利益之外的另一方面,没有风险分担,就不可能形成健康和可持续的伙伴关系。合理分担风险是PPP模式成功运作的核心和关键。
2 物有所值(VFM)定量评价中的风险分担研究
2.1 PPP项目的物有所值定量评价
本文对PPP项目的物有所值定量评价的基本思路为:首先计算出项目在采用传统投资模式进行操作的情况下,政府部门所要付出的成本现值作为比较基准公共部门比较值,简称为PSC值(Public Sector Comparator),然后计算出项目采用PPP模式的情况且同等产出条件下,政府所要付出的成本现值即为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简称为LCC(Life Cycle Cost),最后将PSC值和LCC值两者大小进行比较,从而得出VFM值。
2.1.1 PSC值的计算
PSC值(Public Sector Comparator,公共部门比较值)是假设一个项目由政府进行融资、拥有和实施时的成本估算,包括四个关键属性:一是基于参照项目,即如果不采用PPP而采用传统采购模式,政府将提供同样产出要求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二是基于全生命周期成本;三是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用净成本的现值表示;四是公共部门比较值包含风险,竞争性中立等调整因素的量化值。
2.1.2 LCC值的计算
LCC值(Life Cycle Cost,全生命周期成本)指的是若采用PPP模式,政府部门所要付出的成本。LCC的组成部分主要是由实际政府建设运营成本和政府自留风险承担成本,实际政府建设运营成本按照项目分类一般指建设费用和运营维护成本,政府自留风险即采用PPP模式后公共部门需要承担的风险,其数值与PSC计算模型中的数值一般是一致的,在计算时,可直接引用,无需重复计算。
2.1.3 VFM分析结果
基于上述对PSC值和LCC值的分析,最后可计算得到物有所值量值和物有所值指数:
物有所值量值=累计PSC现值-累計LCC现值
物有所值指数=累计LCC现值/累计PSC现值
根据物有所值的定义,当物有所值量值为正数(或指数大于1)时,即PSC-LCC>0,那么说明该项目采用PPP模式比传统的模式更具备价格和效率的优势,宜采用PPP模式进行项目建设;反之,不宜开展PPP模式进行项目建设。物有所值量值或指数越大,说明PPP模式比传统模式实现的价值越大,更加“物有所值”。
2.2 VFM评价中的风险承担成本量化过程
从上节对物有所值计算各组成部分的分析中可得出,风险的分担成本包括保留风险和转移风险的值对物有所值的定量分析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在VFM定量评价中,PPP项目的风险量化与分担,既是评价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关键步骤,又是实现PPP模式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精髓所在。
2.3 风险分担结果与物有所值评价
风险分配和转移是PPP模式是物有所值的核心驱动因素之一。从政府的角度看,有三种风险分担策略:一是将风险转移给社会资本,从而鼓励社会资本在PPP采购中创新项目支付方式;二是自留风险,即政府自己承担风险;三是共担风险,即由于风险的不确定性,难以评价和管理,而将某个风险安排为部分转移、部分自留。
有效的风险分配应该激励社会资本提供效率高、效果好的公共服务。转移给社会资本的风险太少将限制物有所值的实现。反之,转移给社会资本的风险太多,特别是向社会资本转移其难以管理的风险,反而会导致社会资本提高要价,使得项目更加昂贵,降低了物有所值。
3 基于风险分担的物有所值评价模型
3.1基于风险分担的物有所值评价框架模型
根据第三章对PSC值和LCC值的简单介绍,本节在正式构建物有所值评价模型之前,将PSC值和LCC值计算的组成部分进行梳理,具体内容如下:
(1)PSC值计算的组成部分
(2)LCC值计算的组成部分
LCC值=实际政府建设运营成本+政府自留风险承担成本
政府建设运营成本=(政府建设成本-资本性收益)+(政府运营维护成本-第三方收入)+其他成本
(3)VFM定量评价示意
基于前文对PSC和LCC的计算指标和计算方式都做了详细
介绍,PSC和LCC是PPP项目进行VFM定量评价模型的两大组成部分,此处提供VFM定量评价示意图见图3.1所示。 若VFM大于0,说明PPP模式相比于传统模式具有资金价值的优势,可以采用PPP模式;
若VFM小于0,反之,不具备优势,不宜采用PPP模式。
3.2基于风险分担的物有所值评价计算模型
3.2.1 计算模型构建
(1)定义与假设
假设3.1:在计算VFM市,为了使PSC与LCC具有可比性,在计算时做出以下假设:
①相同的基准日期;
②相同的折现率为i;
③相同的物价变动指数;
④相同的现金流时间(特许经营期为n年);
假设3.2:计算模型涉及到对风险损失量化和风险概率統计的计算,损失后果的估计主要通过主观判断和理论模型,发生的概率多以客观数据和理论模型,其需要收集的相关数据和资料都是客观真实的。
定义3.3:模型中计算VFM值时所涉及的风险部分,其风险损失成本的估算均以风险层次的最底层为计算指标,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最终得到的第i个风险指标的权重为wi。
定义3.4:计算PSC值包含的保留风险和转移风险时,涉及的风险承担成本计算值以项目总成本C为计算基础
定义3.5假设共有n位专家参与风险概率统计,用m表示第m位专家,第i个风险发生的概率
假设3.6第i个风险的可量化值即为该风险的转移部分和保留部分之和,假设第i个风险的转移系数为ωri,则转移风险vtri=ωri×vi,vrei=(1-ωri)×vi。
那么,根据风险损失的估算和风险概率的统计,第i个风险的风险成本以如下公式表达:
计算LCC值中的保留风险与PSC中的保留风险大小一致。
4 结论
随着PPP模式的应用越来越多,PPP模式的有效性评估问题日益突出。鉴于中国现有的研究尚未充分认识到风险分担在PPP项目效果评估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建立了PPP项目风险因素指标体系,并借鉴了以往的案例研究和运用一般PPP项目风险识别指标模型。
参考文献:
[1] 孙慧,周颖,范志清.PPP项目评价中物有所值理论及其在国际上的应用[J].国际经济合作,2009,(11):70-74.
[2] 高会芹,武艺,李承梅.PSC指标在VFM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 2012(5).
(作者单位:云南云岭高原山区公路工程检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