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7-0180-01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也逐渐加快了步伐。本文就教师、学生、教学方法几个方面,对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作出探讨。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学生主体
如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普及,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信息技术课成为了小学的必修课程,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无疑成为了小学教师的最大挑战和考验。新大纲明确提出应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教学目标,这要求我们从事信息技术的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模式,在教学中积极应用体验成功这一策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地研究、探索;大胆地展示、交流,在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发展自我。我结合这一目标,从以下几方面探析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一、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刚刚接触计算机的小学生,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引导显得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教师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学习教材、教法,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师还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教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更是层出不穷,信息技术教师更应当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游刃有余。
二、了解学生、钻研教材,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要想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等具体情况,才能做到因材施教。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让学生带着目标有目的的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其次,教师还应当不断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充分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有针对性地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备出适应学生发展、适应课堂教学需求的好课。
三、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创设一种和谐的、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教学情境,把学生引入到感兴趣的事件或环境中,鼓励和引导学生学习,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排除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小学生都喜欢新奇、有趣的事情,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思维以及学生的记忆效果。
四、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上好信息技术课
1、采用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体验成功。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地搜索有关信息、并有选择地利用这些信息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2、组织协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英国大文豪肖伯纳曾作过一个著名的比喻,他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那么,你和我仍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这个比喻很形象地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如几个人一起交流自己的知识、思想,就会促进每个多学一点儿东西。通过合作、交流,每个人很可能得到一个,甚至几个金苹果。这实际上包含有协作学习的意思。协作学习是指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它以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组织协作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
基于这种考虑,我将学生分成协作小组,由他们自由结合,并适时加以引导,让每个孩子体会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集体没有我不行。让孩子们多看其他同学的优势,只有把全组同学的优势集中起来,才能使全组同学取得成功。
3、鼓励学生自我展示,让学生在实践应用中体验成功。信息技术是一门基础工具课程。所谓工具,就是用来处理其它事务的手段或器材。既然是手段,我们就要用,要常用,用它处理信息,用它解决工作、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因此,我在教学中尽可能给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发挥、自由创造的空间。
作品创作成功了,那是他们的学习成果,要让他们尽情的展示。在教学评价阶段,我鼓励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在展示作品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意图,创作思路,让大家了解作品的产生过程。由于学生们的积极评价给作者带来愉快的感受,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
例如:在教学“幻灯片切换”后,我设计一堂实践活动课,有一组同学创作了《我的相册》,这一小组在课前去搜集了与我们学校有关的大量信息。在课上他们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對搜集的信息进行创造性的加工处理,一件内容充实,设计精美的作品终于完成了,全组的每位同学都非常高兴,因为那是他们的成果,他们感到非常得意、非常自豪。在全班展示时,同学们给创作《我的相册》的小组热烈的掌声,同时对作品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总而言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也逐渐加快了步伐。本文就教师、学生、教学方法几个方面,对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作出探讨。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学生主体
如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普及,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信息技术课成为了小学的必修课程,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无疑成为了小学教师的最大挑战和考验。新大纲明确提出应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教学目标,这要求我们从事信息技术的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模式,在教学中积极应用体验成功这一策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地研究、探索;大胆地展示、交流,在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发展自我。我结合这一目标,从以下几方面探析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一、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刚刚接触计算机的小学生,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引导显得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教师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学习教材、教法,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师还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教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更是层出不穷,信息技术教师更应当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游刃有余。
二、了解学生、钻研教材,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要想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等具体情况,才能做到因材施教。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让学生带着目标有目的的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其次,教师还应当不断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充分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有针对性地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备出适应学生发展、适应课堂教学需求的好课。
三、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创设一种和谐的、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教学情境,把学生引入到感兴趣的事件或环境中,鼓励和引导学生学习,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排除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小学生都喜欢新奇、有趣的事情,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思维以及学生的记忆效果。
四、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上好信息技术课
1、采用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体验成功。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地搜索有关信息、并有选择地利用这些信息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2、组织协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英国大文豪肖伯纳曾作过一个著名的比喻,他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那么,你和我仍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这个比喻很形象地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如几个人一起交流自己的知识、思想,就会促进每个多学一点儿东西。通过合作、交流,每个人很可能得到一个,甚至几个金苹果。这实际上包含有协作学习的意思。协作学习是指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它以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组织协作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
基于这种考虑,我将学生分成协作小组,由他们自由结合,并适时加以引导,让每个孩子体会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集体没有我不行。让孩子们多看其他同学的优势,只有把全组同学的优势集中起来,才能使全组同学取得成功。
3、鼓励学生自我展示,让学生在实践应用中体验成功。信息技术是一门基础工具课程。所谓工具,就是用来处理其它事务的手段或器材。既然是手段,我们就要用,要常用,用它处理信息,用它解决工作、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因此,我在教学中尽可能给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发挥、自由创造的空间。
作品创作成功了,那是他们的学习成果,要让他们尽情的展示。在教学评价阶段,我鼓励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在展示作品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意图,创作思路,让大家了解作品的产生过程。由于学生们的积极评价给作者带来愉快的感受,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
例如:在教学“幻灯片切换”后,我设计一堂实践活动课,有一组同学创作了《我的相册》,这一小组在课前去搜集了与我们学校有关的大量信息。在课上他们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對搜集的信息进行创造性的加工处理,一件内容充实,设计精美的作品终于完成了,全组的每位同学都非常高兴,因为那是他们的成果,他们感到非常得意、非常自豪。在全班展示时,同学们给创作《我的相册》的小组热烈的掌声,同时对作品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总而言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