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花:思者在耕者的路上

来源 :商界·中国商业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tl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春花:新加坡国立大学EMBA、爱尔兰欧洲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南京大学企业管理博士后,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受聘于南京大学商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企业管理研究生院、澳洲国立大学企业管理学院等著名学府任管理学客座教授,2003年初兼任山东六合集团总裁至今。
  
  对于管理学者,这样一个质疑特别难应对:你讲管理原则头头是道,或你自己总结的理论听起来很有道理,但这些管理理论应用到实际会是什么样的效果?你去做一个公司的总裁会怎么样?
  陈春花教授可能永远不必担心这样的质疑,她至今还不到两年的总裁生涯很顺利,甚至有点惊人:她从2003年初开始担任山东六和集团总裁,这家以饲料生产为主要业务的畜牧业集团是创建于1992年的民营企业,2002年销售额为28亿元;2003年销售额42亿元;2004年的年销售额突破70亿元。这是一份相当优秀的答卷。
  
  管理学教授的试验田
  
  陈是一位善于独到创见又富于实践求解的商学院教授。1994年以来主要从事组织文化管理、策略管理、领导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10年实践,一个理念一直支撑着她的探索:中国企业应该有着不同于世界上其他企业的管理模式,中国企业应该为世界管理研究贡献自己的模式和经验,而什么样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才是中国企业最需要、最好用的呢?
  她发现自己缺的不是理论,而是理论是不是有效的求证过程,她说:“结论已经在我脑袋里,我必须去试。”正好曾经请她担任过顾问的六和集团邀请她担任总裁,这家企业“让用户赚钱,倾向于领先、学习型”的治企方针又是她非常认同的,她就成为了这家公司的总裁。
  陈春花说,她首先是教授,其次才是总裁。在公司里,陈春花也一直被称为“陈老师”。她来担任总裁之前就和公司管理层很熟悉,每个经理人都上过她的课。现在,她是个兼职总裁、专职老师,每月20天的时间在青岛管理着这家公司,其他10天各一半在华南理工大学、南京大学从事教学与研究。六和很幸运也很冒险地成为了一位管理教授的“试验品”。
  陈春花说:“我教管理课程是从1994年开始,教了很多东西给人家,每个人听得都很来劲,都说‘对,对,对!’但我不知道他们回去以后到底好不好用。如果在熟悉的行业里面,对与不对我自己可以判断。我总结出来的理论如果能延伸到别的行业,那才是对的。”
  
  相当悠闲的万人公司总裁
  
  陈是一个相当悠闲的总裁,并不像我们通常想像的一个管理着1.3万人的公司总裁的样子。她的办公桌非常整洁,桌上一份文件也没有,一整天也就三四个人来找她签字,而她都是几分钟之内讨论签字办妥。她每天下班后可以安心回去做研究,每天晚上完全用来写书。
  “六和有很好的经理人队伍和很好的企业文化基础,所以给了我一个好的管理环境。我做授权做得很好,我要做的事情就是,每个月了解大家在做什么,告诉他们哪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不断地提醒他们公司的方向、战略……也就是总裁要做的那几件事,我认为自己做得不错。”
  陈春花通常这样安排自己每个月的20天总裁工作时间,每个月有一天所有事业部经理开分析会,分析会之前有4到5天分片到基层去看具体运作,“看完我才知道,不能老听他们说。”每月头10天通常是她最忙碌的时候,之后的10天考虑分析其中出现的问题,下个月拿出一些想法。她直接管理的20多个总经理每月都有面对面的谈话讨论,她说在经理人提升方面花的时间最多,她的方式还是老师的方式——交流、培训、疑难问题解答。
  对于日常管理,陈春花总是对经理们说:管理一定要对绩效负责,关心能力,而不是态度。也许你的态度不好,但只要能力够,我就会要你;你态度再好,能力不够,我也不要你。“可惜中国人全都是关心态度。举个例子,中国人很多人喜欢加班,加班最主要的原因是能力不够,要么是整个系统的能力不够,要么是这个人的能力不够。但是加班在管理上伤害是很大的,一是对这个人的体力的伤害,一是整个管理成本,法律规定要给较高的加班工资,加班要给各种补偿,还有你的设备折旧加快。
  第二,在管理问题上要力求简单化。“我上课的时候跟大家讲,你不要老听教授的,教授的逻辑就是把一句话变成八句去讲,把一个问题复杂化、系统化。而做总经理,不管多复杂的问题,只要找到解决办法就行了,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行业先锋”的领先之道
  
  从2003年初到现在,陈春花在总裁的岗位上做得游刃有余,她多年来的管理模式研究在六和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印证。在这段时间里,她完成了自己的研究项目,用新锐的视角和自身的实践开始回答这样的问题:是什么力量让一些企业飞速成长并保持着行业先锋的竞争力?是什么让这些企业在成长中得以领先?它们背后的规律或成功的模型是什么?
  在她十年磨一剑的《领先之道》中,她总结的理论模型,用四个导入因素揭示了中国行业先锋企业的成长本质:英雄领袖,领导者必须是行业英雄、企业领袖;中国理念西方标准,在管理方法上这些企业善于以中国理念来概括和执行严格的西方标准;渠道驱动,它们的成功不是以品牌作为市场推广的方式,而是以渠道驱动终端市场获得成功;利益共同体,价值链之外的利益关系包括政府、社会支持、竞争对手的利益共享,价值链之内与员工、股东、供应商、客户的利益共享,这种利益共同体的形成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在四个导入因素之外产生了四个导出因素,包括: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快速反应、远景使命。她认为,这8个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是企业持续增长的原因。
  
  管理学者的责任
  
  总结出“中国理念,西方标准”是陈春花最为得意的,她说:“西方标准是指做事的习惯,一丝不苟,遵照流程,不讲人情,完全符合标准。但是我们不能用西方的理念,西方理念是基于它的文化背景,譬如西方文化强调的是他自己创造平台,强调自己能力的发挥,而中国文化更强调的是你要给我平台,两者相差很远。”
  陈说:所谓中国理念就是中国的文化背景,你必须在这个背景下来考虑你的管理模式,不能超越这个背景来谈管理。譬如,林语堂讲过,对中国人来说,三个最重要的东西是面子、人情和权力,管理就得考虑这些东西。权力不一定对,但一定要记住这是其中一个。把权力用好的方法就是授权,而不要攥在你手上。
  陈认为在中国理念西方标准上,海尔做得最好。海尔说公司是“海的文化”,这是中国理念;但它做事要“日清日毕”,用的是西方的标准。
  陈认为在管理实践层面,企业不应该有中国式的管理还是西方式的管理,对企业而言管理模式必须是全球化的,必须吸收各种好的管理并形成自己的企业模式,既不是中国的,也不是美国的、日本的。但在理论层面上,研究者却必须区分中国的和其他国家的,找到在中国背景下怎么样思考管理问题,必须找出中国式的企业管理理论。
  她说,“必须有本土的研究,才能借鉴别人的东西。”她举例说,1986年~1993年间,日本企业非常成功,美国人的反应就是去研究日本企业。陈谈到,三本当时美国人写的研究日本的书《菊与刀》、《日本为什么会成功》、《Z理论》对她影响非常大。美国企业后来为什么成功?那是因为当初美国人研究日本企业是仔细琢磨,取其优点与自身优势相结合,而不是全盘推翻自我,盲目崇拜日本经验。陈说,我们必须“用中国人的眼睛来看世界,从理论研究讲,我们研究者有责任找到中国模式”。
其他文献
小人物的大发明    1959年生于江苏省泰县的顾雏军17岁下乡“插队”,恢复高考后进入江苏工学院学习,1981年又考上天津大学热能工程系。从天大拿到硕士学位后,顾雏军留校从事科研工作,于1986年底发表题为《一个新型热力循环研究》的论文,就是“顾氏循环”最早的学术版本。1988年9月,顾雏军发明了格林柯尔制冷剂——绿色环保无氟制冷剂,称较含氟里昂制冷剂节能15%~25%。1989年顾雏军带着自己
期刊
无数成功企业的经验证明了企业成长的最佳路径应该是这样:专注于一个强大的核心业务,从各个方面和层面开发其最大潜力,以核心业务为基础,创造一套可重复运用的扩张模式,向周边的相邻领域进行一步一步的扩张,实现企业的有机增长,并选择适当的时机不断重新界定自己的核心业务。    什么样的业务才是核心业务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困惑,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你设法使公司的各种业务获得了赢利性的增
期刊
2005年度十大经济预言   1.人民币兑美元浮动汇率区间不会扩大  不扩大浮动汇率区间概率80% 浮动区间扩大为5%以内概率20% 浮动区间扩大5%以上概率0%。  2.中国内地A股股权分置解决方案将出台  出台概率60% 不出台概率40%。  3.美元对欧元贬值幅度  不贬值或升值概率10% 贬值0%~10%概率30% 贬值10%~20%概率50% 贬值20%以上概率10%  4.国际原油平均
期刊
中国企业表面上看有便宜的原材料供应、便宜的劳动力、便宜的地租,如果愿意,可以把企业的成本降得一低再低,对成本失去应有的警惕,也缺乏对成本真正的重视和信仰,以致当一批批企业先烈们倒在成本骤然上升的沙滩上时,才猛然警醒。  草原上的羚羊和狮子他们最大的压力就是同对方赛跑,羚羊跑不过狮子要灭亡,狮子跑不过最慢的羚羊也会灭亡。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竞争才保证了狮子和羚羊种群的健康和繁荣,成本和利润的关系也一样
期刊
钢铁行业是多流程、大批量生产的行业,由于生产过程的高度计划性决定了必须对生产流程各个工艺环节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为了严格成本管理,一般依据流程将整个生产线划分为不同的作业单元,在各个作业单元之间采用某些锁定转移价格的办法。而邯钢在成本管理方面率先引入市场竞争手段,依据市场竞争力为导向分解内部转移成本,再以此为控制指标,落实到人和设备上,将指标责任与奖罚挂钩,强制实现成本目标,达到系统总合最优。
期刊
涨!涨!涨!    2004年初,1.2万~1.3万元/吨的矽钢片;10月份,涨到了2万元/吨;11月份,涨到了2.7万~2.8万元/吨;2005年初,涨到了4.2万~4.3万元/吨。仅一年时间涨幅超过200%。   与此同时,浙江大范围电荒,很多地方已开始执行生产企业的“开三停四”的供电计划。霎时间将很多低压电器生产厂置于水与火的煎熬当中,很多企业产品尚未销售,亏损便已成定局,更多的则是采取提高
期刊
中国制造企业有90%的时间花费在物流上,物流仓储成本占据了总销售成本的30%~40%,供应链上物流的速度以及成本更是令中国企业苦恼的老大难问题。美的针对供应链的库存问题,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一方面从原材料的库存管理做起,追求零库存标准;另一方面针对销售商,以建立合理库存为目标,从供应链的两段实施挤压,加速了资金、物资的周转,实现了供应链的整合成本优势。    零库存梦想    美的虽多年名列空调产
期刊
自从有了买方市场,应收账款和现金流就成了一对永恒的宿命冤家。面对销售量和市场份额的增长,企业本应该精神抖擞,可伴随而来的应收账款增加、资金占用、回款乏力、呆坏账增加,企业常常力有不逮,不仅导致扩张减缓、机会的丧失,有的甚至现金流断裂,企业大厦毁于一旦。很多企业选择了现金流优先的安全做法,放弃一部分市场机会来降低风险,但这不过是用长远的利益兑换成眼前的利益罢了。然而中集集团巧妙地解开了这对死冤家,不
期刊
规模和效益有时候并不同步,尤其是与规模相伴而行的固定资产投资往往成为很多工业企业难以摆脱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一旦销售出现问题,这柄利剑就毫不迟疑地向企业砍去。广东格兰仕充分结合中国人力、土地廉价优势,采取给别人代工OEM的方式换取生产线,然后采取内部挖潜,压榨生产线的剩余生产能力为自己生产产品。这种使用权的虚拟扩张方式迅速构造了竞争力的成本动因,创造了微波炉制造、光波炉制造第一的世界奇迹。    降
期刊
2002年,美心公司与大多数高速发展的企业一样,开始面临增长瓶颈。掌门人夏明宪毅然采取以利润换市场的策略,大幅降低产品价格。然而,降价不久,风险不期而至,原材料钢材的价格突然飚升。继续低价销售——卖得越多,亏得越多;涨价销售——信誉扫地,再难立足。面对两难抉择,降低成本,尤其是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就成了美心生死攸关的“救命稻草”!  夏明宪向采购部下达指令:从现在开始的三年内,企业的综合采购成本,必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