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认为,小学低段班主任与其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说教,不如用愉快的心情和孩子们一起走进童话世界,让
孩子在童话中明白事理,净化心灵,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习惯。
一、练就“童话嘴巴”,乐引导
所谓“童话嘴巴”,是指童话阅读内化后的外化。作为低年段的班主任,需要阅读大量的童话故事,形成“童话嘴巴”,使之成为引导孩子习惯养成的不竭资源。
案例1:山的味道,海的味道(选自《小学德育》2009年第4期)
(背景:每天午餐,虽然学校伙食改善了,用餐环境舒适了,可有的孩子还是皱着眉头东挑西拣,食不下咽。)
一天中午吃饭前,老师装作不解地问:“小豆豆吃饭需要哪两种味道啊?”
“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孩子们一起喊。
“请找找看,我们的饭盒里有吗?”老师饶有兴趣。
话音刚落,一学生脱口而出:“有!海带是长在大海里的,海带就是海的味道!”
“你的知识真丰富!”夸奖完小男孩后,老师夸张地咂咂嘴说,“海带是海的味道,营养可好了,能预防很多病,小孩子吃了还能变聪明。”经老师这么一夸,那些不喜欢吃海带的,也夹起来看了又看,然后塞一根进嘴里,慢慢品尝了起来。那天,破天荒地,每个人都吃光了盒饭里的海带!
“山的味道,海的味道”,一句富有诗意和童趣的语言,远远胜过“请注意不要养成偏食的习惯”,或者“请注意营养的全面和均衡”之类的空洞说教、粗暴灌输。
“童话”是孩子喜欢的语言,教师练就了“童话嘴巴”就是掌握了走向儿童心灵的一串密码,彼此找到了共同的话语,成为乐意分享的共同体。练就“童话嘴巴”,让童话在你嘴里像不绝的泉水汩汩而来,而孩子的好习
惯,会在快乐的聆听中自主养成。
二、创设童话情景,趣练习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心知道该怎样,未必就能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做去,才可以养成好习惯。”梅花香自苦寒来,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离不开教师的有意训练和学生的反复练习。不过,训练固然要严,更须讲究一个“趣”字,班主任应努力创设童话情景,让孩子做童话的主人,在有趣味的练习中快乐地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
案例2:小猪嘻哩呼噜学坐功
(背景:乐于助人、勇敢、聪明、勤劳、幽默、坚强的小猪嘻哩呼噜赢得所有孩子的喜爱。而梦里的小猪打遍天下无敌手更让孩子感兴趣。借孙幼军笔下的这个童话角色,开始了孩子正确坐势的训练。)
老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成了小猪!”孩子们脸上露出了一阵惊喜,这可是他们心中的偶像哦。
“嘻哩呼噜打遍天下无敌手,今天我们就来练习武功!”“哇!” 一阵惊呼之后,孩子们已经蠢蠢欲动了。
“我们先来练坐功,我们的头放正了,背挺直了,脚放平了,我们就像一块大石头一样一动不动了……”孩子在老师缓慢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中,一个个挺起了胸,坐得是那么端正,好长时间,教室里鸦雀无声……
在童话情景中,做童话的主人,饶有兴趣的坐姿训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避免他们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由于有了童话角色的扮演,这样的训练更胜于那些唯行动型的习惯训练,使单一的习惯训练增加了道德意蕴。
三、自编童话故事,巧纠错
好的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钥匙,而坏的习惯则是失败的铺路石。低年段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成孩子爱听的童话故事,将学生当时的生活情景在故事里再现,然后请他们帮故事中的角色解决困难,寻求答案,在这样的听故事、想办法过程中,巧妙地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案例三:刁刁该怎么办
(背景:一天早上,老师到校后,只见妍的爸爸拿着一本《口算训练》匆匆赶来。看见老师,妍爸就告起状来。原来,妍在家完成这本《口算训练》以后,请爸爸妈妈检查了好几次,确保每道题准确无误了才放心地放回书包。可第二天当同桌交换批改后,好多对的题目变成错的了,如:“17”成“77”,“35”成“85”,老师接过本子一看,果真如此,涂改的迹象一目了然。而且这种现象的出现已不止一次了。)
晨间谈话时,老师讲起了故事:
大家熟悉的小猴子淘淘跟小朋友一样,该上二年级了。说出来你也不信,二年级的淘淘再也不淘气了,上课专心听,作业认真做。这不,第一单元考试,他得了一百分,全班第一呢!上个星期改选班干部,由于淘淘表现出色,还被大伙选上当班长了呢!(故事刚开了个头,小朋友都露出了羡慕的神情。)
淘淘当上班长那天起,跟淘淘同桌的小狐狸刁刁心里开始不服气:凭什么他能当班长,我就不能?总有一天,我要让他难看!
星期一早自修,老师像以往一样,叫小朋友拿出昨天做的《口算训练》,同桌调换,开始互相检查作业。“34、56、19……”狐狸一边听着老师报答案,一边检查着淘淘的作业。哼!淘淘的作业怎么又没错!我得想个办法,让他出出丑。刁刁看着淘淘的本子苦苦思索,对!有了!这个“17”,很容易改,大家都知道,刁刁有一肚子坏水。他拿起笔在“1”上加了一横,“17”成了“77”,要是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改过的痕迹。嘿嘿!刁刁得意地笑着,把“35”改成了“85”,把“30”改成了“36”。这样,天天全对的淘淘今天做错了三道题。当刁刁奸笑着把《口算训练》还给淘淘时,淘淘很纳闷:昨天,我检查过很多次呢,不但爸爸帮我检查过,也请妈妈检查过的。怎么会有错呢!真是见鬼了!看着淘淘郁闷地拿走本子,刁刁真想放声大笑!
从那天开始,淘淘的作业总是有错,课堂上再也听不到老师表扬淘淘了。山羊老师悄悄走到淘淘的课桌前,轻轻提醒淘淘:“淘淘,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加油哦!”淘淘难受极了!
(故事讲到这儿,老师问道:“小朋友们,你们说,刁刁做得对吗?谁来帮助刁刁?”教室里顿时小手如林,有的气愤地说:“让刁刁留学!”有的说:“刁刁快向淘淘道歉!”“告诉刁刁的家长!”……这时,老师注意到涛低着头一声不吭,于是对大家说:“孩子们,其实,像刁刁这样的小朋友我们身边也有,他一时糊涂,犯了错,但相信他一定会知错就改的。”然后,老师走到涛的课桌前,和气地问:“涛!你如果是刁刁,你会怎么做?”涛一楞,站起来轻声说:“自己回家多练练!”才说了一句,眼眶里已盈满了泪水,他转向同桌妍:“对不起,我以后再也不会做傻事了!”话还没说完,泪水已止不住流了下来。教室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从那天起,妍的作业又全对了。更令人欣喜的是:平时好动的涛,上课时也变得专心了。
对涛这样淘气又顽固的小男孩,如果发现问题只是叫来狠狠训一顿,然后循循善诱地给他讲道理,又或召开一次班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一次“别人有好表现,要替他高兴”的道德说教……种种简单直接的方法都只会使他口服心不服,但通过讲故事来促使他的思想受到震动,效果自然就会不一样。编个故事给孩子听,使我们的养成教育轻松而不流于表面、厚重而不刻板,事半功倍。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童话——这是儿童思维活动,高尚情操和志向的生机勃勃的源泉。”其实,“童话嘴巴”也好,编童话故事也罢,实质乃是班主任对儿童的深刻理解,用儿童的眼睛去看,用儿童的情感去体验,用儿童的心理去感悟。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在儿童的世界里,不断编织美丽的童话,让学生在童话中快乐地、主动地养成良好习惯。
(作者单位:浙江嵊州市鹿山小学)
责任编辑谢光灵
孩子在童话中明白事理,净化心灵,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习惯。
一、练就“童话嘴巴”,乐引导
所谓“童话嘴巴”,是指童话阅读内化后的外化。作为低年段的班主任,需要阅读大量的童话故事,形成“童话嘴巴”,使之成为引导孩子习惯养成的不竭资源。
案例1:山的味道,海的味道(选自《小学德育》2009年第4期)
(背景:每天午餐,虽然学校伙食改善了,用餐环境舒适了,可有的孩子还是皱着眉头东挑西拣,食不下咽。)
一天中午吃饭前,老师装作不解地问:“小豆豆吃饭需要哪两种味道啊?”
“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孩子们一起喊。
“请找找看,我们的饭盒里有吗?”老师饶有兴趣。
话音刚落,一学生脱口而出:“有!海带是长在大海里的,海带就是海的味道!”
“你的知识真丰富!”夸奖完小男孩后,老师夸张地咂咂嘴说,“海带是海的味道,营养可好了,能预防很多病,小孩子吃了还能变聪明。”经老师这么一夸,那些不喜欢吃海带的,也夹起来看了又看,然后塞一根进嘴里,慢慢品尝了起来。那天,破天荒地,每个人都吃光了盒饭里的海带!
“山的味道,海的味道”,一句富有诗意和童趣的语言,远远胜过“请注意不要养成偏食的习惯”,或者“请注意营养的全面和均衡”之类的空洞说教、粗暴灌输。
“童话”是孩子喜欢的语言,教师练就了“童话嘴巴”就是掌握了走向儿童心灵的一串密码,彼此找到了共同的话语,成为乐意分享的共同体。练就“童话嘴巴”,让童话在你嘴里像不绝的泉水汩汩而来,而孩子的好习
惯,会在快乐的聆听中自主养成。
二、创设童话情景,趣练习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心知道该怎样,未必就能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做去,才可以养成好习惯。”梅花香自苦寒来,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离不开教师的有意训练和学生的反复练习。不过,训练固然要严,更须讲究一个“趣”字,班主任应努力创设童话情景,让孩子做童话的主人,在有趣味的练习中快乐地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
案例2:小猪嘻哩呼噜学坐功
(背景:乐于助人、勇敢、聪明、勤劳、幽默、坚强的小猪嘻哩呼噜赢得所有孩子的喜爱。而梦里的小猪打遍天下无敌手更让孩子感兴趣。借孙幼军笔下的这个童话角色,开始了孩子正确坐势的训练。)
老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成了小猪!”孩子们脸上露出了一阵惊喜,这可是他们心中的偶像哦。
“嘻哩呼噜打遍天下无敌手,今天我们就来练习武功!”“哇!” 一阵惊呼之后,孩子们已经蠢蠢欲动了。
“我们先来练坐功,我们的头放正了,背挺直了,脚放平了,我们就像一块大石头一样一动不动了……”孩子在老师缓慢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中,一个个挺起了胸,坐得是那么端正,好长时间,教室里鸦雀无声……
在童话情景中,做童话的主人,饶有兴趣的坐姿训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避免他们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由于有了童话角色的扮演,这样的训练更胜于那些唯行动型的习惯训练,使单一的习惯训练增加了道德意蕴。
三、自编童话故事,巧纠错
好的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钥匙,而坏的习惯则是失败的铺路石。低年段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成孩子爱听的童话故事,将学生当时的生活情景在故事里再现,然后请他们帮故事中的角色解决困难,寻求答案,在这样的听故事、想办法过程中,巧妙地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案例三:刁刁该怎么办
(背景:一天早上,老师到校后,只见妍的爸爸拿着一本《口算训练》匆匆赶来。看见老师,妍爸就告起状来。原来,妍在家完成这本《口算训练》以后,请爸爸妈妈检查了好几次,确保每道题准确无误了才放心地放回书包。可第二天当同桌交换批改后,好多对的题目变成错的了,如:“17”成“77”,“35”成“85”,老师接过本子一看,果真如此,涂改的迹象一目了然。而且这种现象的出现已不止一次了。)
晨间谈话时,老师讲起了故事:
大家熟悉的小猴子淘淘跟小朋友一样,该上二年级了。说出来你也不信,二年级的淘淘再也不淘气了,上课专心听,作业认真做。这不,第一单元考试,他得了一百分,全班第一呢!上个星期改选班干部,由于淘淘表现出色,还被大伙选上当班长了呢!(故事刚开了个头,小朋友都露出了羡慕的神情。)
淘淘当上班长那天起,跟淘淘同桌的小狐狸刁刁心里开始不服气:凭什么他能当班长,我就不能?总有一天,我要让他难看!
星期一早自修,老师像以往一样,叫小朋友拿出昨天做的《口算训练》,同桌调换,开始互相检查作业。“34、56、19……”狐狸一边听着老师报答案,一边检查着淘淘的作业。哼!淘淘的作业怎么又没错!我得想个办法,让他出出丑。刁刁看着淘淘的本子苦苦思索,对!有了!这个“17”,很容易改,大家都知道,刁刁有一肚子坏水。他拿起笔在“1”上加了一横,“17”成了“77”,要是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改过的痕迹。嘿嘿!刁刁得意地笑着,把“35”改成了“85”,把“30”改成了“36”。这样,天天全对的淘淘今天做错了三道题。当刁刁奸笑着把《口算训练》还给淘淘时,淘淘很纳闷:昨天,我检查过很多次呢,不但爸爸帮我检查过,也请妈妈检查过的。怎么会有错呢!真是见鬼了!看着淘淘郁闷地拿走本子,刁刁真想放声大笑!
从那天开始,淘淘的作业总是有错,课堂上再也听不到老师表扬淘淘了。山羊老师悄悄走到淘淘的课桌前,轻轻提醒淘淘:“淘淘,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加油哦!”淘淘难受极了!
(故事讲到这儿,老师问道:“小朋友们,你们说,刁刁做得对吗?谁来帮助刁刁?”教室里顿时小手如林,有的气愤地说:“让刁刁留学!”有的说:“刁刁快向淘淘道歉!”“告诉刁刁的家长!”……这时,老师注意到涛低着头一声不吭,于是对大家说:“孩子们,其实,像刁刁这样的小朋友我们身边也有,他一时糊涂,犯了错,但相信他一定会知错就改的。”然后,老师走到涛的课桌前,和气地问:“涛!你如果是刁刁,你会怎么做?”涛一楞,站起来轻声说:“自己回家多练练!”才说了一句,眼眶里已盈满了泪水,他转向同桌妍:“对不起,我以后再也不会做傻事了!”话还没说完,泪水已止不住流了下来。教室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从那天起,妍的作业又全对了。更令人欣喜的是:平时好动的涛,上课时也变得专心了。
对涛这样淘气又顽固的小男孩,如果发现问题只是叫来狠狠训一顿,然后循循善诱地给他讲道理,又或召开一次班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一次“别人有好表现,要替他高兴”的道德说教……种种简单直接的方法都只会使他口服心不服,但通过讲故事来促使他的思想受到震动,效果自然就会不一样。编个故事给孩子听,使我们的养成教育轻松而不流于表面、厚重而不刻板,事半功倍。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童话——这是儿童思维活动,高尚情操和志向的生机勃勃的源泉。”其实,“童话嘴巴”也好,编童话故事也罢,实质乃是班主任对儿童的深刻理解,用儿童的眼睛去看,用儿童的情感去体验,用儿童的心理去感悟。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在儿童的世界里,不断编织美丽的童话,让学生在童话中快乐地、主动地养成良好习惯。
(作者单位:浙江嵊州市鹿山小学)
责任编辑谢光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