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房子面前,经不住诱惑,终究纸包不住火。把党的纪律抛在脑后,我付出了高昂代价。党员领导干部要辨得清是非,守得住底线,切莫侥幸贪婪。”近日,襄阳市机关某委开展“一案一教育”警示大会,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某现场作出深刻检查。
两份信函 牵出多占福利房屋案
2020年3月,襄阳市机关某委收到一份来自驻广西南宁某部队《关于提供人员住房情况的函》,要求提供转业军人张某享受福利房情况。
该委迅速查阅近年来填写的《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表》,得到一致信息后,及时向部队回函:张某在湖北襄阳拥有一套经济适用房,建筑面积182.21平方米。
2020年4月14日,该委机关纪委同志急匆匆地将部队发来的第二份信函上交给襄阳市纪委监委机关。
打开函件,《关于将重复购买福利房问题移交购房人所在单位处理的函》的标题格外醒目,内容也十分具体。“我部组织住房情况调查时发现,张某在贵单位存在重复购买福利房问题。一套为广西南宁市秀营苑经济适用房,128平方米;另一套为湖北襄阳市经济适用房。”
“涉军跨省,性质恶劣,影响较大。”襄阳市纪委监委领导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成立了联合专案组。他们冒着疫情“逆行”广西南宁,辗转数千公里,通过哨兵传递资料方式调查取证,很快,事情真相浮出水面。
两次分房 赶上军地好政策
在部队服役时,张某工作认真,努力上进,一步一个脚印,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正团职领导干部。2012年12月,张某转业分配到襄阳市机关某委任党组成员、副主任至今。
“我原先從来没想过房子的事,没想到幸福还是来得太突然。”张某说,2002年,刚在部队担任副科长的他,恰好符合享受经济适用住房的分配条件。该军产性质的福利分房,位于广西南宁,建筑面积128平方米。
2012年12月,张某从部队转业至襄阳,工作4年后,襄阳市政府也开始进行政策性福利分房。
“张某作为县级干部,表面上看符合分房条件,但一个家庭只能享受一套福利房,他在部队已经分过房,这样他就失去了在地方享受福利房的资格。”审查调查人员介绍了相关政策。
然而,在当年襄阳市人民政府分房申报资料中,张某刻意隐瞒了已在部队享受过一套经济适用住房的事实,以无房理由欺骗组织。再加上军地房产信息没有联网,致使他再次违规分得襄阳市地方经济适用房1套,并成功办理了不动产权证。
“客观上说是因为自己在地方工作无房住,主观上来讲是心存侥幸,有‘赌’的成分。”案发后,张某表达了忏悔,对不起组织,对不起家人,对不起人民。
目无组织 不如实报告个人事项
“刚开始也害怕东窗事发,也想过向组织坦白后,用补缴房款等方式弥补错误,可后来还是没有迈出关键一步,在违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张某说。
2014年以来,张某先后4次向组织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均未填写在部队福利性分房的情况。
2017年,襄阳全市开展清理规范党员干部多占政策性住房“回头看”工作,张某仍心存侥幸,直接在承诺书上签字“无违规违纪问题”。
一次次严厉的要求也是一次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张某始终没有把握住。近来年,张某先后8次填写虚假住房情况,并在《组织告诫书》和《个人承诺》上亲笔签名。
根据《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核结果处理办法》,张某少报告房产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情节严重,应当从重处理。
悔不当初 纪律处分发人深省
2020年12月,襄阳市纪委最终审理认定:张某身为党员领导干部,在换购政策性住房时未按要求腾退原有政策性住房,在分配、购买政策性住房中侵犯了单位集体利益,造成不良影响,其行为已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廉洁纪律;在填写个人重大事项问题时,未如实报告家庭多占政策性住房情况,其行为违反组织纪律,给予张某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莫伸手,伸手必被捉。自从被房屋‘套牢’后,我现在的人生只有后悔。”通过组织的帮助教育,张某彻底认识到了自己所犯的错误,坦诚接受纪律处分,并且积极落实整改。
襄阳市纪委监委根据相关政策,积极联系驻广西南宁部队,监督张某以补差价的方式,将第一套军队福利房变成了商品房,只保留了位于襄阳市的一套经济适用住房。
(作者单位:襄阳市纪委监委)
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应填报哪些内容?
《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中清晰列明了领导干部应报告的家事、家产共14项内容:
家事
◆婚姻
◆因私出国(境)证件和行为
◆移居国(境)外
◆从业
◆被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等
家产
◆工资收入
◆劳务所得
◆房产
◆持有股票基金和投资型保险
◆经商办企业
◆在国(境)外的存款和投资等
哪些方面是瞒报、漏报的“高发区”?
◆ 个人资产瞒报、漏报是高频问题
◆ 出国出境“偷偷摸摸”
◆ 对“裸官”身份隐瞒不报
◆ 本人的婚姻变化情况、抚养子女情况,奖金发放和津贴、兼职取酬情况等,以及配偶、子女经商办企业等情况也是瞒报、漏报“高发区”
为什么会出现瞒报、漏报或填报不规范的问题?
敷衍应付,认为组织多此一举,因此不重视、不认真
有的领导干部自以为是,填报时凭记忆、靠估算;有的交差了事,填写投资情况时拆分合并、日期混淆、张冠李戴,甚至前后矛盾。
逃避监督,能不报则不报,能少报则少报
有的人在填报时觉得企业已经停止经营的、房产在外地的,不报告也无所谓;有的则担心报的资产太多,影响提拔使用;更有心虚者害怕组织查核资金来源,故意含糊遮掩。
怕麻烦,认为填报只是自己的事,与家人沟通不主动、不充分、不精准
有些干部自称对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的财产状况不知情、不了解;有些与家属沟通时轻描淡写,导致有的家属不够重视配合,提供的信息不够完整准确。
(整理自《中国纪检监察报》)
两份信函 牵出多占福利房屋案
2020年3月,襄阳市机关某委收到一份来自驻广西南宁某部队《关于提供人员住房情况的函》,要求提供转业军人张某享受福利房情况。
该委迅速查阅近年来填写的《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表》,得到一致信息后,及时向部队回函:张某在湖北襄阳拥有一套经济适用房,建筑面积182.21平方米。
2020年4月14日,该委机关纪委同志急匆匆地将部队发来的第二份信函上交给襄阳市纪委监委机关。
打开函件,《关于将重复购买福利房问题移交购房人所在单位处理的函》的标题格外醒目,内容也十分具体。“我部组织住房情况调查时发现,张某在贵单位存在重复购买福利房问题。一套为广西南宁市秀营苑经济适用房,128平方米;另一套为湖北襄阳市经济适用房。”
“涉军跨省,性质恶劣,影响较大。”襄阳市纪委监委领导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成立了联合专案组。他们冒着疫情“逆行”广西南宁,辗转数千公里,通过哨兵传递资料方式调查取证,很快,事情真相浮出水面。
两次分房 赶上军地好政策
在部队服役时,张某工作认真,努力上进,一步一个脚印,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正团职领导干部。2012年12月,张某转业分配到襄阳市机关某委任党组成员、副主任至今。
“我原先從来没想过房子的事,没想到幸福还是来得太突然。”张某说,2002年,刚在部队担任副科长的他,恰好符合享受经济适用住房的分配条件。该军产性质的福利分房,位于广西南宁,建筑面积128平方米。
2012年12月,张某从部队转业至襄阳,工作4年后,襄阳市政府也开始进行政策性福利分房。
“张某作为县级干部,表面上看符合分房条件,但一个家庭只能享受一套福利房,他在部队已经分过房,这样他就失去了在地方享受福利房的资格。”审查调查人员介绍了相关政策。
然而,在当年襄阳市人民政府分房申报资料中,张某刻意隐瞒了已在部队享受过一套经济适用住房的事实,以无房理由欺骗组织。再加上军地房产信息没有联网,致使他再次违规分得襄阳市地方经济适用房1套,并成功办理了不动产权证。
“客观上说是因为自己在地方工作无房住,主观上来讲是心存侥幸,有‘赌’的成分。”案发后,张某表达了忏悔,对不起组织,对不起家人,对不起人民。
目无组织 不如实报告个人事项
“刚开始也害怕东窗事发,也想过向组织坦白后,用补缴房款等方式弥补错误,可后来还是没有迈出关键一步,在违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张某说。
2014年以来,张某先后4次向组织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均未填写在部队福利性分房的情况。
2017年,襄阳全市开展清理规范党员干部多占政策性住房“回头看”工作,张某仍心存侥幸,直接在承诺书上签字“无违规违纪问题”。
一次次严厉的要求也是一次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张某始终没有把握住。近来年,张某先后8次填写虚假住房情况,并在《组织告诫书》和《个人承诺》上亲笔签名。
根据《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核结果处理办法》,张某少报告房产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情节严重,应当从重处理。
悔不当初 纪律处分发人深省
2020年12月,襄阳市纪委最终审理认定:张某身为党员领导干部,在换购政策性住房时未按要求腾退原有政策性住房,在分配、购买政策性住房中侵犯了单位集体利益,造成不良影响,其行为已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廉洁纪律;在填写个人重大事项问题时,未如实报告家庭多占政策性住房情况,其行为违反组织纪律,给予张某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莫伸手,伸手必被捉。自从被房屋‘套牢’后,我现在的人生只有后悔。”通过组织的帮助教育,张某彻底认识到了自己所犯的错误,坦诚接受纪律处分,并且积极落实整改。
襄阳市纪委监委根据相关政策,积极联系驻广西南宁部队,监督张某以补差价的方式,将第一套军队福利房变成了商品房,只保留了位于襄阳市的一套经济适用住房。
(作者单位:襄阳市纪委监委)
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应填报哪些内容?
《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中清晰列明了领导干部应报告的家事、家产共14项内容:
家事
◆婚姻
◆因私出国(境)证件和行为
◆移居国(境)外
◆从业
◆被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等
家产
◆工资收入
◆劳务所得
◆房产
◆持有股票基金和投资型保险
◆经商办企业
◆在国(境)外的存款和投资等
哪些方面是瞒报、漏报的“高发区”?
◆ 个人资产瞒报、漏报是高频问题
◆ 出国出境“偷偷摸摸”
◆ 对“裸官”身份隐瞒不报
◆ 本人的婚姻变化情况、抚养子女情况,奖金发放和津贴、兼职取酬情况等,以及配偶、子女经商办企业等情况也是瞒报、漏报“高发区”
为什么会出现瞒报、漏报或填报不规范的问题?
敷衍应付,认为组织多此一举,因此不重视、不认真
有的领导干部自以为是,填报时凭记忆、靠估算;有的交差了事,填写投资情况时拆分合并、日期混淆、张冠李戴,甚至前后矛盾。
逃避监督,能不报则不报,能少报则少报
有的人在填报时觉得企业已经停止经营的、房产在外地的,不报告也无所谓;有的则担心报的资产太多,影响提拔使用;更有心虚者害怕组织查核资金来源,故意含糊遮掩。
怕麻烦,认为填报只是自己的事,与家人沟通不主动、不充分、不精准
有些干部自称对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的财产状况不知情、不了解;有些与家属沟通时轻描淡写,导致有的家属不够重视配合,提供的信息不够完整准确。
(整理自《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