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揽胸生妙境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1089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姚叶红,安徽巢湖人,1958年生于重庆。1975年先后随陈恒、白自忠老师学习工笔花鸟和素描色彩。1983年师从“三峡画派”创始人岑学恭老师研习山水。多次随师赴三峡及全国各地名山大川写生,创作了大量的巨幅作品,并应邀为中央军委“八·一”大楼、国家和省、市政府会议大厅作画创作。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美协山水画艺委会委员、四川当代书画院执行院长、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画师、四川省文史馆“巴蜀诗书画研究院”副院长、成都市文联副主席、成都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成都画院画师、成都市山水画会副会长、成都市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出版《姚叶红国画选》《姚叶红山水卷》《荣宝斋画谱——姚叶红山水画》等。
  去年8月上旬,盛夏的北京艳阳高照,莅临世纪来美术馆的数百位观者热情似火,惊喜地观看“蜀山情韵——姚葉红国画展”。走进姚叶红的山水画世界,仿佛进入诗意的空山幽谷,都江堰河水的湍急浪花、三峡幽谷的浪遏飞舟、川西平原林盘的春花烂漫、巴蜀山林的红枫落叶满金秋……姚叶红将山河揽于胸,在画中呈现诗意妙境,在朴质与平静中,在简洁与单纯中,蕴含着画兴和诗兴。其画作游离于古今的对话中,浮飘于诗性与现实的意境里,让观者心驰神往、神怡心清,如同享受着一场盛大的视觉盛宴。
  对于山水画而言,大自然永远是灵感的源泉、创作的母题,所以画家的亲身体验和写生必不可少。一个优秀的山水画家,追求的目标不仅在于视觉感官的愉悦,而要追求精神内在的理性概括与充实,包括心灵对自然的感悟、理性的意象追求,以及建立在多年美感培养上的书写性和笔墨意趣。一幅上乘的山水画作,画家由山水之美而写生,由游览山水之乐而生创作灵感,或由灵感引起一种激情创作状态。观者由山水画之美,产生审美想象,观者的情感与画家的情感契合,并通过想象画面而得到精神上的愉悦,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与超越。姚叶红师从“三峡画派”岑学恭研习山水。岑学恭在国内画坛被誉为“岑三峡”“三峡画派创始人”。他曾受授业于徐悲鸿、黄君璧诸先生门下,和徐悲鸿、黄君璧、傅抱石亦师亦友。岑学恭的画,于法度之中见豪迈,于雄伟之中见秀丽,于气势之中见磅礴,这正是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结果。他强调传统,讲究功力,但不排除创新。岑学恭毕其一生,钟情三峡,笔墨豪放挥洒,写景妙笔生花,穷尽三峡美景,立意出神入化,孜孜不倦为三峡立传,竭尽全力为三峡扬名。姚叶红多次随恩师到三峡写生。从姚叶红的三峡写生作品中,看到他在写生过程中对大自然的开合气象、天地氤氲生生不息的运行种种的所见所感。画中的流水、云气、沟壑、山石、树木、竹丛、灌木、苔藓、田园、堤岸,在他的笔下鲜活流动、激荡腾跃。姚叶红创作的《三峡云开》《三峡云雾开锦绣》《神女应无恙》等山水画,秉承了“三峡画派”大山水、大笔墨、垂直构图、笔笔见骨的画风。从表现三峡朝晖、雾中神韵、雨中峡谷、急流扬帆等精品之作中,窥见了他对名家先贤的山水巨幅中笔摹心追,纸、墨、色、水在他的笔下,浸溶了血与肉、灵与躯,他也因此成为“三峡画派”的得力干将。因而,画作《神女应无恙》荣获文化部、中国诗书画院主办的“迎接香港回归中国画大赛”的铜奖;画作《三峡云开》荣获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二届西部大地情油画风景·国画山水画大展”的优秀奖。
  品读姚叶红的系列山水画,画中呈现的是一种气势磅礴、率意奔放、古意盎然、绵长久远之感。他在书法、哲学、古典文化等方面的修养,使他的画不仅从气息和意境上充盈着浓浓的高古典雅之气,亦在线条的驾驭和笔墨的构建上具备了深厚的功力,在形式美感上与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很自然地“链接”在一起,完成了传统笔墨符号系统向现代视觉图式的自然转换。其表现在善于将古人的笔意转化成现代的表现语言。一方面固然是他在创作时将老庄为代表的“道”哲学熔铸了现代人的精神于其内;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他对古法的深入了解才能心领神会,他的水墨山水画《天府胜景》《早市》《万年古寺》等,便将这两方面集中体现了出来。《天府胜景》以己意运古法,在借鉴古人之法基础上,以现代人的审美意识,把川蜀的山河竞秀的大自然无穷变化挥洒于笔墨,全图构思精巧宏大,设色苍润取法元人,树木苍翠葱郁,山溪湍奔射石,喷珠溅玉,气魄雄伟,石崖斧劈峭峻,颇有唐人遗风。左侧实景的前景树丛中突兀挺立出千仞石岩,山石、房舍、亭榭穿插揖让井然有序,层峦叠嶂,层层推远,每重山都有烟云萦绕,以浓、淡焦墨并用描绘的山体苍厚老辣,塑造的山石丘壑,造型磊落,质以骨胜。右侧虚景中淡墨勾勒的田园阡陌,河汊纵横,房前屋后被树林所盘绕成的西蜀奇观——林盘,将成都平原独有的农村居住方式表现出来,营造出天府之国山势连绵、山水环绕、空间深远的美妙胜景。川蜀是道家的发祥地,例如都江堰市的青城山,乐山市的峨眉山,新津县的老君山、修觉山,成都市区的青羊宫等风景名胜。姚叶红的《万年古寺》,就是以这些名胜景观来诠释自己深受传统道家思想的影响,观照自然,抒发性灵,笔墨幻化,阴阳开合,强调创作时经营位置,使其画作“可观、可游、可居”。《锦江春色来天地》山水画,是幅宽1680cm、高560cm的横幅大画。画中春潮在巴蜀锦江水中涌动,冰川在远处雪山消融,山下潺潺的雪水汇成了河流,河面上蒸腾起一团团云气簇拥着苍穹,亲吻着水面;云层时而似海的波涛,时而像堆堆的棉花,时而又被拉拽成长长的云朵,飘浮在陡峭的万仞崖壁,萦绕在虬劲枝条上,而这些瞬间变化是高空气流所至、春风所塑造的杰作吧?姚叶红其构思之独到、气势之磅礴、笔墨之大气、意韵之丰厚,正是他把巴蜀的雄伟大山、秀丽的锦江,揽于胸中而生发的妙境气象。《春洒都江堰》是竖式构图。都江堰景区境内的柏条河属岷江内江水系。画中的柏条河穿越突兀而起的山峰,河两边是陡峭的山石,后面是挺拔的山峰,柏条河从三面的崖壁穿越而流过。姚叶红对山石的刻划采用传统的技法,但在结构和组合上尽量灵活多变,右上角留一处空白表现天空,云雾在树尖和石岩上升腾飘曳。前景的工地上的吊车悬挂上扬的木材,铲车在载重货车铲卸石料,河堤沙包旁插上了红旗,川式符号建筑物贴有标语,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并点出了此画作的主旨:春季来临,人们在工地上忙碌整修都江堰河堤,热闹非凡。作品情景真实生动,笔墨的概括表现力强,而且流露出清秀、雅逸的情韵,让人感受到姚叶红在描绘大千世界的总体把握能力方面技法技巧娴熟。在他的艺术世界里,观者看到了巴蜀山水画家们一脉相承的灵秀清雅之风骨。
  姚叶红的山水注重布白,或为溪流飞瀑,或为烟云雾霭,考究山和水、山和树、山和石等墨与白的关系,使得山石树木之墨色与气韵之留白既形成对比又相得益彰,在虚实相间、若断若连、聚散一体、苍茫之中彰显一种浓烈的灵气。姚叶红的画作讲究墨韵,用墨洒脱,善于表达墨色的层次、肌理,亦浓亦淡,浓淡相宜,韵味深长,突出了中国画的传统基础。例如,《早市》以朦胧迷离的笔墨,纵情表现川蜀的山水之美。在用笔用墨用水的变化和韵味把握上,用浸润晕染之法,把山体的肌理表现得灵动多姿、层次分明、刚柔相济、舒缓自如。前景中的小桥流水、村落小景、川蜀人家,呈现出蓬勃生机。姚叶红的画作,尽管有各自不同的风景,但是,巴蜀的山河竞秀、春夏秋冬的美景,都在他笔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以及作者对巴蜀山水的热爱和无限赞美。《美术》杂志主编、著名美术评论家尚辉在《新的艺术气质——姚叶红新近画议》文中说:“姚叶红的确在他的绘画艺术上表现了一些新的倾向。从他得到著名画家岑学恭的耳提面命、在山水画艺术上获得长足进步以来,他一直在寻找一种新的笔墨语言……在原有对绘画的磅礴气势上的一种更加层次的追求、一种人生阅历的厚重感受,在不经意的笔墨晕染中轻松地得以实现,这就是姚叶红新近作品的气质所在,一种更值得玩味的境界。”
  我深信,姚叶红的山水画艺术将会有一个灿烂而美好的明天。
其他文献
窃以为精鉴而藏,赏玩怡性之品,可称长物,刻铜文房收藏亦然。清末以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前,清代刻铜作品未见记载有专事大量收藏者,然从鲍康对陈寅生刻铜有“足以与曼生壶并传”这样的评价以及清末刻铜实际的艺术水准来说,应是存在这样的可能性。  民国初年,由于书画家参与,直接为刻铜者提供适于在铜质载体上雕刻的画稿,从而改变了清末刻铜作品自写自刻的主流,书画者与刻铜者分工与配合,在清末刻铜的基础上传承与发展,出现
期刊
收藏家常宝波兄不仅富藏精品刻铜,也十分留意刻铜史料的收集、整理,我们常在一齐讨论学习心得。蒙常兄赐教,我们读到《历代艳体诗歌精华》(图1,饶少平选注,华夏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一书。这是一本中国古代艳体诗的选本。该书所选的最后一位诗作者是陈寅生(见该书670页),书中简介为(图2):“陈寅生,男,生卒年代和生平事迹不详”,所选作品为:“闺中十二曲(选八首)”,即有“《如梦令》闺阁女郎年幼,十五
期刊
迨至清末,墨盒兴而砚石贱,久之石砚无人问津,以致砚之优劣已渐不能辨;民国开国以来,水笔兴而毛颖废,删繁就简,发展之必然!故有刻铜墨盒为传统意义上最后文房之说。  雕刻施之于砚,为砚雕,为砚铭,佳石嘉铭之砚为世人所推崇;雕刻施于竹,为刻竹,大师巨匠所为往往为好事者追逐;雕刻施于梓木,为雕版,为书版,精写名椠刷印精美者早已洛阳纸贵;雕刻施于坚珉,为碑为帖,早期拓本寥若星辰,已被世人视若拱璧;而雕刻施之
期刊
编者按:  毫无疑问,在湖南美术史乃至当代中国美术史上,都有王憨山的一席之地!王憨山一生坎坷,他在绘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他在有了一定的名气后,由于客观和主观的诸多因素,创作受到一定影响,尤其社会风气对于艺术的侵蚀,也在王憨山身上得到了一定的反映。王憨山的前半生很艰苦,创作了许多佳作,出名以后的一些作品,则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  贺安成先生的回忆文章,不仅有助于后人更加全面公正的评价王憨山其人其
期刊
吴雪(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主席):  欣闻张朝阳先生《梁巘评传》新书首发、捐赠暨研讨会即将举行,本人因出差不能到会,特致信祝贺。  梁巘是清代书法大家,和梁同书并称“南北二梁”,和孔继涑并称“南梁北孔”,更是安徽书法的杰出代表。然对梁巘的研究虽多有涉猎,尚未形成有影响的成果。今《梁巘评传》的出版无疑是梁巘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为深入研究清代书法提供了重要参照。《梁巘评传》资料
期刊
网上拍卖很有趣,一件拍品可以持续拍卖好几天。2012年12月,刻铜界元老孙爽先生,他有太多的好东西,割爱拿出几件在盛世收藏刻铜网站上拍卖。其中一件是王梦白的《巫山十二峰》铜墨盒。孙爽先生在拍卖帖子上有言:“这类画稿多是文人案头之物。”白天我和他人一起轮番出价,没有结果。晚上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觉,怕被别人买去。大概是深夜三四点钟吧,我起床,坐到电脑旁,郑重其事地在键盘上敲出“一口价”三个字,不放心,
期刊
一、神书神画养吾心  老神的传统手工刻铜作品,出神入化,已臻化境,首屈一指。但动辄数万的价格,对一般工薪阶层来说只能望而却步,且他每年的作品数量也就那么几十件,早早就被藏家订出。  刻铜之余,老神还能书擅画,随着他的声誉日隆,他的纸上书画作品也渐渐走入市场,渐渐被藏家追捧。据我所知,近年来光装书画作品的《老神书画》画囊就印刷了两次,最新版本正在制作中。究其原因,一是相对上万的刻铜作品来说,价格大家
期刊
吴观岱绘张寿丞、张樾丞刻仿金农梅花图墨盒  此篇文章的题目,也许用“对一方墨盒的再认识”来命名更确切些,但考虑到这样命题有些语焉不详,最终还是没有采用。  “生货”与“熟货”  在中国拍卖界和艺术品交流群内,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即高水平的艺术品,倘若是未曾露过面的“生货”,往往成为众人不惜重金追捧之物。这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它充分反映了人性中所谓“喜新”的追求新奇刺激的心理。然而,随着时间的沉淀,露
期刊
几天前,隽平师要我给刻铜新秀何康泰先生写一篇评论,我不假思索,欣然应允。  与康泰兄相识的时间并不长,记得是在衡阳纪念王船山的学术研討会上我们一起受邀参加笔会活动。那两天,大家一起吃饭聊天、谈艺访贤,甚至漫无边际地胡侃扯淡,对他的印象也就逐渐地深刻起来了。他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特别的机敏,身上带着湖南人典型的“灵泛”劲儿,使我羡慕不已。但要重点说明一下,他的灵泛是在轻松自然、平易真诚的前提下释放出来
期刊
一  湘江出长沙古城,进入望城地界,经过一个叫“月亮”的岛,慢慢就到了一个叫铜官的地方。  至此,湘江水平如镜,碧绿的江水如翡翠一样,澄澈而沉静。江中葱茏的小岛,时而飞出绿色的小鸟,在水面上游弋觅食。两岸参天的古树,连成一片,像一道绿色的长城,护卫着这条河流。  在古树的绿荫下,经常可以看到一艘艘船只,扬起风帆,逆水上行。至于那些打渔的小船,划着小桨,不时在江面穿梭着,构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