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论的不断深入,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因为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而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体育课程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不重视该课程,甚至没有体育课,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国家大力提倡体育训练深入师生当中,尤其是现如今学校体育设备逐渐完善,游泳课被大力推广,因为游泳课具备娱乐性和训练性双重特点,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睞,所以本篇主要是通过分析游泳体育训练在素质教育的意义,从而探讨如何开展体育训练的形式。
关键词:体育训练;游泳;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182
1、游泳体育训练在素质教育的意义
游泳训练是一项专业的体育训练,不是单纯的水中练习过程和方法,还会有陆上训练过程和方法,以及其它各种教育手段,含游泳技术教学、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智力训练、心理训练、恢复训练以及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的培养等,对于学生而言,不同的年龄群体侧重点不太一样,但目的都是让各阶段的学生养成终身受益的体育生活方式,不断增强身体素质,塑造富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游泳文化。学生在进行训练的时候可以根据游泳完善的体育规则进行练习,当在对手面前连连失败的时候,就需要考虑是否是由于自己技术不过关导致,而培养学生遵守纪律、明辨是非的优良品德,还可以在平时练习、单人赛、团体赛的时候注重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与各参与者的交往能力,而且在公平的竞赛环境中,还可以调动学生积极的竞争意识,培养永不言弃的毅力,学会“胜不骄,败不馁”的平和心态。
2、探讨在素质教育中开始游泳训练的方式
(1)建设学校游泳制度
目前游泳训练在学校应用范围还不太广泛,与完善的专业游泳训练制度相比,学校游泳训练制度有明显的缺失,因此制度的建设是首要考虑的问题。首先应该需要成立游泳训练领导小组,可以让学校校长担任领导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组织成员有校各行行政部门及体育组教师,优化训练管理工作,全面负责游泳训练的教学、管理和发展工作;其次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开展专科训练研讨,通过与市或省游泳队联动,聘请专业的且经验丰富的专职教练担任训练组组长,丰富教师队伍,带领其他老师共同研究和探讨游泳队的日常训练和竞赛工作;最后双管齐下管办队伍,共创体育新局面,由领队小组和训练组共同负责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教学的工作,保证学生在思想品德和品性具有积极正面的影响,同时负责学生的后勤工作,包括学生的膳食建议、卫生急救等,让学生在完善的制度下学有所成、万无一失,提升效益推动全局。
(2)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游泳体育训练由于是针对身体层面的训练,不一定适应每一位学生或者是不一定适应任何时间段的学生,比如有的学生身体不舒服或者女生来例假等情况,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从整体掌握教学目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能让所有学生在每堂课都有所收获。比如针对由于有天分或有强烈兴趣的学生,以严抓训练质量和培养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为主,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从速度、灵敏、爆发力三个方面指导,提高学生的战斗能力和临时应对水平,重点是在心理素质和个人能力上的提升,为我国游泳健将培养好苗子;又比如针对不太适合下水的学生,在身体可行的前提下,可以教导游泳救生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像在水中抽筋时的自我救护,如何利用衣物自制浮体、人工呼吸的基本操作和自我救护的基本技术等,让学生提前知晓和了解,并定期抽查教学的效果,针对学的比较优秀的学生,可以让其加入后勤小分队,每节课轮流进行值班。
(3)打造轻松愉快课堂氛围
素质教育的关键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是教育中的引导者,切不可喧宾夺主,在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拓展和创新的能力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但是目前体育课堂上大多数严肃、严厉的,甚至有些会进行军训式训练,让学生在学业繁重的同时也无法在体育课上喘口气,导致上课的时候死气沉沉,游泳的娱乐节奏无法很好展现,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有一定的艺术性,松弛有度,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那如何使课堂氛围轻松愉快而又不失水准呢?我认为可以从队形、语言、形象和教学四个方面着手。比如队形方面,可以视情况而定,选择以老师为中心,自由而站,不按传统的正方形或长方形方队站立;又比如教学方面,可以采取竞赛型,因为本身游泳就属于竞技体育的一种,在学生之间进行分组,小组公平竞争,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调动训练的积极性。
3、结语
总而言之,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在体育训练中,教师应该认识到游泳训练在素质教育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了解各个学生不同的特点,在教学方式上采取科学的训练手段,顺应时代潮流,学会创新,学会改革,以强化学生各方面素质为目标,引领学生朝正确健康的道理上前进。
参考文献
[1] 吉朝霞, 徐明胜, 张飞. 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隐性功能探讨[J]. 当代体育科技, 2020, 010(010):244-245.
[2] 王宝. 青少年游泳体能训练的优化研究[J]. 体育风尚, 2020(3):78-78.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
关键词:体育训练;游泳;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182
1、游泳体育训练在素质教育的意义
游泳训练是一项专业的体育训练,不是单纯的水中练习过程和方法,还会有陆上训练过程和方法,以及其它各种教育手段,含游泳技术教学、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智力训练、心理训练、恢复训练以及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的培养等,对于学生而言,不同的年龄群体侧重点不太一样,但目的都是让各阶段的学生养成终身受益的体育生活方式,不断增强身体素质,塑造富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游泳文化。学生在进行训练的时候可以根据游泳完善的体育规则进行练习,当在对手面前连连失败的时候,就需要考虑是否是由于自己技术不过关导致,而培养学生遵守纪律、明辨是非的优良品德,还可以在平时练习、单人赛、团体赛的时候注重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与各参与者的交往能力,而且在公平的竞赛环境中,还可以调动学生积极的竞争意识,培养永不言弃的毅力,学会“胜不骄,败不馁”的平和心态。
2、探讨在素质教育中开始游泳训练的方式
(1)建设学校游泳制度
目前游泳训练在学校应用范围还不太广泛,与完善的专业游泳训练制度相比,学校游泳训练制度有明显的缺失,因此制度的建设是首要考虑的问题。首先应该需要成立游泳训练领导小组,可以让学校校长担任领导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组织成员有校各行行政部门及体育组教师,优化训练管理工作,全面负责游泳训练的教学、管理和发展工作;其次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开展专科训练研讨,通过与市或省游泳队联动,聘请专业的且经验丰富的专职教练担任训练组组长,丰富教师队伍,带领其他老师共同研究和探讨游泳队的日常训练和竞赛工作;最后双管齐下管办队伍,共创体育新局面,由领队小组和训练组共同负责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教学的工作,保证学生在思想品德和品性具有积极正面的影响,同时负责学生的后勤工作,包括学生的膳食建议、卫生急救等,让学生在完善的制度下学有所成、万无一失,提升效益推动全局。
(2)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游泳体育训练由于是针对身体层面的训练,不一定适应每一位学生或者是不一定适应任何时间段的学生,比如有的学生身体不舒服或者女生来例假等情况,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从整体掌握教学目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能让所有学生在每堂课都有所收获。比如针对由于有天分或有强烈兴趣的学生,以严抓训练质量和培养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为主,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从速度、灵敏、爆发力三个方面指导,提高学生的战斗能力和临时应对水平,重点是在心理素质和个人能力上的提升,为我国游泳健将培养好苗子;又比如针对不太适合下水的学生,在身体可行的前提下,可以教导游泳救生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像在水中抽筋时的自我救护,如何利用衣物自制浮体、人工呼吸的基本操作和自我救护的基本技术等,让学生提前知晓和了解,并定期抽查教学的效果,针对学的比较优秀的学生,可以让其加入后勤小分队,每节课轮流进行值班。
(3)打造轻松愉快课堂氛围
素质教育的关键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是教育中的引导者,切不可喧宾夺主,在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拓展和创新的能力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但是目前体育课堂上大多数严肃、严厉的,甚至有些会进行军训式训练,让学生在学业繁重的同时也无法在体育课上喘口气,导致上课的时候死气沉沉,游泳的娱乐节奏无法很好展现,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有一定的艺术性,松弛有度,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那如何使课堂氛围轻松愉快而又不失水准呢?我认为可以从队形、语言、形象和教学四个方面着手。比如队形方面,可以视情况而定,选择以老师为中心,自由而站,不按传统的正方形或长方形方队站立;又比如教学方面,可以采取竞赛型,因为本身游泳就属于竞技体育的一种,在学生之间进行分组,小组公平竞争,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调动训练的积极性。
3、结语
总而言之,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在体育训练中,教师应该认识到游泳训练在素质教育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了解各个学生不同的特点,在教学方式上采取科学的训练手段,顺应时代潮流,学会创新,学会改革,以强化学生各方面素质为目标,引领学生朝正确健康的道理上前进。
参考文献
[1] 吉朝霞, 徐明胜, 张飞. 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隐性功能探讨[J]. 当代体育科技, 2020, 010(010):244-245.
[2] 王宝. 青少年游泳体能训练的优化研究[J]. 体育风尚, 2020(3):78-78.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