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之一,而作文作为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能体现学生语文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还能体现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正视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更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一、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落后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也无法提高。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没有内容可写、所写内容没有中心等问题已是司空见惯。教师要创新教学思想,完善教学模式,而分类指导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分类指导教学法,能促进学生写作方面的进步。小学作文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创新思维,在表达情感的基础上学会升华情感,以小见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的培养目标已慢慢偏离初心。部分学生虽然能够写出高分作文,但由于太过于注重结果,只在文章结构和技巧上下功夫,忽略了个人的情感,导致作文华而不实,内容生硬,缺少灵动的语言和能触动读者内心的思考。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主的单一的教学,在提倡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要转变这种主次颠倒的观念,明确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进而进入作文的世界。
例如,以“描写人物”为主题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一篇写人的短文导入。在和学生一同阅读了文章后让学生思考“文章写的是谁”“文章里人物具有哪些特点”“文章描写了哪几件事”等问题,先初步了解写人文章的行文方式。在学生思考后教师做出总结,“写人的作文,可以从外貌描写入手,更要描写人物的性格、品质、习惯等,还要结合具体的事例。”讲解了具体的写作方法后,教师就可以将课堂完全交还给学生,布置作文“我最喜欢的人”。通过问题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然后讨论,引导学生将人物的外貌、性格特点、爱好先口头讲述一遍,然后再去回忆“我”与“她/他”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以及当时“我”的心理活动,这一系列的问题能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写作过程中。
二、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激发写作兴趣
当前小学作文教学是将学生的作文分数、写作能力作为主要方向,系统讲授写作的技巧和如何积累写作素材,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录课堂内容,没有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或者说他们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只是通过死记硬背、不断地训练去吸收教师所讲内容,这就导致学生真正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少之又少。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再加上枯燥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写作逐渐丧失兴趣。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教学时,要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主,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写作意识。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真正进入到作文的世界,才会对写作的过程产生全新的认识。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切实体会祖国的强大,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布置“让科技之花在我心中绽放”的主题作文。由于小学生对我国科技革新的过程知之甚少,仅有部分对现代科技感兴趣,但也是略有了解,再加上他视野较为狭窄,因此,很难形成科技改变世界这一观念。为了写作教学能够顺利开展,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手机、飞机、高铁,以及新闻中常见的火箭、宇宙飞船、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等高科技产物。一边播放视频一边介绍这些科技产品的发展史、生产过程、功能和现实意义。这就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再比如说学习了《国宝大熊猫》一课后,学生能够准确说出大熊猫的外貌、习性及生活特点。为了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在课文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并鼓励他们在课后多搜索大熊猫的相关资料,在下一次的作文课上采用竞赛的形式,写出自己对大熊猫的态度和情感。在写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多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内容生动有趣,活灵活现。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
三、将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
生活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渠道。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及作文水平,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调动生活经验,这样有助于完善和充实作文内容。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多观察和回忆生活中的事件,让学生多积累生活素材,记录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然后将素材合理地运用到作文中。作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意味着学生要参与生活实践,从实践中丰富生活体验,这样才能确保自己的作文更加真实,富有情感。
例如,以“我们课后的快乐时光”为主题作文,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一项课余活动,然后参与其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寻写作灵感。如在感恩节到来之际,可以提前制作好贺卡或者是手工小礼物送给自己要感恩的人。学生投入到这项活动时便会增加情感体验,能调动情感顺利完成写作。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参与户外活动,培养他们仔细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从而提升写作能力。
还有,以“春天”为主题作文,学生首先联想到的是春天的树叶、春天的田野等画面,这样写出的作文很容易千篇一律。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更换写作角色,让学生走进春天,把自己比作“春天”,以第一人稱的方式描写春天的景色,通过第一人称讲述自然界的变化,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小学作文教学是学生写作的开端,教师要重视学生思维的培养和写作方式的指导,要时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主要目标,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积累素材,调动学生写作的主动性,进而提升教学效率。
一、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落后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也无法提高。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没有内容可写、所写内容没有中心等问题已是司空见惯。教师要创新教学思想,完善教学模式,而分类指导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分类指导教学法,能促进学生写作方面的进步。小学作文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创新思维,在表达情感的基础上学会升华情感,以小见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的培养目标已慢慢偏离初心。部分学生虽然能够写出高分作文,但由于太过于注重结果,只在文章结构和技巧上下功夫,忽略了个人的情感,导致作文华而不实,内容生硬,缺少灵动的语言和能触动读者内心的思考。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主的单一的教学,在提倡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要转变这种主次颠倒的观念,明确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进而进入作文的世界。
例如,以“描写人物”为主题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一篇写人的短文导入。在和学生一同阅读了文章后让学生思考“文章写的是谁”“文章里人物具有哪些特点”“文章描写了哪几件事”等问题,先初步了解写人文章的行文方式。在学生思考后教师做出总结,“写人的作文,可以从外貌描写入手,更要描写人物的性格、品质、习惯等,还要结合具体的事例。”讲解了具体的写作方法后,教师就可以将课堂完全交还给学生,布置作文“我最喜欢的人”。通过问题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然后讨论,引导学生将人物的外貌、性格特点、爱好先口头讲述一遍,然后再去回忆“我”与“她/他”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以及当时“我”的心理活动,这一系列的问题能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写作过程中。
二、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激发写作兴趣
当前小学作文教学是将学生的作文分数、写作能力作为主要方向,系统讲授写作的技巧和如何积累写作素材,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录课堂内容,没有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或者说他们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只是通过死记硬背、不断地训练去吸收教师所讲内容,这就导致学生真正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少之又少。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再加上枯燥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写作逐渐丧失兴趣。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教学时,要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主,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写作意识。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真正进入到作文的世界,才会对写作的过程产生全新的认识。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切实体会祖国的强大,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布置“让科技之花在我心中绽放”的主题作文。由于小学生对我国科技革新的过程知之甚少,仅有部分对现代科技感兴趣,但也是略有了解,再加上他视野较为狭窄,因此,很难形成科技改变世界这一观念。为了写作教学能够顺利开展,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手机、飞机、高铁,以及新闻中常见的火箭、宇宙飞船、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等高科技产物。一边播放视频一边介绍这些科技产品的发展史、生产过程、功能和现实意义。这就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再比如说学习了《国宝大熊猫》一课后,学生能够准确说出大熊猫的外貌、习性及生活特点。为了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在课文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并鼓励他们在课后多搜索大熊猫的相关资料,在下一次的作文课上采用竞赛的形式,写出自己对大熊猫的态度和情感。在写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多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内容生动有趣,活灵活现。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
三、将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
生活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渠道。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及作文水平,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调动生活经验,这样有助于完善和充实作文内容。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多观察和回忆生活中的事件,让学生多积累生活素材,记录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然后将素材合理地运用到作文中。作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意味着学生要参与生活实践,从实践中丰富生活体验,这样才能确保自己的作文更加真实,富有情感。
例如,以“我们课后的快乐时光”为主题作文,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一项课余活动,然后参与其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寻写作灵感。如在感恩节到来之际,可以提前制作好贺卡或者是手工小礼物送给自己要感恩的人。学生投入到这项活动时便会增加情感体验,能调动情感顺利完成写作。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参与户外活动,培养他们仔细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从而提升写作能力。
还有,以“春天”为主题作文,学生首先联想到的是春天的树叶、春天的田野等画面,这样写出的作文很容易千篇一律。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更换写作角色,让学生走进春天,把自己比作“春天”,以第一人稱的方式描写春天的景色,通过第一人称讲述自然界的变化,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小学作文教学是学生写作的开端,教师要重视学生思维的培养和写作方式的指导,要时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主要目标,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积累素材,调动学生写作的主动性,进而提升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