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前置式教学模式在高三化学复习课中的运用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q4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复习方式通常是先复习知识后做习题,在这种复习模式下,学生不能暴露自己存在的知识漏洞和思维偏差,教师也不能判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不能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更不能对症下药。或许,教师课堂上所讲的并不是学生所需要的,当然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这样复习的效果就会很低效。那么,高三化学复习课中应如何复习才能产生高效课堂呢?我校的做法是变传统的“先知识后习题”为“先习题后知识”,即将习题活动前置。通过习题来带动知识点的复习,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课堂实效。下面我就《铁及其化合物》的复习课为案例,来说明习题前置式教学模式在高三化学复习课中运用、实施的几个重要环节,愿和同仁们一起探讨。
  环节一:展示考纲要求、高考导视
  【考纲要求】
  1.了解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以Fe2 、Fe3 为例理解变价金属元素的氧化还原反应。
  【高考导视】
  1.选择题:离子方程式判断、离子共存、阿伏伽德罗常数、元素性质、电化学等;
  2.非选择题:工业流程题、电极反应的书写、物质结构与性质等。
  环节二:习题前置,当堂检测
  所谓“习题前置、当堂检测”,就是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精选、整合、组编好相关习题,让学生一上课就在课堂上进行当堂检测。有人说过,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最有价值和最有效的参与是学生思维的参与。因此“前置习题”中的问题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并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又怎样来设计“前置习题”中的相关问题呢?笔者认为,首先,必须认真研读考试大纲,研究全国各个地方的化学高考原题,研究近三年来江苏化学高考试题的特点、题型等;选编前置习题时必须树立真实化学的思想,回避以不真实材料为背景命出的试题,忌选“超纲题”和“偏难怪题”,尽量改编、组编高考原题。其次,把复习内容的知识点、重点、难点、易错点想方设法以问题的形式渗透于组编的前置习题中去。通过前置的习题来当堂检测学生思维的偏差、薄弱点以及知识的盲点。如,笔者在复习《铁及其化合物》时,设计了这样的一道前置习题,让学生一上课就进行当堂检测(时间大约12min左右)。
  【当堂检测】(2012年海南高考题改编)近年来,我国电子工业迅速发展,在酸性FeCl3溶液蚀刻铜箔制造电路板的工艺中,废液处理和资源回收的过程如下:
  (1)FeCl3蚀刻铜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废液中主要存在的阳离子有 ,向废液中加入过量铁粉时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 。
  (3)滤液的主要成分是 ,检验其中阳离子的最佳实验方法是( )。
  A.取样于试管中,先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后显红色
  B.取样于试管中,先滴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后显红色
  C.取样于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
  (4)过滤得到固体的主要成分是 ,从固体中分离出铜需采用的方法是 。
  (5)①在滤液中加入氯气的作用是 ,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②这一步除了用氯气外,还可用 代替氯气(选填“酸性高锰酸钾”或“稀硝酸”),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对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③检验Fe3 常用实验方法为 ,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6)FeCl3的质量分数通常可用碘量法测定:称取mg无水氯化铁样品,溶于稀盐酸,再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取10.00mL溶液加入稍过量的KI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指示剂并用cmol·L―1Na2S2O3溶液滴定用去VmL。(已知:I2 2S2O2-3=2I- S4O2-6)
  ①加入KI溶液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滴定所用指示剂为 ,滴定终点的现象为 ;
  ③样品中氯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
  (7)从FeCl3溶液制得FeCl3·6H2O晶体的过程中要保持盐酸过量,主要原因是(结合离子方程式书写) 。 (8)若向上述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石灰水,然后鼓入足量的空气,过滤、烘干、灼烧,就能制得Fe2O3。该过程中的反应现象为 ,化学方程式为 、 、 。
  组编思路:根据考纲要求和近三年高考题的特点,我把本节课内容着重放在了Fe、Fe2 、Fe3 这三种微粒的转化和性质上,由此以2012年海南高考14题为模版,组编了这样一道前置习题。该前置习题以工业流程为主线,其中穿插了有关Fe2 、Fe3 的性质、检验、测定等,目的是能让学生通过这一习题,自主归纳出Fe、Fe2 、Fe3 这三种微粒转化的三角关系,从而学会在结构的基础上,用氧化还原的思想来解决不同化合价的物质之间的转化。另外,在高考中,特别重视在信息整合的基础上书写氧化还原反应这一基本技能,所以我在其中也穿插了一些Fe2 与酸性高锰酸钾等一些学生在高一不是很熟悉的新情境下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习题前置使课堂教学重心前移了,以习题带动知识点的复习,使学生学习中的问题、疑难、矛盾得以提前暴露、展现,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抓准教学的起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环节三:互动释疑,归纳总结
  所谓“互动释疑、归纳总结”,就是针对学生课堂上暴露的疑、难及易混淆的问题开展互动释疑,主要由学生讲思路、讲方法、讲答案,然后在讨论、辨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决不代办。通过前置习题的反馈,教师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起点了然于心,对所复习的重点、难点把握得当。知道哪些要讲,哪些不要讲,哪些重点讲,哪些要个别辅导。
  如,在《铁及其化合物》的复习中,通过上述前置习题的检测反馈,我了解到学生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尽管学生对滴定终点的现象、滴定指示剂、样品中氯化铁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存在困难,但这些问题并非是本节课的重点),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予以重点突破(见下表),时间大约18min左右。
其他文献
对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他完成一生中各个阶段、各项学习任务并取得优异学习成绩的重要条件和保证。信息技术教师,在传授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可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那么,怎样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呢?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上机行为习惯从学生进入电脑室直到离开电脑室,教师都应该注意让学生养成讲秩序的习惯,做到有序进入,有序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数学思想,是提升教学效率的最佳途径之一.事实上,数学思想是数学学科的精髓,也是数学学科教学的灵魂,同时又是学生数学知识与数学解题能力互相转化的桥梁和纽带.学生只有领悟了数学思想方法,才能灵活地应用知识,有效地提高能力,真正提升数学素养.  一、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是对题目中的题设和结论既分析其代数意义,又分析其几何意义,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数学
由云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中心副主任丁元明研究员主持,该中心农艺师李旻、云南农业大学博士生秦绍钊等人参与起草的《花卉病害菜豆黄花叶病毒的检测》、《
日光温室对实现蔬菜均衡生产,周年供应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西藏,由于可耕地面积小,只有发展设施蔬菜生产才能够实现蔬菜在拉萨的周年供应。因此,连作、重茬不可避免。
现在初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班级即是学生的一个大家庭。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对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作为班级的管家,班主任要做好工作,真的是件很难的事,因为班主任工作非常繁杂、琐碎。下面笔者就如何使班级风气正、学风浓,真正成为一个和谐向上、充满活力、凝聚力强的集体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班主任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就必须深入地了解和研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广大。富川瑶族自治县地处广西桂东北边远山区,交通落后,信息闭塞,专业地理教师欠缺,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不足,学生知识面不广,这直接导致了当地的地理教学质量的情况不容乐观。  一、地理教师素质偏低  富川瑶族自治县共有三十多万人口,辖十四所初中。目前,初中学校只有县一级的一中和二中配备有个别地理专业教师,其余乡镇初中的地理教师大都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笔者以前所在的石家
南宁市于2012年8月,开始全面推行高中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南宁市高中物理课改不但真正做到全员研究性培训,而且把教学研究作为推动课改、深化课改的基本手段.新学期开始全市有计划地进行了一系列公开课、研究课,使高中物理教学开创了一个崭新局面。本人通过培训、听课及课堂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体会和看法。一、新课标理念下教师角色的定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宰着课堂,“一言堂”是最突显出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