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本贯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 :科技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t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专本贯通”人才培养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的一种创新,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新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新途径。以电气自动化专业“专本贯通”人才培养为例,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去培养人才”两个根本性问题,从“专本贯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与探索,实现了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衔接与贯通,可为其他专业进行“专本贯通”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本科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
  “专本贯通”应用型人才培养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高校协同育人的一种新模式,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新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新途径。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创新高校协同育人机制,培养适应西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重庆市进行了高等职业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高校协同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技能的人才试点[1-2]。本课题从人才培养目标需求定位出发,研究“专本贯通”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构建“专本贯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3-4]。
  一、“专本贯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人才培養目标是对贯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定位、职业生涯发展方向的整体认识,是“专本贯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纲领和行为依据,其核心旨在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专本贯通”人才培养学制为5年,采用“3+2”的培训模式。学生在高职院校完成前3年的学习任务,成绩合格即可取得高等职业教育毕业证书。完成高等职业教育学习阶段后,通过转段考试进入本科阶段学习完成第4、5年学习任务,成绩合格即可取得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层次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
  在培养目标的制定中要突出“专本贯通”培养模式的特点,培养目标要兼具职业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优势。要紧密围绕现代经济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不单纯追求传授学科知识体系和提升学术发展能力,而更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等的培养。一方面,要突出职业教育“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优势,在培养指向上体现为“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要突出本科教育“厚基础、宽口径”的优势,在培养指向上体现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
  二、“专本贯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
  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是对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包括课程科目设置、教学内容设计、实践环节开设、素质拓展等,其核心是解决“怎样去培养人才”的问题。
  “专本贯通”人才培养的特殊性使得其课程体系不同于普通的本科课程体系,必须针对“专本贯通”的特点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以实现高职学段与本科学段的衔接与贯通。高职学段以基础知识和技能操作培养为主,强化实践技能训练;本科学段以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突出综合素质延申。在课程体系构建上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要根据知识和能力的递进关系决定课程开设顺序,二是通过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来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
  在构建课程体系时,既要符合分段培养的要求,又要保证课程体系的完整,实现两个学段课程的完美衔接。要对照人才培养目标统筹安排课程,要打破学段的界限,统筹合理安排,按照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实践实训课程四个方面进行构建。整体课程设置上,在高职学段加强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素质电子技术等基础课程的教学,为将来学生进入本科阶段深入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将原高职学段的毕业设计的实践环节移到本科学段实施以避免课程重复。另外,为突出“专本贯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点,在高职学段应安排企业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环节,以实现“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协同育人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实践技能培养质量。在实践课程安排上,相对普通本科而言,“专本贯通”更为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持续培养,因此,相对于普通本科实践15%~30%的学时比重,“专本贯通”实践教学环节学时比重应达到30%~40%。结合重庆公共运输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与重庆科技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紧紧围绕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专本贯通”的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三、“专本贯通”应用型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的建设
  实施“专本贯通”人才培养,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关键[5]。打铁还需自身硬,名师方能出高徒。只有当教师队伍自身专业理论水平深厚且拥有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时,才可能培养出既具备一定基础知识又熟练掌握实践操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构建一支具有探索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可以从制度体系构建、教师团队打造、资源平台建设两个方面进行采取措施:
  (一)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建立高素质教师团队
  根据“专本贯通”人才培养目标,要从高职院校、本科院校优选理论知识深厚、实践教学能力卓越的教师组建教师团队。第一,建立团队负责人、专业带头人、专业负责人的选拔机制。要明确选拔标准,打破传统的论资排辈模式,坚持“唯能者上”的基本原则。完善负责人竞争和退出机制,实施严格的奖惩分明制度,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组成。第二,完善教师教学科研的量化奖惩制度。从制度层面规定教师除完成日常教学外,仍需参与一定的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竞赛指导、学习培训、校企合作等活动,不断完善现有的教师分配激励制度,最大程度地提高广大教师参与教学改革活动的积极性,从整体上提升教师队伍综合教学科研能力。第三,完善教师专项资金投入制度。学校要预留专项资金对各种师资建设活动予以支持,以保障各项活动的顺利实施。第四,要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交流机制。要同相关的行业领域建立良好的合作交流机制,可聘请企业优秀管理和技术人员担任专业的企业负责人,共同参与相关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实施计划等专业建设工作,培养出既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高技术、高技能人才。
  (二)完善教师发展机制,打造高水平教师团队   打造一支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第一,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模式,充分发挥资深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帮助年轻教师尽快掌握教学理论与实践技能,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第二,要坚持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在讨论中,教学团队不仅可以推广教学科研中取得成功的经验,而且还可及时找出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并集思广益想出处理的办法。同时,通过教学研讨,团队成员之间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从而激发出新的教学创新思维,也提升了教学团队的凝聚力。第三,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历与学位提升、技术和技能提升。广大教师要积极提升自己的学历层次,在硕士学位的基础上争取获得博士学位,从而全面提升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同时,为了响应国家培养“1+X”型应用型人才要求,教师也要积极考取各类行业技能证书,提升自己的实践操作技能,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为培养高技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整合优势资源,建设资源共享平台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整合职业院校、本科院校的优势资源,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本科院校拥有更高水平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学术资源等优势,职业院校则拥有双师型教师队伍、完善的实习实训体系、实践教学基地。为实现“专本贯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优化整合双方的优势资源,搭建资源共享平台,让各自的优势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在师资特色上,职业院校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强,对职业标准、岗位能力和业界动态的把握更为精准;而本科院校教师的理论和科研水平高,在研究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方面优势明显。因此,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之间应建立师资交流沟通机制,互派教师到对方院校进行参观学习、报告讲座,合作进行课题研究、论文写作、教材编写等,以达到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在教学资源上,职业院校共享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本科院校共享图书馆、学术期刊数据库、统计数据库等资源,从而在教学资源上实现了互补。
  四、结语
  目前我国正全面推进《中国制造2025》建设,到2025年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大量的高技術、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专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高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种新尝试。本文以电气自动化专业“专本贯通”人才培养为例,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进行有益的探索,从而为其他专业实施分段培养“专本贯通”人才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肖坤,夏伟,罗丹,等.新经济背景下培育工匠精神的路径与探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经验[J].高教探索,2019,(5):84-88.
  [2]谢昆,向朝春,陈立万.地方高校应用型教学团队建设要点和途径[J].职业与教育,2015(8):53-55.
  [3]郭兆军,李云霞,步文萍.道桥专业高职本科“3+2”分段贯通培养一体化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7,4(20):139-140,143.
  [4]林春景,龙诺春,陈政石.“3+2”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研究与探索[J].科教文汇,2017(3):96-98.
  [5]岳永红,郭敬伟,刘亚朋.基于德国双元制师资培养模式的高职师资队伍建设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9,(17):73-77.
  基金:2019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轨道交通类专本贯通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193561);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重点课题“互联网+条件下高职智慧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2019-GX-185);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基于超宽带无线电的室内精确定位技术研究与应用”(KJQN202005803)的成果之一
其他文献
摘要:托福考试成绩是国外留学申请及入读的硬性要求之一,托福考试也因此成为近些年颇具热点的项目,被很多地区高校引进和实践。我校考试中心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引进托福考试项目,并投入建设完成托福考场。本文就江苏商贸学院考试中心的托福考场建设情况为例,从建设背景、前期建设准备、考场施工建设和考场监考队伍建设四个方面具体论述了标准化托福考场的建设过程。  关键词:托福;高校;区位优势;考场建设   近些年来,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南京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与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南丁格尔护理学院护理与助产学院(其护理专业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开展深度合作,双方经过多轮协商与研讨,成立了南京南丁格尔护理学院,为南京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护理专业建设打造更高平台,从护理的人才培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师资的培养与发展等方面,达成了全面的合作协议,形成了本土高职类医护学校对接全球一流大学、几方共同推进护理
期刊
摘 要:空气动力学及飞行原理是航空航天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但是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学生普遍感受到教学内容过于抽象理论化,从而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本文以江苏航院引进的B737-300型飞机为例,深入探讨了大飞机是如何应用于空气动力学及飞行原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关键词:大飞机;教学;创新实践  一、绪论  空气动力学及飞行原理是飞行器制造与维修专业的一
期刊
摘 要:工匠精神是培育和踐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精神的有效路径。当前理工科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认同存在“四多四少”的特征,从思想革新、文化涵养、夯实课改和实践推动四个方面提出加强理工科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理工科大学生;工匠精神;认同;培育;路径  一、问题的提出  工匠精神是指在职业领域以追求极致完美为目标,体现出敬业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从事职业所必备的精益求精、精雕细琢、
期刊
摘 要:有效地推进信息资源管理专业建设,加强教学模式改革,使之与行业需求相适应,需要从事该专业教育的高等教育者面对和解决。本文以“一流专业”建设为背景,从培养方案修订、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实践体系建设、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信息资源管理专业的具体建设内容,以期为兄弟院校提供参考。  关键词:一流专业;信息资源管理;培养方案;立德树人  一、绪论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
期刊
摘 要:针对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相关课程的教学现状,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以蓝墨云班课为信息化教学媒介,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探究重构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强化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推进高职教学信息化进程,为高职教学模式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蓝墨云班课;工业机器人;教学模式;互联网+  随着信
期刊
摘 要:以培训矩阵为基础,改变培训理念,完善培训模式,规范安检培训制度,有效提升培训效果,全面提升安检员的素质能力,是完善现代机场及航空运输企业培训管理模式,培育安检员的行为习惯,提升安检员的素质的有效模式。本文重点论述企业应建立培训矩阵,才能有效提升员工的培训效果,提升员工的素质和意识。  关键词:培训矩阵;提升;培训质量   机场及航空运输企业要开展有效的安检员培训,保证培训效果,就需要从企业
期刊
摘 要:场区勘察范围内地貌上整体以剥蚀丘陵为主,局部为岩溶洼地地貌和山间槽谷地貌。在本区域范围内发育有3条大的冲沟,由若干小型支沟组成。在沟内低洼处由冲洪积、沼泽相沉积形成了分布软弱土沟塘,以及后期人工改造的水塘、水库和弃土场,软弱土主要分布于塘内,均分布于机场飞行区的填方区。根据软弱土的埋置深度、分布范围、分布厚度,按一般填土区提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具体处理措施建议。  关键词:沟塘勘察;软弱
期刊
摘 要:高等数学是理工科非数学类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资源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如何将这些资源合理的引入到传统的线下教学中是高校教师面临的一个挑战。文章以宁夏大学新华学院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等数学教学为例,介绍了课堂派在课前、课中、课后对教学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最终以期末考核通过率的形式展现。  關键词:课堂派;过程考核;手写板;期末通过率  一、绪论  目前,高等数学教学仍
期刊
摘 要: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结合成果导向、学生中心及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四川轻化工大学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普通高等院校,结合本校本科教育实际,制定了“11258”实施方案,提升本科教育质量与人才培养能力。方案从国际化人才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等方面,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契合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助推“双一流”建设。“11258”本科教育方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