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效地推进信息资源管理专业建设,加强教学模式改革,使之与行业需求相适应,需要从事该专业教育的高等教育者面对和解决。本文以“一流专业”建设为背景,从培养方案修订、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实践体系建设、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信息资源管理专业的具体建设内容,以期为兄弟院校提供参考。
关键词:一流专业;信息资源管理;培养方案;立德树人
一、绪论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和河北省教育大会精神,遵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和《河北省教育厅关于落实教育部“双万计划”开展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通知》文件精神和要求,为进一步加快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加强本科专业建设的内涵,我校进行了校级一流专业建设。
我校信息资源管理专业于2014年设立并开始招生,该专业作为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专业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等特点,于2020年列入了我校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一个企事业单位的重要战略资源是信息资源和人才资源,单位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力关键在于信息资源的占有率和利用率。为进一步加强企事业单位的信息资源管理,及时准确地收集、掌握信息,开发利用相关信息,各企事业单位均加强人才培养和储备,积极引进信息资源管理人才。
二、信息资源管理专业建设内容
(一)坚持立德树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积极坚持立德树人,始终坚持落实“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除思政课程之外的其他课程要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构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三全育人体系。激发学生主动承担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使命担当。
(二)进一步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没有相应的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根据该专业特点及培养目标,结合参考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和实践,进一步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中包括通识教育、学科教育和专业教育三大课程模块,每个模块中均包含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其中,通识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基础素质,学科教育基础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主要从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两个方向把学生培养成“一专多能”的人才,进一步优化专业教育课程模块中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优化课程教学目标,理清不同课程中重复的教学内容,重组课程體系。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修订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包括专业认识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实践环节不少于总学分的25%。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在培养方案中增加2学分的劳动教育课程。进一步落实“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推进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互相促进,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课外研学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多方位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参加学术交流,拓宽教师视野,提升业务水平。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作用,通过“传帮带”让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指导培养青年教师,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开展教学基本功、现代教学技能、教学研究能力培训学习和教学竞赛等手段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积极推动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更新教学观念,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
从学科建设出发,根据教师的不同研究方向积极组建科研团队,采用“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的人才队伍组织模式,打造层次清晰、定位明确、衔接紧密、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科研团队,教学科研相长,将最新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第一线,实现人才培养质的突破。
(四)加强教研室建设,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通过学校、院系和教研室三级管理机制保障教学系统平稳高质量运行。教研室是最基层的教学单位和教学管理组织,其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直接影响到整体教学水平的高低。通过组织教研室活动,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相关理论,不断总结交流教学经验,针对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形成最优解决方案。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强教师相互交流,加强对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指导与培养训练,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积极组织开展示范课和公开课活动,如专门的案例教学、研讨课等,然后利用教研室活动时间进行集体议课,剖析讲课过程中的相关细节,指出公开课和示范课公开课教学过程中有待改进的地方和课程亮点,以期抛砖引玉,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五)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建设一流课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引导教师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更新课程内容,在课程教学中及时引入科研成果、科研新进展、社会需求新变化、实践发展新经验,并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师的实际科研项目中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深化课堂改革,通过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优化课程内容和课程设计,积极采用混合式课堂教学、翻转课堂、MOOC、SPOC、微课等多种教学手段加强课程建设。使传统课堂逐渐转变为能力提升课堂,变革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通过专业一流课程的建设引领其他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利用教学平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加强学生学习的过程控制,促进学风建设,推进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强学生课余时间的学习,课堂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师生互动,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采用灵活多样的课程考核方式,如注重课程实践项目的实现,课程讨论等,加强学生平时学习的过程考核,而不是简单地进行期末考试。 (六)积极探索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
严格实践教学体系的逐级训练,拓展实践教学的设备和领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眼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走出校园了解企业,适应社会的需求,使学生及早树立自己的兴趣方面和发展目标,明确自己的定位。
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参加专业科技竞赛,以赛促学,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实践的积极性、增强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根据兴趣爱好,指导学生成立创新小组,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如进行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网站设计与开发和大数据相关内容的学习,拓宽学生就业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实验室开放成立学生创新工作室,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和创新的积极性,助力专业教学改革。
我校信息管理系和图书馆采用“馆系合一”的办学模式,信息管理系教师均为学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充分利用图书馆的硬件资源和教师丰富实践经验的软件资源,加强学生的各个实践环节,理实耦合,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图书馆工作实际,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理论基础。充分利用合作企业的优势及资源,切实发挥产教融合基地的作用,打造学生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实习为学生就业和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进一步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
(七)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构建内外部相结合的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通过毕业生评价、用人单位评价、和社会评价,分析培养方案设置的合理性,不断修订完善,持续改进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加强内部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通过领导干部带头听课、期初期中期末三段式教学检查、督导专家督导检查、学生信息员反馈信息、网络调查问卷、召开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等手段了解和掌握教师授课状况、学生到课情况、学习态度、课堂纪律等,及时发现教学管理、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注重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过程的管控,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向相关教师进行通报,并限期整改,持续关注整改效果,真正形成教学监控的闭环机制,持续改进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三、结语
高等教育专业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提高信息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任重而道远,必须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建设、金课建设、实践能力培养、学风建设、质量保障体系等专业建设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只有紧跟时代发展,紧跟企业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和优化专业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才能建立良好声誉并取得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杨志红,周炜,徐建梅.材料类专业在专业建设和本科生就业方面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0(39):95-96.
[2]闫力强,阮贵华,李建平,张连明,聂瑾芳,潘宏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问题与对策——以桂林理工大学应用化学專业为例[J/OL].大学化学,1-6[2020-09-18].
[3]王凤,许志明,黄雪敏,叶大慧.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特色专业建设路径探索[J].大学教育,2020(09):68-70.
[4]肖媛媛.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实践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J].电子世界,2020(16):107.
[5]杨思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探究[J].科技风,2020(09):109.
[6]徐晓丽,李磊,冯小洁.新工科理念下信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实践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05):229-231.
关键词:一流专业;信息资源管理;培养方案;立德树人
一、绪论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和河北省教育大会精神,遵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和《河北省教育厅关于落实教育部“双万计划”开展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通知》文件精神和要求,为进一步加快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加强本科专业建设的内涵,我校进行了校级一流专业建设。
我校信息资源管理专业于2014年设立并开始招生,该专业作为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专业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等特点,于2020年列入了我校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一个企事业单位的重要战略资源是信息资源和人才资源,单位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力关键在于信息资源的占有率和利用率。为进一步加强企事业单位的信息资源管理,及时准确地收集、掌握信息,开发利用相关信息,各企事业单位均加强人才培养和储备,积极引进信息资源管理人才。
二、信息资源管理专业建设内容
(一)坚持立德树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积极坚持立德树人,始终坚持落实“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除思政课程之外的其他课程要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构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三全育人体系。激发学生主动承担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使命担当。
(二)进一步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没有相应的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根据该专业特点及培养目标,结合参考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和实践,进一步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中包括通识教育、学科教育和专业教育三大课程模块,每个模块中均包含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其中,通识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基础素质,学科教育基础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主要从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两个方向把学生培养成“一专多能”的人才,进一步优化专业教育课程模块中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优化课程教学目标,理清不同课程中重复的教学内容,重组课程體系。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修订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包括专业认识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实践环节不少于总学分的25%。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在培养方案中增加2学分的劳动教育课程。进一步落实“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推进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互相促进,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课外研学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多方位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参加学术交流,拓宽教师视野,提升业务水平。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作用,通过“传帮带”让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指导培养青年教师,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开展教学基本功、现代教学技能、教学研究能力培训学习和教学竞赛等手段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积极推动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更新教学观念,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
从学科建设出发,根据教师的不同研究方向积极组建科研团队,采用“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的人才队伍组织模式,打造层次清晰、定位明确、衔接紧密、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科研团队,教学科研相长,将最新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第一线,实现人才培养质的突破。
(四)加强教研室建设,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通过学校、院系和教研室三级管理机制保障教学系统平稳高质量运行。教研室是最基层的教学单位和教学管理组织,其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直接影响到整体教学水平的高低。通过组织教研室活动,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相关理论,不断总结交流教学经验,针对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形成最优解决方案。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强教师相互交流,加强对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指导与培养训练,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积极组织开展示范课和公开课活动,如专门的案例教学、研讨课等,然后利用教研室活动时间进行集体议课,剖析讲课过程中的相关细节,指出公开课和示范课公开课教学过程中有待改进的地方和课程亮点,以期抛砖引玉,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五)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建设一流课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引导教师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更新课程内容,在课程教学中及时引入科研成果、科研新进展、社会需求新变化、实践发展新经验,并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师的实际科研项目中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深化课堂改革,通过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优化课程内容和课程设计,积极采用混合式课堂教学、翻转课堂、MOOC、SPOC、微课等多种教学手段加强课程建设。使传统课堂逐渐转变为能力提升课堂,变革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通过专业一流课程的建设引领其他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利用教学平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加强学生学习的过程控制,促进学风建设,推进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强学生课余时间的学习,课堂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师生互动,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采用灵活多样的课程考核方式,如注重课程实践项目的实现,课程讨论等,加强学生平时学习的过程考核,而不是简单地进行期末考试。 (六)积极探索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
严格实践教学体系的逐级训练,拓展实践教学的设备和领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眼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走出校园了解企业,适应社会的需求,使学生及早树立自己的兴趣方面和发展目标,明确自己的定位。
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参加专业科技竞赛,以赛促学,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实践的积极性、增强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根据兴趣爱好,指导学生成立创新小组,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如进行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网站设计与开发和大数据相关内容的学习,拓宽学生就业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实验室开放成立学生创新工作室,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和创新的积极性,助力专业教学改革。
我校信息管理系和图书馆采用“馆系合一”的办学模式,信息管理系教师均为学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充分利用图书馆的硬件资源和教师丰富实践经验的软件资源,加强学生的各个实践环节,理实耦合,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图书馆工作实际,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理论基础。充分利用合作企业的优势及资源,切实发挥产教融合基地的作用,打造学生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实习为学生就业和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进一步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
(七)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构建内外部相结合的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通过毕业生评价、用人单位评价、和社会评价,分析培养方案设置的合理性,不断修订完善,持续改进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加强内部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通过领导干部带头听课、期初期中期末三段式教学检查、督导专家督导检查、学生信息员反馈信息、网络调查问卷、召开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等手段了解和掌握教师授课状况、学生到课情况、学习态度、课堂纪律等,及时发现教学管理、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注重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过程的管控,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向相关教师进行通报,并限期整改,持续关注整改效果,真正形成教学监控的闭环机制,持续改进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三、结语
高等教育专业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提高信息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任重而道远,必须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建设、金课建设、实践能力培养、学风建设、质量保障体系等专业建设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只有紧跟时代发展,紧跟企业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和优化专业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才能建立良好声誉并取得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杨志红,周炜,徐建梅.材料类专业在专业建设和本科生就业方面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0(39):95-96.
[2]闫力强,阮贵华,李建平,张连明,聂瑾芳,潘宏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问题与对策——以桂林理工大学应用化学專业为例[J/OL].大学化学,1-6[2020-09-18].
[3]王凤,许志明,黄雪敏,叶大慧.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特色专业建设路径探索[J].大学教育,2020(09):68-70.
[4]肖媛媛.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实践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J].电子世界,2020(16):107.
[5]杨思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探究[J].科技风,2020(09):109.
[6]徐晓丽,李磊,冯小洁.新工科理念下信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实践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05):22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