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教育部门越来越看重学生的全面教育,因此发布了新课改教学理念,要求所有的教师以及学校要基于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对自身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进行全面的完善与改进,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不仅如此,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以及心理教育,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初中普遍生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学生的德育更是需要全面改善。因此将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教育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必要途径,两者的结合也能够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8-414
以往的传统教学将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分为两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的身心能够得到完善,但是又因为传统教育导致教师对德育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并不重视,这就使得两者的教育效果并得不到有效的效果。因此,随着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将两者进行全面的融合,全面提升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效果,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使得学生的身心能够得到稳定的发展。
1.加强教师综合素养
教师作为学生道路上的引导者,对于学生有着非常深厚的影响。教师也是将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的实施者。初中生在进入青春期后,会因为身体发育、心理发育、思想情感的波动使得学生在思想道德以及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误区,而这一阶段教师就要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渐将存在的误区逐渐排解。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与学生相互接触的时间是最长的,因此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最直接、最明显的。为此,班主任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基础,还要在空闲时间熟悉青少年心理学、教育学,并将这些内容逐渐融入到教学当中。此外,班主任还要注重自身的思想道德以及心理健康,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从而能够及时发现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不仅班主任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其他任课教师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1]。
例如:教师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健康的心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予解决,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对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应对。教师的言行举止也是影响学生的最好教育。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确保教师在发现学生的问题时,对症下药,保障学生与教师在思想交流中能够更具全面性。在进行德育教育时,班主任不能仅依靠学生的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类管理,导致学生之间出现相互攀比的现象。因此,班主任要营造良好的班风,正确引导学生化解相互之间的矛盾,能够站在彼此的角度思考问题,懂得相互谦让,尊重,学生之前相互友爱。
2.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近几年,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使得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逐渐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也要及时给予回应,真正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能够在健康地成长环境中掌握课程内容,而教师也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心灵上感受到教师的关心,这样学生才能在心理上接受教师的引导,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2]。
例如:在平时的课堂与生活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尽量用正能量的词语鼓励学生,在考试结束后也要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掌握,对于每次进步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对于学生差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对于学生不懂的地方耐心进行讲解,鼓励激励学生,从而帮助学生逐渐掌握课程知识,提升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和完善。
3.推动心理健康发展
初中课程中德育教育体系逐渐完善,课程中也设置了相关德育教育的课程,开展弘扬传统文化的课程与政治课程,从而全面完善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并且在日常的教育中融入德育教育,完善课程内容。但是部分学校只注重德育教育,却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使得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得不到重视,尤其是在倾诉方面,学校并不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
例如:部分学校设置了心理咨询室,但是多数学生认为心理咨询室只能处理心理问题,导致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得不到有效地开展。不仅如此,许多学生因为生长环境不同,个人的主观意识也大有不同,在学习成绩中就会产生一定的差距,成绩好的学生则会产生优越感,成绩差的学生则会产生自卑感,导致学生之间存在严重的攀比现象,而这种现象则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从而与同学之间产生隔阂。为此,學校要正确对待心理咨询室,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咨询室的目的,并且开展相关的课程,加强对心理教育的投入,让学生能够主动在心理咨询室倾诉自己的疑问与想法,从而引导学生逐渐走上积极健康的道路,引导学生的性格逐渐开朗。
4.利用家庭资源
完善学生的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就要与家长保持一定的联系,将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与家中的表现进行融合,从而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作为一个大家庭,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因此学校也要利用好学校资源,将枯燥的课程逐渐变得丰富有趣,才能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3]。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家长会,让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园中的情况,而家长也要与教师及时沟通,让教师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实际情况,从而相互监督促进,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师与家长也能够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德育教育。不仅如此,学校还可以组织社会志愿者活动,让学生能够融入社会,从而满足学生对社会的好奇心,通过志愿者活动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并且通过参加正能量的活动与讲座,让学生能够与正能量的人士进行相互沟通交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德育教育的有效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教育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缺一不可,两者需要相辅相成才能使得学生的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得到全面发展,这不仅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关注,更需要家长给予学生关注,从而全面提升初中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潘继宁. 浅析初中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 神州,2019(29):69,71.
[2]李月琴. 浅析初中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 教育教学论坛,2018(30):223-224.
平江县三墩乡三墩中学 湖南 岳阳 414514
关键词:初中生;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8-414
以往的传统教学将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分为两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的身心能够得到完善,但是又因为传统教育导致教师对德育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并不重视,这就使得两者的教育效果并得不到有效的效果。因此,随着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将两者进行全面的融合,全面提升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效果,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使得学生的身心能够得到稳定的发展。
1.加强教师综合素养
教师作为学生道路上的引导者,对于学生有着非常深厚的影响。教师也是将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的实施者。初中生在进入青春期后,会因为身体发育、心理发育、思想情感的波动使得学生在思想道德以及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误区,而这一阶段教师就要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渐将存在的误区逐渐排解。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与学生相互接触的时间是最长的,因此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最直接、最明显的。为此,班主任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基础,还要在空闲时间熟悉青少年心理学、教育学,并将这些内容逐渐融入到教学当中。此外,班主任还要注重自身的思想道德以及心理健康,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从而能够及时发现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不仅班主任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其他任课教师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1]。
例如:教师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健康的心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予解决,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对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应对。教师的言行举止也是影响学生的最好教育。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确保教师在发现学生的问题时,对症下药,保障学生与教师在思想交流中能够更具全面性。在进行德育教育时,班主任不能仅依靠学生的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类管理,导致学生之间出现相互攀比的现象。因此,班主任要营造良好的班风,正确引导学生化解相互之间的矛盾,能够站在彼此的角度思考问题,懂得相互谦让,尊重,学生之前相互友爱。
2.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近几年,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使得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逐渐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也要及时给予回应,真正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能够在健康地成长环境中掌握课程内容,而教师也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心灵上感受到教师的关心,这样学生才能在心理上接受教师的引导,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2]。
例如:在平时的课堂与生活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尽量用正能量的词语鼓励学生,在考试结束后也要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掌握,对于每次进步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对于学生差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对于学生不懂的地方耐心进行讲解,鼓励激励学生,从而帮助学生逐渐掌握课程知识,提升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和完善。
3.推动心理健康发展
初中课程中德育教育体系逐渐完善,课程中也设置了相关德育教育的课程,开展弘扬传统文化的课程与政治课程,从而全面完善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并且在日常的教育中融入德育教育,完善课程内容。但是部分学校只注重德育教育,却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使得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得不到重视,尤其是在倾诉方面,学校并不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
例如:部分学校设置了心理咨询室,但是多数学生认为心理咨询室只能处理心理问题,导致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得不到有效地开展。不仅如此,许多学生因为生长环境不同,个人的主观意识也大有不同,在学习成绩中就会产生一定的差距,成绩好的学生则会产生优越感,成绩差的学生则会产生自卑感,导致学生之间存在严重的攀比现象,而这种现象则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从而与同学之间产生隔阂。为此,學校要正确对待心理咨询室,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咨询室的目的,并且开展相关的课程,加强对心理教育的投入,让学生能够主动在心理咨询室倾诉自己的疑问与想法,从而引导学生逐渐走上积极健康的道路,引导学生的性格逐渐开朗。
4.利用家庭资源
完善学生的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就要与家长保持一定的联系,将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与家中的表现进行融合,从而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作为一个大家庭,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因此学校也要利用好学校资源,将枯燥的课程逐渐变得丰富有趣,才能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3]。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家长会,让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园中的情况,而家长也要与教师及时沟通,让教师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实际情况,从而相互监督促进,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师与家长也能够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德育教育。不仅如此,学校还可以组织社会志愿者活动,让学生能够融入社会,从而满足学生对社会的好奇心,通过志愿者活动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并且通过参加正能量的活动与讲座,让学生能够与正能量的人士进行相互沟通交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德育教育的有效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教育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缺一不可,两者需要相辅相成才能使得学生的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得到全面发展,这不仅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关注,更需要家长给予学生关注,从而全面提升初中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潘继宁. 浅析初中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 神州,2019(29):69,71.
[2]李月琴. 浅析初中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 教育教学论坛,2018(30):223-224.
平江县三墩乡三墩中学 湖南 岳阳 414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