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选用的材料是异常严格的。材料质量好坏往往直接决定了建筑工程的质量。本文对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总结了一些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建议。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S969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众所周知,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建筑工程质量,因为现代建筑工程所用的建筑材料中混凝土材料在其中占很大的比重,要想在工程中很好地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就必须从混凝土施工的各个环节入手,制定详细的施工措施,使其施工工艺更加成熟,从而得到更好的应用。
一、影响质量的成因分析
商品混凝土主要是按一定的比例将水泥、集料、水混合在一起,同时还需要掺入一定的外加剂以及掺和料等,要经过集中搅拌站的计量及拌制才能出售,在规定的时间内用专业的运输车辆将混凝土拌合物运至使用地点。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1、混凝土强度偏低
试验室跟施工现场条件有着很大的不同,要按相应的保证率来配制混凝土的强度。但由于经济成本是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都很注重的問题,要采用系统整体考虑混凝土的强度评定,富裕强度较经济也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考虑的方面,因此在单项工程中有着偏低的混凝土配制强度。
2、砂石含水量变化时不能及时调整用水量
为了保持砂石骨料含水率的稳定性,搅拌站根据规定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含水率至少要每工作班测定一次,增加测定次数在雨雪天气很有必要,含水量也要及时调整,以满足混凝土施工以及强度等级的要求。一些搅拌站日前采用的仪器能够自动测定砂石含水率,但多数搅拌站还是凭经验判断含水率或者是采用原材料试验的含水率,这种不科学的调整用水量方式难以保证拌合物强度,不仅影响了工程质量,还增加了施工难度。
3、施工现场随意增加水灰比
若是原材料和工艺条件大体相同,水灰比是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取决因素,随水灰比增大混凝土强度会有所降低。有些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没有充分认识现场加水影响混凝土强度的程度,以为拌合物用水稀释以后就能增大坍落度,还对搅拌、泵送和浇筑有利,而对强度的要求并不重视。
二、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1、配制混凝土的比例
在混凝土的配制过程当中,常常会因为混凝土生产者的生产技术存在局限性、或者混凝土生产者责任意识的不完善,而使生产出来的混凝土存在着质量上的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的需要。所以,对于生产的混凝土的配制比例,我们要在国家安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严格的要求。
通常情况下来讲,混凝土的强度对于进行土木工程建筑竣工后的质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混凝土强度的大小取决于混凝土生产者进行混凝土施工过程的配合比,因而对于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配合比应该在国家安全规定的范围内,尽可能地保证其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准确性。同时,在进行多次混凝土的比例调配实验之中,必须要从经济最大化的前提出发,追求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以满足土木工程工作进行的需要以及竣工后工程的耐久性。所以,施工方对于提交的混凝土实际材料,要进行严格的抽检以及对比程序,保证土木工程工作的合理性。
2、拌制混凝土
在土木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当中,往往会出现混凝土施工人员没有对拌制混凝土的材料进行控制以及重复核算的情况。从简单意义上来讲,进行一项建筑工程的施工作业,必须要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因而,在混凝土进行拌制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混凝土拌制人员本身技术上的局限性以及对混凝土拌制科学性的理解不当,致使加入的水过多。过量地加入水拌制后的混凝土,本身残留的多余水分会在混凝土硬化以后形成水泡。蒸发的水泡将使混凝土产生许多气孔,继而大幅度降低混凝土的强度。所以,对于拌制混凝土,需要在合理并且足够科学的范畴内控制好混凝土拌制的时间及所加入混凝土拌制水分的多少。这样才能拌制出性能优越,并适合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的混凝土。
3、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在运输的过程中,为避免运输中出现分离、流动性减少、砂浆流失、过多温度的回升、坍落度损失和泌水的现象,则要注意保持混凝土的均质性。混凝上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安全的运输到浇筑的地点,保证其浇筑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
4、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工程实施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不可对已搅拌好的混凝土进行加水,而混凝土分层的厚度需要把握准确,在进行新一层的混凝土浇筑时,需要确认上一次是否已被覆盖,因此把握好两层浇筑的间隔,才能控制在混凝土的初凝固时间的范围以内,从而防止因间隔的时间过长而产生裂缝。同时,在浇筑时应考虑到天气的因素,尽量避免在天气变化频繁、剧烈时施工。
5、混凝土振捣技术
混凝土振捣时,应对混凝土的坡脚、坡中部、坡顶三处进行三道振捣。这三道设置的位置需符合要求,再经过合理的配合,才可使振捣覆盖全部坡面,从而达到工程的预期效果。在使用振捣棒时,需控制好振捣时间与振捣棒插入的深度,其深度最好在下层的混凝土50毫米以上,移动间距在40厘米左右,振捣棒需快速插入、缓慢拔出。在混凝土密实后,需采用刮杠将混凝土的表面刮平并撒上5到25毫米厚的碎石,而混凝土终凝前需用木板抹平,其次数应多于两次。
6、混凝土的保护和养护
采取措施对所浇筑的混凝土进行保护,以防止风、阳光、过高和过低的温度、剧烈的温度变化、过早发生的载荷、偏转、冲击、及地下水侵入等因素对混凝土造成的有害影响。保养措施须从混凝土浇筑完成时刻开始至少持续进行14天。外伸钢结构的温度应保持在5℃到45℃间。
所有的外露混凝土表面应在浇筑完成后至少14天内保持潮湿,所用的养护膜可以在水中使用、无毒并不染色。养护膜按厂家的说明使用。养护膜在没有模板的混凝土浇筑9个小时内或在立墙(混凝土)去掉模板后的一个小时内使用。用养护模保养的混凝土应避开干风和日晒。防水混凝土或要加涂层的混凝土表面不使用养护摸。
三、混凝土施工过程的控制
1、在施工过程当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对于混凝土的施工过程而言,需要注意许多事项。如结构胶必须有效并且合格、检验植筋的结构是否能够承受拉拔力度、清理钻孔同时确定钢筋是否合格、采用冲击电钻替代钻孔机钻孔、均匀搅拌植筋胶并且在植筋工作完成后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胶固化。只有在严格遵守对混凝土施工的要求,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作业足够合理和规范,避免许多可能会发生的安全事故。
2、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首先必须注意的一点是,对于混凝土的施工设计要足够合理。并且,在进行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作业之前,需要分析调查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和受力情况,从而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其次,在混凝土材料的选购之上,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避免出现因为混凝土原材料本身质量上存在的问题所造成的安全隐患。合理的检验程序以及抽检实验,可以有效确保混凝土材料的质量达标。
再者,在施工的过程当中,需要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浇水、浇筑等多项工作。控制好混凝土的温度以及散热工作,能够使混凝土的结构不会遭受到各种程度的破坏。最后,要准确把握好拆模的时间,从而避免混凝土产生裂缝,消除竣工后的安全隐患,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预拌混凝土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也越来越重视。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土木工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质量的要求也就会越来越高,控制好施工的质量.也就能确保土木工程的施工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晋.浅议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商品混凝土.2012年.
[2]姚丹东.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城市建筑,2013年.
[3]郭鹏霄.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S969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众所周知,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建筑工程质量,因为现代建筑工程所用的建筑材料中混凝土材料在其中占很大的比重,要想在工程中很好地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就必须从混凝土施工的各个环节入手,制定详细的施工措施,使其施工工艺更加成熟,从而得到更好的应用。
一、影响质量的成因分析
商品混凝土主要是按一定的比例将水泥、集料、水混合在一起,同时还需要掺入一定的外加剂以及掺和料等,要经过集中搅拌站的计量及拌制才能出售,在规定的时间内用专业的运输车辆将混凝土拌合物运至使用地点。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1、混凝土强度偏低
试验室跟施工现场条件有着很大的不同,要按相应的保证率来配制混凝土的强度。但由于经济成本是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都很注重的問题,要采用系统整体考虑混凝土的强度评定,富裕强度较经济也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考虑的方面,因此在单项工程中有着偏低的混凝土配制强度。
2、砂石含水量变化时不能及时调整用水量
为了保持砂石骨料含水率的稳定性,搅拌站根据规定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含水率至少要每工作班测定一次,增加测定次数在雨雪天气很有必要,含水量也要及时调整,以满足混凝土施工以及强度等级的要求。一些搅拌站日前采用的仪器能够自动测定砂石含水率,但多数搅拌站还是凭经验判断含水率或者是采用原材料试验的含水率,这种不科学的调整用水量方式难以保证拌合物强度,不仅影响了工程质量,还增加了施工难度。
3、施工现场随意增加水灰比
若是原材料和工艺条件大体相同,水灰比是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取决因素,随水灰比增大混凝土强度会有所降低。有些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没有充分认识现场加水影响混凝土强度的程度,以为拌合物用水稀释以后就能增大坍落度,还对搅拌、泵送和浇筑有利,而对强度的要求并不重视。
二、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1、配制混凝土的比例
在混凝土的配制过程当中,常常会因为混凝土生产者的生产技术存在局限性、或者混凝土生产者责任意识的不完善,而使生产出来的混凝土存在着质量上的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的需要。所以,对于生产的混凝土的配制比例,我们要在国家安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严格的要求。
通常情况下来讲,混凝土的强度对于进行土木工程建筑竣工后的质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混凝土强度的大小取决于混凝土生产者进行混凝土施工过程的配合比,因而对于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配合比应该在国家安全规定的范围内,尽可能地保证其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准确性。同时,在进行多次混凝土的比例调配实验之中,必须要从经济最大化的前提出发,追求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以满足土木工程工作进行的需要以及竣工后工程的耐久性。所以,施工方对于提交的混凝土实际材料,要进行严格的抽检以及对比程序,保证土木工程工作的合理性。
2、拌制混凝土
在土木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当中,往往会出现混凝土施工人员没有对拌制混凝土的材料进行控制以及重复核算的情况。从简单意义上来讲,进行一项建筑工程的施工作业,必须要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因而,在混凝土进行拌制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混凝土拌制人员本身技术上的局限性以及对混凝土拌制科学性的理解不当,致使加入的水过多。过量地加入水拌制后的混凝土,本身残留的多余水分会在混凝土硬化以后形成水泡。蒸发的水泡将使混凝土产生许多气孔,继而大幅度降低混凝土的强度。所以,对于拌制混凝土,需要在合理并且足够科学的范畴内控制好混凝土拌制的时间及所加入混凝土拌制水分的多少。这样才能拌制出性能优越,并适合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的混凝土。
3、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在运输的过程中,为避免运输中出现分离、流动性减少、砂浆流失、过多温度的回升、坍落度损失和泌水的现象,则要注意保持混凝土的均质性。混凝上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安全的运输到浇筑的地点,保证其浇筑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
4、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工程实施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不可对已搅拌好的混凝土进行加水,而混凝土分层的厚度需要把握准确,在进行新一层的混凝土浇筑时,需要确认上一次是否已被覆盖,因此把握好两层浇筑的间隔,才能控制在混凝土的初凝固时间的范围以内,从而防止因间隔的时间过长而产生裂缝。同时,在浇筑时应考虑到天气的因素,尽量避免在天气变化频繁、剧烈时施工。
5、混凝土振捣技术
混凝土振捣时,应对混凝土的坡脚、坡中部、坡顶三处进行三道振捣。这三道设置的位置需符合要求,再经过合理的配合,才可使振捣覆盖全部坡面,从而达到工程的预期效果。在使用振捣棒时,需控制好振捣时间与振捣棒插入的深度,其深度最好在下层的混凝土50毫米以上,移动间距在40厘米左右,振捣棒需快速插入、缓慢拔出。在混凝土密实后,需采用刮杠将混凝土的表面刮平并撒上5到25毫米厚的碎石,而混凝土终凝前需用木板抹平,其次数应多于两次。
6、混凝土的保护和养护
采取措施对所浇筑的混凝土进行保护,以防止风、阳光、过高和过低的温度、剧烈的温度变化、过早发生的载荷、偏转、冲击、及地下水侵入等因素对混凝土造成的有害影响。保养措施须从混凝土浇筑完成时刻开始至少持续进行14天。外伸钢结构的温度应保持在5℃到45℃间。
所有的外露混凝土表面应在浇筑完成后至少14天内保持潮湿,所用的养护膜可以在水中使用、无毒并不染色。养护膜按厂家的说明使用。养护膜在没有模板的混凝土浇筑9个小时内或在立墙(混凝土)去掉模板后的一个小时内使用。用养护模保养的混凝土应避开干风和日晒。防水混凝土或要加涂层的混凝土表面不使用养护摸。
三、混凝土施工过程的控制
1、在施工过程当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对于混凝土的施工过程而言,需要注意许多事项。如结构胶必须有效并且合格、检验植筋的结构是否能够承受拉拔力度、清理钻孔同时确定钢筋是否合格、采用冲击电钻替代钻孔机钻孔、均匀搅拌植筋胶并且在植筋工作完成后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胶固化。只有在严格遵守对混凝土施工的要求,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作业足够合理和规范,避免许多可能会发生的安全事故。
2、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首先必须注意的一点是,对于混凝土的施工设计要足够合理。并且,在进行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作业之前,需要分析调查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和受力情况,从而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其次,在混凝土材料的选购之上,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避免出现因为混凝土原材料本身质量上存在的问题所造成的安全隐患。合理的检验程序以及抽检实验,可以有效确保混凝土材料的质量达标。
再者,在施工的过程当中,需要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浇水、浇筑等多项工作。控制好混凝土的温度以及散热工作,能够使混凝土的结构不会遭受到各种程度的破坏。最后,要准确把握好拆模的时间,从而避免混凝土产生裂缝,消除竣工后的安全隐患,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预拌混凝土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也越来越重视。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土木工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质量的要求也就会越来越高,控制好施工的质量.也就能确保土木工程的施工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晋.浅议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商品混凝土.2012年.
[2]姚丹东.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城市建筑,2013年.
[3]郭鹏霄.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