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几点做法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anola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知道: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前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是我们教师的重要责任。许多学生认为数学枯燥无味、难学、没意思。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怎样做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呢?我的体会是:用教学论的思想指导我们的教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平时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我是按以下几点做的:
  一、上好起始课,激发学生求知欲
  我们知道:“激发学生学习的重要办法是对他们展示学习的前景与近景。”前景就是知识的作用问题,这一点在新接到的班,在起始课上显得更重要。我在接高一的两个班时,每班第一节课就是讲数学的过去、现在及未来。如:数学的起源问题;著名的田忌赛马问题;通过数学的推算寻找冥王星及大量的古代名题,说明数学的重要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刻都在用数学,买东西必须会计算,卫星上天离不开计算机,搞建筑必须计算出各种承受 力,体育竞赛要经常排阵等,这些都以数学为基础。机器人、空间城市、信息社会就更离不开数学。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白:科技越进步就越要依赖数学,数学是他们今后走向社会后的必要的工具,这样就为以后的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对于近景问题,我感到,讲课时把某一本教材,某一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及作用,每一节课的目的先告诉他们,使学生对知识先有一个整体认识,对他们的学习是有促进作用的。例如:讲解析几何时,可作如下分析:1、解析几何就是用代数的方法来研究几何,桥梁是坐标系。2、解析几何研究的中心问题:①求点的轨迹方程;②由方程讨论轨迹性质。这两点是学习解析几何的主线,今后要学习的解析几何内容都是上述思想的体现。这样学生学起来心理就有底了。再有上课时明确地告诉学生,这节课需要掌握什么,需要了解什么,实施目标教学,对学生学习是很有好处的。
  二、树立矛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学生已形成的概念,他们对某些问题的生活经验和对该问题的更科学更精确的解释之间树立矛盾,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有力手段。我们讲课时若能经常使用这一原则,能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讲一一对应时,说集合A = {1,2,3,…,n…}与集合B = {2,4,6,…,2n,…}的元素一樣多,学生会迷惑不解,非常想知道为什么;讲等差数列求和之前,让他们计算1+2+3+…+100,他们会一项一项地相加而得不到结果;等等。学生的这些疑惑以及他们想知道结果的这种心理,就是我们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基础。当讲完相应的知识后,学生会有这样的想法:噢,原来如此。学生这时的心情是愉快的。学生的这种心情是教学中十分需要的。
  三、通过知识对比,吸引学生注意力,加强概念的学习
   知识的对比,是调动学生注意力的好方法,知识之间对比得越清楚,学生的注意力越集中,越能加强概念的理解与知识的掌握。如应用下例,能使学生对集合的表示法掌握到较高的层次。
  1、已知:A = {y = x },B = {y = 1-x },求A∩B;
  2、已知:A = {y | y = x },B = {y | y = 1-x },求A∩B;
  3、已知:A = {(x,y)| y = x},B = {(x,y)| y = 1-x },求A∩B。
  学生对1茫然不知,学生对2解得也不对,只有3解对了,为什么不会解或解错了呢?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我提问:“(1)什么是集合的列举法?什么是集合的描述法?1中的集合A,B是用什么方法给出的?它们各有几个元素?元素是什么?”此时学生恍然大悟,马上得出A∩B = Φ。“(2)2中的集合A,B是用什么方法给出的?它们各有多少个元素?元素是什么?1与2有什么区别与联系?”这时学生得A = {y | y ≥0},B = {y | y ≤1},A∩B = {y | 0≤y≤1},1与2只是表面相同而实质完全不同。由这样的对比,使学生对集合的表示法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再有,方程x+ 1 = 0在R中有没有解?函数y = x与y = x(x∈Z)的值域有什么区别与联系,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进行对比的很好的材料。
  四、遵循认识规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由认识理论我们知道,人们认识事物是有一定过程的,是遵循先感知、再思维、再认识这样的规律的。因此讲课时应尽可能地暴露思维过程,使学生明白前人与老师是怎样感知的,是怎样碰壁的,又是怎样解决人。这样的课是给学生解题的钥匙,而不是给学生已打开的锁,这样的课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积极,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是很有效的。
  一次我留了这样一道作业题:
  求平面内n条直线把平面分成最多的部分数。
  学生用上述思想很快就解决了。这样的课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使学生学到解题思想,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五、恰当选择教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什么样的课用什么样的教法;什么样的学生用什么样的教法,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讲课时要比较自然,一环扣一环,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积极活动,使较难学的概念学生初步接受,是他们自己把旧概念迁移为新概念(在老师帮助下),这就是我们教师的任务。这就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六、利用一题多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就经常渗透这样的方法。
  以上几点是自己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以后,对数学逐渐有了兴趣,都喜欢上数学课;课上全神贯注听讲、积极思维,课下认真钻研、讨论,享受解决问题的乐趣。
  
其他文献
孩子上幼儿园,一般都会有哭闹和不情愿的情况发生。这是因为孩子从小在家长身边长大,突然要离开家长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当中去,他就会产生“分离焦虑”和“陌生焦虑”。   “分离焦虑”使孩子产生一种离开家长的不安全感;“陌生焦虑”使孩子因为接触到新环境和新老师、新同学而感到紧张,所以对亲人的依恋感特别强。新的环境对他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新要求与他们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往往会产生矛盾,形成心理冲突。从心理学角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争取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计算方法被老师肯定后,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反复钻研、探讨。可见,教师正确的评价也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数学情感评价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互动活动,数学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十三岁至十八岁的青春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它是由儿童向成年人过度的特殊时期,是独立性与依赖性,成熟感与幼稚感相伴的矛盾期,每个学生在这一时期不可避免地要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或因自重变得矜持,进而形成自我封闭的心理;或因认识水平有限,被一些模糊意识所困扰;或因青春期的萌动而心神不宁。为此,面对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所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作为班主任的我深知:要想这些花朵健康而鲜艳地盛开,
课堂教学是学生求知的摇篮,是实施教学方法的主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源地,是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学生的主体性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启发学生思维,启发思维会使学生产生明显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在众多的教学中,情境教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根据教材的特点打造和渲染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进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中。情境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尽管各种辅助资料铺天盖地,应有尽有;尽管老师耐心引导,但是学生还是觉得“无话可说,无处着手,无事可写,害怕写作文”。如何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动脑、动口、动手和认真观察,并学会积累词汇和生活素材。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尝试。  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去把握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呢?我认为应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写一些自己亲
目的:通过分析桂北地区脂联素基因启动子区-11377C/G单核甘酸多态性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探讨SNP-11377(C/G)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为其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
传统的教学一直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与理念完全是依赖教师的配方,甚至不少历史教师照本宣科,让学生在历史书上画画圈圈,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这样,学生对历史的综合能力无法展现,更谈不上创新精神。创新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理念,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今天历史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   近年来,教学改革已经渗透到各学科的环节中。历史课中的创新,就是要深化课堂改革,精心设计课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构建创新教育的基本教学模式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在这个不断进步与发展的时代,初中英语教育应努力做好创新课堂模式的素质教育,不失时机地培养中学生的新思维方式和能力。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也就是在继承传统英语教学精华的基础上,更好地营造出良好的英语课堂学习氛围,创设生动形象的语言学习情景,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途径,培养良好的英语语感和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达到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