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一九年十一月,日本上映了改编自平野启一郎作品的同名电影《マチネの終わりに》,中文译作“剧演的终章”或“日间音乐会散场时”。影片的男女主人公分别是活跃于世界舞台的古典吉他演奏家蒔野聪史和记者小峰洋子。两位主角设定的年龄为四十岁,扮演者福山雅治和石田百合子的实际年龄均为五十岁。电影完全使用胶片摄制,每一帧都认真对待,剪辑花费了一年的时间,充分体现了唯美主义的主旨。故事发生的舞台在三座国际大都市,东京的大雨、巴黎的阳光、纽约的初雪配合着情节的变换,日语、法语和英语交替出现在对白中。男女主角是沉稳、知性的中年人,他们身上所携带的世界化的色彩,又让这一场“大人的恋爱”变得不一般。电影上映之后,在日本观影者心中掀起的涟漪不断。
聪史与洋子的相遇用“一见钟情”(一目惚れ)来描述并不为过。两人的第一次见面是在演出后台的休息室。遭遇艺术生涯倦怠期的聪史,在演奏会结束后不想与任何人交流,却对被友人(聪史的唱片监制)拉来观看演出的洋子眼前一亮。洋子告诉聪史,二十年前自己在父亲导演的电影《幸福的硬币》中听过他演奏的同名主题曲,产生了强烈的嫉妒感,这一智慧的褒扬方式进一步虏获了聪史的心。这首曲子恰好也是聪史的出道曲目,两人的命运之间似乎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连接感。从饭桌上的示好到出租车上的送别,聪史努力传递着自己对洋子的情感信息。可是第二天一早的七点,洋子就要匆匆返回巴黎,回到她计划中的人生常态里。就像电影开场的特写所传达的,洋子从不“奔跑”,在她的世界里,可以成熟地处理任何复杂的状况,作为一名有战地采访经历的记者,洋子的生活里并不存在兵荒马乱的特例情况。
聪史与洋子的第二次见面是在巴黎的餐厅。聪史的音乐导师为了帮助他走出艺术上的无序状态,邀请他一同来马德里参加演奏会。在赴演奏会场之前,聪史借道巴黎与洋子共进午餐,并在餐桌上表白,他对洋子说,“如果我知道洋子小姐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死去了,我也会跟随你而去”。这一几近胁迫的、激烈的示爱语言让洋子一时语塞,回过神来时,洋子说:“可我就要结婚了。”洋子早已有一个相处近二十年的男友,是一名日裔经济学家,有相当坚实的经济基础。其实在洋子返回巴黎后不久就遭遇了恐怖袭击,同僚在爆炸中丧生,她本人被困报社的电梯,险些丢了性命。随后洋子出现了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也是在这时,男友将结婚提上日程。远在东京的聪史通过网络和邮件一直关注着在巴黎的洋子,他花时间和她视频聊天,她听他演奏巴赫,洋子的心境被慢慢抚平,两人的午餐是在这种愉悦的精神关系基调上的约定。聪史早已在视频聊天时注意到洋子手上的订婚戒指,所以他说自己就是来阻止她的婚事的。面对突如其来的告白,洋子一时陷入混乱。
两人的第三次见面紧挨着第二次。為了照顾鲁莽行事的报社女同事,洋子没能赴约马德里的演奏会。聪史结束了糟糕的演出,收到洋子的短信,赶往她在巴黎的寓所,为她和她的同事煮法式蔬菜汤,为她们演奏《幸福的硬币》。刚刚经历人生低谷的男主人公,顾不上处理演砸的残局,第一时间赶到女主人公的家里下厨,在美食和音乐的双重感召下,两人深情拥吻。一条手机短信的提示音打断了激情上升的那一刻,洋子说,让她处理好自己在巴黎的所有事情,下一次由她主动,去东京找聪史。
两人深深坠入爱河,只是在三次见面之后,此时的电影才进行了三分之一的篇幅。后面不遂人愿的情节发展似乎并不意外,约定日的突发事件(聪史的恩师脑出血抢救)、联系渠道的丧失(聪史将手机遗忘在出租车上)、以聪史为人生目的的经纪人的从中作梗(用聪史的手机给洋子发分手消息等)。在这一连串误解和错过中,每一个登场人物的情感都鲜活起来。只要是一点点的偏离,两人的关系便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在实际的人生和情感中,这样的事也总在发生。聪史和洋子的故事抓住了观众的心,答案并不在于老套或新鲜,而在于共鸣。
在整部电影中,福山雅治的表演非常有力,从着装、表情到吉他演奏的指法,都做到了尽善尽美。在观众的眼光被他吸引的同时,还是可以毫不怀疑地确定这是一部以女性为视角的作品。洋子与聪史擦肩而过之后,镜头便转到了四年后。与经纪人早苗结合的聪史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彼时的洋子正决意离婚。虽然相恋二十年的男友重新接纳了她的回归并建立家庭、生下儿子,两人的关系却很不和谐。丈夫每天上演着冷暴力和报复性的出轨。也许是纯净的初恋容不下一点杂质,洋子的丈夫说他恨她。无法忍受假面生活的洋子提出离婚,搬离丈夫的别墅,丧失了孩子的抚养权。她重新回到不再熟悉的工作场所,从头开始独立生活。相信女性观众看到这里都会心头一酸,洋子选择聪史是一场冒险。虽然这场冒险的结果是如此现实,在洋子的身上却体现了现代女性在生活中的韧性。女性国际关系学者三浦瑠丽在观影后评论道,我们(女性)活着究竟想要什么,是寻求对方的理解还是献身,抑或是追求更加坚强的自己?爱,即是活着,做回自己。 以这种女性视角来真实刻画的原著作者和导演都是男性。作者平野启一郎是史上最年轻的芥川文学奖得主。二○一五年三月至二○一六年一月间,《剧演的终章》在《每日新闻朝刊》上连载,二○一六年四月出版,并获得渡边淳一文学奖。导演西谷弘曾经执导过《白色巨塔》《嫌疑人X的献身》《昼颜》等,他表示将纯文学搬上银幕,是充满喜悦与不安的。在拍摄这部电影时,西谷弘保留了文学作品的叙述方式,尊重原著的效果和作者的追求。
本来,平野写到男女主人公岔开的人生轨迹便准备搁笔,但在连载的过程中,大量读者表达了希望聪史和洋子再次相遇的强烈愿望,于是才有了电影后三分之一篇幅的内容。在聪史借由悼念恩师的音乐活动转为复出准备的时候,受到良心谴责的经纪人妻子早苗分别向丈夫和洋子坦白了当年伪造短信的真相。心痛的聪史仰头大叫,想象着被愤怒、悔恨吞噬的自己捏碎了手中的玻璃杯,扎破的手心流出股股鲜血。但这一伤心的场景只是聪史的内心活动,作为要复出的吉他演奏家,他深知双手的宝贵。洋子从早苗的手机上听到了被她转接的语音留言,明白了当时的一切。早苗恳求洋子去参加聪史即将在纽约举办的复出演奏会,给予他精神上的鼓励。洋子问她,你现在幸福吗,早苗回答“非常幸福”。洋子说“那就请好好珍惜你现在的幸福”。
除了男女主人公的感情线,从头到尾牵动人心的还有影片中各出场人物的人生境遇和发展。在日本,有一种叫“有关人的剧”(人間ドラマ)的分类,讲述人们的爱情与友情、成功与挫折,以及如何克服精神上的苦恼。《剧演的终章》也可以归入此类,电影从人间社会的表象触及深处的脆弱,散发着美与苦的余温。扮演早苗的演员樱井由纪谈到这部电影时,说:“即便采取了(自己认为)正确的行为也未必有好的结果。”在电影的试映会上,摄制组设计了问卷调查,询问观众对破坏聪史和洋子感情线的经纪人早苗的接受度,得到的结果是持否定的态度居多。在电影正式上映之后,这些接受调查的观众在摄制组的安排下走进影院再一次观看了影片,这一次的反馈是大部分人接纳了早苗。是枝裕和说过,电影的复杂性在于对人生和世界的复杂进行如实反映的基础上而产生的各种复杂性。就像《剧演的终章》中的聪史和洋子,都已是四十不惑的年纪,也不再持有非黑即白的观念。不审判任何一个角色,不以善恶来区分,如实地展现一个人物似乎也是日本电影的一种特点。
聪史并没有想到洋子会出现在自己的复出演奏会上,但他的目光一直在寻找。当他在二楼的座席发现洋子的身影时,他临时改变了安可的曲目,演奏了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联系纽带的曲目—《幸福的硬币》,并说明将这首曲子送给自己最重要的友人。洋子平静地听着演奏,沉浸在吉他声中。全剧终时,两人在中央公园相遇,这是他们人生中的第四次见面。站立在喷水池两边的两人,目光交汇的瞬间,镜头定格在洋子泛红的眼角和笑颜上。
中文译名“剧演的终章”强调的是聪史在演奏会上的最后一首曲子是献给洋子的。“日间音乐会散场时”的翻译也很好,“マチネ”这一片假名来源于法语“matinee”,直译为“在白天举行的音乐会”。音乐会散场了,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故事未必散场。散场也不是结束,留给了观者想象的空间,与影片开放式的结尾保持一致。电影里有一句类似于中心思想的对白,是聰史对洋子说的,“未来可以改变过去”,聪史将之具体解释为“在未来发生的事情可以改变人们对过去的看法”。洋子对这一段人生经历的认识都凝聚在剧尾的表情里,而“未来可以改变过去”也在某种程度上做了呼应的阐释。电影在日本上映后的半年,日本观众的讨论始终没有平静下来,很多人再次走进了影院,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答案。
为配合电影宣传,福山雅治在自己的音乐节目中,邀请石田百合子做嘉宾,和他的朋友中川雅也(演员、作家、插画家)、满岛真之介一起,通过一天的旅行来即兴创作歌曲,歌词则为旅途中大家的所遇所想。他们自驾前往具有东洋摩纳哥之称的热海,因为摄制组工作人员的疏漏,所开车辆的ETC卡忘记插入,在收费站经历了一段小插曲。一路上他们讨论着对这部电影的再认识。短短一天的旅程中经历了晴天、微微细雨、瓢泼大雨和傍晚的彩虹。和《剧演的终章》一样,福山希望以女性的视角来写这首歌,歌名定为《半边的彩虹》。直白的歌词里是生动的日常感,隐隐地流露出熟年纯爱的味道,也许作为《剧演的终章》的补充场景也不错:
十月西湘的高速公路,
以为会下雨,
而我所驶向的城市,
天空还是晴朗的。
忘记置入的ETC卡,
你焦急的侧颜,
是如此可爱。
随之浮现的快乐回忆,
让我想哭。
此刻 我想着你,
对你的思念让我活下去。
望着半边的彩虹,
是不是我等了太久,
还是因为过于成熟。
(按:西湘是神奈川县相模湾沿岸西部区域的总称)
在节目的最后,大家都有感《剧演的终章》并不是纯粹关于男女情爱的电影,其中的内容是丰富而多层的,关于爱、与他人的关系和人生。最大的感受是“有思念的人的状态就是‘爱’的状态,这样的‘爱’无关年龄、无关身体,也是人意识到自己活着的一种状态”。
一
聪史与洋子的相遇用“一见钟情”(一目惚れ)来描述并不为过。两人的第一次见面是在演出后台的休息室。遭遇艺术生涯倦怠期的聪史,在演奏会结束后不想与任何人交流,却对被友人(聪史的唱片监制)拉来观看演出的洋子眼前一亮。洋子告诉聪史,二十年前自己在父亲导演的电影《幸福的硬币》中听过他演奏的同名主题曲,产生了强烈的嫉妒感,这一智慧的褒扬方式进一步虏获了聪史的心。这首曲子恰好也是聪史的出道曲目,两人的命运之间似乎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连接感。从饭桌上的示好到出租车上的送别,聪史努力传递着自己对洋子的情感信息。可是第二天一早的七点,洋子就要匆匆返回巴黎,回到她计划中的人生常态里。就像电影开场的特写所传达的,洋子从不“奔跑”,在她的世界里,可以成熟地处理任何复杂的状况,作为一名有战地采访经历的记者,洋子的生活里并不存在兵荒马乱的特例情况。
聪史与洋子的第二次见面是在巴黎的餐厅。聪史的音乐导师为了帮助他走出艺术上的无序状态,邀请他一同来马德里参加演奏会。在赴演奏会场之前,聪史借道巴黎与洋子共进午餐,并在餐桌上表白,他对洋子说,“如果我知道洋子小姐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死去了,我也会跟随你而去”。这一几近胁迫的、激烈的示爱语言让洋子一时语塞,回过神来时,洋子说:“可我就要结婚了。”洋子早已有一个相处近二十年的男友,是一名日裔经济学家,有相当坚实的经济基础。其实在洋子返回巴黎后不久就遭遇了恐怖袭击,同僚在爆炸中丧生,她本人被困报社的电梯,险些丢了性命。随后洋子出现了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也是在这时,男友将结婚提上日程。远在东京的聪史通过网络和邮件一直关注着在巴黎的洋子,他花时间和她视频聊天,她听他演奏巴赫,洋子的心境被慢慢抚平,两人的午餐是在这种愉悦的精神关系基调上的约定。聪史早已在视频聊天时注意到洋子手上的订婚戒指,所以他说自己就是来阻止她的婚事的。面对突如其来的告白,洋子一时陷入混乱。
两人的第三次见面紧挨着第二次。為了照顾鲁莽行事的报社女同事,洋子没能赴约马德里的演奏会。聪史结束了糟糕的演出,收到洋子的短信,赶往她在巴黎的寓所,为她和她的同事煮法式蔬菜汤,为她们演奏《幸福的硬币》。刚刚经历人生低谷的男主人公,顾不上处理演砸的残局,第一时间赶到女主人公的家里下厨,在美食和音乐的双重感召下,两人深情拥吻。一条手机短信的提示音打断了激情上升的那一刻,洋子说,让她处理好自己在巴黎的所有事情,下一次由她主动,去东京找聪史。
两人深深坠入爱河,只是在三次见面之后,此时的电影才进行了三分之一的篇幅。后面不遂人愿的情节发展似乎并不意外,约定日的突发事件(聪史的恩师脑出血抢救)、联系渠道的丧失(聪史将手机遗忘在出租车上)、以聪史为人生目的的经纪人的从中作梗(用聪史的手机给洋子发分手消息等)。在这一连串误解和错过中,每一个登场人物的情感都鲜活起来。只要是一点点的偏离,两人的关系便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在实际的人生和情感中,这样的事也总在发生。聪史和洋子的故事抓住了观众的心,答案并不在于老套或新鲜,而在于共鸣。
二
在整部电影中,福山雅治的表演非常有力,从着装、表情到吉他演奏的指法,都做到了尽善尽美。在观众的眼光被他吸引的同时,还是可以毫不怀疑地确定这是一部以女性为视角的作品。洋子与聪史擦肩而过之后,镜头便转到了四年后。与经纪人早苗结合的聪史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彼时的洋子正决意离婚。虽然相恋二十年的男友重新接纳了她的回归并建立家庭、生下儿子,两人的关系却很不和谐。丈夫每天上演着冷暴力和报复性的出轨。也许是纯净的初恋容不下一点杂质,洋子的丈夫说他恨她。无法忍受假面生活的洋子提出离婚,搬离丈夫的别墅,丧失了孩子的抚养权。她重新回到不再熟悉的工作场所,从头开始独立生活。相信女性观众看到这里都会心头一酸,洋子选择聪史是一场冒险。虽然这场冒险的结果是如此现实,在洋子的身上却体现了现代女性在生活中的韧性。女性国际关系学者三浦瑠丽在观影后评论道,我们(女性)活着究竟想要什么,是寻求对方的理解还是献身,抑或是追求更加坚强的自己?爱,即是活着,做回自己。 以这种女性视角来真实刻画的原著作者和导演都是男性。作者平野启一郎是史上最年轻的芥川文学奖得主。二○一五年三月至二○一六年一月间,《剧演的终章》在《每日新闻朝刊》上连载,二○一六年四月出版,并获得渡边淳一文学奖。导演西谷弘曾经执导过《白色巨塔》《嫌疑人X的献身》《昼颜》等,他表示将纯文学搬上银幕,是充满喜悦与不安的。在拍摄这部电影时,西谷弘保留了文学作品的叙述方式,尊重原著的效果和作者的追求。
本来,平野写到男女主人公岔开的人生轨迹便准备搁笔,但在连载的过程中,大量读者表达了希望聪史和洋子再次相遇的强烈愿望,于是才有了电影后三分之一篇幅的内容。在聪史借由悼念恩师的音乐活动转为复出准备的时候,受到良心谴责的经纪人妻子早苗分别向丈夫和洋子坦白了当年伪造短信的真相。心痛的聪史仰头大叫,想象着被愤怒、悔恨吞噬的自己捏碎了手中的玻璃杯,扎破的手心流出股股鲜血。但这一伤心的场景只是聪史的内心活动,作为要复出的吉他演奏家,他深知双手的宝贵。洋子从早苗的手机上听到了被她转接的语音留言,明白了当时的一切。早苗恳求洋子去参加聪史即将在纽约举办的复出演奏会,给予他精神上的鼓励。洋子问她,你现在幸福吗,早苗回答“非常幸福”。洋子说“那就请好好珍惜你现在的幸福”。
除了男女主人公的感情线,从头到尾牵动人心的还有影片中各出场人物的人生境遇和发展。在日本,有一种叫“有关人的剧”(人間ドラマ)的分类,讲述人们的爱情与友情、成功与挫折,以及如何克服精神上的苦恼。《剧演的终章》也可以归入此类,电影从人间社会的表象触及深处的脆弱,散发着美与苦的余温。扮演早苗的演员樱井由纪谈到这部电影时,说:“即便采取了(自己认为)正确的行为也未必有好的结果。”在电影的试映会上,摄制组设计了问卷调查,询问观众对破坏聪史和洋子感情线的经纪人早苗的接受度,得到的结果是持否定的态度居多。在电影正式上映之后,这些接受调查的观众在摄制组的安排下走进影院再一次观看了影片,这一次的反馈是大部分人接纳了早苗。是枝裕和说过,电影的复杂性在于对人生和世界的复杂进行如实反映的基础上而产生的各种复杂性。就像《剧演的终章》中的聪史和洋子,都已是四十不惑的年纪,也不再持有非黑即白的观念。不审判任何一个角色,不以善恶来区分,如实地展现一个人物似乎也是日本电影的一种特点。
三
聪史并没有想到洋子会出现在自己的复出演奏会上,但他的目光一直在寻找。当他在二楼的座席发现洋子的身影时,他临时改变了安可的曲目,演奏了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联系纽带的曲目—《幸福的硬币》,并说明将这首曲子送给自己最重要的友人。洋子平静地听着演奏,沉浸在吉他声中。全剧终时,两人在中央公园相遇,这是他们人生中的第四次见面。站立在喷水池两边的两人,目光交汇的瞬间,镜头定格在洋子泛红的眼角和笑颜上。
中文译名“剧演的终章”强调的是聪史在演奏会上的最后一首曲子是献给洋子的。“日间音乐会散场时”的翻译也很好,“マチネ”这一片假名来源于法语“matinee”,直译为“在白天举行的音乐会”。音乐会散场了,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故事未必散场。散场也不是结束,留给了观者想象的空间,与影片开放式的结尾保持一致。电影里有一句类似于中心思想的对白,是聰史对洋子说的,“未来可以改变过去”,聪史将之具体解释为“在未来发生的事情可以改变人们对过去的看法”。洋子对这一段人生经历的认识都凝聚在剧尾的表情里,而“未来可以改变过去”也在某种程度上做了呼应的阐释。电影在日本上映后的半年,日本观众的讨论始终没有平静下来,很多人再次走进了影院,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答案。
为配合电影宣传,福山雅治在自己的音乐节目中,邀请石田百合子做嘉宾,和他的朋友中川雅也(演员、作家、插画家)、满岛真之介一起,通过一天的旅行来即兴创作歌曲,歌词则为旅途中大家的所遇所想。他们自驾前往具有东洋摩纳哥之称的热海,因为摄制组工作人员的疏漏,所开车辆的ETC卡忘记插入,在收费站经历了一段小插曲。一路上他们讨论着对这部电影的再认识。短短一天的旅程中经历了晴天、微微细雨、瓢泼大雨和傍晚的彩虹。和《剧演的终章》一样,福山希望以女性的视角来写这首歌,歌名定为《半边的彩虹》。直白的歌词里是生动的日常感,隐隐地流露出熟年纯爱的味道,也许作为《剧演的终章》的补充场景也不错:
十月西湘的高速公路,
以为会下雨,
而我所驶向的城市,
天空还是晴朗的。
忘记置入的ETC卡,
你焦急的侧颜,
是如此可爱。
随之浮现的快乐回忆,
让我想哭。
此刻 我想着你,
对你的思念让我活下去。
望着半边的彩虹,
是不是我等了太久,
还是因为过于成熟。
(按:西湘是神奈川县相模湾沿岸西部区域的总称)
在节目的最后,大家都有感《剧演的终章》并不是纯粹关于男女情爱的电影,其中的内容是丰富而多层的,关于爱、与他人的关系和人生。最大的感受是“有思念的人的状态就是‘爱’的状态,这样的‘爱’无关年龄、无关身体,也是人意识到自己活着的一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