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域下中学武术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pu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它融健身性、技击性、表演性于一身,它的形式、内容和方法,都体现着中国古典的哲学理念、审美观点、伦理道德、兵法思想等丰富的传统文化。在武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启发学生兴趣,努力探索“兴趣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创新教学人手,发展学生的个性,陶冶学生的情操,使每节课都在欢乐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对武术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武术教学质量。笔者根据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几点来谈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培养。
  
  1 因材施教
  
  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会因智力与才能不同而有差别。在学习中,给予同样的机会、同样的说明,智力不同的学生理解的程度也不一样,学习的效果也会不同。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给予相应的难易程度,才能取得教学成功。武术教学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程度和接受能力出发,教材内容难易程度要适当,运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从而对武术产生兴趣,这样才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习与练习中体验到了乐趣,就会对武术产生兴趣。
  
  2 运用武术运动本身的特点,培养学习武术的兴趣
  
  武术是通过攻防格斗的身体练习来改善和发展体能,增强体质的一项运动。它以跌、打、摔、拿、击、刺等动作为运动特点,以套路和搏斗为其运动形式。技击乃武术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的显著特点,在教学中应突出这一特点。在讲解动作要领、规格的同时,应结合讲解动作用途,剖析攻防含义,使学生深刻理解动作内涵,较快掌握动作技法,培养武术意识。通过武术练习,使学生不仅获得知识上的满足,而且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建立起武术运动的直接兴趣;同时,随着上述情绪体验的深化,又进一步产生学习武术的需要。
  
  3 讲授学习武术的目的意义,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每逢开学第一次课,需向学生介绍武术概念、特点与作用,国内外武术运动开展情况及发展远景,各级学校和社会对武术师资的需求及国内外武术爱好者对学习武术的渴望,以唤起学生的责任感、紧迫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学习武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4 生动形象的讲解与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
  
  在武术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绪不仅受教材、教法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教师言行、行为态度及情绪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学生的反应,对学生的课堂行为产生影响,在课堂上教师必须用自己的模范作用、表率作用和教育技巧感染学生。由于武术套路本身动作的复杂性,而且动作多,因此在武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武术动作的讲解一定要生动形象,选用简洁、明确、形象化的语言。而且应特别注意武术专用术语、口诀、谚语的应用,如挺胸、塌腰、收腹、提气、沉气、枪扎一条线、棍打一大片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恰当地穿插一些武术趣闻轶事、典故佳话、传闻笑话、民俗风情等内容,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兴趣,营造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还能使学生增长知识,开拓思路,陶冶情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准确优美的武术动作示范对学生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示范使学生直接观察动作的形象、结构和完成的顺序,建立对动作的正确概念,以加速掌握技术技能,准确优美的示范便可引起学生的良好心理反应,在学习前为学生作完整的整套示范,有利于激起学生学好武术、练好武术的愿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5 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
  
  在武术教学中,常见到一些学生自我感觉差,如年龄大、底子薄、韧带硬、缺乏信心等。教师应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并通过学习,用事实来证明:不仅能学会,还能很好地掌握技术,以培养其上进心。进而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认真自觉地学习,根据不同对象,确定相应目标,实行弹性教学。使其在成功感的推动下,树立起自信心。信心越足,对武术的兴趣也就越浓厚。
  
  6 开展游戏与竞赛活动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只要有竞争对象存在,人们就会自然地产生好胜的意识,总想争个高低,力求超过对方,这是人固有的一种本能。正确培养学生的好胜意识,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兴趣的有效手段。比赛是学生乐于参加的一项集体活动,对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无论年龄多大的学生都如此。在比赛活动中,学生参与活动的动机非常强烈,情绪高涨,竞争激烈,而且很容易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发挥出超常运动能力。这种强烈的运动刺激对学生的身体与心理产生深刻的刺激,从而使他们的身心得到锻炼,即便活动结束了,还会恋恋不舍,回味无穷。它能促使学生在今后的武术训练中,更加积极、主动、自觉地参加训练。因此在武术教学中应适当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比赛活动,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
  总之,在武术套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并能为教学营造愉快的氛围,有助于学生武术运动技能的形成以及教师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武术兴趣的培养是武术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此问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有这样,学习才不会偏废,才有利于学生对必要的武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其他文献
初中物理计算题既能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和归纳能力、计算及对数据的处理能力等。由于计算题能够全面检查学
目的:比较不同角膜厚度下非接触眼压计与Schiotz眼压计测量结果的差异。方法:对314例627眼分别用角膜测厚仪测量角膜厚度,非接触眼压计与Schiotz眼压计测量眼压,根据角膜厚度分为
当今社会是一个迅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时代呼唤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全面发展的人。这种人不仅应具有科学精神、文化素养,而且应包含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是国民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先进的科技就会受欺,没有人文精神的民族就会虚无。中华民族是人类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我们的祖先以其勤劳勇敢、顽强、聪明智慧和不懈奋斗的精神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这是我们民
2009年6月29日至7月10日,由南宁市教育局组织的由12位英语骨干教师组成的考察团赴美国加州洪堡郡进行考察学习,其间重点对洪堡高中、麦肯雷威尔高中、芬德拉尔中学进行了考察。感觉耳目一新,收获颇丰,故把赴美学习心得体会编写出来,其中观点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诚请指正。    一、转变教育理念,深化课程改革    此行美国,与教师进行交流并听课、上课,从所听的历史、英语阅读、信息技术、音乐、美术和体育
创新教育是指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实际上只是在促进学生自己建构知识而已,教师的主要任务则是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在理化教学中,每一位教师要不断反思,摸索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关注教学效益,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在促进理化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
一线的体育教师,能够观摩到高水平的示范课、优质课的机会,毕竟还是少的。工作中接触到最多的是组内老师,或者周围学校老师的家常课。相对于示范课、优质课,家常课在课堂组织、结构设计、教材挖掘等诸多方面,难免显得随意、粗糙,缺乏严谨。因此,很多老师在听这样的课时,往往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走马观花地简单记录和点评。  三人行必有我师。其实,即便是家常课,也倾注了上课老师的心血,凝结了上课老师的智慧和经验,以及
随着反射涂料在北美的广泛应用,不管在寒冷地区还是温暖地区,人们越来越多地选择了安装反射屋面系统。因此,公众普遍开始关注反射屋面下表面的冷凝结露问题。本文旨在探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