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时代到来,人们开始借助网络获取政治信息、表达政治意愿、维护自身利益,网络政治参与成为政治参与活动的新方式。当代青年人文化水平高、网络知识丰富、民族意识强,成为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基于此,探索性的分析了当代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显性表现,以及网络政治参与对青年人的影响及动因,提出了一些粗浅的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青年;网络社会;政治参与
一.当代青年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相关内涵
(一)互联网时代掀起网络政治参与浪潮
从20c90年代末起,中国的互联网行业迅速发展,这在无形中给当代青年提供了参与政治,享受政治,融入政治的新平台。借助不断发展的网络新平台,当代青年在表达政治呼声,发表政治意见上形成了全新的表达方式。在当下,当代青年学生主要通过各种网络渠道获取相关政治信息与舆情分析,并且运用各种BBS和贴吧抒发政治诉求,使用在线动员来启动线下相关政治参与活动。
网络政治参与,通常情况下是指普通公民借助互联网技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自身政治生活或政府、集体等决策的政治行为。当今时代,我国的青年一代担当着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角色,CNNIC《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自1997年至今已成功发布了41次,本次报告是第42次报告。报告显示,到2018年6月截止,我国的网民总规模已达8.02亿,互联网全国普及率高到57.7%;光2018年上半年我国就新增网民2968万人,相比较2017年年末增长幅度高达3.8%;我国的移动终端网络用户总体达7.88亿,网络用户通过移动终端接入互联网的比例达98.3%。当代青年具有的网络技术与知识,为网络政治参与度的提高和参与质量的优化提供了新的可能与新的途径。
(二)当代青年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类式
(1)利用网络获得和掌握相关政治信息
网络上相关的政治信息在传播学的“把关人”理论引导下,不可避免会带有一定的官方意识形态,而这些意识形態的内容往往代表着政府和媒体对相关事件和社会舆论的主流参与意见和评价,所以,这类网络政治信息的传播给青年学生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可以使他们更加深刻地了解政府决策的目的性和相关实施步骤,从而能够引起青年学生的共鸣。
(2)通过移动终端的交际扩散达到政治信息传播效用
当代青年学生的移动终端参与网络政治是主要方式之一,而微信又是现当下青年学生最常使用和关注的移动终端APP,微信的好友组成是使用者互联网主要关系链的重要表现,而关系链也有强关系和弱关系之分,强关系是指用户双方经过确认所达成的网络社交关系,而弱关系的形成则是未经彼此双方确认,在青年学生的互联网政治参与中,阅览微信公众平台、收取陌生“好友”所推送的时政新闻的获得,是基于弱关系的传播过程的政治互动。
(三)当代青年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
针对当下青年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情况而言,我国青年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体现出一种自发的,无领导的,非统筹性的参与。具体来说,有以下特点:
(1)相对开放、自由的政治参与
由于网络的交互性、开放性、实时性和匿名性,青年学生在网络政治参与和网络热点事项评议中可以尽量避免各种现实约束,展现个体观点相对强烈的政治观点,并且通过自媒体和微博热搜等种种形式对政治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相对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政治态度,深入的互相交流自己的政治看法。
(2)“草根式”且由下而上的个体化政治参与
网络政治的参与对于参与者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要求和渲染会变淡,这是对传统自上而下式政治参与的一种大胆变革,突破了传统政治参与的无形围栏与门槛,从而弥补了政治参与的阶层要求,乃至不全面的一种缺陷,更有吸引力得培养了青年学生的政治参与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逆转了青年学生对我国传统式政治参与的“冷漠”现象。
(3)突发性和实时性并存的参与
青年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往往伴随着某些重大社会热点事件,通常,热点事件的爆发紧接着引出网络政治参与的一个高潮,包括意见领袖的议程设置,舆论的不定导向,事件话题的反转等等,例如重庆公交坠河事件,网络舆论和剧情反转的情况非常典型,体现出一种政治参与与事件发生的实时性和突发性,进而引发出当代青年人对社会问题,国家利益和自身问题的一些思考,当热点事态趋于放缓,对热点的探讨与关注也随之降温。
二.网络政治的参与动因与积极向发展
(一)青年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动因
(1)政治意识“递阶式”拓展
青年学生的政治意识即青年学生的政治思想和政治观点,正是对国家时事政治的一种态度与评价。当代网络政治参与的首要因素是其政治意识的逐步成熟,且这种成熟的特征为递阶式向积极方向拓宽,其前提条件有两个方面:
1.青年学生的社会认知度有所提高。青年学生可以对社会的种种情况有较深度介入,了解社会变化,认知社会各行运行规则,青年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以及宽松的教育环境都使他们在接受政治教育方面的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空闲时间的活动在培养政治素养上是有重要意义的。
2.多元的社会化思潮冲击着传统教育价值观念下青年人的政治思维。传统政治教育模式教导学生忠诚与接收,在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其参与政治活动的兴趣和热情,网络社会促使多样化社会思潮开始传播,青年人对问题的探讨更加深入,学会从接受变为批判,从单一变为多元。
(2)群体效应的自发酝酿
1.网络政治舆论互动承担着当代青年群体观察社会,了解社会的窗口。由于大部分青年学生自身阅历浅薄,社会经验较弱,对社会问题和政治舆论缺少切身体会,往往要通过自媒体平台或“大众传言”去了解舆论真相,这也引发了青年学生对社会政治问题追根溯源的驱动力,进一步激发其网络政治参与的热情和社会舆情的关注。 2.以UGC为主的网络媒体形式的异军突起,所带动的整体当代青年将群体中的自我定位作为信息源向外展现,青年学生对信息的理解所产生的相关问题对其产生的心理影响,可能会通过现实手段变成群体行为,又可能会在网络群体之中不断发酵,因为其聚集性和私密性,从而更大程度加深了青年学生群体参与的几率。
(二)网络政治普遍参与对青年学生的积极向发展
(1)推动民主进程与赋予青年社会主体地位
根据民主理论,民主参与的内容可归纳为:提升个体自由价值、自由人能够平等的服从法律和接受社会功能性整合,教育是最大程度上民主参与的功能,将社会同个体有机的链接起来,尤其是对青年群体更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当代青年学生群体是一个规模庞大的群体,经济实力快速提升与社会的发展给青年人的成长提供了更为优越的条件,青年学生一样有了更多机会可以广泛而深入的参与到社会发展进程之中。
(2)推动青年学生政治成熟与促使政治环境良性发展
1.网络政治参与内容的多元性提高青年学生政治参与的多维与纵深
随着国内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飞跃,网络空间所能够容纳的信息数量愈发庞大,并且,随着国际大环境的变化和国内民主政治进程的推进,与政治内容相关的话题变得越来越广泛与深刻,且内容愈来愈丰富,网络政治所能够参与的话题也满足各层次人们的需求,青年网络政治参与与传统参与模式相比显得更为高级合理。
2.网络政治参与的动因多元性推动了青年学生的政治成长
个人利益的驱动,很多青年学生在网络上发表意见、抒发情绪、直接或间接参与网络政治调研等活动,其参与目的无非为表达自身政治诉求,期望又可能影响政府层面的决策或行为,进而达到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
利他主义动因,很多时候为了满足他人政治权益,去参与一些与自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的网络政治活动中,却吸引了大量网民,尤其是青年群体,在为大众发声,为社会利益表达政治诉求时尤为普遍。
三.当代青年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度提升策略探究
(1)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网络信息管理机制建设
首先,政府应当根据当前互联网社会机制出台对应的法律规则,给予青年人相应的理论指导,提供网络政治参与行为指向。其次,当下社会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是协商民主,而协商民主的关键一环就在于公民参与。政府政务信息在网络上的及时透明公开,同样是促进青年学生理性政治参与的重要因素。
(2)增强网络疏导,起到网络群体活动引导作用
青年学生群体具有较高的网络政治素养和政治意识,但由于经验欠缺,极可能会被网絡社会中的不良信息和三观所蛊惑,主流媒体及相关部门仍然要及时关注青年人群体政治参与行为。互联网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媒体在主流意识形态下对青年学生的单向教育传播方式,从而促使青年群体价值观多元化发展,改变了青年学生网络群体的价值观建构。
参考文献:
CNNIC:2018年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陆士祯 赵梦昊:《当代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内容与形式调查》(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12期
3.梁春光:《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研究》 (《赤子》期刊)2014年12期
4.仲逸智:《政治参与和中国社会的政治稳定》(《世纪桥》期刊)2005年3期
5.黄鑫:《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阻碍因素、形成机理与引导对策》(《当代青年研究》期刊)2014年6
期
6.陈富基:《再看学潮启示——浅谈青年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魅力中国》期刊)2011年14期
7.燕道成 陈曦:《大学生微信政治参与现状及引导路径》
关键词:青年;网络社会;政治参与
一.当代青年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相关内涵
(一)互联网时代掀起网络政治参与浪潮
从20c90年代末起,中国的互联网行业迅速发展,这在无形中给当代青年提供了参与政治,享受政治,融入政治的新平台。借助不断发展的网络新平台,当代青年在表达政治呼声,发表政治意见上形成了全新的表达方式。在当下,当代青年学生主要通过各种网络渠道获取相关政治信息与舆情分析,并且运用各种BBS和贴吧抒发政治诉求,使用在线动员来启动线下相关政治参与活动。
网络政治参与,通常情况下是指普通公民借助互联网技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自身政治生活或政府、集体等决策的政治行为。当今时代,我国的青年一代担当着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角色,CNNIC《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自1997年至今已成功发布了41次,本次报告是第42次报告。报告显示,到2018年6月截止,我国的网民总规模已达8.02亿,互联网全国普及率高到57.7%;光2018年上半年我国就新增网民2968万人,相比较2017年年末增长幅度高达3.8%;我国的移动终端网络用户总体达7.88亿,网络用户通过移动终端接入互联网的比例达98.3%。当代青年具有的网络技术与知识,为网络政治参与度的提高和参与质量的优化提供了新的可能与新的途径。
(二)当代青年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类式
(1)利用网络获得和掌握相关政治信息
网络上相关的政治信息在传播学的“把关人”理论引导下,不可避免会带有一定的官方意识形态,而这些意识形態的内容往往代表着政府和媒体对相关事件和社会舆论的主流参与意见和评价,所以,这类网络政治信息的传播给青年学生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可以使他们更加深刻地了解政府决策的目的性和相关实施步骤,从而能够引起青年学生的共鸣。
(2)通过移动终端的交际扩散达到政治信息传播效用
当代青年学生的移动终端参与网络政治是主要方式之一,而微信又是现当下青年学生最常使用和关注的移动终端APP,微信的好友组成是使用者互联网主要关系链的重要表现,而关系链也有强关系和弱关系之分,强关系是指用户双方经过确认所达成的网络社交关系,而弱关系的形成则是未经彼此双方确认,在青年学生的互联网政治参与中,阅览微信公众平台、收取陌生“好友”所推送的时政新闻的获得,是基于弱关系的传播过程的政治互动。
(三)当代青年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
针对当下青年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情况而言,我国青年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体现出一种自发的,无领导的,非统筹性的参与。具体来说,有以下特点:
(1)相对开放、自由的政治参与
由于网络的交互性、开放性、实时性和匿名性,青年学生在网络政治参与和网络热点事项评议中可以尽量避免各种现实约束,展现个体观点相对强烈的政治观点,并且通过自媒体和微博热搜等种种形式对政治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相对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政治态度,深入的互相交流自己的政治看法。
(2)“草根式”且由下而上的个体化政治参与
网络政治的参与对于参与者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要求和渲染会变淡,这是对传统自上而下式政治参与的一种大胆变革,突破了传统政治参与的无形围栏与门槛,从而弥补了政治参与的阶层要求,乃至不全面的一种缺陷,更有吸引力得培养了青年学生的政治参与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逆转了青年学生对我国传统式政治参与的“冷漠”现象。
(3)突发性和实时性并存的参与
青年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往往伴随着某些重大社会热点事件,通常,热点事件的爆发紧接着引出网络政治参与的一个高潮,包括意见领袖的议程设置,舆论的不定导向,事件话题的反转等等,例如重庆公交坠河事件,网络舆论和剧情反转的情况非常典型,体现出一种政治参与与事件发生的实时性和突发性,进而引发出当代青年人对社会问题,国家利益和自身问题的一些思考,当热点事态趋于放缓,对热点的探讨与关注也随之降温。
二.网络政治的参与动因与积极向发展
(一)青年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动因
(1)政治意识“递阶式”拓展
青年学生的政治意识即青年学生的政治思想和政治观点,正是对国家时事政治的一种态度与评价。当代网络政治参与的首要因素是其政治意识的逐步成熟,且这种成熟的特征为递阶式向积极方向拓宽,其前提条件有两个方面:
1.青年学生的社会认知度有所提高。青年学生可以对社会的种种情况有较深度介入,了解社会变化,认知社会各行运行规则,青年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以及宽松的教育环境都使他们在接受政治教育方面的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空闲时间的活动在培养政治素养上是有重要意义的。
2.多元的社会化思潮冲击着传统教育价值观念下青年人的政治思维。传统政治教育模式教导学生忠诚与接收,在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其参与政治活动的兴趣和热情,网络社会促使多样化社会思潮开始传播,青年人对问题的探讨更加深入,学会从接受变为批判,从单一变为多元。
(2)群体效应的自发酝酿
1.网络政治舆论互动承担着当代青年群体观察社会,了解社会的窗口。由于大部分青年学生自身阅历浅薄,社会经验较弱,对社会问题和政治舆论缺少切身体会,往往要通过自媒体平台或“大众传言”去了解舆论真相,这也引发了青年学生对社会政治问题追根溯源的驱动力,进一步激发其网络政治参与的热情和社会舆情的关注。 2.以UGC为主的网络媒体形式的异军突起,所带动的整体当代青年将群体中的自我定位作为信息源向外展现,青年学生对信息的理解所产生的相关问题对其产生的心理影响,可能会通过现实手段变成群体行为,又可能会在网络群体之中不断发酵,因为其聚集性和私密性,从而更大程度加深了青年学生群体参与的几率。
(二)网络政治普遍参与对青年学生的积极向发展
(1)推动民主进程与赋予青年社会主体地位
根据民主理论,民主参与的内容可归纳为:提升个体自由价值、自由人能够平等的服从法律和接受社会功能性整合,教育是最大程度上民主参与的功能,将社会同个体有机的链接起来,尤其是对青年群体更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当代青年学生群体是一个规模庞大的群体,经济实力快速提升与社会的发展给青年人的成长提供了更为优越的条件,青年学生一样有了更多机会可以广泛而深入的参与到社会发展进程之中。
(2)推动青年学生政治成熟与促使政治环境良性发展
1.网络政治参与内容的多元性提高青年学生政治参与的多维与纵深
随着国内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飞跃,网络空间所能够容纳的信息数量愈发庞大,并且,随着国际大环境的变化和国内民主政治进程的推进,与政治内容相关的话题变得越来越广泛与深刻,且内容愈来愈丰富,网络政治所能够参与的话题也满足各层次人们的需求,青年网络政治参与与传统参与模式相比显得更为高级合理。
2.网络政治参与的动因多元性推动了青年学生的政治成长
个人利益的驱动,很多青年学生在网络上发表意见、抒发情绪、直接或间接参与网络政治调研等活动,其参与目的无非为表达自身政治诉求,期望又可能影响政府层面的决策或行为,进而达到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
利他主义动因,很多时候为了满足他人政治权益,去参与一些与自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的网络政治活动中,却吸引了大量网民,尤其是青年群体,在为大众发声,为社会利益表达政治诉求时尤为普遍。
三.当代青年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度提升策略探究
(1)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网络信息管理机制建设
首先,政府应当根据当前互联网社会机制出台对应的法律规则,给予青年人相应的理论指导,提供网络政治参与行为指向。其次,当下社会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是协商民主,而协商民主的关键一环就在于公民参与。政府政务信息在网络上的及时透明公开,同样是促进青年学生理性政治参与的重要因素。
(2)增强网络疏导,起到网络群体活动引导作用
青年学生群体具有较高的网络政治素养和政治意识,但由于经验欠缺,极可能会被网絡社会中的不良信息和三观所蛊惑,主流媒体及相关部门仍然要及时关注青年人群体政治参与行为。互联网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媒体在主流意识形态下对青年学生的单向教育传播方式,从而促使青年群体价值观多元化发展,改变了青年学生网络群体的价值观建构。
参考文献:
CNNIC:2018年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陆士祯 赵梦昊:《当代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内容与形式调查》(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12期
3.梁春光:《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研究》 (《赤子》期刊)2014年12期
4.仲逸智:《政治参与和中国社会的政治稳定》(《世纪桥》期刊)2005年3期
5.黄鑫:《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阻碍因素、形成机理与引导对策》(《当代青年研究》期刊)2014年6
期
6.陈富基:《再看学潮启示——浅谈青年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魅力中国》期刊)2011年14期
7.燕道成 陈曦:《大学生微信政治参与现状及引导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