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出想象的动物智慧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osij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物有智慧,但是,动物的智慧跟人的智慧一样吗?
  美国荷兰裔动物行为学家、灵长类动物学家弗兰斯·德·瓦尔的新作《万智有灵:超出想象的动物智慧》,对这个问题作了比较全面的解读。其一,万物皆有智慧或灵性;其二,动物的智慧与人相似。这两点是本书的基本内容和答案。
  有人评论,瓦尔突破性的研究和著作一直迫使科学家、哲学家和神学家重新思考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他的研究表明,我们并非唯一拥有策略性“政治”行为、同情心、正义感和高智商的物种。
  在了解这个问题之前,先来看看瓦尔最尊崇的科学家达尔文的论述:人的头脑与高等动物的头脑固然有着许多不同,但这些不过是程度上的差异,二者的本质其实是相同的。由此,瓦尔提出了本书的主旨,“要了解动物的智慧,人类的才智够吗?”瓦尔的回答是:“足够了,但和你想象的不一样。”
  实际上,瓦尔在书中所举的很多例子人们都熟悉,而且与人的智慧类似,因此本书的内容大部分还是在描述动物与人的智慧的相似性,至于人们的怀疑,“子非鱼,焉知鱼之不乐”,则通过动物与人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来回答。
  动物与人的智慧有哪些是相似的?实际上,不胜枚举。动物也会观察、计算,更有基本的记忆。但是,动物会不会有人的逻辑推理呢?答案也是肯定的。
  有一天,瓦尔观察到,荷兰阿纳姆市布格尔动物园的一只叫弗朗尼娅的母黑猩猩将其卧室里的所有稻草都收集了起来,夹在胳膊下,走出房间,来到了动物园里一个挺大的岛上。这个行为是弗朗尼娅以前从未有过的,也从未有其他黑猩猩将稻草拖到室外。
  瓦尔推测,弗朗尼娅这么做的目的是抵御室外的寒冷。但是,弗朗尼娅怎么知道室外是寒冷的并需要用稻草来御寒?此前,弗朗尼娅住在有供暖设备、暖和舒适的屋内,它并未经历过室外的寒冷,因此,它是在为其之前还未曾真正体验到的低温作准备。而且,弗朗尼娅在室外不一会儿便搭起了一个稻草小窝,和它的儿子方斯一起享受着窝里的温暖惬意。瓦尔认为,最为合理的解释是弗朗尼娅能够通过之前寒冷的天气推断出当天户外可能比较冷,如果到室外,需要用稻草来筑窝御寒。这样的逻辑推理与人完全一样。
  在逻辑推理之外,人还有情感、情绪,所谓七情六欲,善于表达七情六欲也是智慧。动物有没有以及会不会表达呢?当然也有,也会表达。见面和离别时,动物也会相互问候和表达再见,如吻别。动物的问候,大凡养狗的人都很清楚,主人回家,狗要迎上来与主人亲热,这是最大的问候;主人要与狗告别时,狗也会依依不舍。
  但是,动物与动物之间会不会有吻别呢?瓦尔观察到了动物有这种行为。他训练过一只叫凯芙的母黑猩猩,教它用奶瓶给一只收养的幼黑猩猩喂奶。每次喂奶都要到屋子里去。凯芙给幼黑猩猩喂奶也喂得特别好,甚至懂得在幼崽打嗝时把奶瓶暂时拿开,并且日夜将幼崽护在怀中。
  但是,瓦爾观察到,每次把奶瓶交给凯芙时,它并不会直接进屋给幼黑猩猩喂奶,而是在进屋前,走遍整个黑猩猩岛,与雄性和雌性首领还有它的好朋友们一一吻别。如果其中某些黑猩猩在睡觉,凯芙会将它们唤醒进行告别。在一一告别之后,才会进屋给幼黑猩猩喂奶。
  黑猩猩的这种告别行为也同样是两个动物行为主流学派的争论之一。一派认为,动物不过是对刺激而产生反应的机器,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获得奖励或避开惩罚;另一学派则认为,动物不过是基因编码的机器人,所有行为都来自遗传下来的本能。
  然而,在这两种情况之外,可能还有一种是,动物可以学习,从而认为在彼此分离之时,哪怕是短暂时间的离别,也应当告别,这也类似人类的社会性和保持相互亲密关系的一种日常行为。
  不过,难以解释的是语言的使用和表达的智慧。语言被当成人类与其他动物巨大差异的标志,并因此产生了智慧上的分水岭。这一点也可以证明,动物即便有智慧,也与人的不一样。但是,瓦尔在《万智有灵:超出想象的动物智慧》一书中专门辟出一章来谈论动物与人类通过语言表达出的智慧是否类似。
  在强调语言对人的重要性时,有几个观点是比较突出的。一是语言能提供事物的分类和概念,从而帮助人类思考;二是语言使信息的传递不只限于当前,而是可以涉及过去以及未来;三是语言可以用来产生抽象的精神产品,如诗歌、小说;四是语言可以用来记载和保存人类的知识和智慧。尤其后两点是人类得天独厚的巨大优势,更是一种高超智慧的体现和智慧的应用。
  正因如此,有人认为,语言是人类与动物分界的壁垒。1980年,甚至在一个语言学术会议上,有语言学家提出要禁止一切教动物学习人类语言的尝试。不过,这一点在瓦尔看来显然是担心过度,因为,没有任何东西是在演化过程中突然出现的,语言也是如此。
  教会个别动物使用人类的语言,并不能改变动物不会使用人类语言这一事实和现状,而且动物也有自己的语言,并不妨碍它们使用自己的语言,并拥有与人类似的智慧。而且,没有语言,动物也会思考和推理,在这些智慧上动物并不输人类。在其他智力上,如记忆,黑猩猩还胜过人类。一只名叫步的雄性黑猩猩,可以在210毫秒的时间内记住9个数字,并且准确率达80%,但是,人类只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记住5个数字。
  不过,瓦尔并没有回答,人类能用语言来创作精神产品和记录保存知识是否为人类的智慧高于动物智慧的体现。
  尽管如此,瓦尔引用了休谟的观点来论证动物与人类智慧的相似性。休谟称,动物也与人类一样富有思想和理性:“我们是根据动物的外部行为与我们自己的外部行为的相互类似,才判断出它们的内心行为也和我们的相互类似。这个推理原则如果推进一步,将会使我们断言:我们人类和畜类的内心行为既然互相类似,那么它们所有发生的那些原因,也必然互相类似。因此,如果有任何一个假说被提出来说明人类和畜类所共同的一种心理活动时,我们就必须将这个假说应用于两者。”
  休谟是在1793年提出这一理论的。达尔文则在后来提出,人的头脑与高等动物的头脑本质其实是相同的,即便有差异,也是程度上的。瓦尔对此是赞同的,后来对动物的研究发现,休谟和达尔文的假说对于哺乳动物是如此,然后可以推论到鸟类和其他脊椎动物。再后来,在犬科动物、牙鸦动物、大象、海豚和鹦鹉等也证明了这一点。
  当然,万物有智是否意味着动物与人类的智慧完全一样,还将继续争论下去,今天的主流观点也认为人的智慧才是第一位的,否则人类就不可能成为宇宙的主宰。但即便如此,考虑到万物皆有智这一特点,人类其实还是应当更谦虚一些,对其他物种更尊重一些,要说更高的智慧,或许这就是人类更高的智慧。
  不过,对于语言的发明和使用,要明确的是对语言的定义。如果把语言当成一种抽象的能表达意义的符号系统,不只是人类,动物也有自己的语言,而且兼有声音语言和形体语言两种形式。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动物运用语言的智慧并不亚于人类。而且,就第一项意义来看,语言并非思考的唯一条件,动物也会思考,但未必是用语言思考。
  肯尼亚平原上的青腹绿猴对于猎豹、老鹰和蛇有不同的报警语言(声音模式),甚至一连串的声音,类似人类语言的句子。这些有声语言能让青腹绿猴采用不同的躲避方式,例如,对于有蛇的语言报警,可以让青腹绿猴在高高的草丛里站直并四处环视,以躲避蛇的攻击。但对于猎豹的攻击,提醒的语言和做法就会不同。
  同样,被科学家研究得比较充分的动物形体语言是蜜蜂的8字舞蹈,可以向同伴传递何处有花蜜可采,距离有多远,方向在何方。而且,科学家还发现,猿类有着大量的手势语言,伸出一只张开的手表示讨要东西,在头上挥舞自己的整个手臂表示自己有优势地位。黑猩猩向正在进食的伙伴伸出一只手是表示想分享食物;但当这只黑猩猩受到攻击并向旁观者伸出一只手时,是表示寻求帮助;它还能向敌人的方向愤怒地拍打来指明敌人。
  因此,在有声语言和形体语言的使用上,动物的智慧也与人相似。当然,用语言来创作诗歌、小说并赋予人类精神上的享受,以及用语言来记录人类的知识和成果,这是动物所不具备的,无论是称为智慧还是技能,都显示了人与动物的差异。
  责编:王晓静
其他文献
还记得在网上走红的那个“最美搬运工”吗?一个清秀的香港姑娘,笑起来有点腼腆,干起活儿来却风风火火、利利索索,大包小件拖起就走。据说,200公斤的货对她早已是小菜一碟,这和她娇小的身影形成强烈反差。那种面容朴素、身手矫捷的工作状态,能量超正,不得不让人敬重。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的两句话,尤其让人佩服:“有汗出有粮出,就没有什么问题”“我不可以倒下,因为我倒下就没有人撑我”。这两句话加在一块,其实就是
期刊
《四库全书》由乾隆敕编,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正式开始编修。名为“稽古右文”,实则“寓禁于征”,大量搜罗、查禁、删改、销毁书籍。根据流传至今的几种禁毁书目和有关档案记载,乾隆编纂《四库全书》时,销毁了对满清统治不利的书籍,计一万三千六百卷,焚书总数达15万册。抽毁书400多种;销毁版片总数170余种、8万余块。除了焚毁书籍,满清统治者还系统地对明代档案进行了销毁。同时,《四库全书》开馆后10
期刊
01我们和前辈所读的书,已经相去甚远  进入大学校门,图书馆恐怕是很多新生最感兴趣的所在。大学生也理应是一个社会中认知最鲜活、精力最旺盛、行动最自由的群体,站在浪尖上的他们读什么书,往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阅读风向。如果将历代大学生手中的书籍串联起来,那就会构成中国青年思想变迁的一个侧面。  不过,今日的年轻人蓦然回首,其实不难发现,我们和前辈所读的书,已经相去甚远。  02民国大学阅读:一半是海水,
期刊
对于上世纪80年代和之前的几代人来说,连环画(小人书)恐怕是永难割舍的一个情结。  我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彼时,“文革”已经结束,很庆幸赶上了那个连环画辉煌时代的尾声。  识字上学时,已经是80年代中期。那个年代的乡下孩子,除了课本,找不出几本有字的读物,也缺少电视、电脑、平板这些如今惯见的娱乐方式,但我们也是幸运的,因为有连环画——这是识字不多的我们最好的精神食粮。  最快乐的时光永远是跟随
期刊
我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上学的,那时候由于农村生源较多,我所在的村小學在校舍紧缺的情况下,特地在我们生产队设立一间教室,那教室是以前队里关牲口的草房子,只有一位年轻的老师任教。  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书本相当紧缺,往往是两三个孩子合用一本教科书。轮到我把书带回家的那天,我第一次欣喜地发现书中有许多我不知道的东西,倍感书的珍贵。那时的我深深懂得,别人能轻易得到却并不以为珍贵的东西,对我来说是遥远的梦,只
期刊
食盒,是中国古代盛装食物用的器具,用以盛放食品、食具或其他礼物,内有数层不等,可提可挑。  早在先秦时期,便出现了铜制的食盒,外有盖子,内可储存食物。此时的食盒多为提盒,不过是两根提梁加几层格子,做工与造型都比较粗糙简单。  西汉时期的食盒制作工艺有了进一步发展,造型多为层式结构,由数格屉盘层叠组成,便于分隔盛放不同的食品。盒体的长宽大小不一,大者可达半人高,须由两人肩抬方能移动;小者如瓯,由人捧
期刊
小时候看《西游记》,常常为孙悟空高超的法术所折服,这“齐天”的法术可是让天上的各位大神对他都得毕恭毕敬。但是,一来到取经路上,我就开始替他焦虑,他总会跟着团队掉入各种小妖精的圈套。本来他一眼便看出了妖精,可是师父不相信他,师兄弟不团结他,让明明可以轻而易举搞定的事情变得困难重重。其中的憋屈与恼怒可想而知。现在仔细一想,整个天上地下,他竟没有一个朋友。为什么会这样?  这得先从他生活的环境说起。其实
期刊
1901年9月7日,李鸿章同庆亲王爱新觉罗·奕劻一同出席《辛丑条约》签订仪式。在条约文本上,李鸿章用颤抖的双手拿着毛笔,颤颤巍巍地在条约文本上画出了一个形似“肃”字的签名。  《辛丑条约》带来的屈辱不需细说。这种屈辱一旦弥漫在我们脑海,条约上的每个字仿佛都透露着当时的无奈和辛酸。这种感情是如此强烈,以至于现在许多人在看到李鸿章画出的“肃”字时会演绎出一套悲凉的情景。“李鸿章接过庆王手中的笔,颤抖地
期刊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唐人高骈的《山亭夏日》,描写的是江南初夏的风光。  初夏是一个连空气也弥漫着花香的时节,美好极了。可惜江南的初夏是短暂的,很快便是“赤日炎炎如火烧”的炎夏酷暑了。  不过,《说文解字》中“夏”的初字,与这里所说的夏日之“夏”字,却不是一回事。  《说文解字》曰:“夏,中国之人也。”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国之人也。以別于北方
期刊
在大众的眼中,对徐志摩的印象,应该大多都停留在风流才子这一层面上。但殊不知,这位热爱文学的才子,其实兴趣十分广泛,对理工也是相当喜爱。  在留学美国期间,他不仅对医学有兴趣,并且还把经济学学了个精通。他是一个多方面发展的才子,除了风流浪漫,博学多才也是他的一面。  留学美国的岁月  徐志摩在英国求学的历程,很多人都有耳闻。因为在这个时间段里的他,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以《再别康桥》《雪花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