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年后诞生的恒星

来源 :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dsomen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大爆炸到现在,宇宙已经经历了大约138亿年,其中大部分可见物质已经变成了许多不同大小、亮度和寿命的恒星。今天宇宙中的恒星有好多种类型,包括主序星、红巨星、蓝超巨星、白矮星等,但天文学家认为,还有一些恒星与现有的恒星类型都不同,但它们需要再经历几十亿年甚至数万亿年才有可能出现。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其中四种可能在遥远的未来才会出现的恒星。
  蓝矮星
  宇宙中最常见的恒星类型是红矮星,它是一种质量相对较小、温度相对较低的恒星。大多数红矮星的直径和质量均小于太阳的三分一,释出的光也比太阳弱得多,有的甚至会低于太阳光度的万分之一。
  因为红矮星的质量太小了,导致其内部核聚变的速度变得很慢,因此它也拥有较长的寿命。天文学家估计,红矮星一般可以存活数万亿年,这意味着最早诞生的一批红矮星如今仍然在太空中闪耀。根据天文学家的推算,一颗质量相当于太阳10%的恒星可以存活近6万亿年,而最小的恒星,如距离地球约40光年的Trappist-1,存活时间可超过10万亿年。宇宙只有约138亿年的历史,这还不到红矮星的寿命的1%。
  我们的太阳只剩下50亿年左右的时间就会消耗完所有的氢燃料,并开始将氦聚变成碳,这一变化将触发太阳向着下一阶段演化。它首先会膨胀成红巨星,然后冷却收坍缩成密度极高的白矮星,其体积会变得只有地球一般的大小。
  相比之下,红矮星在经历数万亿年之后,才会消耗掉最后一点氢储备,并走向生命的末期。那时,红矮星会在一段时间内会变得非常热,放射出蓝色的光芒,成为一颗蓝矮星。红矮星要进入蓝矮星的阶段,需要的时间是数十万亿年时间,所以蓝矮星不存在当前的宇宙中。
  所以,蓝矮星是红矮星的末年,但这还不是它的归宿,它随后会开始向内坍缩,而不是像太阳一样向外膨胀。最终,一旦蓝矮星阶段结束,剩下的将只是一颗很小的白矮星,这和其他主序星的归宿是一样的。
  黑矮星
  白矮星形成时的温度非常高,凭借自身的热量就可以发出光,但是因为内部没有能量来源,因此它将会逐渐释放热量并且逐渐变冷。这样,白矮星发出的光会越来越暗淡,颜色越来越偏向红色。经过漫长的时间,白矮星发出的光不能再被看见,变为一颗冰冷的黑矮星。
  太阳作为主序星的生命周期总共约100亿年,现在太阳已有46亿年的历史了,再过50多亿年之后,它将膨胀成一颗红巨星,并将以这种方式再保持十亿年,然后再变为一颗白矮星。美国宇航局的天文学家估计,太阳变为白矮星之后,以这种方式再保持100亿年,随后它才会成为一颗黑矮星,迎来太阳的真正死亡。
  2012年,天文学家发现了两颗有着110亿年历史的白矮星,这意味着它们可能正在向黑矮星转变的路上。然而,其他一些天文学家估计,恒星可以停留在白矮星阶段的时间会长达10万亿年。
  白矮星未来的演化还有许多物理学上尚未解决的问题。例如,如果暗物质粒子能与白矮星发生作用,或者质子会发生衰变,这些都会减缓白矮星变冷的速度,导致变为黑矮星可能会需要更长的时间。但不管怎样,达到黑矮星所需的时间比当前宇宙的年龄要长,所以这种冰冷的星体在当前宇宙中还不存在。
  冰冻星
  当前宇宙中,氢和氦两种元素占据了宇宙可见物质的绝大部分,但随着恒星不断地将氢和氦合成其他更重的元素,这些重元素的含量越来越高。一些天文学家认为,再过几万亿年,宇宙中星际气体中的重元素含量会是如今的十几倍,在那时,宇宙中会出现一种特别的恒星,其表面温度只有水的冰点那么高的恒星,这就是所谓的“冰冻星”。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恒星,是因为当星际气体中的重元素含量增加时,这些气体的不透明度增强了,使得它们更容易发生聚变,进而导致它们所能形成的恒星的最低质量以及最高质量都会降低。在几万亿年后的未来,恒星的最高质量将只有太阳质量的30倍,而当前宇宙中恒星的最高质量则超过了太阳质量的300倍。
  此外,那时的恒星的最低质量只有太阳质量的4%,大致相当于木星质量的40倍。这种质量的天体放到当前的宇宙,它会成为一颗褐矮星。褐矮星是一种比巨行星大,但质量仍太小而不能发生核聚变的天体。换句话说,褐矮星是一颗失败的恒星。
  但在遥远的未来,由木星质量的40倍的重元素的气体汇聚成的天体,会成为一颗刚刚合格的恒星,其内部氢能勉强地聚变成氦。这种恒星表面温度只有大约0℃,它的大气可能还充满了由冰构成的云,所以就把这种恒星称为“冰冻星”。冰冻星的光度还不足目前最微弱的恒星的光度的千分之一,但它的寿命也会变得更长。如果冰冻星真的形成的话,那么与其他恒星相比,它看起来会更像一颗褐矮星。
  铁星
  在极其遥远的未来,如果宇宙像现在一样不断地向外膨胀,而不是最终向内发生坍塌的话,那么宇宙中还可能出现一种非常不寻常的天体——铁星。
  这种天体的形成过程是这样的:一个有着恒星级质量的天体,其内部比铁轻的元素会通过一种神奇的量子效应,在不需要很高的温度的条件下就能发生核聚变,最终都会聚变成铁-56核;而天体内部比铁重的元素则会通过核裂变或衰变变为铁-56核,最终使得整个天体变成一個冰冷的铁球。于是,铁星就诞生了,但铁星的形成过程非常漫长,可能需要再经过101500年才有可能在宇宙中出现。
  形成铁星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质子不能发生衰变。物理学家还不清楚质子是否会发生衰变,如果真的会发生衰变的话,那么还没来得及出现铁星,宇宙中所有的原子核就都可能衰变没了,宇宙最终会变为一片空旷之地,黑暗且寒冷(这种情况就是所谓的宇宙热寂说)。
其他文献
是911吗?这里有紧急情况,宇宙中最为重要的粒子仍未找到!  德国物理学家弗洛里安·格尔茨明白这并不是警方所能侦破的案件,但他仍在不耐烦地等待着回应。不过,这里的“911”不是指美国的报警电话号码,而是位于大型强子对撞机北部的一座建筑的编号。  欧洲核子研究组织的大型强子对撞机是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它位于瑞士与法国边境地下100多米深的环形隧道中,隧道全长近27千米。2012年,研究人员借助它
期刊
很多因素都会影响人们在婚姻中所获得的幸福感,比如:适当的沟通,共同的生活习惯等,然而基因其实也可能会影响我们对婚姻的感受。  根据耶鲁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婚姻的幸福感可能与催产素受体基因变体OXTRrs53576(基因位点)有关。实际上,催产素一直在社交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之相关的受体基因变异以前就被认为与情绪稳定及同理心有关。研究人員发现,当婚姻中至少一方的受体基因中有GG基因型(基因中含有
期刊
说起生命,我们通常会想到细胞,或者携带遗传密码的基因,也许还有承担着许多生命活动的蛋白质,这些都是对生命至关重要的因素。  然而,还有一种因素也非常重要,这个因素就是金属。相对于其他几种结构复杂的因素来说,金属要简单得多,它只是一些金属原子的集合。但就是这样简单却又容易被人忽略的元素,给早期的生命创造了适宜的生活环境,以帮助生命物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桥梁  在地球刚刚形成后的数
期刊
几十年来,蜜蜂一直被用于污染监测。它们在一天之内要采撷成千上万朵花,而且通常是在蜂巢周围3000米的范围内,这使它们成为最廉价的环境监测系统。最简单的观测方式就是:如果放置在某环境中的蜜蜂死了,那么该环境中必然存在严重的污染。  除此之外,蜜蜂分泌的物质也可以准确地告诉我们环境中化学物質的种类和含量。例如,蜂蜡是一种脂质,许多有毒的化学物质是亲脂的,它们会被蜂蜡吸收。环境监测工作人员将蜂蜜与蜂蜡一
期刊
很少有像轮子那样令人费解的发明。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这句话用到我们的原始祖先身上是很成问题的。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即使他们已经意识到可以通过滚动来移动物体,但要制造出一个真正有用的轮子,那需要多少时间、物力和技能啊,得砍斫木料,加工成圆形,镂空……而他们每天都要为填饱肚子奔波,哪能拿出“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来做费力、费时的试验呢。  现在,一位考古学家提出一个
期刊
在观察动物王国时,人们首先注意到的就是色彩。从非洲树林棕褐色的蟑螂到南美草原色彩斑斓的闪蝶,动物们展示出各自不同风格的色彩——有的单调,有的华丽。然而,动物们为什么长成这个样子?它们的色彩中有什么秘密?这些有趣的问题,引起了许多生态学家的探究,比如美国生态学家蒂姆·卡罗。  蒂姆·卡罗于1952年出生于英国,自小热爱自然,聪明勤奋。1969年,年仅17岁的蒂姆·卡罗考入了剑桥大学动物学专业,197
期刊
2009年,法国潜水员斯凡特·米思德创造了水下屏气11分35秒的世界记录。2012年,德国潜水员汤姆·希塔斯通过吸氧,先让身体充满氧气,然后在水下呆了22分钟22秒。潜水员能够屏息如此长的时间是因为哺乳动物的一种天生的生理反应——潜水反射。  哺乳动物在屏息时,冷却和湿润鼻孔及面部就会触发潜水反应,此时,哺乳动物的心率会明显减慢,一些海洋哺乳动物的心率可以下降90%,相对而言,人类的心率下降幅度较
期刊
在头脑中想象一个苹果,你可能会把它想象为红色的红富士;当你妈妈打电话来时,你也许同时想象出她那种关切的面容;上个假期在海边度假的你,可能时常仍回想着美丽的沙滩……  但对某些人来说,上面这些事情都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他们无法在头脑中想象出任何画面。换句话说,他们没有“心灵之眼”。那么,这种症状究竟是怎么产生的?患有这种症状的人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  发现盲眼的心灵  事实上,早在19世纪80年代,
期刊
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话题已经被探讨很多年了,科学家认为,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在明显地变暖,是地球妈妈面临的一个严重的生存危机。但是,很多人认为,对于年复一年的气候,似乎年年“花”相似,并没有明显感觉到哪个季节变暖了,“冬天不还是那么冷”?  那么,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个骗局吗?  全球气候变暖不是骗局  太阳光慷慨地把热量送给地球,使万物茁壮生长,多余的热量又被地球以长波形式辐射出去,大气和地面及空间进行
期刊
有一个想法一直以来让微生物学家寝食难安:现在航空业那么发达,坐飞机到异国异地旅行的人那么多,万一下一次致命传染病爆发,可能很快会发展成为世界范围的疫情,造成大规模人口死亡。  “这个世界早就具备爆发一场毁灭性致命传染病的条件了”,这个观点长期以来也被许多人所接受,以至于这种想法成为科幻小说的经典情节。但这并不是杞人忧天。人口的大规模流动造成致命传染病的爆发,在历史上是不乏沉痛的先例的。中世纪由于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