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整体把握;学习兴趣;学习难点;迁移能力;认知结构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6-0072-01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前后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旧知识往往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往往是旧知识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站在整体、系统的高度,把握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在前面的学习中适度渗透或孕伏,为后面的学习夯实基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做到下列四个“有利于”:
1.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的永恒旋律与重要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把前后知识富有趣味性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今天学习的同时对明天的学习产生期待。例如: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商不变的性质后,告诉学生:小学数学家族中有“孪生三兄弟”,老大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商不变的性质”。学生兴趣盎然,必定追问:老二、老三是谁?老二、老三也有和老大类似的性质吗?……这些疑问必将燃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萌生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的需求。
2.要有利于学生学习难点的分散。
教师在教学时要考虑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减缓坡度,以便于学生顺利地进行后续学习。例如:刚开始教学“圆”时,教师就可以设计“根据图中已知条件间接推想未知条件”的习题(如图1和图2)。这样,在强化圆的知识的同时,还可以为学生后续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扫清障碍。
3.要有利于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
迁移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能力。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及时引导学生“触类”进而“旁通”,为其后续学习铺路搭桥。例如: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师在反馈练习中出示一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 ,-,-。学生计算出后,要求学生把四道算式中的加数、被减数、减数分别化成最简分数补写在原来算式的前面,如 = =。接着追问:从左往右看,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怎样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活动,能使学生初步总结出下节课要学习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分。
4.要有利于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
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而不是仅仅获得零散的、单一的、模糊的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具有同类性质的问题建立起联系,用旧知识去同化新知识,从而让学生准确地、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例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师可以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数位对齐”与小数加减法的“小数点对齐”入手,引导学生理解其本质——“只有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进而过渡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分母不变,把分子直接相加减”,其本质与前者大致相同,最后延伸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减,要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将“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浓缩于学生头脑之中,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它适用于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法计算,进而形成关于加减法的良好的认知结构。
总之,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在局部细致处理,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保障,为学生的知识建构创造条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课程目标。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6-0072-01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前后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旧知识往往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往往是旧知识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站在整体、系统的高度,把握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在前面的学习中适度渗透或孕伏,为后面的学习夯实基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做到下列四个“有利于”:
1.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的永恒旋律与重要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把前后知识富有趣味性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今天学习的同时对明天的学习产生期待。例如: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商不变的性质后,告诉学生:小学数学家族中有“孪生三兄弟”,老大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商不变的性质”。学生兴趣盎然,必定追问:老二、老三是谁?老二、老三也有和老大类似的性质吗?……这些疑问必将燃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萌生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的需求。
2.要有利于学生学习难点的分散。
教师在教学时要考虑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减缓坡度,以便于学生顺利地进行后续学习。例如:刚开始教学“圆”时,教师就可以设计“根据图中已知条件间接推想未知条件”的习题(如图1和图2)。这样,在强化圆的知识的同时,还可以为学生后续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扫清障碍。
3.要有利于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
迁移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能力。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及时引导学生“触类”进而“旁通”,为其后续学习铺路搭桥。例如: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师在反馈练习中出示一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 ,-,-。学生计算出后,要求学生把四道算式中的加数、被减数、减数分别化成最简分数补写在原来算式的前面,如 = =。接着追问:从左往右看,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怎样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活动,能使学生初步总结出下节课要学习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分。
4.要有利于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
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而不是仅仅获得零散的、单一的、模糊的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具有同类性质的问题建立起联系,用旧知识去同化新知识,从而让学生准确地、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例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师可以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数位对齐”与小数加减法的“小数点对齐”入手,引导学生理解其本质——“只有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进而过渡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分母不变,把分子直接相加减”,其本质与前者大致相同,最后延伸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减,要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将“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浓缩于学生头脑之中,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它适用于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法计算,进而形成关于加减法的良好的认知结构。
总之,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在局部细致处理,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保障,为学生的知识建构创造条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课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