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概念,正确掌握概念,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对于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概念 教学 探讨
数学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或结构关系的特征概括,是对一类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数学概念好比支点,而数学法则,定理好比杠杆,这足见概念的重要性.由于概念本身具有严密性、抽象性和明确的规定性,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应重视概念的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层次的不同,通过恰当的教学和训练,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并提高数学能力.下面就数学概念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作以说明:
一、 引入概念是鼓励猜想
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形成概念的基础.概念引入主要有三种方法:
1.鼓励猜想,引入有关概念
概念引入时鼓励学生猜想,即学生依据己有的材料和知识,做出符合一定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让学生经历数学家发现概念的最初阶段.让学生联系概念的现实原形.例如: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黑板的上下边缘等都给学生以平行线的形象,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实物的共同属性,最后给出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平行线”.这样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有关事物,模型,图示,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概念.
2.利用熟悉图形,联想抽象概念
在概念教学的开始,尽量利用学生熟悉的,看得见的实际物体或模型,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抽象出一些概念.如:在讲“角”时,先让学生观察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以及圆规的两条腿等,通过实例再抽象出概念.当然也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总之,生动恰当的引入概念,是准确的提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学生深刻理解概念,并能在解决各类问题时灵活运用概念的前提,从而激起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二、形成概念时自主探索
1.自主探索,形成有关概念
自主探索,形成有关概念是概念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辨别而抽象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让学生自主探索去完成,用自己的头脑亲自去发现事物,或原型的本质与规律,进而获得新概念,比老师讲解更有影响力.
2.创设情景,提供探索机会
要让学生形成自主探索还必须创设好情景.如:在教“三角形的认识”一节时,学生对“围城”一词有困难.我特别让学生准备了长10厘米,6厘米,8厘米,16厘米的小棒各一根,选择其中的三根摆成三角形,在摆平的过程中,学生发现用10厘米,16厘米,8厘米,和10厘米,8厘米,6厘米长的棒都能拼成三角形.当选10厘米,16厘米,6厘米长的三根小棒时,首尾不相接,不能拼成三角形.这样借助图形,学生就从直观上感知了“两边之和不能小于第三边”且明白了“三角形”不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而应该是由“三条线段围城的图形”.因此学生对三角形的这个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故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要努力给学生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三、表述概念时力求准确
概念形成以后,应及时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以加强对概念的理解.概念的表达从以下两个方面表述:
1.运用准确语言,正确叙述基本属性
对于一个重要的概念,要求学生要理解概念的意义,掌握基本属性,并学会用自己的话来叙述概念的基本属性,同时能够找出具体的例子,证明自己对概念的理解,杜绝死记硬背.比如:讲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的概念时,课本是通过“三线八角”引入的,当我们从中分析出三种有特殊位置的角后,就不再拘泥于三条线的原始图形,而要突出其位置特征.
2.运用重点词语,准确有关概念
在概念表达时,运用重点词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表达概念时,往往使用一些自然语言.比如:概括“直线公理”时,会这样讲“过两点可以做一条直线”.对此,我及时引导学生纠正上述说法,准确复述此概念,应该是“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引导学生正确辩别“有”和“只有”的含义,“只有”说明它的唯一性.只有通过对重点词语的剖析,才能体会数学语言的严谨性。
四、巩固概念时注意变通
巩固是概念教学的重要环节,巩固概念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正确复述概念,明白其中内涵
巩固概念首先应在引入,形成概念后,引导学生正确复述.比如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就是让学生明白“三线”即底边上中线,底边上的高线,顶角的角平分线.
2.注重分析,区别临近概念
学生在感知几何图形时,往往会受到图形的一些非本质属性的影响,误把画在黑板或书上的标准图形看做本质属性,如:将等腰三角形的顶点画在左方,底边画在右方时,有的学生认为它的两腰不在视线两旁,从而错误的认为,它不是等腰三角形.让学生观察,辨认有利于克服感知图形时的消极影响,帮助学生从错误的反省中激起对知识更为深刻的正面思考,使获得的概念更精确,稳定和易于迁移。
3.对比教学,牢固掌握概念
对概念进行对比教学,可使学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有些概念从表面上看差不多.如:乘方与幂,解方程与方程的解,平方和与和的平方等,学生往往分辨不清而导致错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如:“乘方”和“幂”这两个概念,前者是求若干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后者是运算的结果.an表示乘方运算的式子时,读作“a的n次方”,表示乘方运算的结果时,读作“a的n次幂”,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
五、运用概念时,联系实际
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而概念的运用是一个由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它们是学生掌握概念的两个阶段.通过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并且在概念的运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这对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上是我对数学概念教学的一点探索,众所周知,人类认识科学的一般途径是引出问题,形成猜想,演绎结论,知识应用.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能让学生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不但使学生逐步掌握概念的本质,而且还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教学参考教育出版社2004版
初中数学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版
初中数学配套练习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版
关键词 概念 教学 探讨
数学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或结构关系的特征概括,是对一类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数学概念好比支点,而数学法则,定理好比杠杆,这足见概念的重要性.由于概念本身具有严密性、抽象性和明确的规定性,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应重视概念的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层次的不同,通过恰当的教学和训练,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并提高数学能力.下面就数学概念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作以说明:
一、 引入概念是鼓励猜想
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形成概念的基础.概念引入主要有三种方法:
1.鼓励猜想,引入有关概念
概念引入时鼓励学生猜想,即学生依据己有的材料和知识,做出符合一定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让学生经历数学家发现概念的最初阶段.让学生联系概念的现实原形.例如: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黑板的上下边缘等都给学生以平行线的形象,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实物的共同属性,最后给出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平行线”.这样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有关事物,模型,图示,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概念.
2.利用熟悉图形,联想抽象概念
在概念教学的开始,尽量利用学生熟悉的,看得见的实际物体或模型,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抽象出一些概念.如:在讲“角”时,先让学生观察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以及圆规的两条腿等,通过实例再抽象出概念.当然也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总之,生动恰当的引入概念,是准确的提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学生深刻理解概念,并能在解决各类问题时灵活运用概念的前提,从而激起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二、形成概念时自主探索
1.自主探索,形成有关概念
自主探索,形成有关概念是概念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辨别而抽象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让学生自主探索去完成,用自己的头脑亲自去发现事物,或原型的本质与规律,进而获得新概念,比老师讲解更有影响力.
2.创设情景,提供探索机会
要让学生形成自主探索还必须创设好情景.如:在教“三角形的认识”一节时,学生对“围城”一词有困难.我特别让学生准备了长10厘米,6厘米,8厘米,16厘米的小棒各一根,选择其中的三根摆成三角形,在摆平的过程中,学生发现用10厘米,16厘米,8厘米,和10厘米,8厘米,6厘米长的棒都能拼成三角形.当选10厘米,16厘米,6厘米长的三根小棒时,首尾不相接,不能拼成三角形.这样借助图形,学生就从直观上感知了“两边之和不能小于第三边”且明白了“三角形”不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而应该是由“三条线段围城的图形”.因此学生对三角形的这个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故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要努力给学生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三、表述概念时力求准确
概念形成以后,应及时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以加强对概念的理解.概念的表达从以下两个方面表述:
1.运用准确语言,正确叙述基本属性
对于一个重要的概念,要求学生要理解概念的意义,掌握基本属性,并学会用自己的话来叙述概念的基本属性,同时能够找出具体的例子,证明自己对概念的理解,杜绝死记硬背.比如:讲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的概念时,课本是通过“三线八角”引入的,当我们从中分析出三种有特殊位置的角后,就不再拘泥于三条线的原始图形,而要突出其位置特征.
2.运用重点词语,准确有关概念
在概念表达时,运用重点词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表达概念时,往往使用一些自然语言.比如:概括“直线公理”时,会这样讲“过两点可以做一条直线”.对此,我及时引导学生纠正上述说法,准确复述此概念,应该是“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引导学生正确辩别“有”和“只有”的含义,“只有”说明它的唯一性.只有通过对重点词语的剖析,才能体会数学语言的严谨性。
四、巩固概念时注意变通
巩固是概念教学的重要环节,巩固概念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正确复述概念,明白其中内涵
巩固概念首先应在引入,形成概念后,引导学生正确复述.比如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就是让学生明白“三线”即底边上中线,底边上的高线,顶角的角平分线.
2.注重分析,区别临近概念
学生在感知几何图形时,往往会受到图形的一些非本质属性的影响,误把画在黑板或书上的标准图形看做本质属性,如:将等腰三角形的顶点画在左方,底边画在右方时,有的学生认为它的两腰不在视线两旁,从而错误的认为,它不是等腰三角形.让学生观察,辨认有利于克服感知图形时的消极影响,帮助学生从错误的反省中激起对知识更为深刻的正面思考,使获得的概念更精确,稳定和易于迁移。
3.对比教学,牢固掌握概念
对概念进行对比教学,可使学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有些概念从表面上看差不多.如:乘方与幂,解方程与方程的解,平方和与和的平方等,学生往往分辨不清而导致错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如:“乘方”和“幂”这两个概念,前者是求若干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后者是运算的结果.an表示乘方运算的式子时,读作“a的n次方”,表示乘方运算的结果时,读作“a的n次幂”,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
五、运用概念时,联系实际
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而概念的运用是一个由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它们是学生掌握概念的两个阶段.通过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并且在概念的运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这对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上是我对数学概念教学的一点探索,众所周知,人类认识科学的一般途径是引出问题,形成猜想,演绎结论,知识应用.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能让学生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不但使学生逐步掌握概念的本质,而且还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教学参考教育出版社2004版
初中数学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版
初中数学配套练习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