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八一风暴》再掀一场风暴而努力奋斗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1478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从事戏曲工作之初,就常听前辈们讲述戏曲界的奇闻轶事。其中对由我京剧团排演的革命现代戏《八一风暴》风靡全国,巡演于大江南北,受到广大受众的广泛喜爱的事情记忆犹新,深受震撼。
  二〇一七年四月,我院高瞻远瞩,长远谋划,为建军九十周年献礼,选择剧目,最终拍板一致同意排演《八一风暴》。令我感到意外的是,由我饰演剧中的男一号——方大来。
  我既高兴又惶恐。高兴的是,能够在这出名剧中饰演一号人物,并且能够塑造如此伟大的光辉形象,这样的经历对于一名演员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是十分珍贵的,我何其幸运!而惶恐的是,我的专业水平十分有限,近年来又多在各种场合以曲艺、二人台、小品等艺术形式出现于公众视野中,即使参加过一些大型汇演剧目,我在其中扮演的也多以风趣、滑稽、阴险的人物形象为主,不曾挑战过如此正面有分量的人物。特别是我在剧目中扮演的各种说着方言的老太太形象,早已被戏迷所熟知,恐怕这种先入为主的印象难从大家的脑海中立刻扭转。更令我倍感压力的是,当年张家口市京剧团演出的《八一风暴》以及王正良老师饰演的方大来这一人物形象犹如一座高峰深入人心,面对如此巨大的挑战,我几乎是夜不能寐、寝食难安,我惶恐着,可我也盼望着。
  各位同事、专业老师和剧目导演看出我的紧张,不断给我加油鼓劲,这增强了我演好方大来的信心。
  排练前,我查阅了有关的文献资料,观看了有关影视作品,以使自己更加深入地走近方大来这一人物角色。一段时间下来,仿佛触摸到了他的手,听到了他的呼吸。排演间,我认真揣摩,努力钻研,不断反思,不断修正,不断提高,寻找着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段。
  总结起来,我演方大来,努力地过了三关。
  第一,唱念关。
  过去,我多饰演传统戏中的王侯将相、忠臣义仆。演唱都是老腔老调,道白也是晋白。剧中方大来的唱腔很有革命者的气势,新颖而独到。或激昂奋进,或委婉低沉。为了更好地体现音乐设计的意图,我反复揣摩人物,逐字逐句斟酌,尽量做到以气带声,抑扬顿挫,以声传情。努力避开“喊唱”从而达到“歌唱”的演唱效果。同时还借鉴了一些京剧现代戏中的演唱感觉,润腔的时候也科学地规避了“鼻音小嗖儿”和加虚字、衬字等老戏的演唱技巧。念白方面,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李宪法导演要求,方大来的道白要“江苏淮安普通话并上戏曲道白的韵”。起初,导演组也是做了两手准备。首先看我能否掌握,若掌握不了就念晋白。我也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找到了窍门,最终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可。就这样,方大来的道白成了此剧的一道风景。
  有人说,全剧人物都念晋白,比较统一。李导认为,各剧种都有人物“倒口”的情况。比如京剧道白分四种:韵白、京白、风搅雪白、方言白。其中,方言白又包括川白、苏白、晋白等。我们这也是革新。记得在《少年董存瑞》中,我饰演的刘管家的念白就是本地话,开了本剧种方言白的先河。这次的尝试,又为方言白增添了一个新品种。
  第二,造型关。
  我们有句行话,叫作“扮戏不像,不如不唱”。舞台人物形象似与否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为了更接近剧中人物,我做了几方面的努力。
  人物原型当年二十九岁,身材适中,英俊挺拔,风华正茂。我现年三十九岁,身材不高,且略显微胖。为弥补缺陷,我努力减肥,择食节食,加大运动量。不食高脂肪、不吃晚餐。特别是每天坚持快走十公里等措施,让我瘦了六七斤。我在演出时,尽量从朝气活力的表现上缩小与人物年龄的差距,尽量用人物气质弥补身材的不足。我还袭用当年京剧《八一风暴》王正良老师的办法,选用人物右臂弯曲的形体特点,以获取观众艺术视角的人物认同感,让我本身也更接近人物原型。因为王正良老师创造性使用的这个弯臂动作也成为当年每个饰演方大来者仿效的经典。今天,时代不同了,观众群发生了变化。为适应这种变化,我在排演中寻找感觉,选择在三个关键场景运用弯臂造型且幅度各有不同。如第二场的出场亮相,是方大来全剧的第一次出场。我强调逼真,力求给观众留下“像”的印象。在第五场和第六场的两个下场、上场亮相时,则做得弯曲有度,似有似无,不仅符合舞台剧的审美习惯,也给观众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第三,表演关。
  表演,是推动戏剧情节和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创造性地运用传统戏曲表演程式表现现代生活,更是京剧《八一风暴》为我国戏曲发展留下的宝贵财产。移植排演这出经典剧目,也是我们发扬这一光荣传统的艺术实践。
  在剧中,方大来是铁军某师党代表,属高级干部。艺术形象的再现以及加以创新,都对我们有很高的要求。为此,在舞台的二度创作中,我除了体现角色身上的书卷气质和领导风范外,还在如何运用传统戏曲程式方面进行了探索。如第四场,方大来身着戎装、雨帔,我就借鉴了一些传统戏中斗篷的表演程式,在李涛导演的用心指导下我利用撩、拢、抖、扬等动作,帮助推动人物在情节里的感情进程。又如第六场,有一个情节是方大来、敌军司令魏其元和敌军特派员戴景臣(化名顾仲君)三个人的“三啊”“三笑”,方大来笑在最后。我从后面的唱词“鸿门宴上仰天笑”得到启发,借鉴传统表演程式,做了精心设计。表演时,我从再现生活的“呵呵”开始,在高于生活的“哈哈”中结束。音量从低到高,音色由阴到亮,直至近乎夸张的朗朗大笑,循序渐进而节奏鲜明。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创造性地借鉴运用传统表演手法,为方大来在“鸿门宴”中所表现的机智、大胆、沉着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氣概,增添了夺目的亮色。
  这段戏设置的合情合理,十分精彩,为演员提供了二度创作的空间。在我们三人的默契配合下,我这最后一笑结束时,总会掀起一次戏剧高潮,引起观众的热烈掌声。
  总之,在《八一风暴》的排演过程中,我与我的同仁共同做了很多努力,在这个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感悟与体会。我们的作品也得到了一些专家和观众的认可。但是我更知道,自己的艺术水平依然有限,在更加精准地塑造方大来的艺术形象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一定秉承京剧《八一风暴》的优良传统,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在运用传统戏曲程式表现现代生活的探索上,结合新时期的新特点,更加自觉地拼搏进取,向我们的伟大时代交上满意的答卷!
  作者简介:谢峰,系张家口戏曲艺术研究院演员。
其他文献
一个叫夏青的十七岁男孩,疯了似的往家里跑.此时,夜色正浓,星光密布,这是个浪漫美妙的夜晚.rn夏青跑着,跑着,脑海里蹦出的都是晓晓说的那句话.他想不明白,接受不了,眼里晃动
期刊
一  这个事情还得从头说起。从一个冬天的晚餐说起。那天家庭主妇林立精心做了几道菜:爆炒牛肉丝,烧土豆,青椒鸡蛋,豆腐生菜。这是她女儿月儿喜欢吃的菜。女儿放学回来了,看到桌上的菜,情绪高涨:妈妈,今天晚餐好丰盛啊!林立若有所思,敷衍她:赶紧洗手,趁热吃。  月儿欢欢喜喜吃了一碗饭,在吃第二碗饭时,她发现了母亲情绪上的变化,她虽然马虎大意,丢三落四,但也是善于察言观色的。  她问:妈妈,我们家是不是太
期刊
莫干山有雾凇了,还没下雪,这让我对新年初雪的渴望又近了一步.几天后,一条舞动的雪线穿过岭表,笔直地延伸到从前看屋人的火盆边.山民不喜围炉夜话,而以另一种围盆而坐的家常
期刊
本文对天津口岸从进境的阿联酋和美国木质包装材料中截获的伞滑刃线虫属(Bursaphelenchus)2个群体进行了形态学特征鉴定及核糖体DNA的18S、ITS和28S基因片段的分子特征分析,确定了2个群体都是未报道的伞滑刃属线虫新种。本研究不仅丰富了伞滑刃属线虫种类的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信息,而且为进出境木质包装材料的植物检疫提供了线虫鉴定依据。分离自阿联酋木质包装材料的伞滑刃线虫群体BS1201
期刊
莫干山,我虽对它并不了解,却也早闻其名。今年早春,偶然间在网媒上看到它被《纽约时报》评为全球最值一去的地方,不禁有了想去一看的念头。于是,选个晴好的周末,一家人从港城自驾前往德清。  一路上平淡无奇,两旁并没有什么值得注目的景色,车过湖州,转过几个弯后,一下子景致动人起来,一座座山头,不高,但蜿蜒连绵,山上郁郁葱葱,茶园和竹林时有所见。这里没有黄山的奇、没有华山的险、没有峨眉的秀,但却风物宜人,怡
期刊
翠平是我儿时好友,比我大一个年头。  翠平说话细声细气,长着一双细长媚眼,一笑就弯成两片月牙儿,两条黑长的辫子垂在脑后甩呀甩的。  除了晚上回家睡觉,我俩几乎形影不离。  她比我爱睡懒觉,每天我睁眼后第一件事就是跑出去找翠平玩。  她睡觉有个习惯,喜欢赤条条不挂一丝。一见我“吱呀”一声推开她家房门,小脑袋刚从门缝探进一丢丢,翠平就懒洋洋地掀开被子,光着屁股蛋开始慢悠悠找衣裳。  她奶奶这时就静悄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