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对于多数人都认为“枯燥乏味、教者难教、学者无趣”的数学来说尤显重要。教学实践证明,只有有了“趣”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才能使学生积极思维,并主动地探索发现生活中数学的奥秘。下面就我的教学经验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激趣”之法。
一、故事激趣法
“爱听故事”,“爱看动画”可以说是每个小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适时地以“故事”“动画”的形式,巧妙地将一些问题及悬念设置在其中,使学生在听故事、看动画中因趣生疑,因疑生奇,从而达到“激趣”、“启思”的目的。
如:在教学《比较分数的大小》时,我首先用课件出示《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话说唐僧师徒一路西行,有一天,他们又渴又饿。八戒不知从哪儿抱来了一个西瓜。悟空高兴地说:“这下好了,平均每人吃这个西瓜的四分之一,又解渴又解饿。”八戒不高兴的说“这大热的天气,我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西瓜,没功劳也有苦劳吧,不说吃九分之一,怎么也得分我八分之一吧!”悟空听了哈哈大笑。“好!呆子,就分给你八分之一!”说完,将西瓜平均分成八份,将其中的一份给了八戒。八戒拿了八分之一的西瓜,看了看剩下的西瓜,狠狠地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哎!我怎么这么笨呢!”
师:聪明的小朋友,你认为八戒笨吗?为什么?
一下子,课堂十分活跃,学生纷纷举手谈了自己的想法,并想出了一定的办法来进行验证,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实践活动激趣法
数学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数学知识的形成本身就需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因此,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适时安排一些实验、参观、调查等实践活动。并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承担某些任务。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既可以加深、巩固书本知识,又可以把实践中获得的实践知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上来。
如:在教学《统计》后,为使学生了解统计在实践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更加熟练地掌握统计的方法,可安排学生统计本组所有成员的家庭人数,喜欢的水果,喜欢的体育项目等情况,然后让他们将分组调查的结果集中统计在一个表上。这样,不仅巩固了学生用“正”字方法收集数据,整理成统计表,制成统计图的方法,而且提高了学生在实践中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工作能力。增强了他们用数学的意识,更激发了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顺口溜激趣法
“顺口溜”,顺口、押韵、易记。特别是小学生对儿歌、顺口溜的记忆超常。因此,利用小学生的这一记忆优势,在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在对一堂课进行归纳总结时,可将其知识的重点及关键编成“顺口溜”,让学生在记读“顺口溜”的同时,牢固地掌握其方法及技能。
如:在教学《小数除法》时,为了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小数除法的法则,我将其简单地编成“外移几,内移几,内缺补0莫忘记,上下点点要对齐。”
四、幽默激趣法
学生回答问题,难免有回答错误的时候。作为教师应善待学生的错误,可用一个滑稽的动作或幽默的语言,旁敲侧击,不仅能缓和学生回答错误时的尴尬,活跃课堂气氛,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如:在教学《测量物体的长度》练习课中,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当学生回答小明的身高150米时,我并没有直接判断,而是拿出米尺问“这是多长?”生答:1米。那位回答150米的学生马上意识到了错误,并改为150厘米。师:对呀!如果填米,150米那可是一个巨人中的巨人哟!学生们马上笑起来并有学生说:“我们的教室就要重建了!”在这幽默、和谐的气氛中,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了单位要合适,不然要闹出很多笑话的。
五、游戏激趣法
游戏激趣,也即是结合学生好动,好奇的年龄特征,以游戏的形式将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及关键融入游戏之中,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玩中学,学中玩,边玩边学,边学边玩,并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
如:在教学完1—9的乘法口决,整理复习归纳完口决后,我安排同桌的两位小朋友游戏,其中一名学生在准备好的1—9的数字卡片中随意拿两张卡片,让另一名学生根据卡片上的数字说乘法算式及口决,然后交换。这样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不仅熟练地掌握了乘法口决,而且自己没掌握的知识,同桌之间进行互补,加强了记忆。
六、比赛激趣法
小学生好强、好胜、好表现。根据这一年龄特征,可用比赛的方法激趣。生与生,小组与小组进行比赛。其形式多样,可采用夺红旗,爬山,抢答等方式。作为教者,也可用自己掌握的某些知识的特殊规律和学生进行比赛,这种师生比赛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在教学《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时。
师:小朋友们,你们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用什么方法?
生:用分子除以分母,看能否除尽。
师:现在,老师想和你们比赛一下,你们用计算的方法,老师不用计算。不管你们说一个什么分数,我都能比你们先判断出来,信吗?
生:将信将疑,争着说分数让我判断,并计算验证。
师:将学生说的分数分成两类板书。
师:(在学生信服的情况下)怎么样?老师没吹牛吧!你们想知道这其中的秘密吗?
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起来了,心中产生了老师为什么判断得这样准、快的疑惑,大大的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要在趣字上动脑筋,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活动,游戏、故事等有趣的情景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乐学,善学数学的目的。
一、故事激趣法
“爱听故事”,“爱看动画”可以说是每个小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适时地以“故事”“动画”的形式,巧妙地将一些问题及悬念设置在其中,使学生在听故事、看动画中因趣生疑,因疑生奇,从而达到“激趣”、“启思”的目的。
如:在教学《比较分数的大小》时,我首先用课件出示《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话说唐僧师徒一路西行,有一天,他们又渴又饿。八戒不知从哪儿抱来了一个西瓜。悟空高兴地说:“这下好了,平均每人吃这个西瓜的四分之一,又解渴又解饿。”八戒不高兴的说“这大热的天气,我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西瓜,没功劳也有苦劳吧,不说吃九分之一,怎么也得分我八分之一吧!”悟空听了哈哈大笑。“好!呆子,就分给你八分之一!”说完,将西瓜平均分成八份,将其中的一份给了八戒。八戒拿了八分之一的西瓜,看了看剩下的西瓜,狠狠地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哎!我怎么这么笨呢!”
师:聪明的小朋友,你认为八戒笨吗?为什么?
一下子,课堂十分活跃,学生纷纷举手谈了自己的想法,并想出了一定的办法来进行验证,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实践活动激趣法
数学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数学知识的形成本身就需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因此,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适时安排一些实验、参观、调查等实践活动。并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承担某些任务。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既可以加深、巩固书本知识,又可以把实践中获得的实践知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上来。
如:在教学《统计》后,为使学生了解统计在实践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更加熟练地掌握统计的方法,可安排学生统计本组所有成员的家庭人数,喜欢的水果,喜欢的体育项目等情况,然后让他们将分组调查的结果集中统计在一个表上。这样,不仅巩固了学生用“正”字方法收集数据,整理成统计表,制成统计图的方法,而且提高了学生在实践中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工作能力。增强了他们用数学的意识,更激发了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顺口溜激趣法
“顺口溜”,顺口、押韵、易记。特别是小学生对儿歌、顺口溜的记忆超常。因此,利用小学生的这一记忆优势,在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在对一堂课进行归纳总结时,可将其知识的重点及关键编成“顺口溜”,让学生在记读“顺口溜”的同时,牢固地掌握其方法及技能。
如:在教学《小数除法》时,为了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小数除法的法则,我将其简单地编成“外移几,内移几,内缺补0莫忘记,上下点点要对齐。”
四、幽默激趣法
学生回答问题,难免有回答错误的时候。作为教师应善待学生的错误,可用一个滑稽的动作或幽默的语言,旁敲侧击,不仅能缓和学生回答错误时的尴尬,活跃课堂气氛,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如:在教学《测量物体的长度》练习课中,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当学生回答小明的身高150米时,我并没有直接判断,而是拿出米尺问“这是多长?”生答:1米。那位回答150米的学生马上意识到了错误,并改为150厘米。师:对呀!如果填米,150米那可是一个巨人中的巨人哟!学生们马上笑起来并有学生说:“我们的教室就要重建了!”在这幽默、和谐的气氛中,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了单位要合适,不然要闹出很多笑话的。
五、游戏激趣法
游戏激趣,也即是结合学生好动,好奇的年龄特征,以游戏的形式将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及关键融入游戏之中,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玩中学,学中玩,边玩边学,边学边玩,并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
如:在教学完1—9的乘法口决,整理复习归纳完口决后,我安排同桌的两位小朋友游戏,其中一名学生在准备好的1—9的数字卡片中随意拿两张卡片,让另一名学生根据卡片上的数字说乘法算式及口决,然后交换。这样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不仅熟练地掌握了乘法口决,而且自己没掌握的知识,同桌之间进行互补,加强了记忆。
六、比赛激趣法
小学生好强、好胜、好表现。根据这一年龄特征,可用比赛的方法激趣。生与生,小组与小组进行比赛。其形式多样,可采用夺红旗,爬山,抢答等方式。作为教者,也可用自己掌握的某些知识的特殊规律和学生进行比赛,这种师生比赛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在教学《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时。
师:小朋友们,你们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用什么方法?
生:用分子除以分母,看能否除尽。
师:现在,老师想和你们比赛一下,你们用计算的方法,老师不用计算。不管你们说一个什么分数,我都能比你们先判断出来,信吗?
生:将信将疑,争着说分数让我判断,并计算验证。
师:将学生说的分数分成两类板书。
师:(在学生信服的情况下)怎么样?老师没吹牛吧!你们想知道这其中的秘密吗?
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起来了,心中产生了老师为什么判断得这样准、快的疑惑,大大的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要在趣字上动脑筋,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活动,游戏、故事等有趣的情景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乐学,善学数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