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策略,让阅读走进学生的心灵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dongshen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半壁江山”,一直都是教育者最为关心的热点话题。崔峦曾说:“阅读教学一定要改变教学过程凝固、教学方法僵化的现状,要因生、因文、因地制宜,创造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讲求实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深入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热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但是,如何才能实现这一艺术呢?笔者认为,激励、唤醒、鼓舞都是一种情绪化的表现,而情境恰恰是激发这些情绪的最好形式。为此,教师可以试着创设情境,在真实、生动的情境里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通过情境,学生将感受到精神的放松,还能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完成阅读,更有利于学生实现“心流”体验。所谓心流,即全身心沉浸于阅读时的状态,这是教师教学追求的重点。
  例如,在教学《蟋蟀的住宅》一课时,引导学生理解“蟋蟀洞穴的特点及其修建过程”是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对小学生而言,蟋蟀虽然是一种常见的昆虫,但他們并不了解蟋蟀的习性、生活,自然更不清楚何为蟋蟀的“住宅”。所以,针对这部分内容,教师就可以借由多媒体完成。在信息技术手段的辅助下,学生将感受到蟋蟀住宅的精巧、细致,将对蟋蟀这一昆虫产生全新的认知。为了增添教学趣味性,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微观世界》这一动画片,这是一部将视野聚焦在昆虫身上的电影,具有十足的创意色彩,非常适合作为小学语文的教育资源。另外,教师还可适当介绍一下法布尔的《昆虫记》,激发学生对原著的阅读兴趣。通过这样的处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感受到无穷无尽的快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一个重点内容。笔者认为,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他们真正需要的教学形式是怎样的,只有想清楚这点,才能真正解决学生的兴趣问题。
  二、整合内容,培养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的教材,尽管都是编者精心挑选,但是由于阅读材料相对较少,很难真正扩展学生的视野,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不能只满足于课堂教学,而是需要对课程进行适当扩充。那么,如何进行扩充、该扩充哪些内容呢?笔者认为,互联网是搜集资源的最佳途径,扩充的内容必须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这样才能对教学起到辅助作用。
  例如,在教学《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时,作者主要描写了位于边疆的一所小学,反映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文章第一句是这样描写的:“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从中可知,作者提到了很多少数民族,但这是小学生从未涉足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提前搜集一些少数民族的服装、习俗等知识,还可以搜集一些各个民族的传说、民间故事等,进一步打开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才能对民族团结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感受到不同于汉民族文化的精彩。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另一个方式是拓展课程内容。通过互联网等渠道进行知识搜集,学生将感受到语文世界的精彩,感受到大千世界的奇妙。
  三、抓住精华,领悟内涵
  任何一篇文章,都必然有其传神处、精彩处、点睛处,不论是寥寥数语,还是简单的一个词语,都能彰显文章主旨的深刻与精彩,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浮光掠影般地阅读文本,而是需要深入文章的精华处,让学生深入、细致地品读、赏析,感受文章细节处的精彩,这样才能帮助学生从更深层次、更深角度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才能感受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
  例如,教学《草原》一课,文章重点描写了草原的优美景色,集中表现了作者初次看到草原时内心的愉快与豪迈。在正式学习前,教师先结合文本向学生布置两个任务:(1)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文中与草原景色相关的词语、句子等。(2)仔细揣摩这些词语表现出草原具备怎样的特点,能否换成其他词表现,并给出具体原因。接着,教师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训练学生的感知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反复阅读文章内容,相继找出了“清鲜、明朗、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等词语,找出了“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等句子。学生在这些鲜活、准确的词语中感受到大草原的广袤与一望无际的特点,同时更感受到草原带给人心情的愉悦与豪迈。此时,通过对这些词语和句子的梳理,学生既明确了草原的特点,还产生了强烈的身临其境之感,有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对词语、句子的深度赏析,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将走向深刻,而且学生能真正感受到一篇文章的精妙,这是粗略阅读所无法代替的美好体验,有助于学生沉醉于所读内容中。
  四、立足质疑,深度阅读
  质疑是一种宝贵的学习品质,它意味着深入思考,意味着学生渴望了解更多细节。如果学生不会质疑,只会接受,那么学生的阅读素养将很难提升。由此可见,小学生必须学会质疑,学会主动思考,这样学生才能形成一种正确的阅读习惯。因此,教师需要立足于学生的质疑点,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从而带给学生全新的、深刻的阅读体验。这样的阅读状态,才是教师应该追求的重点。
  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当学生完成初步阅读后,都很同情小女孩的悲惨境遇,但是这只是一种情感上的悲悯,并不意味着学生真正理解并领悟了文章的深层次内涵。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向学生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既然小女孩的一生如此悲惨,为什么在文章末尾还会出现诸如‘幸福’‘美丽’‘微笑’等温暖的字眼呢?这说明了什么?”这样的问题很快激发了学生的讨论欲望,学生再次回归课文,试图找出更多细节。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意识到这些看似温暖的字词其实包含着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满含着作者对那个黑暗社会的控诉。看似是平凡的幸福与微笑,却是小女孩一辈子都无法得到的东西,作者只能用这样的描写来表达对社会不公平的愤懑与抗议。此时,学生基本了解了作品的创作内涵,教师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将体会到更多文本的精彩,阅读能力也会随之增长。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质疑,意味着深入思考,意味着学生具有独立判断的能力,而这是一种进步的标志。只有让学生学会质疑,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仍然需要具有探索精神,仍然需要不断完善自我的专业水准。同时,阅读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教师需要提高阅读教学的趣味性,确保每一堂课都能带给学生满满的信息增量,学生才能真正爱上阅读,畅享阅读的魅力和精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苴镇福亮小学)
  (责任编辑 岳舒)
其他文献
在小学语文中,语感是指学生通过长期的学习以及语言实践所得到的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领悟能力,以此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写作等语文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从语言的输入与输出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以阅读为基础,通过朗读课文、情境感知等策略,培养学生语感;以背诵为基础,开展好词好句、古诗名言背诵活动,培养学生语感;以写作为基础,以课堂仿写等微写作与课后日记等写作活动,培养学生语感。  一、在阅读中培养语感  阅
期刊
随着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大量外来务工子女就近入读我校,其数量占据学校总学生数的60%。因家庭背景、受教育环境的不同,他们的学习习惯、成绩以及综合素质等存在较大差距,层次不齐的生源,增加了教师教学的难度。笔者立足语篇教学,旨在探索生源多样性背景下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因材施教,科学制定目标  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会
期刊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哲学内涵。2016年2月22日,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明确提出“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课程”,作为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本文探究了中医药文化进中小学校园的必要性、意义价值、现状与展望。  一、中医药文化进中小学校园的必要性  正如习近平总
期刊
学生张鸣直到填报高考志愿那天才发现,自己的网上志愿填报系统密码,曾被母校———国内某中学修改过。当初填报志愿时,他输入自己的考号和反复确认过的密码,屏幕仍然提示“系统登录失败”。求助老师,对方看了他一眼,笑了。他记得老师说:“是你啊,那肯定登录不了。”(《中国青年报》6月14日)  据报道,这是那所中学对有望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的特殊照顾。为了保障北清率,让更多有可能冲刺北大清华的“尖子生”最终被录
期刊
非金属元素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的具体学习内容包括硫、氮等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硫酸、硝酸和氨的工业生产原理,重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等。本章安排在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学习之后,应用已学知识,预测和推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引导学生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通过实验探究学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加深对“结构决定性质”化学观念的理解,是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有效的认知模型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何通过信息技术获取知识并进行筛选、分析,内化为自己的一种学习收获,已经成为时下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姑且不说教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信息技术,教师个个都是电脑操作高手,就连学生学习,除了课堂学习之外,必要时亦需在手持终端环境下进行线上学习。尤其是网络授课和学习,更进一步说明信息技术在学生学习方面的不可或缺,这也是对教师和学生技术水平的一次培训和提高,其学习实效性亦是有目
期刊
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而小学阶段则是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教师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应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但小学生年龄较小,对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不是很强,所以好的阅读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文本细读法,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对文章的内涵、修辞进行分析,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一、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只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
期刊
如何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自觉地投入学习、主动地参与活动,促成学生的能力提升和素养发展,迫切需要我们每一位化学教师认真思考和积极实践。  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课程标准》中具体说明了学生学习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通过不同阶段的学习
期刊
计量单位教学贯穿整个小学阶段,是发展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必要组成。但不管是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还是重量单位、时间单位,都具有约定性、表征性和抽象性,是小学生理解和感知的难点。小学数学常用计量单位教学该怎样推进呢?  一、实物感知,直接认识  直观性是小学生尤其是低年段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在面对人为约定的计量单位符号时,他们不仅希望能够直接理解记忆这些符号,也想知道符号背后的实际意义。对此,教师
期刊
反思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对学习活动进行的回顾、考察、分析以及调整过程,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基础。让学生学会反思,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再判断,从而抓住教学思维本质,加深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数学学习的最好方法就是实现知识的再创造过程,学生通过反思,完成所学知识的再发现,从中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及发展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