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世界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ji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活世界高于日常生活,具有现实性、理想性和指导性特征。向生活世界回归,既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实效的客观需要,也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一是课堂主导,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使用生活化语言;二是贴近生活,实践升华;三是利用科技,打造平台。
  【关键词】生活世界  课程教学  涵义  回归  路径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文理学院教改项目“生活世界视域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研究”(JGYB112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3-0077-01
  引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研究,存在知识化、课程化倾向,带来思想理论和社会生活的脱节,教学效果不理想,达不到立德树人、成人成才的培养目标。有鉴如此,从生活世界视域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研究,是新的尝试。
  1.生活世界的涵义
  继胡塞尔提出“科学”回归生活世界之后,关于生活教育的理论探索和实践运动在西方勃然兴起。教育家杜威明确提出:“教育即生活,为社会生活做准备的唯一方法,是参加社会生活。”教育家陶行知也相应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学做合一”。“生活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过什么生活就是受什么教育。”教学教育与生活世界相联,融为一体。这体现了教育的本质。概而论之,生活世界沟通了学校与社会、学习与生活的三个特点:一是现实性,生活世界以日常生活为基础,表现为具有生动形象的现实世界。这才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生动内容的来源。二是理想性,生活世界又高于日常生活。它具有生活的普遍意义,体现了人性本质,符合人的发展。生活世界亦即生活理想。三是指导性,生活世界提供教学以坚实的来源。反映了真实生动的生活理想,由此激发学生求知兴趣和生活热情。
  2.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回归生活世界
  2.1向生活世界回归,是提高课程教学实效的客观需要
  在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发挥了重要的引导和培育作用。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如内容枯燥,脱离现实;形式单一,“德性成了教室里谈论的东西,而不是需要力行的东西。其根源之一,就在于脱离生活世界,只有向生活世界回归,才能唤起学生的生活积累,用生动的真实情景调动学生,丰富课程内容和形式,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育教学过程,从而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2.2向生活世界回归,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
  当代大学生,总体上看,思想理论素养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负面表现,有的大学生重物质、轻精神,思想信念、心理意志、法律意识等都有待提高,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难以融入社会,表现出迷茫烦乱、挫折焦虑、孤独困惑等心理倾向。这是学生缺乏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向生活世界回归,能够使大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生活世界的形象性呈现、理想化引导,能够促进大学生在社会化中全面发展。其实质是回归人的本质,协调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思想理论、道德情操,对于科学认识人生、提升精神境界、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向生活世界回归的实现路径
  3.1课堂回归
  课堂向生活世界回归,就是将生活世界中的人际关系和话语表达引入课堂,从而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3.2师生关系,要求平等、亲和
  这既有利于戒除教师的满堂灌,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心灵、提升智慧、升华情感。回归“主体间”关系,要求教师除了知识准备外,还要有眼睛向下的决心和态度,作一个知识的引导者和启发者。同时,也要求学生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勇于与老师和其他同学交流,积极探索。
  3.3话语回归,要求多用举例法
  选取生活中的典型实例,将抽象的思想理论概念具体化、有形化,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据,使课堂教学流淌着生活气息。
  3.4 实践升华
  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与社会生活相融通的基本途径。课程教学要走进生活世界,社会实践活动多样化,可集中,可分散,或者二者相结合,从而保证大学生实践活动的参与面和覆盖面。
  结语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必须搭建网络教学平台,使课程教学向大学生的虚拟化生活延伸。首先确保栏目丰富性,适合大学生多样化需求;其次及時跟踪热点,通过热点分析,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实现思想行为的正确引导;再次办好网络、维护好网络,增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构建课程教学网站,开辟设置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专区;同时让学生有机会充分表达思想、展示自我,教师及时分析引导,既保证正确方向,又能够解疑释惑。
  参考文献:
  [1]陶行知.生活教育文选[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105.
其他文献
【摘要】伴随新课改政策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体系中的渗透,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积极利用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开发,创建生活化教学情境,拉近语文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及多媒体教学设备,将小学教学内容与图片、视频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建立更加生动的语文教学情境,让学生能直观感受小学语文课程,以情境创设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具活力,真正“活”起来。  【關键
期刊
【摘要】文章以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为分析对象,首先介绍了我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的现状,接着分析了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建议,以便可以更好的推动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发展。  【关键词】艺术设计 教育 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3-0024-02  在上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工艺美术教学非常普遍,而且与各行各业
期刊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基础语文能力为宗旨,在倡导以人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下,应当注重采用生活化、情境化的方式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切实挖掘语文教学素材中的人文因素,满足学生的综合成长需求。  【关键词】初中语文 人文素养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3-0060-02  人文素养是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期刊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时代里,教师如何做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呢?笔者的做法是“注重朗读,情感教育”“巧编歌诀,归纳总结”“合作探究,分组竞赛”“角色互换,教学相长”。  【关键词】激发兴趣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3-0045-01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素质
期刊
【摘要】成语作为极具民族性和文化底蕴的固定短语,不仅应用广泛,而且对于我国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其来源的探究,前人也进行了细致的考证。本文在总结以往的划分标准的基础上,进行简单评析并发现问题。以此提出应按照共时与历时的  思维方式看待成语的来源问题。  【关键词】成语 来源 划分标准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3-0058-01  从
期刊
【摘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文化基础、 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这三个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资本已经是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的一种体现。智能资本对知识与信息获取、整理、利用、创新、转化等多方面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想要实现这些能力的有效运用,首先需要一定的核心素养来支持。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核心素养 提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新时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对于创业意识培养尤为重要,自身能力的提升是基础,法律素养是根本,对于社会环境认知程度很重要,关系着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结合实践模拟,加强教育实践是大学生的综合体现。高质量的创业项目需要大学生具备很高的法律素养、综合能力和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创业 法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3-0014-02
期刊
【摘要】在目前的高职院校思政课堂的教学中,学生的价值观受网络文化的影响较大,并深受急功近利的浮躁社会因素影响,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讲课方式传统古板,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枯燥无聊,加之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能力有限,这些都是导致高职院校思政课堂效率低下的原因。本文提出三方面对策解决问题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效果,即加强对学生的通识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能力;开展教学改革,加强教师教学的多样化,提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3-0073-01  一、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上的困难,尊敬而不歧视残疾人,燃起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关爱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心。  2.知识与技能:认识到残疾人生活上有许多困难,了解残疾人身残志坚的事迹,了解社会对残疾人的关心与帮助,并具有初步的搜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3.过程与方
期刊
【摘要】多媒体课件集声、光、像、彩效果于一身,巧妙运用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协同发展,巧妙运用能使知识更加的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感知、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创造良好条件。巧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符合初中生的思维发展特点的。合理利用计算机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能比较真实地模拟出逼真的问题情景,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和联想,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研究新知,解决问题,发展能力。介于此,文章就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