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影响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ri1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博洛尼亚进程从学位学历认证、质量保证体系等方面力图促进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和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在改变欧洲高等教育的同时,博洛尼亚进程也对世界许多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国际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 博洛尼亚进程 高等教育一体化 国际高等教育服务贸易
  
  博洛尼亚进程是欧洲29个国家在世纪之交发起的一场以区域合作的形式引导各参与国进行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场运动。随着参与“进程”的国家数量的增多和各项改革措施的深入推行,欧洲数百年形成的高等教育体系正发生深刻的变化。
  
  一、博洛尼亚进程对欧洲高等教育的影响
  1. 博洛尼亚进程正在创建“和而不同”的欧洲高等教育区
  通过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学术资格框架”、“高等教育质量保证认证制度”、“学历文凭附录”等工具,欧洲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兼容性和可比性,实现学位学历互认,促进人员流动,对内实现资源共享,对外增加吸引力和竞争力。可以说欧洲已经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世界其他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路。从2007年5月结束的伦敦会议上的报告中可以看出,统一的欧洲高等教育区已经初步建立。
  在追求统一和兼容的同时,各签署国都清醒地认识到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进程不是将欧洲所有国家的高等教育改造成“美国式”的。《博洛尼亚宣言》明确提出:要在“尊重多样性的同时,改革各国现有的高等教育制度”。事实上,欧洲各国也通过各种方式保留了自己高等教育的传统。例如,英国在英格兰和威尔士保留英国学分体系并制定了与“欧洲学分转换机制”兼容的转换指南,坚持自己本科3年和研究生1年的学制模式;爱尔兰不遗余力地开发和实施与欧洲学分转换机制兼容的爱尔兰国家学分转换和累计制度。他们都没有简单尊奉“拿来主义”。
  欧洲各国的高等教育历来就具备各自的特点,统一学位体系等工作只是为了加强各国的联系而不是抹杀各国高等教育的特色。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的目标之一是“对内实现资源共享”,各国高等教育的特色如不能彰显,欧洲各国之间的资源共享也就失去了支撑。
  2. 博洛尼亚进程增强了欧洲在国际高等教育市场上的竞争力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国家高等教育在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市场上一直受到北美、澳大利亚等地区高等教育的挤压,不仅在争取国际留学生生源方面竞争力不足,对欧洲本地学生的吸引力也持续下降。正是由于欧洲高等教育在人才竞争力上存在劣势,博洛尼亚进程在各国引导大刀阔斧的改革才被欧洲各国普遍认可和支持。
  博洛尼亚进程在整个欧洲范围内的高等学校对原有学位体系的改造,初步建立了与世界大多数国家兼容的学位体系。同时,通过建立“学校、国家、地区”三级的质量保证体系着力提高本地区的高等教育质量。解决了以上两方面的问题,欧洲高等教育就具备了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在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市场上一争高下的资本。从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对欧洲高等教育改革的关注程度上看,博洛尼亚进程的功效已经逐步显现。在市场份额的比例上,有数据显示,目前欧洲教育三巨头——英国、法国、德国的对外教育市场份额已占全球的43%,随着2010年欧洲教育一体化的实现,其他欧洲小国的国际教育市场份额也会随之增加。
  
  二、博洛尼亚进程对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
  1. 博洛尼亚进程影响世界教育服务贸易市场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大学在留学生市场上被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超越,欧洲各国在和美国吸引本国生源的竞争中也处于下风。博洛尼亚进程的目标之一就是增强欧洲高等教育的竞争力。通过改革本科和硕士学制,完善质量保证体系,颁发联合学位和学历附件,欧洲扭转在世界教育服务贸易市场份额比的行动已经初见成效。
  美国国际学生官员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Foreign Student Affairs,NAFSA)研究报告指出欧洲高等教育改革也将对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国际学生招生、认证机构的工作带来影响。从长期来看,该进程将会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和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发展。美国大学担心如果澳大利亚和中国采用与欧洲兼容的模式会对美国的教育市场带来负面影响。事实上,虽然美国还是最受留学生欢迎的国家,但欧洲在世界对外教育服务的份额上已经超过美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在国际教育市场所占份额已从25%减至22%。
  2. 博洛尼亚进程影响世界高等教育体系
  博洛尼亚进程在进行欧洲高等教育改革的同时不排斥非欧洲国家的参与,并借此扩大欧洲高等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从博洛尼亚会议开始的各届教育部长会议都向非欧洲国家开放,同时鼓励欧洲国家加强与其他地区国家在人员流动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具体来说,博洛尼亚进程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对欧洲以外高等教育体系产生影响,在一些国家,诸如文凭附录、质量评估程序等作为对高等教育改革行之有效的手段得到引进;在另一些国家,博洛尼亚进程是作为一项对本国高等教育进行重组的范本进行学习的,如三级学位体系的建立等。
  为了更好地与欧洲签署博洛尼亚进程的国家进行高等教育合作,澳大利亚在2002年认可了《里斯本公约》的原则。在学分转换系统和学历附件方面澳大利亚都做出了符合《里斯本公约》原则的改进。澳大利亚政府已经投资35万美元开发类似于欧洲学历附件的模板,并于2008年1月正式实施。法国对北非前法国殖民地国家的高等教育有比较大的影响力。非洲举行了三次内容涉及“非洲大学如何适应博洛尼亚进程”的会议。会议上都强调,由于非洲国家在语言和历史以及文化传统上的原因,博洛尼亚进程的改革模式已经成为非洲高等教育改革最有可能选择的一种模式。
  博洛尼亚进程已经对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体系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反映出欧洲高等教育改革的措施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3. 博洛尼亚进程改变了国际高等教育合作方式
  以区域内各国建立“高等教育区”的做法来促进区域教育一体化、促进参与国的高等教育改革是欧洲继经济一体化和政治一体化之后的又一次创新尝试。随着博洛尼亚进程的推进,这种高等教育合作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开始形成潮流。
  包括地中海周边的欧洲国家以及埃及和约旦等国家于2006年签署了致力于发展“欧洲-地中海高等教育研究区”的《卡塔尼亚宣言》。在这篇宣言中的许多用语与《博洛尼亚宣言》十分相似,比如高等教育体系的可比性和易读性;可供交换的学分;易读的学术框架和劳动力市场;可供分享的质量保证目标以促进学生和教师的流动等。
  无独有偶,葡语国家共同体于2004年在巴西签署了《福塔雷萨宣言》,旨在建立一个“葡语国家共同体高等教育区”。这个宣言主要有四方面内容:致力于建立一个相互认可的国际认证质量保证体系;促进师生的流动;协调学位体系;建立葡语国家共同体高等教育区和其他地区高等教育区的固定联系。
  澳大利亚也认识到,与欧洲的高等教育合作并不是要取消自己高等教育的独特性,而是促进区域间高等教育的对话并试图建立一个亚太高等教育区。2006年4月在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举行了由27个国家参加的亚太教育部长级会议。会议内容包括远程教育课程国际标准的区域内质量保证框架;教育和职业资格认证框架;一般教师标准,特别是科学和数学教师标准;区域内技术认证的发展,以此满足该区域的经济发展需求。
  
  三、博洛尼亚进程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
  1. 博洛尼亚进程对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影响
  博洛尼亚进程对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博洛尼亚进程改革了欧洲大陆与美英不兼容的学制,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这种学制减少了学历认证的困难,为在中国读完本科的学生前往欧洲继续攻读硕士及以上学位提供了条件。同时,博洛尼亚进程致力于统一欧洲高等教育的学历和学位认证,促进人才的流动。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留学生只要持有一张学历,就可以在欧洲范围内的高校继续深造,这为中国留学生了解欧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创造了条件。
  另一方面,通过博洛尼亚进程的改革,欧洲高等教育有望重新打造对外教育服务的强势地位,欧洲争夺国际高素质人才的能力将会增强。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人才流失有可能进一步扩大。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优质的欧洲高等教育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压力有可能继续增大。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教育已经成为中国对外服务贸易的一部分。而我国留学生教育不论从在校外国留学生数量还是教育层次看,都和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我国作为世界经济、人口、教育大国,留学生教育还有所欠缺。面对国际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竞争,中国高等教育已经做出应对。《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中国要全方位、高层次地进行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把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作为国家教育战略的关键环节。要“实施中国教育品牌战略,积极创造条件,扩大来华留学生的规模。深化政府奖学金管理制度改革”。
  在学历学位互认方面,中国近年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也进行了一些合作。2005年我国同荷兰、葡萄牙、意大利以及加拿大的魁北克省和安大略省签署了关于相互承认学历、学位和文凭的合作协议或备忘录;与德国、法国等已经签署双边相互承认学历、学位的国家的协议执行情况进行了沟通。截至2007年底,同我国签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的国家和地区增加到32个。另外,我国还积极参与区域高等教育合作。2005年5月,第八届亚太地区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历、文凭和学位公约委员会会议在我国举行。
  2. 博洛尼亚进程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一直充当欧美高等教育强国的“人才培养机构”,大量人才外流是不争的事实。中国高等教育要应对不断升级的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竞争,除了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外,更重要的就是提高本国高等教育的竞争力。博洛尼亚进程特别强调对高等教育质量的保证,鉴于此,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更成为当务之急。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健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和咨询机构,实行以5年为一周期的全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制度。规范和改进学科专业教学质量评估,逐步建立与人才资格认证和职业准入制度挂钩的专业评估制度。”我国高等教育机构已经认识到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是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只有解决了质量问题,我国高等教育才可能真正培养出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合格人才;也只有解决了质量问题,我国高等教育才能在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市场上拥有竞争力。
  参考资料
  1 David Crosier,Lewis Purser,Hanne Smidt. Trends V:Universities shaping the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R].http://www.eua.be/index.php?id=128#c399,2007-08-21
  2 美国的教育不再一枝独秀全球教育竞争加剧[N/OL].http://www.sciencenet.cn. /html/shownews.aspx?id=187265,2007-08-21
  3 美国吸收留学生数量(下)[N/OL].http://world.people.com.cn/GB/1029/42355/4807399.html,2007-08-21
  4Nick Clark.The Impact of the Bologna Process beyond Europe,Part II:Asia-Pacific[N/OL].http://www.wes.org/ewenr/07sept/feature.htm,2007-08-21
  5 The Impact of the Bologna Process beyond Europe,PartI[N/OL].http://www.wes.org/ewenr/07apr/feature.htm,2007-08-21
  6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N/OL].http://www.edu.cn. /20040325/3102277.shtml,2007-08-21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 张 鹤
其他文献
解析几何综合题作为数学高考命题的热点内容之一,向来都以压轴题的形式位居整份高考试卷的卷末,成为了考生能否取得高分的关键.这类题目大都以直线、圆或者圆锥曲线知识为载体,综
2009年浙江省高考数学卷“立足基础、强化能力、注重创新”,许多题目设计别具匠心,如理科第10题:
我国教育语境下的“素质教育”,在德国教育界多被称为“关键能力培养”或“关键素质培养”。对关键能力培养的提倡最早始于德国职业教育界,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人才竞争的加
为准确合理的预测用水结构,利用信息熵的方法分析了抚河流域2010-2016年用水现状、用水结构及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抚河流域用水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农业用水占主导关键作用,工
【正】 高等财经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运用经营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能,对经济现象具有进行预测、分析、判断能力的经济管理人才,以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特别是当今世界新技
《日本经济新闻》2007年8月20日发表文章,题目是《以软实力普及中国文化》,文章摘要如下。中国为向海外普及本国文化,正大力推行强化软实力政策。其核心内容是,在全世界设立孔子
2005年10月11日至22日,以教育部教育信息管理中心处长余舰同志为团长、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就业处副处长王林同志为副团长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教育考察团”一行7人,赴法
2006年3月27日,英国政府颁布了《继续教育:提高技能,改善生活机遇》白皮书,旨在提高英国14~19岁青年人和成人的技能,实现继续教育的功能,迎接社会发展提出的挑战。本文主要介绍白皮
用“源远流长”来形容中法教育交流毫不为过。我曾先后在我国驻法使馆教育处工作近八年,这八年给我留下了无数值得怀念的记忆。令我体会最深的是中法两国的传统友谊,以及两国人民对于对方文化的崇拜。  我几乎访问过法国所有的城市,特别是里昂,那里至今还保留着“中法大学”的旧址;我访问过距离巴黎不远的小城蒙塔尔纪(Montargis),那里至今仍然保留着许多我国老一辈领导人,如朱德、陈毅、蔡和森、向警予、李富春